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涌涛 《森林工程》2013,(6):106-110
盾构机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已经成为主流,盾构在掘进中的姿态控制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由于影响盾构掘进姿态的因素较多,情况复杂,掘进姿态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南京地铁三号线某标段隧道盾构施工,分析隧道设计轴线、盾构轴线和管片中线三者在施工中存在的5种位置关系:一是三条线基本重合,二是盾构轴线与隧道轴线重合,三是管片中线与隧道设计轴线重合,四是管片中心与盾构轴线有偏差,五是三条轴线不重合而且轴线水平移动;从土压的设定值、地质变化、注浆位置与时间、转弯管片的使用、管片的姿态和施工的连续性等6个方面对影响盾构掘进姿态的因素进行总结;从偏移量、油缸行程差和最小盾尾间隙三个方面对盾构掘进姿态控制的参数进行分析与计算;从掘进方向的控制,掘进姿态调整与纠偏两个方面阐述盾构掘进过程中姿态控制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天文 《森林工程》2009,25(5):66-69
盾构始发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如何保证该阶段加固土体的强度和安全性,从而确定土体加固的范围,是盾构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盾构隧道端头常用的土体加固方式以及目前盾构始发设计施工中所采用的计算理论及模型,结合苏州地铁滨河路站西端头盾构始发工程进行理论设计与验算,并且讨论软土地区常用加固方式的加固时机、加固所采用的技术参数以及应急措施。研究得出:对于软土地区,采用最多的是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注浆)的加固方式;抗滑移验算对安全系数起主导因素的是加固土体的粘聚力;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的横向加固尺寸小于构造要求,只要能够满足构造要求,土体在抵抗扰动上就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土建D2-TA05标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通过本工程的施工,认真研究南京软土地层隧道掘进施工的特点,掌握在流塑、软塑粘性土中土压平衡式盾构的掘进施工技术;总结盾构施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注意搜索信息,掌握动态;试验先行,取得参数;组织协调,团队攻关的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保护隧道区间内的市政环境,取得控制地面沉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建于地铁盾构隧道上方的某地下广场开挖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数值模型;以隧道抗浮方式为变量,设置了不同方案,对比分析提出了核心区施工最优方案,以期给类似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项目为实例,借助该案例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作业影响区间是盾构机切口前方以及后方各30 m范围,两边各6 m,其余范围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或者说受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沉降会伴随着土仓压力、注浆压力的增多而降低,土仓压力的区间范围控制在0.15~0.2 MPa之内、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 MPa之内才符合标准,研究所得的数据对之后的项目设计以及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在运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长期沉降,过大的长期沉降将对地铁的正常运营和安全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分析、解决长期沉降带来的地铁列车运营安全问题,准确地预测盾构隧道长期沉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苏州地铁一号线的实测数据,从中选取4个相邻的隧道沉降监测点,并借助Matlab工具建立灰色关联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苏州地铁一号线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预测模型的平均拟合精度为0.44,比灰色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且其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沉降实测值。灰色关联预测模型整体性强,可用于预测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为深入研究苏州及其它地区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预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荣 《绿色科技》2013,(12):269-273
指出了盾构沿小半径曲线掘进时隧道轴线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对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发生的铰接密封漏水漏沙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相关原因及其存在问题,为控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元里站至远景站、江夏站至陈田村站盾构区间工程中,线路沿线长距离穿越石灰岩地层,溶洞、土洞发育,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面建(构)筑物密集。盾构施工风险高,属首次在岩溶、土洞复合地层中采用盾构长距离掘进施工。文章概要介绍了广州地铁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施工技术及施工工序,希望使读者对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为从事盾构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孤石埋藏分布随机、形状大小各异,同时与周围地层形成软硬不均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遇到孤石时,易造成刀具磨损严重、地层扰动加剧、掘进速度较慢等问题,增加掘进施工风险.结合深圳地铁10号线1011-4B标坂贝区间盾构施工实例,分析孤石对盾构施工造成的危害,提出探测方式,且根据孤石位置地质条件及地面环境,制定处理方案,降低施工风...  相似文献   

10.
