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与梨属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于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分别在熊岳、沈阳、哈尔滨以国光苹果和大秋果小苹果为母本,与几个品种梨进行了近万朵花的杂交工作,研究了不同亲本的交配亲和力以及其他几种克服远缘亲本间不易交配性的方法。二、在大秋果×梨混粉的蕾期、花期和花后授粉各处理中,以蕾期授粉效果最好。三、在苹果×梨的杂交中,用梨的混合花粉授粉,在不同的授粉方法和不同混粉组成的情况下,都有一定程度的着果率(0.34—24.00%)。混合授粉与组成混粉各成员单独授粉各组合比较时,混合授粉的着果率和平均单果种子数有高于最差亲本,低于最好亲本的趋势。把混合授粉结种子率与组成混粉各成员单独授粉各组合综合结种子率比较时,发现混合授粉亦不是经常能得到更多的杂种种子。四、在大秋果×梨的杂交中,于梨属植物花粉中混入樱属、桃属、李属等远缘属的花粉时,看到有提高着果率的趋势,处理与对照相比,两年综合着果率分别为10.92%与6.26%。五、研究了苹果×梨不同亲本组合间的交配亲和力。(一)就本试验所用亲本组合而言,没有发现白梨、砂梨、秋子梨、洋梨、杜梨等在与苹果杂交时,亲和力上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二)做为父本的不同品种间在与国光苹果杂交时,亲和力有着明显的差异:种间杂种起源的品种与非种间杂种起源的品种比较,在着果率(分别为39.36%和1.49%)、受精胚珠率(分别为48.57—63.19%和30.00—45.00%)和平均有效种子数(分别为2.92—4.59和1.25—3.00)等三方面都较高。这两类父本与国光苹果杂交时,杂交效果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雌、雄配子的结合能力。六、得到了表现显著杂种性状的实生苗。七、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及意义做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葡萄花粉育性和交配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个品种16个组合杂交试验研究了葡萄花粉育性和交配亲和性,结果表明,葡萄品种间花粉生活力明显不同,且易受培养条件影响,但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相关。葡萄花粉柱头萌发率高于人工培养萌发率,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正反交间花粉柱头萌发率明显不同,但与双亲染色体倍性无显著相关。组合间座果率、杂种果有籽率和果均种子数均与母本自交呈正相关,且易受母本单性结实能力的影响。杂交育种时选择自交结实率高,果均种子数多的亲本作母本,与母本交配亲和性好,特殊配合力高的亲本为父本配组杂交才能获得更多的杂交种子,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1.远缘杂交的效果与所选的亲本有很大关系。白梨系的鸭梨和洋梨系的巴梨作父本与槟子、红玉、花嫁进行杂交以鸭梨表现最好,母本以花嫁表现最好。 2.远缘杂交的效果与亲本间的亲缘关系有关,试验中证明亲缘关系近的杂交结实率高,远的则低。 3.远缘杂交的效果也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当外界条件对树体有好的影响使之营养良好时杂交座果率高,反之,当树体营养不良时则严重影响杂交效果。 4.作为远缘杂交亲本之一的母本,不一定非是第一次开花的杂种实生树,用多次开花的阶段性老的嫁接树,同样可以获得杂交的成功。 5.采用不同的杂交方法对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可交配性有一定作用,但同一组合的各个杂交方法表现杂交效果不同,同一个杂交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组合效果亦不一致。混合重复授粉法效果明显,加父本蔗糖柱头液的方法对不同组合也有提高座果率的作用,试验也证明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对杂交结实率高的组合无明显效果和意义,只有对杂交结实率低的组合才有效果和意义。 6.远缘杂交的效果因亲本及杂交方法的不同而异。亲本选择的效果大于用各种方法来提高的杂交结实率的效果。 7.远缘杂交的杂种果实其发育速度一般来说比自然授粉的果实要慢,但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杂交方法表现也有差别。 8.杂交果实与杂交种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感表现,其中以种子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梨实生苗的童程、结果和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研究了梨的5个杂交组合266株杂种实生苗的首次结果部位及其与亲本品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1.梨实生苗从幼年阶段过渡到成年阶段的转折点发生在树冠上一定的空间高度,本文称转折点至根颈的枝干长度为童程。成年实生苗在童区范围内仍然保持着童性。 2.童程的高低与实生苗生长势的强弱有关,并且受亲本遗传物质的制约。亲本为强势品种,则杂种株型高,童程相应也高。亲本为弱势品种,则杂种株型较矮,童程也相应较低。 3.实生苗的童程与结果的起始层次有关。童程低,结果的起始层次也低,童程高,结果的起始层次相应也高。 4.同一组合早结果的实生苗比晚结果的实生苗童程低,不同组合童期短的群体比童期长的群体童程低,说明童期与童程的一致性。 5.首次结果的杂种实生苗果实在树冠上不同层次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第二层的结果量最多,说明第二层是从童期转向成年期的关键,以及它对实生苗提早结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杂交优势是杂交有益效应的遗传表现.在理论上,对阐明遗传、进化、繁殖、代谢的机理;在实践上,对提高动植物的生产率都有重大意义.遗传型不同的个体间交配称杂交,其后代比亲本生长健壮,生理机能高和繁殖能力强,以及其他对选择有利的性状都可称做杂种优势.关于植物性别,在国外,卡梅拉里斯(1694)用授粉试验微过证明.大量的植物杂交试验是凯尔路特(1766)进行的,他系统地记录了亲本和它们杂种之间的变异,描述了杂种超过它们亲本的优势,并认识到杂种优势在进化上的意义和生产实践利用的可能性.二十年后  相似文献   

6.
