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混养车轮净”(阿维菌素5%)对常见的10种淡水养殖动物草鱼、鳊、彭泽鲫、鳙、鲢、彩鲫、锦鲤、黄颡鱼、河蟹、青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药物对草鱼、鳊、彭泽鲫、鳙、鲢、彩鲫、锦鲤的96h LC50分别为2.2736、1.9477、1.9055、1.5201、1.4676、1.9911、2.069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2274、0.1948、0.1906、0.1520、0.1468、0.1991、0.2063 mg/L.对黄颡鱼的安全浓度范围为0.5~1 mg/L,对青虾和河蟹的安全浓度范围为10~ 20 mg/L.  相似文献   

2.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5种寄主鱼体寄生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2%氯虫苯甲酰胺乳油制剂对草鱼、异育银鲫、锦鲤、鲢、鳙、黄鳝、黄颡鱼和小龙虾8种常见淡水养殖鱼虾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此8种淡水养殖鱼虾低毒、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鳊鲫鱼主养技术,在常规鱼池进行套养不同密度名优品种的养殖效果试验,实现亩均产量790.18 ̄1094.5kg,其中常规鱼(鳊鱼、鲫鱼、花鲢、白鲢、青鱼和草鱼,下同)716.31 ̄960.8kg/亩,套养名优品种(青虾、鳜鱼、鲌鱼、花鱼、黄颡鱼、河蟹和甲鱼,下同)41.49 ̄192.33kg/亩,亩均毛利2402.97元,其中套养品种亩均毛利1486.06元,占61.84%。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氰菊酯和伊维菌素两种杀虫药物对发育不同阶段的(5、10和20日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鱼苗,运用静态毒性试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5、10和20日龄黄颡鱼鱼苗的24 h L C5 0分别为0.017 0、0.053 0、0.133 0 mg/L,48 h LC50分别为0.013 0、0.035 0、0.112 0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 3、0.004 6、0.023 8 mg/L。伊维菌素对5、10和20日龄黄颡鱼鱼苗的24 h LC50分别为0.295 0、0.339 0、0.356 0 mg/L,48 h LC50分别为0.263 0、0.300 0、0.323 0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62 7、0.070 5、0.0798 mg/L。临床应用表明池塘在进苗前2~3 d使用0.1~0.2 mg/L的氯氰菊酯,鱼苗进塘后9~11 d使用0.02~0.03 mg/L的伊维菌素,进塘后18~20 d挂灯驯化前使用0.05~0.07 mg/L的伊维菌素,可使黄颡鱼鱼苗成活率达到40%以上,与常规黄颡鱼鱼苗标苗方法相比成活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灌南县淡水养殖面积2300ha,淡水养殖总产量15310t。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面积960ha,产量4030t。养殖品种主要有"青、草、鲢、鳙"四大淡水鱼,以及河蟹、南美白对虾、银鲫、小龙虾、青虾、黄金鲫、鳜鱼、鲶鱼、乌鳢、黄颡鱼、甲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品。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到615ha,占淡水养殖面积的26.7%,占经济养殖面积的64%,占比较大,提升河蟹的养殖效益对于提升全县渔业产值有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不同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1 mg/L(125.03~172.37 mg/L)、206.52 mg/L(164.25~246.23 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9 mg/L(89.92~123.70 mg/L)、145.77 mg/L(116.77~174.77 mg/L);而低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68.03 mg/L(58.32~77.89 mg/L)、81.33 mg/L(64.76~96.70 mg/L)。结果表明,在3种溶氧条件下,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明显大于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因而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5种常用药物对瓦氏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武  袁琰  马旭洲 《水利渔业》2006,26(1):108-109
5种药物对瓦氏黄颡鱼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硫酸铜 硫酸亚铁合剂7.81、5.95和1.04 mg/L,强氯精3.08、2.51和0.50 mg/L,纯度90%的晶体敌百虫74.26、55.11和9.11 mg/L,5%聚维酮碘溶液267.80、243.84和60.65 mg/L,福尔马林50.05、39.53和7.40 mg/L。瓦氏黄颡鱼对5种药物敏感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硫酸铜 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鱼用敌百虫>聚维酮碘。  相似文献   

9.
“鱼虫净”对白鲢及草鱼夏花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虫净"对白鲢夏花2、4、8及24~96h 的 TLm(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282、0.143、0.118和0.118mg/L,安全浓度为0.0354mg/L;对草鱼夏花2、4、8及24~96h 的 TLm分别为0.355、0.224、0.189和0.189mg/L,安全浓度为0.0567mg/L。它对白鲢与草鱼夏花96h 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0.05~0.1mg/L、0.141~0.168mg/L,致死率分别为40%和30%。在0.2mg/L和0.4mg/L 的浓度下,它们的 LP分别为1.41、2.87h 和3.55、4.96h。  相似文献   

