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光照对母鸡大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0(黑暗环境下)、10 lx、20 lx、30 lx不同强度的光照对120日龄母鸡进行光照刺激,检测GABA在大脑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脑中有大量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新纹状体(N)、上纹状体腹侧(HV)、上纹状体附属部(HA)。在10 lx、20 lx光照条件下,GABA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比在0和30 lx光照条件下少,由于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表明在10~20 lx的光照条件下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奥本大学的科研人员就欧洲和美国的光照制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美国国家家禽委员会(NCC)准则要求每天给肉鸡4h黑暗,饲养第1周和最后2周除外,当使用接近全天光照时降低光照强度。欧盟准则要求每天6h黑暗,除了在饲养前7d和最后3d,应至少保持21.5lx的光照强  相似文献   

3.
将70日龄星杂“579”小母鸡120只,随机分成A、B、C三个组。C组为自然光照组,A、B两组分别以32和8~(lx)的强度补充光照,使其每天的光照时间达14h。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三组鸡在100~180日龄期间外周血浆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和甲状腺素(T_4)的水平。结果表明,B组鸡LH增加最显著,其峰值(149日龄)与基础值(100日龄)相比,增长率为231.4%,且与开产期早、产蛋量多关系最密切;A组鸡T_4水平显著增高,但其产蛋量相对降低,从而提示降低T_4水平及代谢率对产蛋可能有利;补充光照能促使外周血浆E_2峰值的出现早于自然光照组,但峰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光照能促进鸡的性成熟,而光照刺激鸡产蛋似乎与E_2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光照刺激(Photostimulation,PS)时间对肉种鸡性成熟的影响,为优化肉种鸡光照程序提供科学依据。选用384只14周龄健康的AA父母代种母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肉种鸡单笼饲养,并限制饲喂量。4个处理的光照刺激时间分别为16(PS16)、18(PS18)、20(PS20)和22周龄(PS22)。光照刺激第1周,光照节律为8h光照∶16h黑暗(8L∶16D),光照强度由10lx增加至80lx;第2~4周,光照节律由8L∶16D逐渐增加至14L∶10D。在光照刺激前和光照刺激后的第2、4和6周,每个处理随机挑选6只种母鸡进行屠宰试验,测定生长和性发育指标及血清雌二醇水平。进行个体产蛋记录,测定产蛋初期蛋品质。结果显示:1)光照刺激后,各处理腹脂率快速上升,PS20和PS22组的雌二醇水平、卵巢指数、输卵管指数和输卵管长度的增长快于其他2组。2)PS16组从见蛋~开产的间隔时间和从光照刺激~开产的间隔时间均长于其他3组(P=0.007 9,P=0.000 1)。3)PS18的蛋壳重最低(P=0.005 1)。PS16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有高于其他组的趋势(P=0.083 4,P=0.066 2)。其他蛋品质指标不受光照刺激时间的影响(P0.05)。综上表明,16周龄光照刺激可能导致AA种母鸡光失敏。22周龄光照刺激能够促进其性腺发育和雌二醇增长,并能改善开产整齐性和产蛋初期蛋品质,有利于提高肉种鸡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光照优化管理对半开放式垫料平养岭南黄鸡生产性能、抗氧化和抗应激功能的影响。将360只1日龄岭南黄公母混合雏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对照组采用24 h持续光照模式,光照强度为30 lx;试验组白天自然光照,夜间补光采用3D∶1L循环和强度10 lx的光照优化模式。试验为期50 d,分为1~21日龄和22~50日龄两阶段。在试验第50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4只,共24只公鸡,空腹12 h后屠宰取样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提高肉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趋势(P0.05);(2)与对照组比,试验组血清褪黑激素浓度升高27.59%(P0.05),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光照优化管理能促进岭南黄鸡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强抗氧化和抗应激功能,达到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照对家禽来讲是很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实践表明,光照的时间与强度、光线的颜色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始时间、黑暗期的间断等都会在家禽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产生一定反应,从而使家禽体成熟、增重、性成熟。开产时间、产蛋率、精液的产生与交配活动等受到影响。人工光照的广泛应用,克服了家禽繁殖生理机能季节性限制,使其遗传潜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增加了养禽的经济效益。适宜的光照对家禽的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力都有重要影响。l光照对家禽作用机制1.l一般认为禽类有两个光感受器,一个为视网膜感受器,另一个为视…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星杂579”产蛋鸡甲状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0日龄“星杂579”母鸡,以10lx的照度和14L:10D的光照周期补加光照,至270日龄时,摘取甲状腺制做光镜、电镜样品进行观察。结果:补加光照的实验组与自然光照的对照组鸡的开产率、产蛋量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的厚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体重和甲状腺腺体的重量、大小及滤泡腔内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不论柱状或扁平上皮细胞)及滤泡腔内胶质均呈现功能活动旺盛的结构相。  相似文献   

