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o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珙桐6个种群和光叶珙桐1个种群共117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2条引物对117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扩增位点199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7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8.94%,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8 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8 7.种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低,多态百分率在35.18%~48.74%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26 0~0.179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8 1~0.265 1.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74 5,表明有47.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2.55%,种群间基因流(Nm)为0.553 7.Mantel检测显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野生桂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为新品种的选育以及野生桂花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江西全南(衰退型)和福建长汀(稳定型)这2个桂花自然种群9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估。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330个清晰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76个,占83.64%。在物种水平,桂花的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428 3,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285 6,表明桂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群水平,福建长汀种群的多态性指数均高于江西全南种群,表明包含不同世代、具有较好自然更新能力的长汀种群携带更丰富的遗传信息;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桂花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71%),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只占29%;2个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161 6),种群间基因流较小(Nm=2.594 9)。  相似文献   

4.
利用10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对来自河南长葛、安阳2个地区5个不同种群的139份雌黄连木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种水平上,香农(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92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35 3,表明雌黄连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研究中雌黄连木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08,由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显示,85.2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以上2个结果都表明:雌黄连木种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为种群内。基因流N_m为2.814 9,表明较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雌黄连木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咸宁地区的32个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15对引物共扩增出210个谱带,其中182个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达86.67%;其中银桂品种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数(0.339 3)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2164)最高.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桂花品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57.89%,说明品种群间遗传分化高.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44水平上可将32个桂花品种分为5个类群.供试品种的地理分布与其分类学地位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技术,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不同地理分布区的19个种源为材抖,筛选出12个引物,获得总位点数148条,其中多态位点数136条,多态位点比率为91.89%。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源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6.48%,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Ⅰ)平均值为0.1563);种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Nm为0.2461)和遗传分化(Nei指数平均值为0.1068,Gst平均值为0.3298);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67.02%,种群间占32.98%。综合UPGMA聚类分析、地理变异规律及生态类型,种源划分结果为:西萨彦-阿尔泰山地生态区种源;东西伯利亚南部高原生态区种源;西西伯利亚平原生态区种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收集到的来源于11个国家的19个剑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扩增出的274条清晰条带中,具有多态性的有144条,占总数的52.6%;2)28对引物的多态性指数(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介于0.16~0.43,平均值为0.28;3)剑豆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285 6,基因流(Nm)为0.065 6;4)通过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发现,剑豆种群间差异占总差异的88%,种群内差异占总差异的12%,种群间差异为剑豆差异的主要来源;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19个剑豆种群可分为5个类群,每个类群均有不同的表型。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狍种群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东北地区不同狍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20个随机引物共检出123条带,其中114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92.7%。多态条带比率(PPB)、Shannon多样性指数(I)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显示东北地区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东北地区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完达山3个地理种群中,大兴安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采用Nei′s遗传距离、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多样性指数阶层分析和AMOVA分析各种群遗传分化,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狍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不高,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  相似文献   

9.
甘草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用1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9.43%;(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19,种群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2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在0.19~0.28,总体为0.39;宁夏地区甘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甘肃酒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3)AMOVA分析表明甘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64%,种群内变异占67.16%。利用UPGMA聚类可将供试16个群体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种群内广泛的变异能够为野生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地区油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陕西5个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种群10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 bp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67%.采用类平均法对100株油松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08~0.66.在遗传距离为0.39的水平上,聚类分析为3大类,表明陕西地区天然油松种群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相似文献   