中介亲本在黑白杨派间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利用黑杨与青杨的 4个杂种作中介亲本 ,做了 12个组合的黑白杨杂交试验并与 10个由各派内的杂种或原种组成的黑白杨杂交组合进行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子代高生长分化程度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①中介亲本的杂交亲和性优于派内树种亲本 ;②不同中介亲本或同一中介亲本在不同组合中亲和性差异较大 ;③部分派内杂种亲本的亲和性高于中介亲本 ;④杂交子代的高生长分化程度最大为中介亲本组合 ,最高 /最低达 7倍 ,其次为派内杂种亲本组合 ,最小为派内原种亲本组合 ;⑤中介亲本与派内杂种亲本的花粉管比原种亲本更易进入柱头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杂种第一代抗寒性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一种特性。用不同抗寒力的品种杂交,其 F_1代多数表现为中亲值或稍偏于中亲值,多数为不完全显性。小麦杂种 F_1代的抗寒性受杂种优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呈正向优势。同一亲本与抗寒性类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受其亲本抗寒性影响,如果亲本抗寒性强,杂种 F_1抗寒性亦强;如果亲本抗寒性弱,杂种 F_1抗寒性亦弱。两亲抗寒性不同,对 F_1抗寒性的影响也不同,而且抗寒亲本起主导作用,但是不抗寒的亲本也起制约作用。母本对于 F_1代抗寒性有比较大的影响,F_1代抗寒性与双亲抗寒性平均值的相关与回归系数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目前在商品生产中广泛推广了猪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交配,即经济杂交或叫生产性杂交。所得后代叫杂种,大都具有比亲本生活力强、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优良等特点,体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成为发展节约型养猪业的必然之举。一、经济杂交的方式1.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时的受精情况及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获得主要结果如下:⒈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具有较好的可交配性。在较多子房中发生了正常的双受精作用。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前期与亲本接近,后期进程有所减缓,但胚胎分化是完善的。同时,在部分子房中观察到受精迟缓,仅发生单受精作用或受精失败等异常情况。⒉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时,少见胚和胚乳发育中途退化解体的情况。此外,杂种胚囊中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的退化情况,与普通小麦自交时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0.
