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cucumerisOudemans在 2 5℃条件下以毛竹 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Ma&Yuan、竹裂爪螨S .bambusae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bambusae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 4种害螨 ,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 90 4%、77 5 5 %、 87 93%、 81 63% ;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 38 1 2粒、 45 77粒、 35 5 9粒、 30 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 =1 6 74低于南京裂爪螨 (R0 =2 0 84) ,但是内禀增长率rm=0 1 5 4是猎物的 1 73倍 (rm=0 0 89) ,世代周期T =1 8 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 5 0 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 (T =33 35 ,t=7 70 4 ) ,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 ;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 =2 5 81 ,内禀增长率rm=0 1 5 2 ,周限增长率λ =1 1 64均低于竹裂爪螨 (R0 =39 2 8、rm=0 1 92、λ =1 2 1 2 ) ,而世代周期T =2 1 35种群倍增时间t=4 5 5 2均高于竹裂爪螨 (T =1 9 0 8,t=3 60 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 ;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 ,其  相似文献   

2.
以茶黄螨为食的黄瓜钝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温度对黄瓜钝绥螨种群指数的影响,以防治对象茶黄螨为食,在23、25、28、30、31℃5组温度下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加倍需要天数、平均世代时间等生命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25℃时黄瓜钝绥螨产卵量、产卵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大,分别达28.0952、0.7892、14.2380、0.1765、1.1930;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各为31.8947和30.5872天;而种群加倍需要天数最短,仅为3.6348天。结果表明:该温度是黄瓜钝绥螨种群生长和扩增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3.
两种花粉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两种花粉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 ℃、相对湿度72%,光照L∥D=12 h∥12 h条件下,油菜花粉饲养的巴氏钝绥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历期分别为0.98、3.23、430 d。幼螨发育到成螨共需8.52 d,存活率为83.33%,雌虫不产卵。丝瓜花粉饲养的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分别为2.55、0.97、2.38、2.07、3.20、11.17 d。平均每头雌螨日产卵量1.78粒,总产卵量58.60粒,产卵持续时间33.53 d,无不产卵个体。其日产卵量呈二次抛物线趋势,回归方程为y=0.155 4t-0.002 80t2(R2=0.951 5,p<0.000 1)。取食丝瓜花粉的巴氏钝绥螨的种群趋势指数I=28.13,净生殖率为R0=26.813,种群平均世代周期T=30.139 d,内禀增长率rm=0.109,周限增长率λ=1.115,种群加倍时问t=6.352 d。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丝瓜花粉比油菜花粉更适合饲养、繁殖巴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4.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4.64天等参数。将获得参数值与西花蓟马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巴氏新小绥螨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的瞬间增长率(0.14),雌成螨日取食7~12头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作为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下的豌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6种温度(12、15、18、21、24℃和27℃)和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豌豆蚜发育和增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豌豆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4℃条件下最大(rm=0.281 0),相应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17.030 9、1.324 5、10.089 3 d和2.466 7 d。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在15~30℃,相对湿度为80%~90%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5℃下发育历期最长,为12.81 d,30℃时最短,为4.02 d。各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寿命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智利小植绥螨产卵期在15℃时最长,在30℃时最短;日均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智利小植绥螨净增殖率R0在25℃时最高(42.78),在30℃时最低(18.69);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皆是在30℃时最高,分别为1.516和0.416,在15℃时最低。种群倍增时间t在30℃下最短为1.665 d。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5个不同恒温条件下伪钝绥螨取食二斑叶螨时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对该实验种群的生命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伪钝绥螨各螨态和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运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了伪钝绥螨各螨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伪钝绥螨产卵期在22℃时最长,在31℃时最短;日均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伪钝绥螨净增殖率Ro在28℃时最高(60.256),在19℃时最低(4.174);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皆是在31℃时最高,在19℃时最低;31℃时种群加倍时间t最短(2.79 d),19℃时最长(15.868 d)。  相似文献   

