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与调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叶部病害、茎部病害和穗部病虫害的抗性,一般在植株发育中后期时调查;对根部病害的抗性,在苗期或植株生长中前期调查;对于全株性病毒病害的抗性,在植株生长中前期调查。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诺华公司含Bt11转化系的杂交种NX4777,能全株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以其非转基因受体玉米品种NX4906为对照。在玉米生长至心叶中期(50~60cm高)、抽雄前期和抽丝散粉期分别进行人工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初孵幼虫40~60头。以食叶级别、存活幼虫数、蛀孔数、隧道长度和雌穗被害级别等,分别作为评价玉米心叶期和穗期的抗性标准。结果表明,Bt玉米食叶级别仅为1级,显著低于对照的7级。Bt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0.04~0.20头、蛀孔0.11~0.15个、隧道长度0.13~0.41cm,雌穗被害级别为0,植株折茎率为0,而对照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6.19~12.41头、蛀孔4.48~7.05个、隧道长度12.41~24.09cm,雌穗被害级别为5.9,植株折茎率高达73.6%~95.5%。室内生测结果亦表明,取食Bt玉米心叶、雄穗的初孵幼虫3d全部死亡,取食花丝7d死亡率达到99%,相比之下取食常规玉米的存活率在88.7%以上。表明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对亚洲玉米螟具有很高的抗虫性,能够保护玉米全生育期免受玉米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种植玉米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多穗现象,即一株玉米上长出2~3穗,多的达5~6穗,有的一个叶腋就长出双穗。这些多穗玉米大多为空穗,基本上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玉米多穗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主要与果穗形成前植株营养过剩有关。玉米生长前期条件差,植株长势差,而后期水肥、光照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北方玉米区严重病害之一,发病区域大,发病程度、发病率增高,产量损失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病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由土壤带菌传病侵染植株幼苗引发的病害,侵害雌穗(果穗)和雄穗,通常于玉米抽穗后呈现症状。  相似文献   

5.
尖孢镰刀菌的分布与西瓜枯萎病病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2.07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测报和防治,采用定期挖根调查采样和ELISA检测方法,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进行了研究。移栽后每周挖根调查结果和根、茎部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文山州青枯病重病田块,移栽后第5周根部样品首先检测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阳性,个别烟株根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7周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率达到50%左右、根部黑色坏死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茎部无明显症状;移栽后第9周,根部发病率达到50%左右、个别烟株茎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12周,茎部青枯菌检出率、根发病率和茎部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阳性、烟株根部显症、烟株茎部显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间隔约21d)。根青枯菌检出阳性时期和根黑色坏死的始发期可作为确定第一次施药时期的依据。对ELISA检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LISA检测为青枯菌阳性的样品,可分离到典型青枯菌菌落,分离物ELISA检测同样为青枯菌阳性。  相似文献   

7.
芦雪红 《中国种业》2009,(12):71-72
对陇东玉米进行产量调查时发现部分玉米制种田和生产田玉米黑粉病危害相当严重.分析原因由于玉米间、混、复种面积不断扩大,连作地逐渐增多推广品种个别对黑粉病抗性较差,加之生长季前期(4、5、6月)高温干旱,后期(8、9月)阴雨连绵时间长。给病菌孢子生长创造了有利时机。重病地块发病率50%以上.一般地块发病3%~20%之间,发病趋势全膜覆盖地重于半膜覆盖地,阳山重于阴山,  相似文献   

8.
<正>瓜类枯萎病是瓜类严重病害之一。它是由土壤侵染,从根、茎部侵入维管束后而寄生的系统性病害,典型症状是萎蔫。瓜类生长的全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以抽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播种后可以造成烂种,苗期造成子叶或全株萎蔫,茎基部变褐缢缩,呈猝倒状。发病最多在植株开花至坐果期。对此应加强栽培管理,采取以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灌水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播种前种子应进行消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稻曲病的抗性级别及稻曲病田间发病情况,采用自然感病辅以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2份常规粳稻田间稻曲病发生病穴率、病穗率、稻曲球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病穴率范围为0.89%~90.00%,平均病穴率22.49%,病穗率范围为0.04%~14.11%,平均病穗率2.63%,病情指数范围0~5.02,平均病情指数1.08,筛选得到‘松粳14’、‘W01’、‘W38’等3个免疫品种,42个抗性品种,抗性品种共占87.10%,总体抗感比为54:8。黑龙江省南部稻区大多数水稻品种对稻曲病具有抗性,品种间对稻曲病存在抗性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茼蒿褐斑病(Garland chrysanthe mum Cercospora leafspot),又叫茼蒿叶枯病,是茼蒿的主要病害(图1),分布广泛,发生普遍,露地及保护地种植均受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病害重。一般发病率20%~40%,轻度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严重棚室或地块,100%植株发病,重病株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蚕豆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蚕豆瘟病,是蚕豆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均可被害(图1)。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至全田毁灭。除为害蚕豆外,还为害豌豆及苕子。发病症状苗期被害:先是须根尖端变黑色,然后蔓延到主根,造成根部皮层腐烂,主根也变成黑色。由于根部被害,引起茎部变黑,地上部的茎叶变黄萎蔫,植株矮小,叶片枯焦,严重时病株死亡。叶片染病:病叶初呈淡绿色,逐渐  相似文献   

