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试验选择43周龄连城白鸭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连城白鸭公鸭和母鸭的体重、屠宰性能、体尺指标,并分析所测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3周龄连城白鸭的平均体重为1.304 kg,公鸭1.261 kg,母鸭1.348 kg,母鸭体重极显著高于公鸭(P0.01);公鸭的半潜水长、龙骨长、胸深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鸭(P0.05),公鸭的髋骨宽、胫围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屠体重、活重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全净膛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公鸭的胸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试验所测体尺指标有8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有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负相关;屠宰性能有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连城白鸭的7个体尺指标与8个屠宰性能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半潜水长、龙骨长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髋骨宽、胫围与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43周龄连城白鸭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连城白鸭公鸭和母鸭的体重、屠宰性能、体尺指标,并分析所测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3周龄连城白鸭的平均体重为1.304 kg,公鸭1.261 kg,母鸭1.348 kg,母鸭体重极显著高于公鸭(P<0.01);公鸭的半潜水长、龙骨长、胸深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鸭(P<0.05),公鸭的髋骨宽、胫围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屠体重、活重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全净膛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公鸭的胸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试验所测体尺指标有8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有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负相关;屠宰性能有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连城白鸭的7个体尺指标与8个屠宰性能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半潜水长、龙骨长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髋骨宽、胫围与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测定112日龄笼养金定鸭母鸭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并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选择金定鸭的选育性状,充分发挥和利用金定鸭的资源优势。结果表明,在体尺性状中,以胸宽、胸深和髋骨宽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7.97%、8.15%和7.25%;在屠宰性状中,胸肌质量、胸肌率、腿肌质量、腿肌率、瘦肉质量、瘦肉率、皮质量和皮脂率的变异系数均在11%以上,腹脂质量和腹脂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50%;龙骨长与胫长、龙骨长与半净膛质量、胫长与半净膛质量、胫围与腹脂质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斜长与半净膛率、体斜长与腹脂质量、胫长与皮脂率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宰前体质量与屠体质量、屠体质量与半(全)净膛质量、屠宰率与半(全)净膛率、胸(腿)肌质量与瘦肉质量等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体质量与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体斜长与胫围等性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对他留乌骨鸡的体重、体尺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对体重、体尺和屠宰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生长速度比母鸡快;公鸡的体斜长、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和胫围都显著高于母鸡(P0.01),胸宽差异不显著(P0.05),但母鸡的胸角却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重差异不明显(P0.05),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腿肌率均为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1),但母鸡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1)。他留乌骨鸡体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等屠宰指标均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程度较高;公鸡的体重与龙骨长、骨盆宽、体斜长、胸角、胫长和胫围均显著相关(P﹤0.01);而母鸡的体重只与体斜长和胸深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乌嘴白羽优质肉鸭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的小体型肉鸭。本文旨在了解小型肉鸭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分别于28日龄、42日龄、56日龄、70日龄进行体尺和屠宰指标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体尺指标中,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颈长随着日龄增加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但是56日龄和70日龄,公母鸭体斜长、胸深、颈长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6日龄后骨骼生长发育开始缓慢。(2)屠宰指标中,公母鸭各部位质量随着日龄增加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但公母鸭屠宰率不同日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净膛率、胸肌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3)体尺和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生长后期(56日龄、70日龄)体重与胸肌重、胸宽与胸肌重、胸宽与胸肌率、胸肌率与胸肌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在生长后期体重、胸宽较适宜作为胸肌重的间接选择指标。