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 一、短割线与乙烯利刺激的现实意义 由于乙烯利刺激引起胶树局部稀释,延长排胶时间,扩大排胶量,从而达到增产。所以给缩短割线采胶带来了可能性。那么,短割线加乙烯利刺激采胶有那些现实意义呢?立地环境、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应围绕节约树皮以达到延长胶树经济效益而进行试验;劳动力缺乏的地区,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拿我们德宏垦区来说,由于冬期气温低、晨雾大、光热不足,胶树北向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湛江垦区把三合树作为抗寒、速生、高产的第二代胶园理想种植材料,进行大规模试验研究和生产性推广种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垦区已培育三合树80多万株,有93—114/GT1、93—114/PR107等30多个组合。由于初期缺乏正规的试验设计和系统的研究分析,在三合树栽培技术上存在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前言 自从1967年马来西亚首先使用乙烯利刺激胶树获得大幅度的增产效果以来,在这近十年间,世界上各植胶国对乙烯利刺激增产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的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垦区从1971年起也进行了试验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但由于我们垦区的割胶历史较短,生产上大面积投产的芽接树如PB86、PR107、GT1RRIM600等品系大都是1963年前后定植的,树龄较小,并受病、寒害;有老实生树较多的单位,也由于各种原因,还未广泛使用乙烯利。当前,我们云南垦区,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斗志昂扬,决心种好胶,多产胶,为国家多作贡献。积极  相似文献   

4.
乳管的产胶能力主要取决于对乳管的糖的供应。而这种供应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光合活动和韧皮部中糖的运转的影响。常规割胶时割去了韧皮部组织,因而严重地削弱了糖的运转。树皮消耗越多,其影响就越大。 这些观察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不伤害输导系统采胶技术的研究:在用乙烯利处理的垂直带进行多点针刺采胶的试验,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1973年的实践证明,一改无性系GT1的常规割胶为在再生皮上方的原生皮上针刺采胶后,大大地改善了乳管中糖的供应,并使胶乳的总固形物保  相似文献   

5.
<正> 云南垦区植胶经历了多次严重自然灾害,开封胶园的病残树越来越多。据1982年的调查,全垦区开割胶园中共有病残树157.5万株,平均每亩4.3株。这些病残树的产胶量虽然比正常树低,但是由于数量很大,其产量在我区总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延长病残树的经济寿命和合理割胶,对于实现胶园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此,本文就我区病残树的保护和复割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1997~ 1998年我场参与了全国天然橡胶d 4采胶新技术“94 8”项目的试验 ,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及效果。为在我场大面积推广d 4新割制做好技术储备 ,以推动面上改制 ,使之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企业效益。 1999年在云南省农垦总局的统筹安排下 ,我场参与了d 4新割制的扩大试验示范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规模及品系参试品系为GT1,面积 2 6 3.53hm2 ,割株 914 2 0株 ,340个树位。1.2 割制处理采用s 2d 4 ET割制 ,面积 180 .2 8hm2 ,6 3458株 ;对照Ⅰ采用s 2d 2常规割制 ,面积 8.38hm2 ,2 994株 ;对照Ⅱ采…  相似文献   

7.
<正> 针刺割胶(以下简称“刺割”——译注)可能不是一种适宜的采胶方法,但据认为,在熟练胶工奇缺,或常规割胶很糟糕的情况下,刺割仍有其意义。本文是RRIM《种植者通报》对刺割展望的评述。 刺割作为一种采胶方法应用于不同树龄的许多品系,已有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刺割作为一种采胶方法应用于胶树整个经济寿命期,是不适宜的。理由有  相似文献   

8.
<正> 西双版纳垦区1991年实有豫胶面积77.3193万亩,1901.1680万株,平均每亩24.58株(占全州橡胶面积136.4711万亩的56.65%)。其中:中幼林地面积18.0875万亩,565.9578万株,平均每亩31.29株(占垦区橡胶面积的23.4%);开割面积59.2318万亩,1154.19万株,平均每亩开割19.37株。年产干胶56293万吨(占全州总产干胶61338万吨的91.77%),年平均亩产干胶94.5千克,株产干胶4.88千克。  相似文献   

