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县属滨海冲击平原,土壤瘠薄、盐碱,枣树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冬枣面积占5%。一般冬枣种植后6年结果,10年后才能丰产。为探讨盐碱地冬枣速丰、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于2001年定植冬枣1hm^2。通过科学管理,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667m^2产冬枣555kg,第4年667m^产冬枣150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贺亚丽 《北方果树》2007,(1):31-31,45
灵宝市现有枣面积0.8万hm^2,占三门峡市枣种植面积的84.3%。其中灵宝大枣栽植面积最大,其次为梨枣、冬枣和雪枣,还有少量的桐柏大枣、铃铛枣等。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无棣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枣乡”,主栽品种为金丝小枣,全县枣树栽培面积为7.67万hm^2。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面积推广了金丝小枣大树换头改接冬枣快速丰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叫屈建华.山西省万荣县光华乡小屈村人。我家有枣园2.7hm^2,主要品种为冬枣、梨枣。本园也是山西省红枣协会试验园。建园8年来.我园的效益还不错.只是近2—3年来枣果的“缩果病”一直令我头痛.枣树一旦感病,减产相当严重,有时绝收。我到处去学习,请专家指导,但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冬枣泛指枣果生育期在120天以上的晚熟枣品种,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目前我国冬枣栽培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两省,陕西、河南、山西等省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约20万hm^2。由于近10年来冬枣种植效益较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每年以2万hm^2左右的速度增加,且增长势头还在持续。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造成各地盲目引种和种植区无序扩展,品种混杂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很多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冬枣的经济效益较圆铃大枣有明显的优势,为早日推广冬枣这一珍品,2001年我们林业站在石佛乡范庄村13.3hm^2枣园中,进行圆铃大枣高接冬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沧州是著名的金丝小枣和冬枣之乡,“春旱、夏涝、秋吊”的气候特点及上松下实的土壤条件(中壤质地黏潮土),特别适宜冬枣的生长和果实发育。1999年沧县张官屯村种植了20hm^2冬枣树,进行了无公害管理。实现了当年定植,第2年株产5~7.5kg,667m^2产枣650kg;第3年株产10~15kg,667m^2产枣1300kg;第5年进入盛果期,667m^2产枣2400k。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丝小枣改接冬枣后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枣大面积开发不足 1 0年 ,但发展速度特快 ,无棣县从 1 996年开始 ,经过 5年已发展到 5533hm2 。由于重栽轻管 ,普遍存在着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 ,嫁接 3年的冬枣树产量不足 4kg。为探讨改接后的栽培技术 ,我们从 1 997年至 2 0 0 0年进行了本项试验。1 试验园基本情况1 997年春 ,在无棣县水湾镇北齐村以 3年生金丝小枣为砧树改接冬枣 ,面积 3.3hm2 。嫁接当年成活率99%。枣园株行距 3m× 4m ,土壤 pH值 7.0~ 7.5,在 0~ 4 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为 1 .31 %。当地年平均气温 1 2 .1℃ ,无霜期 2 0 5天 ,年平均降水量 598.3m…  相似文献   

9.
欣雨 《西北园艺》2005,(3):37-38
冬枣以其品质优、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一上市就被大中城市的高层次消费者所青睐,曾在上海、北京售到100元/kg的天价。从2000年开始,在渭南黄河生态园的引种带动下,陕西冬枣栽植区域很快向大荔、临渭、蒲城、三原、富平、礼泉等县(区)辐射,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仅陕西省近年发展种植的冬枣面积已达1.67万hm^2(25万亩)左右,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但从近两年冬枣种植户的生产效益来看,同样是种冬枣,因为管理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差异,经济效益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0.
樊秀京 《落叶果树》2006,38(4):44-45
2003年将8年生薛城冬枣改接为大瓜枣,采用单芽接穗插皮接法,每株嫁接30~40个接穗,嫁接后当年结果,第2和第3年每666.7m2产量分别为389.4kg和716.3kg。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无棣县是鲁北冬枣的原产地之一。该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较粘,pH值7.8,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0.9%,排灌良好,水电路设施齐备;当地年平均气温12.1℃,平均年降雨量589.6mm,年日照时数2724.5h,无霜期21d。全县鲁北冬枣栽培面积2.33万hm^2,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果品市场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果品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标准,生产出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精品冬枣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我叫屈建华,山西万荣县光华乡小屈村人(电话:013100193775),我家有枣园2.67hm^2,主要品种为冬枣、梨枣,本园也是山西省红枣协会试验园。建园8年来,效益还不错,只是近2~3年枣果的缩果病一直让我头疼。枣树一旦感病,减产相当严重,有时绝收。2008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杨凌大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水溶肥料——靓枣,能有效预防枣果缩果病,就邮购了20瓶,想试用一下,看看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山西运城枣区枣果出现了严重的日灼、缩果、萎蔫、发红、变软、脱落现象,枣果脱落率轻者30%左右,重者高达80%左右,品种有梨枣、冬枣、芒果冬枣、屯屯枣、板枣、相枣等。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1 沧州冬枣产业发展现状 沧州市冬枣大田栽培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沧州市林业科技人员同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进行重点攻关,顺利解决了沧州冬枣的“速生繁育技术”,从而使沧州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沧州的黄骅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6年底沧州市冬枣栽培面积已经超过了2.5万hm^2、产量突破了5.5万t。  相似文献   