12.
<正>瓠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死秧子,真菌性土传病害,是瓠瓜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侵害根部和茎蔓基部。田间株病率高达20%~40%,严重的可造成毁灭性损失,一般重茬或多年连作地发病较重。其典型症状为全株萎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坐瓜期为发病高峰(图1)。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成株发病:一般在开花结瓜后陆续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近地面主茎蔓呈褐色水浸状腐烂(图2),变细或纵裂,  相似文献   

13.
番茄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种业导刊》2013,(2):30-30
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生在番茄须根或侧根上,是近年来危害较重的一种土传病虫害。根结线虫从根部侵入,截取根部营养,刺激根部膨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或叫根瘤),破坏根系输导组织。幼苗染病后基本处于生长停滞状态,植株矮小,不能正常开花结果;成株染病后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坐果率低、果小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豇豆枯萎病在南方蔬菜种植区域常有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时,正在开花结荚的豇豆常被危害枯萎致死,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受害严重的田块会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据观察,豇豆在开花结荚初期,植株发病后,首先是根系发育不良,根部皮层腐烂,新根很少或者完全没有新根,剖开根茎部或者茎部,可见维管束变黄褐色至黑褐色,植株早晚长势接近正常,白天中午呈萎蔫状态。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后,先在叶边缘及叶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叶脉呈褐色,继而全叶叶色逐渐呈淡黄至黄白色枯死,然后整株茎叶干枯,高温高湿时,部分感病部位表面有粉红色霉层。通常,这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丝黑穗病玉米的遗传、表达及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海92-1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其To代种子进行了潮霉素抗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T1代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5:1(表1).这证实大多数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基因是以单拷贝、单位点整合到植株的基因组中,个别转基因植株中是以单拷贝、多位点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的.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和穗位高都高于对照植株,单株结穗数基本不变,而转基因植株的穗长值和穗粒数值均比对照植株大,穗长增加4~7 cm,穗粒数增加1%~7%.对T1,T2,T3代株系的PCR检测结果说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可稳定遗传.田间抗病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发病率比当代对照株系明显减少2~4级,选育得到的纯合系06006和06012的发病率为0,表现出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秦岭南麓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文 《种子科技》2012,30(9):43-44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海拔680~1280m。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分为春夏两个玉米种植区,玉米大斑病是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异常、防治措施不及时与农田粗放管理、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等原因,玉米大斑病在我县春夏玉米种植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年份发病率高达45%,感病严重的品种在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达80%以上,病情指数高达5级,导致植株在抽丝前期枯死。发病较轻的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严重影响玉米雌穗的灌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基因型集成品种群体(由多个类似表型的单基因型品种或品系组成)和单基因型品种群体,分析两种群体中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发病情况。将这两种群体植株上所采集标样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获得各菌株指纹图谱,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型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稻瘟菌多样性指数范围在集成品种群体内为0.521~0.603,在单一品种群体内为0.319~0.705,说明两种群体内的病菌多样性没有差异,稻瘟菌多样性在抗性弱的品种内低,抗性强的品种内高。病害调查结果表明,集成品种的实际病穗率低于预期发病率,差异极显著。由于集成品种群体中含有抗性强材料阻止了致病菌的扩散,从而控制了病害。进一步证实了种植集成品种是一条控制稻瘟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发病程度因地块和品种的不同有异,一般发病率在7%左右,平均发病率为15%~20%,严重地块达60%以上,甚至绝产。目前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该病害的防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正>蚕豆根腐病属土传病害,一些地区重茬种植的低洼土质黏重的蚕豆,发病比较严重,造成一片一片枯死。主要为害根部和地表以下的茎基部。被害后,初呈水渍状,后变深褐色或黑色腐烂,到了发病后期,根部大部分干缩,地上部蚕豆植株下部的叶片边缘出现黄色斑点,以后叶片变黑枯死,最后植株一般萎蔫死亡。在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黑  相似文献   

20.
东华北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中晚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东华北的5个生态区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穗部性状、农艺性状、抗倒性、抗病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对玉米产量潜力存在很大影响(F=13.53),品种间也存在较大差异(F=22.93);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系数为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穗部性状受不同生态区的影响程度为秃尖长>穗粒重>穗长>穗行数,秃尖长是不同生态条件下变化最为活跃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生态区抗倒性变化较小,倒伏率变异系数的变幅仅为1.24%~2.43%;在玉米病害方面,山西是病害易发区,不同病害在各生态区的发病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参试的10个玉米品种在内蒙古和山西更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抗倒性弱的品种适合在内蒙古种植,抗病性弱的品种不宜在山西种植。根据不同生态区的温度、日照和降水量特点,合理调配播种时间、开花时节是提高玉米生态适应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