强华  翟文娟 《绿色科技》2019,(4):148-151
结合长沙地铁1号线土建8标友谊路段盾构过站施工实际情况,总结了盾构机整体滚轮轨道过站的施工方法与经验,包括盾构整机过站施工关键技术、控制要点、前期准备工作及具体的过站步骤等,解决了盾构主机与后配套设施拆卸、装机、调试等一系列繁琐工作。该项目现已取得明显的工期和经济效益,以期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长距离过江隧道掘进中,盾构机的尾部可能由于盾尾刷磨损等原因失去密封能力导致涌砂冒水事故,若不能及时抽排水或泥浆并恢复盾尾密封,将导致盾构机被淹没,造成经济损失,延误工期。因此,高水压富含水地层盾尾的渗漏防治和盾尾刷更换前的盾尾止水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南京地铁某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从盾尾密封脂选取、涂抹及注入,同步注浆浆液选择与注入,管片的预制和安装,盾构机体密封及盾构掘进施工等方面研究了盾尾渗漏原因及预防渗漏的技术与措施,并根据已有施工经验,针对该过江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各施工参数进行了量化,给出了该工程盾尾渗漏防治的具体技术工艺与参数。比选研究了以往工程盾尾发生渗漏,更换盾尾刷前对盾尾进行密封止水的方法,包括化学注浆止水、盐水冻结止水及液氮冻结止水,提出液氮冻结止水方法最适合过江隧道。对比研究了不同液氮输送方式及冻结管布置方式的特点,提出如需更换盾尾刷,在管片上直接打孔并使用液氮罐供冷冻结最适合该过江隧道工程。该过江隧道工程已安全竣工多年,盾构机采用了防渗技术工艺与参数,掘进过程中未发生盾尾渗漏,无须更换盾尾刷,因此各施工参数与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侯杰 《技术与市场》2022,(2):122-123
为解决盾构吊装井距离盾构始发围护结构较远、在既有地铁车站正下方进行盾构始发的难题,以郑州地铁7号线黄河迎宾馆站—英才街站区间盾构始发工作进行研究,提出设置盾构始发导台承载盾构机自重及调整盾构机中心、固定负环管片、反力架的安装及加固等施工措施,以期为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卜红旗 《森林工程》2014,(3):136-139
盾构在我国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频繁,盾构工程耗资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本文结合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天河路站~新梗街站区间盾构工程详述盾构始发与接收的施工工艺,阐明施工中的风险点,提出防治措施。并就盾构在区间正常掘进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探讨,旨在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顺涛 《技术与市场》2023,(11):113-117
随着盾构设备的国产化越来越高,施工技术逐渐成熟,面对大中型城市复杂的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盾构有着明显的施工优势。围绕盾构机面对浅覆土和小间距上跨既有已运营地铁线的施工过程及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整个上跨施工过程中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为后续项目上跨下穿既有地铁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人工冻结法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婷  杨平 《森林工程》2012,(6):74-78
人工冻结法具有良好的封水性能,且地层可复原性好、绕障性强、施工方便,可适用于各种地层条件,特别是在富含水砂层中更具优越性,随着我国地铁建设规模的加大,该法已成为地铁建设的主要辅助工法。本文以实例分析为背景,详细论述人工冻结法在地铁联络通道、盾构隧道端头加固、地铁事故修复、特殊工程及穿越江河湖底隧道中的盾尾刷更换等应用,给出各种工程中人工冻结的适用条件、设计参数、及关键技术参数,并提出人工冻结在地铁建设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瓦斯隧道施工的现状,并结合张家坪隧道的施工过程,对我国目前瓦斯隧道施工的安全防治措施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隧道穿越灰岩地层时,往往会遇到多种与岩溶相关的不良地质,对隧道施工安全影响较大。本文结合夺才隧道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溶洞和岩溶水提出的处理预案以及对现场遇到的相关问题处理,总结了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可为类似隧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某线段隧道工程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工程特征、工程施工中的潜在风险源、施工难点和值得借鉴的施工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孙迪 《绿色科技》2014,(9):257-259
指出了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掌握隧道施工在不同工况下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调整、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以泉州东海隧道工程为实例,探讨了监控量测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并为隧道运营后的养护与维修提供可靠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隧道施工以其地质复杂、不可预见情况较多等因素,成为控制的难点;而隧道施工监控工作恰恰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作者依据工程实例,分析论述了应用隧道施工监控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