15.
曾现春 《落叶果树》2004,36(3):20-20
滨州市鲁北冬枣栽培面积已达4800hm^2,年产冬枣50000t,已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鲁北冬枣栽培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局部地区绿盲蝽发生严重,造成冬枣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为此,我们于2002~2003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两个胚败育率不同的枣品种果实生育期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祁业凤  刘孟军 《园艺学报》2004,34(6):800-802
 以胚轻度败育的冬枣和胚高度败育的梨枣为试材,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果肉和种子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梨枣果肉在坐果后20 d 以内的玉米素(Z) 含量及坐果后30 d 以内的GA3 、IAA 含量皆高于冬枣果肉, ABA 出现较冬枣早40 d , 冬枣种子Z 含量在坐果后20 d 达到最高值, 远高于冬枣果肉; GA3 一直保持很低水平。冬枣种子IAA 在坐果后40 d 达到最高峰, 以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远高于冬枣果肉; IAA/ GA3 、IAA/ Z值直至坐果后55 d、40 d 保持低水平, 但之后急剧提高。梨枣坐果后10 d ,无仁果肉的3 种生长类激素含量皆高于有仁果。幼果果肉中高水平的生长类激素不利于胚的正常发育, 而幼胚中高水平的Z和IAA 有利于胚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金秋季节。鲜果飘香。9月上旬,安仁镇小苟村(又名红星村),大面积种植的冬枣陆续进入成熟上市期.鲜嫩欲滴、香甜爽口的冬枣.吸引了来自广州、上海、温洲、杭州、山东、东北、湖北等四面八方的30多位客商.纷至沓来。扎点收购.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田间枣农按照客商收购标准忙碌地采摘着用自己辛勤汗水浇灌的胜利果实。今年全村冬枣平均667平方米产量在1000千克.平均售价在6.0~8.0元/千克,667平方米收入达8000多元.如此高的回报.枣农怎能不欢欣鼓舞,眉笑颜开。  相似文献   

18.
提高鲁北冬枣果品质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鲁北冬枣以优异的品质进入高档果品市场,得到了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冬枣生产在各适栽区发展迅猛。作为鲁北冬枣的原产地之一山东省滨州市,冬枣生产已成为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的主导产业,截至2005年,全市鲁北冬枣栽植面积近6.7万hm^2,总产量达到21.5万t,占全国冬枣总产量的80%左右。然而,随着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加,冬枣的果品质量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管理不规范,部分应市果品果实形状、大小悬殊,着色不良,风味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严重影响了鲁北冬枣的声誉,同时也成为近几年来冬枣果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促进我市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就影响滨州市鲁北冬枣果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鲁北冬枣在我国各枣树主产区发展较快。目前,天津市大港区鲁北冬枣栽培面积已近6600hm^2,由于当地果农缺乏栽培管理鲁北冬枣的经验,较少采用开甲和环剥措施,3~4年生的鲁北冬枣树多未结果或少量结果。环剥是提高枣树坐果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大果型鲜食枣树尤为重要。为提高天津市鲁北冬枣的早期产量,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浙江省杭州风林发展有限公司为调整种植结构,从北方引入冬枣进行栽培,取得成功.成活率达到98%,并且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