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花生发展趋势及我国花生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当今世界花生生产和科研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花生生产科研发展的优势和差距,提出了花生生产跨世纪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1999年深秋,全国花生界的专家、学者们汇集泉城济南,交流和探讨中国花生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的问题,这对我国特别是我省今后花生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下面我就山东的花生科研和生产谈几点意见。一、花生科研和生产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年8月23日至2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会上还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  相似文献   

3.
山西优质花生生产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花生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将迈上新台阶,面对机遇与挑战,山西省发展优质花生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基础设施和科研生产的角度客观分析了我省在花生产业化发展中的有利因素与不足.并且提出发展我省优质花生生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吉林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了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强科技创新,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发展龙头企业,加速花生产业化进程等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生生产与科研动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万书波 《花生学报》2001,30(4):11-13
从我国花生产现状、种植技术、组织管理体系、花生利用方面概述了中国花生生产动态;从花生科研队伍,主要科研工作及花生科研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花科学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花生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科研队伍规模小素质不高,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物化水平低,产业化链条还未真正形成的障碍,提出了整合资源提高花生行业整体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推动花生科技创新发展,提高中国花生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广大干群,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实行科学种田,使花生连续三年获得了丰收,1980年许多地、县单产、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从面上来看,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为了把今年花生生产搞上去,在低产地区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花生生产、科研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北是我国花生主产省之一,花生年播种面积、总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三位.本文介绍了河北省花生生产和科研现状,分析了当前花生科研、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化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广西花生生产发展较快,面积、单产、总产均同步增长,早在1996 年总产量达到405 万吨,提前4 年超额完成“九五"计划(40 万吨)的指标。在科技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项增产技术的推广不断得到改进。但比起先进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针对广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于一九七四年一月五日至九日在南充市召开了全省花生科研协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花生重点产区的地、县农业局、粮食局,县农场,部分生产大队及科研单位共三十余人。 会议在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批林整风为纲,学习了《元旦献词》及有关文件。传达了全国花生育种协作会议精神,交流了花生生产、科研经验,讨论了一九七三年至八○年全省花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落实了全省花生试验研究协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第一本《花生学报》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全体编者、作者、读者 ,以及花生界同仁的多年期盼 ,也是花生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需要。《花生科技》创刊于 1 972年 ,历经 30载 ,已出版 1 1 8期 ,作为花生科学和技术的载体 ,记录了我国花生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兴衰与发展 ,经历了前进道路上的坑坑洼洼 ,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和困苦 ,但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 ,面向花生生产 ,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花生科研生产成就 ,推动花生科学技术进步及生产发展的办刊宗旨 ,以社会效益为主要追求目标 ,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使《花生科技》一步一个脚印地…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花生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我国花生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保证我省花生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省花生生产和科研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花生学组挂靠单位)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花生科技产业化暨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济南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山东省农科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世纪之交的99年深秋,全国花生界的专家、学者们汇集泉城济南,交流和探讨花生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的问题,这对我国特别是山东省今后花生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山东花生科研和生产有着坚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南花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汤丰收 《花生学报》2009,38(4):39-43
河南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近年来花生生产与科研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生产上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已成为花生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生产发展的设想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时云南省50年代初至90年代花生生产和科技状况的回顾,分析了促进云南省花生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九五”期间云南省花生科研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在油料作物中面积仅次于油菜,而总产居第一位。通过对90 年代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加工与利用、贸易等发展的回顾,分析了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特点,阐述了农业政策体制、农业结构调整及科学技术对花生产业迅速发展的作用。对21世纪我国花生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实现发展目标必须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花生生产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花生生产与消费近十年来持续增长,2018年总产量和花生油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733万吨和294万吨,在国内油料作物中花生的总产量、总产值、单产水平、单位面积产油量、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诸多比较优势。本文除全面总结全国花生生产与利用进展外,还概述了花生对食物安全的保障作用、科技创新对花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讨论了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对未来花生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花生生产、科研、推广、加工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找出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研投入不足,优势利用不充分,产业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科研,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仲崇高 《花生学报》2003,32(Z1):1-4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 创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下,全国花生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喜 聚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研究探讨花生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形势、思路与对策。 这是我国花生科技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对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 增长,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农业进入新时期,花生生产面临新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我 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又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江西花生产业发展规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本研究调研比较了江西省和周围邻近省份及 山东、河南等花生高产省份在花生总产、种植面积和单产方面的变化规律,及各省历年花生审定品种情况和品种产 量增长规律。结果表明江西花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为:1.江西土壤类型为红壤,有机质及营养元素含量 较低,不利于花生生长;2.品种更新速度慢、品种老化严重且花生品质改良没有得到重视,优质新品种相对较少;3. 良种缺乏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江西省花生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大力推动了江西花生产业的发展,2019 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江西花生品种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最高的均为粤油271,荚果产量 达到6305.95 kg/hm2 ,籽仁产量为4632.57 kg/hm2 ,在试验品种中居第一位;粤油1712荚果产量为6022.25 kg/hm2, 籽仁产量为3824 kg/hm2,综合表现好,在试验品种中居第二位;湘花522荚果产量5451.6 kg/hm2,籽仁产量4003.8 kg/hm2,在试验品种中居第三位。这表明随着科技投入的进一步加大,产量潜力优良品种的培育及释放将推动江西 花生产业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