8.
崔琦  李庆 《植物保护》2015,41(3):40-44
在19、22、25、28和31℃5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为猎物的实验种群参数。在19~31℃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世代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缩短,在31℃下,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分别为5.69d和2.537 2d。净增殖率在25℃时最大,为26.707 7。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1℃时为最大,分别为0.273 2和1.314 2。在28℃时性比(♀/(♀+♂))最大,为0.642 4。在28℃时,平均每雌产卵数最大,为46.6粒/雌。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捕食朱砂叶螨的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表明该捕食螨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9.
毛竹叶螨的重要天敌竹盲走螨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毛竹害螨一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 Yuan和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的重要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的研究:在22~30℃室温下以南京裂爪螨为食料,卵期1.7天,幼螨期1.7天,Ⅰ若螨期0.8天,Ⅱ若螨期0.8天,产卵前期3.2天。林间雌:雄为2.78:1,总产卵量35~40粒。毛竹换叶、降雨量是影响林间竹盲走螨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猎物的质量、数量是影响竹盲走螨存活的重要因素。最后对竹盲走螨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陈霞  张艳璇  季洁  林坚贞  孙莉 《植物保护》2013,39(5):149-152
为了研究斯氏小盲绥螨[Typhlodromips swirskii (Athias Henriot)]取食3种不同花粉和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 (Troupeau)]的发育和繁殖,为斯氏小盲绥螨人工大量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在光照L∥D=10 h∥14 h、相对湿度85%,温度(25±1) ℃的条件下, 研究斯氏小盲绥螨取食向日葵花粉、丝瓜花粉、玉米花粉和椭圆食粉螨的生物学特性,并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斯氏小盲绥螨取食向日葵花粉、丝瓜花粉、玉米花粉和椭圆食粉螨均能从卵发育至成螨并繁殖后代,雌螨发育历期分别为10.42、8.32、9.18、14.43 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1.20、65.30、40.17、9.62粒;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34 3、0.150 2、0.144 9、0.089 5;取食丝瓜花粉的净增殖率(R0=45.057 0)、内禀增长率(rm=0.150 2)和周限增长率 (λ=1.162 0)都最大;取食玉米花粉的雌雄性比最大(2.27∶1);取食椭圆食粉螨的雌雄性比(0.91∶1)、净增殖率(4.578 8)和内禀增长率(0.089 5)都最小。  相似文献   

11.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对麦穗的致病力相同。以1-2个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接种麦穗即能引起穗腐,将孢子的接种量增加到10个以上,侵染效率也能达100%。菌丝体接种的侵染速度要比孢子快。小麦扬花期离体接种小穗,记载病原菌侵入小穗轴和主穗轴的程度,是鉴定小麦品种抗扩展的可靠方法。
根据对在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或抗病品种苏麦三号小穗接种测定的结果,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6个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不同。从强菌株F69分离到的37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其致病力有显著差异,但致病力的强弱不稳定。从同一个子囊分离到的单子囊孢子菌株,它们的致病力也有分化。菌株的致病力虽然有不稳定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还是明显的。试验证明玉蜀黍赤霉是同宗配合的,因此关于它的变异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4—1986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定西县鹿马岔流域的定位研究资料,对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存在问题,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该农业生态系统采用的调控对策以及所产生的相应效益提出了开发该区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部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射阳县1973-1984年蚕豆赤斑病流行系统。结果表明菌源、4月中旬雨日数、上年11月至下年1月的雨日数和4月上中旬露日数是影响蚕豆赤斑病流行势的主导因素。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证明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该结论与客观实际一致。从而否定了"菌源不是影响蚕豆赤斑病发生的主导因素,,的观点。因此,在预测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时,首先务必考虑上述主导因素。这种新的数学方法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更简易、方便和有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其它植病流行系统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真菌和菌物译名的真实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Fungus(复数Fungi)一词含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狭义的,即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Eu-mycota)的真菌(True fungi);另一种是广义的,即历来包含许多真菌和假真菌,类真菌和共生菌的生物,例如粘菌、卵菌、地衣型菌和菌根菌等,在这一场合,应该翻译成"菌物"比较确切。为此作者认为:1995年第8版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 ARY OF FUNGI应该译成《安、比氏菌物词典》。  相似文献   

15.
应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虫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种籽油及其抽提物对柑桔木虱及其他害虫进行一系列的忌避拒食及触杀作用试验,证明印楝油有明显的忌避及拒食作用。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有良好的防效。印楝、川楝及苦楝油对柑桔红蜘蛛也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应用楝科植物杀虫剂可兼治几种害虫,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害虫天敌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试论萨赫勒(Sahel)地带沙漠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萨赫勒地区沙漠化原因的分析,指出了造成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是气候因素,而是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的结果,并分析了该地区沙漠化的典型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核盘菌侵染循环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盘菌科7个种21个代表菌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盘菌分4种侵染循环类型:1.土传病害类型:包括人参菌核病、细辛菌核病和向日葵小菌核病菌,其特点是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以菌丝体为初侵染源,病健株接触构成再侵染。2.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油菜、黄瓜、大豆、莴苣、萝卜、红花和紫云英菌核病,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3.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黄瓜、油菜、葡萄和大葱灰霉病,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未见有性世代,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侵染,以分生孢子和健病株接触构成再侵染。4气传、种传、土传病害兼有型:包括向日葵菌核病,其特点是子囊孢子从花或茎侵染造成盘腐和茎腐,菌核、带菌种子萌生菌丝体侵染造成苗腐和立枯。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  相似文献   

18.
 稻粒黑粉菌(Neovossia horrida)以次生担孢子经气流传播至水稻花器引起局部侵染,所致病害近年来在水稻不育系上普遍严重发生。据观察,田间冬孢子越冬休眠后3月中下旬即开始萌发,萌发当天即可形成初生担孢子,初生担孢子在1~2天内成熟、脱落,萌发形成次生担孢子。  相似文献   

19.
小麦对根腐病菌毒素的抗性与电阻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阻法测定不同抗性的小麦叶组织对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毒素制备物的电阻变化,可以获得与在自然条件下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一致的结果.它与通常表示膜伤害程度的电解质外渗密切相关,并能与小麦叶片可见的病害症状和小麦品种间的阶段抗病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