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骠星EC是春小麦田防除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适宜剂量750ml·hm-2,于小麦3-4叶,野燕麦2叶1心-3叶期,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效果95%左右.对小麦安全.除草后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野燕麦是小麦田的恶性杂草之一,野燕麦属禾本科杂草,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轻则使小麦减产20%,重则减产70%~80%。深入研究野燕麦习性和防治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野燕麦发生规律1.野燕麦种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野燕麦第一年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其余在以后3~4年中陆续出土,在土壤中保持8年还可以发芽出苗。2.野燕麦种子发芽与外界温度有关:适宜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3.
应用240g·L-1炔草酸EC150mL·hm-2,于小麦3~5叶期、野燕麦2~4叶期喷雾处理,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增产15.38%,且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属间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以地高辛标记的二倍体野燕麦DNA为探针、提莫菲维小麦为封阻剂对其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DNA斑点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液中使用的探针浓度为25 ng/mL,探针与封阻DNA比例为1∶100时可完全避免假阳性现象,杂交后代出现了蓝紫色斑点杂交信号.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中含有二倍体野燕麦的遗传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其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小麦与野燕麦杂交结实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与野燕麦采用直接杂交法可获得种子,同一小麦对不同燕麦以及同一燕麦对不同小麦的可交配性存在差异,直接授粉比套袋授粉的结实率高7倍。  相似文献   

6.
1 禾本科杂草的识别 雀麦、节节麦的根茎处为红褐色或紫红色,而小麦根茎是白色的;雀麦、节节麦、野燕麦的叶上被茸毛,而小麦叶面无茸毛;雀麦的叶子比小麦窄,叶缘毛顺生,野燕麦的叶子比小麦宽,叶上的茸毛倒生,野燕麦无叶耳,小麦有叶耳.  相似文献   

7.
防治野燕麦     
<正> 野燕麦是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近年来在我省发生蔓延迅速,危害日趋严重,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据1979年44个县的调查统计,野燕麦发生600多万亩,占调查麦田的25%,每亩有野燕麦5-30万株的麦田26000多亩;洛阳地区野燕麦发生面积已占全区麦田的49.4%,估计约减产小麦470多万斤.因此,对野燕麦的危害和防治应予高度的重视.防治野燕麦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  相似文献   

8.
野燕麦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恶性杂草。近十多年来,由于各地引调麦种频繁,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野燕麦已在我省迅速蔓延成灾。野燕麦不仅直接与麦苗争肥水争光气,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且可夹杂在麦粒内影响品质,还是传染小麦赤霉病的中间寄主。全省已有五十多个县、市不同程度发生危害。据调查偃师、泌阳、卢氏、中牟、长葛、遂平、叶县、郑州市郊等部分麦出,每平方米内有野燕麦少则几株、几十株,多则几百株。每平方米内混生野燕麦50株的可造成小麦减产20%,200株的减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河南省邓州市麦田杂草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麦田减产。尤其是野燕麦的繁殖力强、发展速度快、化学除草难以控制,已成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一、麦田野燕麦发生原因1.靠种子传播是造成野燕麦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小麦品种越来越多,部分未经严格检验混有野燕麦草籽的种子被作为品种大田生产,造成较大面积的扩散蔓延。2.野燕麦适广性强,繁殖量大。野燕麦单株分蘖20~40个,单蘖有小穗10~20个,单株有籽800~1200粒,自然脱  相似文献   

