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恢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总结围栏封育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以及围封条件下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变化特征,指出因围栏封育下放牧牲畜的干扰消失,草地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养分有效性等易产生差异性响应,围封年限、草地类型、土壤特性和气候环境等是影响草地生产力、植被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封育管理措施对大兴安岭中段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试验在大兴安岭中段选取3块样地(科右前旗、科右中旗和扎赉特旗),每块试验样地均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自由放牧、围栏封育、围栏封育+有机肥和围栏封育+化肥,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25 m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于试验结束后,测定各样地不同处理的草地群落高度、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草地鲜草产量和草地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围栏封育能够极显著提高科右前旗和科右中旗样地的草地群落高度(P<0.01),其中在科右中旗样地,在围栏封育的条件下施加化肥对提高草地群落高度效果最明显;但围栏封育对扎赉特旗样地草地群落高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围栏封育及在围栏封育条件下施加有机肥、化肥可提高科右前旗样地的草地植被盖度(P>0.05或P<0.05);而施加有机肥会降低科右中旗和扎赉特旗样地围栏封育地的草地植被盖度(P<0.01或P>0.05);围栏封育能极显著提高科右中旗样地的草地植被盖度(P<0.01),对扎赉特旗样地草地植被盖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围栏封育及在围栏封育...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青藏高原南缘亚高山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自由放牧、4年全年封育、4年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和20年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下的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和封育管理措施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化亚高山草甸经4年的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管理,草地有害植物的优势地位降低,优良牧草的优势地位增加,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无显著变化;经4年的全年封育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优良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成为群落的单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急剧增加,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经20年的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草地早熟禾和大花嵩草(Kobresia macrantha)成为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可见,与自由放牧相比,3种封育措施均可增加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的优势度,促进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的恢复,但封育后因群落中单个或少数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大大增加,草地中伴生种消失,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封育对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群落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4月到2015年9月,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以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封育条件下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封育1~2年可显著提高草地地上现存量;连续封育4年后,草地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变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了11.67倍,总生物量增加了0.74倍,有毒有害植物在地上现存量中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3.3%,对退化草地实施封育的同时应该结合除杂、补播等措施,可更有效地改善草地质量和提高草地生产力。对退化草地连续封育4年后,0~10 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10~40 cm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草地围栏封育及其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围栏封育,是指把草地暂时围起来,封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放牧或割草利用,其目的在于给牧草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以便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目前,草地围栏封育已成为国内外合理利用、培育天然草地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采取不同培育措施试验,研究施肥+封育、封育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封育和封育处理对植物种类的增加都有促进作用,但封育高于施肥+封育和对照,对牧草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而言,施肥+封育的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均为显著高于对照(P0.05),施肥+封育与封育处理和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牧草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和主要植物高度均为施肥+封育封育对照。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草地正处于面积缩小、草地组成劣化、生产力下降、草地生境日趋恶化的困境.针对造成草地退化的众多因素,如过度放牧、管理水平差、人为干扰等,提出了三峡库区退化草地分类综合治理的策略,即在高山区采取封育和保护性利用相结合的策略;在中低山区,采取封育、禁牧+补播和加强日常管理等不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2—2018年,以香格里拉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连续封育,测定和分析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学组成及其变化趋势,并运用中度干扰假说判断试验区退化草地的适宜封育年限和适宜载畜量。结果表明:与退化区相比较,封育第1年、第2年和第5年均显著提高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封育期间草地地上生物量呈现幂函数型增长趋势;草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分别为518.8g/m^2和56.3个月;封育第5年草地中不可饲用植物(包含有毒有害植物)仍然占到29.2%,适宜载畜量2.81~3.37个羊单位/hm^2。该试验表明封育结合其他措施,将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改善草地质量和提高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草地正处于面积缩小、草地组成劣化、生产力下降、草地生境日趋恶化的困境。针对造成草地退化的众多因素,如过度放牧、管理水平差、人为干扰等,提出了三峡库区退化草地分类综合治理的策略,即在高山区采取封育和保护性利用相结合的策略;在中低山区,采取封育、禁牧+补播和加强日常管理等不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草地围栏封育,是指把草地暂时围起来,封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放牧或割草利用,其目的在于给牧草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以便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目前,草地围栏封育已成为国内外合理利用、培育天然草地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伊金霍洛旗在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基础上合理利用草原植被恢复费进行草原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包括退化盐碱地补播、裸露地补播、退化羊草地切根复壮、芨芨草地火烧复壮和盐碱覆沙地建设人工草地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草地资源的劣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赵万羽 《草业科学》2002,19(2):19-22
对新疆草地水、土、生物环境等现状分析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草地环境资源状况恶化、沙化、盐碱化加剧,草地退化严重。绿洲区过量截流引水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域分布,是导致平原区草地(特别是近水源区域)资源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 长期严重超越过牧,是引起整个草地全方位退化的持续因素。人为的砍挖、人类过度的垦荒,特别是用不科学的水土开发造成垦殖地的大量撂荒,又加剧草地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3.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 -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native grassland for dairy productio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was studied on two small-scale dairy farms in the highlands of...  相似文献   

14.
天峻县北部地区因受气候干旱、鼠虫危害等因素的影响,畜牧业生产逐年下降,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北部地区今后走退牧还草或休牧育草路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如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达到3 000多万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仅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草原畜牧业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和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因此,应该积极应对客观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碳循环过程是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退化的概念、层次及退化现状,探讨了开垦、放牧、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作用,重点分析了草地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及退化草地恢复的固碳潜力,以期加深对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过程中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草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以期为草地碳增汇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决策者合理调整草地利用和保护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涵义理解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草地资源利用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对草地资源分析评价的研究成果 ,参照国际千年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思路、观点和方法 ,综合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草场经营、经济效益和草地景观五个方面 ,紧紧围绕草地生态系统生产的产品、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关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并首次对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西部—区域—地区三种尺度上进行尺度扩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综述泽库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泽库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泽库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它们产生的影响起了促进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泽库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调查同德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同德县草地退化的原因,指出了同德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同德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同德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它们产生的影响起了促进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综合治理退化草地,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同德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