10.
5种常用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常用水产药物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强氯精、溴氯海因和二氧化氯5种常用药物对黄颡龟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48、72、96 h后记录黄颡鱼鱼种死亡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4、0.65、O.46、0.86、O.51 mg,/L.这5种药物对黄颡鱼毒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二氧化氯>敌百虫>溴氯海因>硫酸铜十硫酸亚铁合剂.黄颡鱼鱼种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溴氯海因、敌百虫、二氧化氯都可按常崩浓度安全使用,强氯精使用浓度应为O.3~O.4 mg/L.该研究为黄颡鱼鱼种的培养过程中合理用约防治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种水产常用药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常温21~23℃静水条件下,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了硫酸铜、溴氯海因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对黄颡鱼(6~8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 2mg/L、0 19mg/L、0 56mg/L。前两种药物安全浓度略高于常用泼洒浓度,使用比较安全,后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2.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对虾高密度精养的成功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在鱼类混养技术上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关于南美白对虾与鱼类的混养,目前已见报道的是与罗非鱼、草鱼、鲢鳙鱼、异育银鲫、黄颡鱼、鲻鱼等,且多数为与某种鱼类单品种单茬混养。目前关于南美白对虾双茬与草鱼、鲤鱼、银鲫混合养殖的报道并不多。一、南美白对虾双茬与草鱼、鲤鱼、银鲫的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宋长太  江志栋  宋存勤 《水利渔业》2005,25(6):57-57,95
在106.67 hm^2大面积提水蟹池中进行了套养黄颡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667 m^2产大规格河蟹47.25kg、黄颡鱼22.77 kg、青虾9.5 kg,纯收入1695.43元.  相似文献   

15.
3种重金属对瓦氏黄颡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采用氯化镉、硫酸铜、硝酸亚汞3种重金属盐类对瓦氏黄颡鱼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毒性强弱依次为:硝酸亚汞>硫酸铜>氯化镉。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硝酸亚汞0.0036 mg/L、硫酸铜0.1501 mg/L、氯化镉8.6372 mg/L。  相似文献   

16.
pH与氨氮对黄颡鱼幼鱼生长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俊  崔平 《淡水渔业》2018,(4):39-44
为了解不同水体pH和氨氮组合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实验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与响应曲面法分析方法,利用瓦氏黄颡鱼幼鱼开展试验,养殖周期为7周。结果表明,水体氨氮对SGR,FE和肝脏SOD活力有显著影响;pH对SGR有显著影响。pH对SGR,FE和SOD活力存在显著的二次效应。氨氮浓度小于1.7 mg/L时对黄颡鱼生长无抑制作用;高氨氮与高pH环境对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与肝脏SOD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体pH和氨氮水平分别为7.5和1 mg/L时,SGR、FE和SOD同时最优,分别为1.47%/d、1.71和97.9 U/(mg.prot),优化的可信度为0.836。建议在黄颡鱼养殖中,将pH与水体氨氮维持在7.0~8.0与0.1~1.7 mg/L内,从而保证黄颡鱼的正常生长与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正>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时间为每年的3-11月,高峰期常为5-9月,日常养殖水温在9~36℃时均有流行。该病主要对鲢、鳙、鲫、团头鲂、草鱼、鲤鱼、黄颡鱼等淡水鱼类危害较大。一、基本情况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新建村陶师傅一主养白鲢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对部分常见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茶皂素对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常见的野杂鱼 ,如麦穗鱼、鱼白鱼、鲫鱼等具有较强的毒性 ,在浓度 2 5mg/L时即可将其杀死 ;而对甲壳类的淡水青虾、罗氏沼虾和河蟹却很安全 ,即使浓度达 18mg/L其也能正常存活 ,对青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以茶皂素为主要成分的清塘剂 ,完全可以替代五氯酚钠来清除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的野杂鱼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翘嘴鲐、鲢和鳙放养密度相同(分别为1200、100和50尾亩)与不同放养密度的江黄颡鱼(分别为210、325和375尾/亩)的混养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以翘嘴鲌白为主体鱼,配养鲢、鳙,套养江黄颡鱼的适宜养殖模式为每亩放养翘嘴鲴1 200尾,江黄颡鱼325尾,鲢100尾,鳙50尾.  相似文献   

20.
最近,江西省有关部门在深入鄱阳湖区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的初步意见和“十五”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初步形成河蟹、青虾、彭泽鲫、鳜鱼、黄颡鱼、珍珠、南美白对虾、乌鳢、黄鳝、泥鳅等十大特色品种养殖与加工销售配套的渔业产业化;以莲、藕、藜蒿、马铃薯和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