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MgSO4 、KH2 PO4 二种无机物与香菇Cr- 0 2液体发酵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证明 :在 2 7℃摇床转速为 134r/min的培养条件下 ,MgSO4 浓度 0 0 5 % ,KH2 PO4 浓度为 0 10 % ,发酵 96h香菇生长量最大 ,发酵液透光率T在 6 30nm波长时达 135 8% ,其湿菌体产量32 6g/ 10 0mL ,发酵液由深褐色变成黄色、粘度大、透明 ,菌丝体个体较大且数目较多  相似文献   

2.
以香菇菌株辽香6号为供试材料进行液体菌种生产的配方和工艺优化研究。结果香菇菌株辽香6号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培养基为玉米粉2%,红糖1%,麸皮2%,酵母粉1%,KH2PO40.2%,MgSO4·7H2O0.1%的培养基,接种量为0.5cm2菌种块4块,培养温度25℃,摇瓶前静置时间24h,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8d为宜。  相似文献   

3.
利用豆渣液体发酵香菇菌丝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试验法对香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MgSO4 0.05%,豆渣9%,KH2PO4 0.10%,并用洗渣水替代水配料;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d,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4.
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灰树花进行液体深层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以玉米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添加无机盐KH2PO4、MgSO4、CaCC3和少量的琼脂最适合灰树花菌丝的生长。培养液pH6,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为25℃条件下,菌丝生物量达到150.5g/L。  相似文献   

5.
以香菇"南山1号"菌种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富硒香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Na2SeO3的最适浓度均为60mg/L,富硒香菇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0g/L、黄豆粉6.0g/L、KH2PO41.5g/L、MgSO4·7H2O 0.5g/L、H2O 1 000mL、pH自然。  相似文献   

6.
以荷叶离褶伞菌株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在PDA基础培养基上测定了4种无机盐及其正交组合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其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萌发与生长的最适组合为ZnSO42.0g/L、MgSO44.0g/L、KH2PO44.0g/L、FeSO41.5g/L;高浓度的ZnSO4、MgSO4、KH2PO4以及FeSO4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MgSO4浓度≥10.0g/L时,菌丝停止生长;4种无机盐协同作用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FeSO4MgSO4KH2PO4ZnSO4;各组合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不同组合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最佳组合为2.0g/L ZnSO4+6.0g/L MgSO4+6.0g/L KH2PO4+1.0g/L FeSO4。  相似文献   

7.
以秦巴山区主栽香菇菌株(808#、66#、68#)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用6种筛选培养基对其菌丝生长状况和胞外多糖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66#菌株的菌丝在筛选培养基(葡萄糖1.0%、玉米粉2.0%、麦麸2.0%、酵母膏0.3%、KH2PO40.1%、MgSO4·7H2O0.1%、pH自然)中的生长速度为3.26mm/d,菌丝粗壮且致密;以此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其菌丝球数量多,大小均匀,生物转换量为66.00g/L,胞外多糖产量可达2.99g/L发酵清液。  相似文献   

8.
唐业刚  邵媛 《食用菌》2014,(1):17-20
以香菇母种菌丝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摇瓶培养,对培养基中碳源、无机盐配比、氮源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硫酸亚铁(FeSO4·7H2O)在富铁培养基中的最适添加量,以及黄豆粉在富铁培养基中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香菇菌丝体液体发酵优化培养组分为:马铃薯20%,可溶性淀粉2%,酵母膏1.5%,蛋白胨0.2%,KH2PO41.0%,MgSO40.05%,最大菌丝球得率可0.932 g/100 mL。最佳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添加量为6 mL,即培养基中硫酸亚铁含量为0.336 mg/100 mL时,香菇菌丝球得率最大,可达1.274 g/100 mL,最大总富铁量可达0.1008 mg/100 mL。最佳黄豆粉添加浓度为1.5%,菌丝球最大得率可达1.4260 g/100 mL,最大总富铁量可达0.1547 mg/100 mL。  相似文献   

9.
以豆渣为原料培养白灵菇菌丝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试验法对白灵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MgSO4·7H2O0.05%、 KH2PO40.15%、豆渣7%,并用浓度为1.5%的洗豆渣水替代水.适宜的工艺为发酵时间5d,装液量80mL于20OmL三角瓶,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10.
香菇液体培养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香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氮营养源以及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筛选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麸皮,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80%、麦芽糖3%、MgSO40.15%、KH2PO4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5.5,摇瓶装液量100 mL/250 mL,接种量15%,摇瓶转速160 r/min。该研究为香菇液体发酵生产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鳞盖红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深层发酵和正交试验法测定生物量,选择出鳞盖红菇液体发酵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宜碳源,蛋白胨是适宜氮源,培养基成分的适宜浓度为:葡萄糖3.0%,蛋白胨0.5%,KH2PO40.1%,MgSO40.2%。  相似文献   

12.
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对大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酵母膏0.7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5,温度为28℃,接种量为10%,摇瓶装量为100 mL。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AM21菌株菌丝产灵芝三萜的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 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丝体三萜含量的9个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豆粕粉和山药,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主要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1.84%豆粕粉,1%玉米粉,1%葡萄糖,0.92%山药,0.5%酵母粉,0.1%麸皮,0.1% KH2 PO4,0.1% MgSO4·7H2O,0.01% VB1.使用该培养基生产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含量较使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生产的高29.13%.  相似文献   

14.
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铝(粒径为200~300目)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发酵菌丝体生长及多糖(胞内和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添加范围内,灰树花菌球直径随氧化铝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小,当添加氧化铝浓度为20 g/L时,游离菌丝体明显增多,且菌球主要表现为S型(D<0.5 cm,D:菌体当量直径,与对象具有相等面积的圆形的直径),其中L(D≥1.5 cm)、M(0.5 cm≤ D<1.5 cm)和 S 型菌丝体的比例分别为4.9%、24.3%和70.8%;添加3 g/L氧化铝时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达到5.81 g/L,比空白组提高了2.7倍;添加20 g/L氧化铝时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8.46 g/L,为空白组的1.7倍左右,而菌丝体多糖产量以添加0.1 g/L氧化铝时最高,为65.6 mg/g。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滑菇液体培养基中不同C/N、pH、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配比对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四因素的最佳组合为:C/N 20:1、硫酸镁0.08%、磷酸二氢钾0.05%、pH 6,该组合的菌丝产量最高。用该配方进行了滑菇液体培养最适期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12d,菌丝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桦树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 mg.100-1.mL-1。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w/v)麸皮,1%蔗糖,0.3%蛋白胨,0.1%KH2PO4,0.05%MgSO4;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25℃,接种量10%(v/v),培养基装量100mL/250mL,培养时间7d。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制种时间比固体菌种的少13~18d,头潮菇出菇时间缩短了10-20d。  相似文献   

19.
白腐真菌F9产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白腐真菌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培养条件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MgSO41.5 g/L,VB10.1 g/L,ZnSO40.05 g/L,MnSO40.05g/L,KH2PO43.0 g/L,pH 6,120 r/min,28℃发酵到10 d左右粗酶液酶活达到109.1μ/mL。  相似文献   

20.
周全  徐翎 《食用菌学报》2011,18(2):39-41
以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对液体摇瓶培养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碳氮源、接种量及培养时间进行研究,筛选出培养的适宜条件,并将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添加于液体培养基中探讨其加快菌丝体繁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L):马铃薯200 g,小麦粉20 g,酵母粉1 g,MgSO43 g,KH2PO42 g,VB110 mg。培养条件以250 mL摇瓶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0 mL/L,培养9 d终止发酵为宜;外源激素NAA能极显著提高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