9.
<正> 云南垦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高纬度、高海拔植胶区。从五十年代植胶以来,寒害问题就一直受到重视,通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逐步加强了对低温和寒害规律的认识,其中把放宽行距、增加林内光照作为减轻胶树烂脚寒害的主要措施在生产上推广。本文再就宽行密株种植形式的设计谈谈个人的看法。 橡胶树的种植形式可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正方形或近方形(国外叫矩形),二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引入的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在泰国被广泛应用。该技术用于15龄以上无产胶潜力的橡胶树增产,一般于更新前1~2年进行。该技术与传统的割胶、乙烯利刺激割胶、乙烯利刺激高割线割胶相比(于20龄RRIM600),产量最高,且与传统割胶方式的木材质量无显著差异。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对橡胶产量和木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负荷率采脂对其产脂量和立木生长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采脂强度,指导松脂生产,保护松脂资源,从1983年起,我们进行了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负荷率采脂试验。一、试验方法不同负荷率采脂试验,马尾松试验立木在北岭山乱葬岗;湿地松试验立木在本所山南母树林地。采脂负荷分为0、20、30、40、50、60、70和80%八种。马尾松共采脂120株,分为三个区,每区40株,分8个组,每组5株,各组分别以同一负荷率进行采割;采  相似文献   

12.
<正> 死皮是橡胶生产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因死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据报道,1981年海南岛通什垦区3级以上累计死皮树比1970—1981年的十二年间累计风害全倒和断干2米以下的胶树仅少13000株,严重死皮率达14.4%,云南省西双版纳垦区1980年因死皮而停割的植株占开割胶树的8.5%。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垦区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境内。垦区的东、南、西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北部、西部与思茅地区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218′~2225′,东经1005′~10142′。西双版纳垦区始建于1955年,共有十个国有大中型农场、六个直属企业。拥有总资产227687万元,总人口151531人(含临时工),职工69719人,离退休职工22710人。实有土地总面积895万hm2,植胶面积约6万hm2,其中开割面积47万hm2。从事割胶生产的总职工为32239人,人均负担割株475株。1997年年产干胶88657t,平均1887kg/hm2,株产58kg;胶工人均产干胶27…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快电动采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云南垦区天然橡胶产业科技水平,由云南省农垦局主办,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天然橡胶树电动采胶新技术演示会"于2017年5月25日在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举办。包括云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成员、各州、市、县农垦局业务部门及农场橡胶生产技术管理相关人员,省农垦局直属科研单位和省民营橡胶种植业协会的相关人员共计16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当地的西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场于1971年创办,除营林外,十年采共育以杉本为主的各种针阔叶树苗859亩,总产合格苗木2225万株。1973年以采,在苗圃地全面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使用面积累计共735亩。  相似文献   

16.
<正>西双版纳垦区五十年代种植的未经选择的实生树和六十年代最早种植的一批高产芽接树已经投产十余年了,相继进入了中龄期和盛产期。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区割胶林地的现状,提出更适宜的栽培措施和割胶方法,使投产胶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总局在西双版纳垦区组织了一次割胶林地现状调查。这次调查从1982年4月25日到6月19日。调查了景洪、东风、橄榄坝和勐腊等四个农场,共计2569.3亩,69789株。所调查的林地主要是1966年以前定植,已割胶5—12年。调查的内容包括割胶林地保存株数、死皮病和产量情况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割胶林地株数保存情况53,075株,平均每亩现存20.7株,占原定  相似文献   

17.
<正> 1988年6——8月云南省农垦总局组织了对河口地区的河口、坝洒、蚂蝗堡、南溪等四场及德宏地区的遮放、瑞丽、盈江等三场胶园更新情况调查。 胶园更新从1982年在河口农场三队试点开始,已历时六年,至1988年止全垦区累计完成11,467.5亩,主要是红河分局所属河口县四场共完成9,387.5亩(其中河口农场占6,945.7亩);德宏地区仅瑞丽农场在七十年代两次大寒害后于1981年在残缺胶园更新试点60亩;其他垦区在近两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橡胶研究所杜皮(J·Tupy)认为乳管的产胶能力主要取决于对乳管糖的供应,常规刀割由于割去部分韧皮组织,阻碍了糖分的纵向输导,影响了割面下方乳管的产胶能力,因此,他于1973年提出了针刺采胶的可能性。以后杜皮与热内(P·Gener)、普里莫(L.—Primot)等合  相似文献   

19.
<正>七五/七六年冬河口垦区遭受了以辐射低温为主的特大寒潮,橡胶树受到了严重寒害,损失很大。不耐寒的品系如PB86、RRIM600等除有不少胶树整株枯萎外,尚有半面枯,局部枯及爆皮流胶等类型。为了了解寒害后的变化和愈合情况,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和调查,今将结果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正> 研究紫胶虫的越冬保护技术,提高冬代种胶的产量和质量,是发展紫胶生产当务之急。我省在1954年挂放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61年从云南引进种胶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紫胶虫现已能够连续繁衍下来,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根据1979年普查,全省冬代寄主树的面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