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建丰 《茶叶》2008,34(1):45-48
本文论述了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及其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把松阳建设成茶业强县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2.
孙利育 《茶叶》2005,31(1):9-10
浙江省十大名茶的产生,是浙江省名茶产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浙江实施名牌战略、打造茶叶强省的重要措施,在浙江省茶叶产业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浙江茶业将以“十大名茶”隆重推出为契机,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优势基地建设、夯实茶叶产业基础、完善公共支持制度、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挖掘丰富茶文化内涵、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为浙江茶业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引导国内外绿茶消费新潮流做出更大贡献。(下面各茶按茶名首字笔画排序)  相似文献   

3.
汪汉新 《中国茶叶》2009,31(2):32-33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茶叶之乡”,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婺源县把茶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强势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2007年实现茶业系列产值3.9亿元,茶叶加工出口贸易量1.8万t,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建德市是浙江省18个优势绿茶产区之一,目前全市有6万余亩茶园,2009年茶业收入2.2亿元。近年来建德茶业在扶持龙头、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整合品牌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基础有所加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茶叶收入连年稳步增长,促进了建德茶业向效益型转变。但是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为特征的建德茶产业优势还未充分显现,茶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建德茶叶产业,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嵊州市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国家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之一,其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绿茶出口量、出口总值等经济指标在全国各产茶县(市)中均居全国第一。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5.25亿元,其中茶叶产值4.155亿元,茶叶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6.4%,山区农民50%-60%的收入来源于茶叶产业。近几年来,嵊州市坚持把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实现了由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石伟昌 《中国茶叶》2011,(11):32-32
近日,从贵州省黎平县茶叶产业协会获悉,贵州省黎平雀舌茶业有限公司选送参加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会的茶产品荣获最高金奖。  相似文献   

7.
浙江茶情(2)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11,37(2):130-131
1 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十二五"桑茶果转型升级方案,3月31日,省农业厅在杭州召开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浙江茶产业发展思路,即以打造"浙江绿茶"品牌为主线,以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重点,以茶叶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培育四大优势区域(龙井茶产区、浙北白茶产区、浙南早茶产区和浙西优质茶产区),从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入手,实施产业转型,推进产业升级,构建世界绿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昭平县紧紧围绕"把茶叶产业建设成为绿色支柱产业"和打造"中国名茶之乡"的目标,提出"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化、企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措施,昭平茶产业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逐步发展成为昭平县农村经济的首要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2009年,昭平全县的茶叶种植面积12.5万亩,干茶产量5500吨,产值3.85亿元。  相似文献   

9.
日照市茶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照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日照绿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1.87亿元。茶叶是日照市重点打造的"八大城市名片"之一,是惠民工程、富民产业。当前,日照茶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包括:茶叶品牌化、市场化程度较低;茶叶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支撑薄弱;茶叶技术推广体系、服务网络不健全。为此,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努力推动茶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杨峰 《中国茶叶》2006,28(4):7-8
江西省婺源县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也是我国最早产茶的地方之一。婺源县在2005年7月1日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要求全县茶叶企业今后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也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12,(4)
正2012年4月15日,中国名茶之乡·邓村绿茶开园节在夷陵区邓村乡初级中学隆重举行,正式拉开了邓村绿茶国家原产地新茶开园的序幕。活动以"绿色生态·和谐共赢"为主题,由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民营企业发展协会和夷陵区人民政府主办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8月8日英德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后,英德茶业发展更是快马加鞭,锦上添花,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形势。2005年全年,英德全市生产茶叶2932吨,产值 1.05552亿元,是自1992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取消茶叶出口补贴后首次突破亿元关;英德茶叶不仅价格比  相似文献   

13.
安哲 《中国茶叶》2008,30(10):30-31
湖北省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生产的“团黄”、“蕲门”和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全国产茶县中位居第四,在湖北产茶县中列第一,被授予“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称号。  相似文献   

14.
梅州种茶历史悠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培育和建设,把发展茶业作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把其列入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广东省韩江上游茶叶产业带项目",精心打造优质茶品牌。201 0年茶叶面积1 6.1 4万亩,产量1.1 3万吨,产值2.75亿元;茶叶被认定为广东省...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本情况江西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茶业是婺源传统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婺源县因势利导,调整茶叶产业结构,提出"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全力抓好婺源绿茶品牌整合,引导茶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茶产业从资源经济向品牌经济、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把茶产业发展定位"有机"高度,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5月24日,从正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九届浙江绿茶博览会暨2014首届中国(太原)存兴茶博园茶业博览会”上传来喜讯,缙云县茶叶产业协会选送的“缙云黄茶”荣获第九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缙云黄茶”还被定为本次博览会指定用茶。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国家茶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绍兴综合试验站建设已经正式启动,由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该站建设。2007年以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水稻、玉米、茶叶等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旨在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  相似文献   

18.
余接成 《中国茶叶》2005,27(5):10-11
2005年元旦前后,婺源县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去年1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二是今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婺源被列入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该县江湾景区还新晋级为"国家4A级旅游区".旅游业是婺源开发的最成功的一个产业,茶业是婺源的传统主导产业,旅游业已经带动,并将更好、更快地促进婺源茶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0,(11)
为展示贵州的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全方位促进中国茶叶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0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于10月29日举行了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论坛。本届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论坛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承办,贵州正安璞贵茶业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20.
建设浙江茶叶产业强省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调查与评估浙江茶业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了建设浙江茶叶产业强省的必要性 ;明确了茶叶产业强省的内涵与主要标志 ;针对浙江茶业的优势与劣势 ,提出了建设浙江茶叶产业强省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