8.
光照对家禽的影响和光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是家禽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实践表明,光照的时间与强度、光线的颜色和波长、光用刺激的起始时间,黑暗期的间断等都会在家禽生长发育、警在等方而激起一定反应,影响家禽性成熟、体成熟、产蛋率、产蛋时间、增重率、精液的产生与交配活动等。人工光照的广泛应用,克服了自然日照的季节性局限,能够创造符合于内作繁殖生理机能所需要的昼长,母禽可在任何季节开始其产蛋期,使其遗传潜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就大大增加了禽蛋的生产量。适宜的光照对家禽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力都有重要作用,所以说光照同饲料、饮…  相似文献   

9.
研究光照和噪声对小鼠血液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将昆明(KM)小鼠分别放在不同光照和噪声条件下,探讨光照、噪声对KM小鼠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利的光照和噪声条件造成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数改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发生变化;血清中ALT和AST浓度升高;ALB升高;CREA、UREA和UA降低;TG、GLU降低。可见不适宜的光照(小于150lx或大于300lx)和噪声(大于60dB)环境对实验动物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导致实验动物消化不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脱水等症状,因此实验动物环境因素与动物福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制度对奶牛褪黑素分泌的影响,选用10头胎次、泌乳阶段相近(120±40)d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采用16 h光照8 h黑暗、8 h光照16 h黑暗2种光照制度对其实行光控管理,于试验处理前2 d和试验第1、6、11、16、21、26、31天采集23:00血样和05:00、17:00奶样,其中05:00...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发情率、同期发情和性腺轴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结束后统计发情率,并采集血清、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ELISA、HE染色、RT-PCR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下对雌兔卵泡发育和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光照组血清褪黑激素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低34.8%(P0.05)、比短光照组显著低47.8%(P0.05),而短光照组比对照组高25%(P0.05)。长光照组母兔下丘脑分泌GnRH mRNA表达显著增强,其mRNA表达量比短光照组显著升高453%(P0.05),比对照组显著升高250%(P0.05);而短光照组的比对照组降低36.7%(P0.05)。同样,长光照组母兔垂体的GnRH mRNA表达量较短光照组、对照组分别高70%和41.7%,差异显著(P0.05);短光照组则比对照组降低16.7%(P0.05)。长光照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比短光照组、对照组高33.7%和25.1%,差异显著(P0.05)。长光照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比短光照组显著高54.2%(P0.05)。长光照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高34.8%(P0.05),较短光照组显著高47.8%(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低17.6%(P0.05)。长光照组的单位面积初级卵泡数显著多于短光照组120%(P0.05)和对照组68.3%(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卵巢单位面积窦状卵泡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长光照组的发情率为81.25%,而短光照组的仅为12.5%,对照组的发情率为31.25%。由本试验可知,长光周期组可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促进下丘脑分泌GnRH活性增强、提高垂体细胞GnRH受体表达、促进垂体分泌LH、FSH、提高了血清中LH、FSH的水平、促使雌二醇分泌、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诱导母兔同期发情。  相似文献   