11.
甜槠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中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甜槠种群在浙江省天台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3个甜槠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7.98%,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13%.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常绿阔叶林种群最高,平均为0.4188;其次是针阔混交林种群,平均为0.3873;最低的是针叶林种群,为0.3613.在总的遗传变异中,种群内占75.00%,种群间占25.00%.Nei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大小也是常绿阔叶林种群(0.2858)>针阔混交林种群(0.2642)>针叶林种群(0.2434).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473,基因流为1.5542.3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1757~0.2134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常绿阔叶林种群与针阔混交林种群先聚合,再与针叶林种群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木荷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9个木荷种群共180个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24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2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0.20%.9个种群的P平均为53.02%.木荷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48,Nei指数(h)为0.3016.各种群Ⅰ平均为0.2914,h平均为0.1974.表明木荷物种以及种群水平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木荷种群的遗传变异34.37%存在于种群间,65.63%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54.木荷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476.木荷9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547.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木荷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3.
羽毛针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王绍明  张霞  徐海雷  陆嘉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43-12645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羽毛针禾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使用11条RAPD引物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优良固沙植物羽毛针禾进行居群遗传变异分析。[结果]7个居群76个样品共检测到125个位点,总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6.8%,居群内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5.3%;羽毛针禾种群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为0.5151,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471;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5284,即有52.84%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结论]羽毛针禾居群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各居群间已有了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4.
野生银杏资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湖北大洪山区、重庆金佛山区和福建武夷山区等5个群体150个银杏Ginkgo biloba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2个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194个位点,多态位点13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66.67%。用PopGen 32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群体水平是0.4317,Shannon信息指数(I)的群体水平是0.6211,基因分化系数(Gst)是0.2882。Shannon信息指数(I)分析揭示的银杏群体遗传分化水平[(Isp-Ipop)/Isp]=0.1903,AMOVA分析结果得出银杏群体间的分化占36.7%。RAPD数据显示.5个银杏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中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和湖北大洪山区有可能是野生银杏冰川期避难所。图4表5参22  相似文献   

15.
盾叶薯蓣居群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技术对华中农业大学薯蓣资源圃中收集的11个盾叶薯蓣居群及4个薯蓣属植物居群的混合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对于11个盾叶薯蓣居群,19个RAPD引物扩增出153条带,其中113条为多态带,占73.8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白桂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 5个天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桂木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的多态位点频率为81.08%,平均Shannon指数为0.231 9,Nei指数为0.166 0,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37 8,基因流(Nm)为0.125 1。说明白桂木种群间的基因流受限严重,其遗传变异有73.78%存在于种群间,只有26.22%发生于种群内。图4表4参21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4个珙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神农架地区4个居群28个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6个10 bp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87个位点,多态位点49个,多态百分率56.3%,而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0.2%.用POPGENE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11 8,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165 1,总的居群基因多样性为0.169 2,基因分化系数为0.339 2.这表明神农架地区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遗传变异以居群内遗传变异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大娄山区巴山榧树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大娄山地区3个居群29个巴山榧树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10bp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8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1个.在物种水平上,大娄山区巴山榧树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3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703;而在居群水平上,遗传...  相似文献   

19.
米心水青冈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9个自然居群米心水青冈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20条随机引物共扩出260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个条带,其DNA带的分子量在200~3000 bp。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80条,多态位点比率(PPL)为69.2%。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02 1,群体内所占比例为72.10%,群体间所占比例为27.90%。种内Nei’s基因多样性为0.204 5,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150 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63 1。米心水青冈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等,遗传分化也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Waxy maize landraces are abundant inYunnan and Guizhou of China. Genetic diversity of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and Guizhou were analyzed using SSR markers. We screened 38 landraces with 50 primers that generated 3 to 6 polymorphic bands, with an average of 4.13 bands.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ices for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1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varied from 4.9571 to 42.1138 and averaged 26.5252;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ices for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2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Guizhou varied from 22.0066 to 40.6320 and averaged 32.3156. For the 1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the within-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45.40% and the among-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54.60%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observed. For the 2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Guizhou, the within-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50.76% and the among-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49.24% of the total observed. Some individual landraces possessed as much as 96.86%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occurring among landraces within origins.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eographic origins accounted for only 3.14%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Both Yunnan and Guizhou would be the diversity centers and the original centers of waxy ma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