10.
7.5%精恶唑禾草灵浓乳剂对麦田野燕麦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使用剂量以750~900ml/hm2为宜,对水225kg,于小麦4~5叶期,野燕麦3~4叶期均匀喷施。防除野燕麦效果达85%以上,对小麦安全,灭草后增产2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7.5%精恶唑禾草灵浓乳剂是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野燕麦的发生及危害野燕麦是我场麦田的恶性杂草,它具有成熟早、易落粒、种子休眠期长及再生能力强等特点。过去由于我们用种不严,致使野燕麦大面积迅速蔓延,危害成灾,成为发展小麦生产的大障碍。七十年代末,全场野燕麦发生面积不足百亩,1982年已发展到2。。。多亩,占小麦面积的70%。据调查,野燕麦密度少的每平方米20~30株,多的毛00一500株,最严重的每平方米12了4株。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S成,重的减产5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农资综合补贴的提高和机械化收割的推广普及,巴里坤县奎苏镇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野燕麦是当地麦田常见的恶性杂草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轻则使小麦减产20%,重则减产50%~60%。因此,麦田野燕麦防除工作十分重要。一、生物学特征1.恶性野燕麦繁殖能力很强,单株结籽数高达400~500粒,个别植株甚至多于1 000粒,且难以清除,生  相似文献   

13.
野燕麦是小麦田的恶性杂草之一,在大兴安岭地区发生较为严重,随着岭南农业开发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每年从外地引种的数量也越来越大,由于有些引进的种子没有经过植物检疫部门的检疫,使野燕麦的种子随麦种引进,野燕麦在岭南农业开发区迅速传播蔓延,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野燕麦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野燕麦又称铃铛麦,为1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等作物,广布全国各地。2012年,许昌市麦田野燕麦危害严重,有的地块中野燕麦的长势还超过小麦,制约了小麦生长。因此,了解野燕麦发生特点与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确保许昌市小麦生产有一定的意义。一、2012年许昌地区野燕麦大发生的原因(一)气候条件适宜2012年10—11月,许昌市累计降雨量达到183.2mm,麦田土壤墒情好,再加上10月份许昌市平均气温17.2℃,11月上旬许昌市平均气温12.1℃,综合条件比较适宜野燕麦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SR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AP技术分析了提莫菲维小麦二倍体与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22对SRAP引物中,20对引物在双亲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多态性比率为71.76%.me4-em1、me4-em3和me3-em3 3对引物在提莫菲维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的F3株系中扩增出双亲的特异带,表明该F3株系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该F3株系是提莫菲维小麦和二倍体野燕麦成功属间杂交的真实杂种后代.在该F3株系的扩增结果中部分双亲带型消失,并且提莫菲维小麦消失的带数远少于野燕麦消失的带数;同时有非父母标记新带型出现.杂种后代DNA序列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新形成异源多倍体小麦的快速进化、遗传协调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野燕麦是新疆农六师奇台总场麦田的恶性杂草。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轻则使小麦减产20%,重则使小麦的产量减产70%-80%,同时野燕麦种子在土壤中保持8年还可以发芽出苗。因此,麦田野燕麦防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即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小麦与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核型特点,本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小麦、野燕麦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稳定株系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母本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28条,核型为1A或2A;父本野燕麦的染色体数目为14或42,核型为2A或2B;三个远缘杂交组合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42,核型为2A或2B。杂交后代0878株系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3.38~6.09,染色体长度比为1.80,核型公式为2n=6x=42=36m(2sat)+6sm(2sat)。T2W3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3.23~6.66,染色体长度比为2.06,核型公式为2n=6x=42=30m(2sat)+10sm+2st(2sat)。TP2株系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2.59~7.19,染色体长度比为2.78,核型公式为2n=6x=42=6M+24m(2sat)+12sm(2sat)。小麦与野燕麦成功远缘杂交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正> 野燕麦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恶性杂草。六十年代由国外小麦原种中夹带传入我省,后由于小麦品种更换频繁,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加之它的适应能力强,繁殖系数大,发生初期未注意控制,致使野燕麦在我省迅速蔓延成灾。尤其是大型国营农场、原种繁育场等良种基地,发生面积占90%以上,危害严重。1979年博爱农场从小麦种子中筛出野燕麦等杂草种子三十万余斤,减产  相似文献   

20.
野燕麦属于麦田恶性杂草,由于和小麦争夺肥、水、光照,造成覆盖荫蔽,常引起小麦早期倒伏或生长不良,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轻则使小麦减产20%,重则减产70%~80%。本文分析了野燕麦屡防不止的原因和传播渠道,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