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星  纪锋 《水产学杂志》1997,10(2):68-71
鱼类越冬池塘冰面除雪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冰面除雪机械化,可保证迅速清除池面积雪,提高鱼类越冬密度成活率。本介绍的内容为适用于小型鱼类越冬池冰面除雪机的技术路线及论证。  相似文献   

2.
鱼类越冬场冰面除雪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的内容为适用于小型越冬池冰面除雪机的技术路线及其论证。  相似文献   

3.
鱼类越冬是我国北方地区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场冰面除雪是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大水面鱼类越冬冰面除雪机的设计和技术性能,包括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的选择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鱼类越冬池塘冰面除雪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冰面除雪机械化,可保证迅速清除池面积雪,提高鱼类越冬密度及成活率。本文介绍的内容为适用于小型鱼类越冬池冰面除雪枫的技术路线及论证。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春放鱼种模式和成鱼市场两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鱼种、成鱼需要自然越冬。因此,越冬管理是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并推广成功的越冬经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精养池塘越冬前和越冬期主要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单产1500kg池塘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2年冬季是多年来少见的降雪量超大的一年,尽管有些越冬池是明冰封冻,但是整个冬季多云寡照、降雪的天气很多,几乎是每三五天就有一场中到大雪,池塘冰面很少有长时间的光照,直接影响着越冬池内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难以发挥其产氧能力,造成池内水体中的溶解氧长期处于低含量状态,给鱼类的安全越冬带来危害。在本人下乡指导、检查越冬工作的同时,对越冬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和了解,从中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现在总结出来,希望能为今后的鱼类越冬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由于鱼类养成后集中上市造成市场鱼价低,一些渔民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往往进行鱼类越冬,在次年淡季上市。精养高产池塘和鱼种池塘为提高越冬成活率就要对越冬池塘环境条件如水温、水位、透明度、溶解氧、底质、生物状况等做深入了解,通常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5):23-23,25
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北方地区的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到了冬季由于池塘水面结冰,鱼类在冰下水中进入休眠状态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对鱼类安全越冬提出一点体会和看法,仅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辉 《科学养鱼》2005,(12):22-22
宁夏地区的鱼类越冬池塘的冰封期在90~100天,要保证鱼类安全越冬需做好以下一些工作。一、鱼类越冬前的准备工作鱼类越冬工作并不是从封冰后才开始,而是从鱼类停食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主要有以下一些工作:1.投喂抗菌素药饵,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秋后动网或分塘的鱼池,投喂药饵可以  相似文献   

10.
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保证鱼类池塘养殖安全越冬的有效技术措施。1.入池准备1.1 池塘选择。池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m,池塘底泥为10~20cm,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排水方便。1.2 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并清除吃鱼的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尽量不用坐塘水或少用坐塘  相似文献   

11.
冰下增氧是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好或措施不当,会造成全池鱼类缺氧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北方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池塘鱼类越冬的规模越来越大。黑龙江省1988年越冬秋片总量已达15354吨,价值达6000万元以上,最近几年,企业买秋片越冬转年卖春片的越来越多,企业为了避开秋季商品鱼价格偏低问题;把商品鱼越冬转年卖开江鱼的也越来越多,使池塘鱼类越冬有逐步变成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鱼,每年都有漫长的封冰期,尤其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冰封期高达150天左右,冰厚在60—120cm。有近200天不给鱼类投食,因此鱼类越冬一直是北方养鱼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养鱼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由于秋季商品鱼价格低,部分养鱼场户把秋季销售改为春季销售,这样就增加了鱼类的越冬量。越冬密度增大了,鱼类越冬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大,在佳木斯地区及周边县(市)区每年都有个别池塘越冬成活率低,甚至有绝塘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养鱼积极性。因此,  相似文献   

14.
王兴礼 《齐鲁渔业》2007,24(12):37-38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问题,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慎重选择越冬池塘气候寒冷,应及早准备越冬工作,以防严寒骤来影响鱼类生存。关键要选好越冬池,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任何污染的静水池塘,池面结冰时间少,面积和水深都稍大,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寒冷,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都在5个月左右,最大冰厚可达80 ̄100cm。由于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抗病力明显下降,所以,鱼类养殖应当加强越冬期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越冬鱼类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越冬池的选择和清整越冬池最好选择背风向阳不渗水的池塘,面积在1hm2左右为宜,靠近水源,底泥不超过20cm,保证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在1.5m左右。选好的池塘,每公顷用750 ̄1500kg生石灰或60 ̄70kg的漂白粉干法彻底清塘,晾晒3 ̄5d。如果原塘…  相似文献   

18.
冯辉 《海鲜世界》1999,(5):44-44
近年来池塘越冬死鱼的事时有发生,如何保证池塘鱼顺利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广人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将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缺氧 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造成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以拖拉机为动力,以螺旋清雪铲为除雪执行元件的鱼类越冬场冰面机动除雪机的除雪试验情况,初步确定了除雪螺旋的结构参数,以及在不同积雪厚度情况下,该机的除雪效率。同时,对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 ,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 ,冰下水温低(约为1~3℃) ,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 ,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 ,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 ,简单地说 ,就是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作为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