抗虫棉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作母本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研究抗虫杂交棉F1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整齐度和单铃重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2.5%跨长与整齐度、比强度和籽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杂种一代大多性状不同程度的受到亲本的影响,亲子相关分析为利用亲本初步预测杂种一代性状表现、杂交制种亲本选择选配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油松与云南松人工杂交并获得杂种的基础上,采用多杂交组合杂种、亲本种和高山松种子在高山松最适宜 生境下(西藏林芝)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并通过苗期的适应性指标和生长指标来论证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间生态分 化及杂种高海拔特殊生境适应性的来源。结果表明:1)多数适应性指标上,油松伊云南松杂种苗木与高山松表现 相似;2)油松伊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苗木间的适应性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一些群体有更高的封顶率和保存率;3) 油松苗木的适应性指标最高,云南松最低,高山松适应性指标介于两者间;4)高山松生长指标最高,油松生长指标 最低;5)与亲本不同,高山松与杂种苗木在第2 年均有二次生长现象,且比率相似;6)最好杂交组合苗木生长与高 山松相似,高山松与人工杂种苗木在高海拔生境下表现了突出的适应性与生长综合优势,具有在该生境条件下优 于亲本种的发展潜力。以上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种间杂种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优势,生态选择在高山松高 海拔特殊生境下进化成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杨派内杂交难易程度及杂交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通过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银白杨(P.alba L.)、毛新杨(P.tomentosa×P.bolleans)、银灰杨(P.×canescens smith)、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等白杨派内树种、杂种间的杂交试验,对白杨派的杂交难易程度、杂交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在杂交可配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其子代表现亦非常好。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度杂交是一条容易而且有效的杂交手段。杂交方式的优劣顺序为:双交>回交>三交>单交。正交与反交间的比较表明:杨树的正交与反交不能等同于雌雄同株植物的正、反交。正交与反交应被视为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目前在商品生产中广泛推广了猪不同品种(或品系)问的交配,即经济杂交或叫生产性杂交。所得后代叫杂种。大都具有比亲本生活力强、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优良等特点,体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成为发展节约型养猪业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核置换杂交,将普通小麦显性雄不育Tal基因与对黑麦可交配的基因相结合,二者在同一核型中,都能表达各自的遗传特性。Tal基因不仅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原有作用强度与稳定度,并且通过对不同转育世代的可交配性测定,还进一步证实了普通小麦对黑麦的可交配基因确系来自中国春小麦品种;(2)转育到B_5世代的中国春(Tal)已达到中国春品种所具有的可交配性水平,并比中国春品种更具有实用价值。从已获得的中国春(Tal)/黑麦杂种的B_1F_4代中,镜检出附有2条黑麦染色体的小麦单株;(3)利用居间杂种[浙麦1号(Tal)/中国春5B单体](Tal)与球茎大麦杂交,再辅以滴注赤霉酸等技术,可以克服远缘生殖隔离的困难,获得属间杂种;(4)应用携有中国春血缘的任何六倍体小麦复交的居间杂种(Tal),既能省去远缘杂交中的大量去雄工作,避免产生“假杂种”,又能通过设置隔离区与多父本(黑麦各类型混种)的传粉,使杂交简便,高效,一次即可获得许多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黑麦的杂种F_1,为创造大量的小黑麦原始资源及其异源种质在小麦育种中利用,开拓了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与多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间杂交正反交结实性的分析,筛选可交配性较高的甘蓝型油菜亲本用于温敏核不育性的种间杂交转育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芥×甘)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可交配性非常高,每杂交一朵花平均可获得8.93粒饱满种子,甘蓝型油菜则以花油8号(H8)的可交配性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达到10.71粒.反交(甘×芥)可交配性均较低,每杂交一朵花平均仅获得0.74粒种子;常规品种以花油6号(H6)的可交配性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为0.22粒;核不育系以5755A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为3.4粒.花油8号可作为芥×甘亲本使用,甘×芥亲本以花油6号和5755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配合力是反映杂交亲本在杂种中所表现的遗传能力。只有配合力高的亲本之间相互配组,才能获得优势强的杂种后代。通常用顶交法或随机指定亲本交配法所进行的配合力测定,仅能比较粗略地估计配合力一般情况。想要更准确地选择高配合力亲本以及提高杂交育种效果,进行配合力的全面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普通配合力主要是由亲本基因的加性效  相似文献   

18.
选择有突出优良性状的几个大茎野生种后代作为甘蔗杂交亲本利用,结果表明:杂交后代表现早中熟或中晚熟、生长快、植株高、粗生耐旱、抗风力强、高产稳产、宿根性好。已从中选育出粤糖79-177、粤糖84-160、粤糖86-353和粤糖86-368等优良品种和品系。在所研究的大茎野生种后代亲本中,证实了崖城73-226、F172是优良的父本,F160是优良的母本。在应用时,选择优缺点能够互补的当地栽培种或常用主要亲本与之杂交较易获得成功。PT43-52利用效果较差,应少用作亲本。F156、F169交配亲本少,定植实生苗数不多,育种效果尚难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从育种学的观点来看,杂交是遗传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品种或品系间的个体交配。杂种优势则是指不同群体、不同品种间的个体交配所生的后代,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性能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在数量性状方面,表现为杂种的生产水平超过双亲平均生产水平,繁殖力提高,饲料利用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在质量性状方面,表现为杂种的生活力以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与鹅冠草远缘杂交这一创造性的育种工作,已在苏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为选育出新的优良的小麦品种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根据苏联的经验,我们曾在锦州农业试验站进行小麦与鹅冠草的远缘杂交工作。杂交的目的在于培育出高产、抗寒、耐旱、抗锈病的各小麦的新品种。在小麦与鹅冠草的远缘杂交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亲本的选择、不可交配性、杂种不孕性和杂种后代的培育等问题,经多次杂交,始于1954年获得了杂交种子。杂交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蚊河冬麦做为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