12.
光照是影响家兔生长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与家兔的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适宜的光照制度是家兔正常养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本文总结概括了在家兔的生产过程中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色(波长)和光照周期等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家兔生理机能及繁殖机能的调控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光照控制制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种子萌发过程中对光的感应能够保障种子在合适的条件萌发、出苗,因而光照的有无会对某些物种种子萌发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区10种主要植物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萌发法,在全光照与全黑暗两种条件下对种子萌发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典型植物大部分种子萌发迅速,光照条件下在4 d内有7种植物种子萌发达到T_(50)(萌发种子数达最终发芽种子总数的50%),达到T_(50)所用时间最长的也只需9 d;试验物种中有7种光照条件下达T_(90)所用时间较少,且光照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发芽指数差异显著(P 0.05);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黑暗条件下的有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和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只有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萌发率在黑暗条件下显著大于光照条件。其余植物种子萌发率在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所述,光照是影响陕北退耕地植物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黑暗对研究中多数物种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因而,侵蚀淤埋遮光是植物更新的潜在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光照对鸡的啄羽有很大影响,可以从光源、光照强度、光波长短(光色)和光照时间四个方面来进行光照控制,用以降低啄羽的频率。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产蛋鸡施行非全天(24小时)性的“光照—黑暗”周期可以改变鸡的产蛋量和蛋重。本文是对近20年来有关这种光照周期对鸡蛋质量影响的综述。[非全天性光照周期(ahemeral light  相似文献   

16.
仅就目前看到的资料,能用于野禽生产的人工光照制度有两种。Woodard和Snyder(1978b)、Mashaly(1983)均先给雉鸡一个非刺激性光照期,即每天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8L∶16D),其后改为刺激性光照,即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16L∶8D),直至产卵结束。Woodard等在《RAISING GAME BIRDS》一书中介绍的光照制度是给予中雉鸡14小时光照,待产卵一达到高峰,再每周增加光照15分钟,直至达到每天最长光照17小时。关于哪种光照制度对雉鸡繁殖性能影响较大、更适用于雉鸡生产尚未见报道。关于光照强度,目前对产蛋家禽一般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畜禽生产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对畜禽生理机能有重要调节作用,畜禽舍内保持一定的强度的光照,除了有一定目的有计划地调节畜禽的生理机能外,对于人的工作和畜禽活动(采食、走动)也提供方便,对畜禽生产力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光照有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光照是生物有机体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国内外畜牧科技人员在养禽业中对试用人工光照已有50多年历史。许多试验结论都充分证实了人工光照是提高家禽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谈的是各种不同颜色光对鸡的作用:红色光(686—760毫微米)。能推迟性成熟,使鸡群安静。可防止啄羽,啄肛,生长快,饲料消耗少、蛋的品质和产蛋量都略有提高,但受精率下降。黄色光(556—589毫微米)。饲料报酬降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率减少,啄癖发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短光照周期对产蛋鸡产蛋量的影响已进行研究。240只白色来克亨母雏,在孵出后立即分为三组,饲养在封闭鸡舍里。第1组鸡采用15(3/4)小时光照、5(1/4)小时黑暗的21小时光照周期处理(21~21);第2组同样先采用21小时周期处理,但在  相似文献   

20.
滞育诱导温度与光照对家蚕近日节律基因pe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光照是昆虫近日节律基因表达的授时因子,也是影响家蚕滞育的决定因素。为了解家蚕滞育与近日节律调控的关系,研究了滞育诱导发生温度与光照对家蚕近日节律基因per表达的影响。家蚕整个世代在25℃高温环境下,或幼虫期与蛹期在20℃的较高温度下,per基因在黑暗环境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光照环境。家蚕幼虫及蛹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per基因转录水平在高温环境中高于低温环境,黑暗环境下又呈现20℃25℃15℃的变化趋势,且温度的影响大于黑暗环境;在25℃持续光照条件(25LL)下,胚后时期per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持续黑暗的条件(15DD),而20℃及光照与黑暗各12 h条件(20LD)下变化更加敏感,这与温度和光照对家蚕滞育的诱导作用一致。在处女蛾和卵产出后0.5 h的未受精蚕卵中都检测到了高水平的母源per基因mRNA。亲代卵催青期的单因子25℃高温或黑暗、以及20LD,都会引起子代卵内per基因mRNA水平的上调,这种上调只出现在滞育出现或活化发育的转折时间点(卵龄72 h)之前。家蚕滞育诱导温度和光照条件直接影响per基因在整个世代的差异表达,该基因在卵期的表达与胚胎滞育性差异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