[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乌嘴白羽优质肉鸭的选育、饲养管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180日龄开封斗鸡为实验材料,对8只鸡(4公、4母)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开封斗鸡公、母鸡间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龙骨长差异极显著(P0.01),体斜长、胸宽、胫长差异显著(P0.05);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斗鸡胸肌重差异显著(P0.05),胸肌重与胸肌率以及翅重与翅膀率公母之间差异显著(P0.05);腹脂重与腹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目标]探析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珍禽资源优势挖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周龄贵妃鸡进行活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测定,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主要屠宰性能的回归方程.[结果]12周龄贵妃公鸡的龙骨长、胫围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下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膀重和脚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下同),腹脂重显著低于母鸡,腹脂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其余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方面,体斜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龙骨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胫围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胸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腹脂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贵妃鸡的屠宰性能与大多数体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对屠宰性能影响显著的相关体尺性状代入回归方程,即可预测出相应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小体型肉鸭剩余采食量(RFI)与屠宰性能和胸肌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 000只21日龄小体型肉鸭单笼饲养至63日龄,测定22~63日龄的RFI。于63日龄随机挑选72只肉鸭(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胸肌肉品质,再对RFI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生长性能方面,公鸭的22日龄体重(BW22)、63日龄体重(BW63)、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料重比(F/G)和RFI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RFI与F/G、ADF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屠宰性能方面,公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腹脂率和肌胃率与母鸭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RFI与胸肌率及瘦肉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肉品质及营养成分方面,公鸭的胸肌黄度值(b*)显著高于母鸭(P<0.05),pH24 h值显著低于母鸭(P<0.05),胶原含量显著低于母鸭(P<0.05),但公鸭...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1):92-95
[目的]研究利用活体检测来预测成年蛋鹌鹑屠宰性能的可行性。[方法]以成年栗羽蛋鹌鹑为试验材料,测量其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3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栗羽蛋鹌鹑的肉用性能和产肉性能良好,其龙骨长明显高于黄羽鹌鹑,胸肌更发达,屠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围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0.579、0.497、0.637和0.986,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胸宽和胫围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分别建立了鹌鹑活重与胫围和胸宽,屠体重与胫围和胸宽,全净膛重与体斜长、胸宽,半净膛重与龙骨长、体斜长和胸宽,腿肌重与胸宽、体斜长、胫围和胫长的回归模型。[结论]通过各性状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蛋鹌鹑的活体表型性状可用于预测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0.
豁眼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只豁眼鹅为试验材料测定了0~10周龄体重,lO周龄时随机抽取24只进行体尺、屠宰性状和肉用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10周龄雄鹅体重(3 030.90 g/只)比雌鹅(2 712.67 g/R)大且差异显著(P<0.05);雄鹅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显著高于雌鹅(P<0.05);雄鹅的胸肌率、腹脂率显著小于雌鹅(P<0.05);腹脂重和腹脂率的变异系数较大;胸肉和腿肉的剪切力值雄鹅显著大于雌鹅(P相似文献   

11.
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探讨骡鸭和番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饲养品种.结果表明,骡鸭、母番鸭、公番鸭的上市日龄分别为8周龄、10周龄和12周龄,上市体重分别达3.67、2.44和5.06 kg;它们增重速度最快阶段分别在4~6周龄、6~8周龄和5~6周龄;全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4.80、34.10和59.70 g;全程成活率分别为89.61%、75.77%和82.61%.骡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是92.20%、84.19%和70.52%,均显著高于番鸭(P<0.05);骡鸭腹脂率为1.52%,显著低于番鸭(P<0.05).骡鸭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且具屠宰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莆田白番鸭的生长速度和肉用性能,本试验选用法国R51系番鸭与莆田白番鸭进行二元杂交,通过对杂交后代与亲本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0日龄时杂交番鸭.莆田白番鸭平均体重公鸭分别为2870.6g和2616.7g,母鸭为1954.2g和1737.5g,经检验公鸭体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母鸭体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日增重公鸭分别为40.31g和36.68g,母鸭为27.24g和24.15g,杂交番鸭与莆田白番鸭的料肉比为3.07和3.14.由此可见,杂交番鸭与莆田白番鸭相比,具有生长快,体型大,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获得了良好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以北京鸭和天府肉鸭为研究材料,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养至6周龄,测定了体重及肉用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饲养周期内,北京鸭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天府肉鸭;北京鸭和天府肉鸭内脏器官相对重量指数除脚重/体重这个指标差异显著外,其它均不显著;综合屠宰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即综合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北京鸭显著高于天府肉鸭。  相似文献   

15.
以麻鸭为动物模型,测定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后鸭的T 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试验组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其中于第3d试验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第5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于第7、15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第21d回升至接近对照组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鸭后7~21d会抑制鸭T 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功能,造成鸭T 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AFLP标记与羽色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利用64对引物对黑、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闽农白鸭和莆田黒鸭)池DNA进行AFLP标记全面筛查,获得3个差异带(H1、H2和H3)的基础上,再次利用AFLP技术分别对上述4个群体的全部个体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这3个AFLP标记是否为半番鸭白羽性状特有或与其相关。结果发现,H1、H2和H3这3个差异带在黑羽半番鸭和莆田黒鸭中均不表达;在白羽半番鸭中以H1的频率最高达89%,H3的频率最低只有52%;在闽农白鸭中H1的频率也达到81%。以此表明差异带H1可作为半番鸭白羽性状辅助选择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5日龄健康番鸭,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室隔离饲养。试验组雏鸭每只腿部肌肉注射番鸭呼肠孤病毒细胞毒0.2 mL(0.01个TCID50=10-3.7558),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每隔5 d,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脾脏和法式囊中浆细胞数量,间接血凝法检测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水平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2,IL-6含量的变化。【结果】番鸭感染呼肠孤病毒,法氏囊和脾脏中浆细胞数量试验组均比对照组少,在感染后15 d达到最少,试验组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番鸭感染呼肠孤病毒可抑制禽流感抗体形成,感染后15d抗体水平最低,试验组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此后又逐渐升高;血清中IL-2和IL-6的含量也在感染初期降低后又逐渐回升,感染后10 d均达最低,试验组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5日龄雏番鸭,通过破坏免疫器官(法氏囊,脾脏)中的浆细胞,降低了机体抗体形成能力,同时,也通过对免疫分子的影响反过来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提示,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是防制该病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集疑似鸭瘟病毒自然感染的病死番鸭的肝脾等组织,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毒的血凝特性(HA)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荧光定量PCR、PCR产物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通过MDEF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4株病毒(DPVfj1、DPVfj2、DPVfj3、DPVfj4),均不能凝集鸽红细胞;IFA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副粘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鸭瘟病毒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分离毒核酸均为鸭瘟阳性;鸭瘟病毒(JQ673560)gJ蛋白基因序列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为阳性,且PCR产物序列与鸭瘟病毒参考株gJ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毒人工感染30日龄番鸭和同居感染5日龄雏番鸭均可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表明4株分离毒均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血清型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市5个区、县的部分规模化鸭场收集以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死鸭,无菌采取其心血和肝脏后接种,分离出30株细菌,经细菌的形态特性和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大肠杆菌.该试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了O抗原单价血清型鉴定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0株分离菌中有23株定型分属于11种血清型,其中以O78,O93,O92和O21为优势血清型(共占46.67%).30株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50%,其中耐受7种药物以上的有28株,占93.3%,耐受10种药物以上的有23株,占76.6%,表明重庆地区部分养鸭场鸭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20.
乌嘴鸭核心群母鸭体尺测量结果分析与性能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00羽120日龄初产前乌嘴鸭母鸭进行体尺测量,并跟踪后期生产性能观测,结果表明:乌嘴鸭母鸭大体质量组与中、小体质量组间体质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且胸围、颈长、龙耻骨间距间也有显著差异。但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测量的母鸭体尺间的部分差异是由于体质量的差异带来。相关性分析表明,体质量与胸围、龙耻骨间距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因而选择体质量大的母鸭群,不仅可提高群体的体质量,而且可能选育出胸围大、龙耻骨间距长的母鸭群体,这对提高母鸭的繁殖性能也有好的正效应,而且在后期生产观测中也验证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