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挥发性风味特征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和鉴定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2组样品之间的风味差异显著(p0.05)。2组样品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中分别鉴定出42种和50种。2组样品中共有成分38种,包括12种烃类、7种醛类、8种醇类、3种酮类、2种呋喃类、1种酯类和5种其他类,其中,13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烃类在牦牛干巴的风味组成中含量最高,而醛类在黄牛干巴的组成中含量最高。二氢化茚、十六烷、乙酸乙酯、乙酸-2-乙基己酯4种成分是牦牛干巴中的特有成分,3-甲基丁醛、反-2-辛烯醛、反式-2-壬烯醛、4-乙基苯甲醛、3-甲基丁醇、反式-2-癸烯醇、反式-2-辛烯醇、1-壬醇、苯乙醇、醋酸乙烯基酯、己酸乙酯、草蒿脑12种成分是黄牛干巴中的特有成分,这些物质是2组产品的主要差异性物质。脂肪氧化、氨基酸的Strecker降解及微生物代谢是牛干巴产品风味形成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将为牛干巴风味品质评价、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标准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指纹图谱的欧拉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拉羊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生活环境特殊,羊肉品质独特,但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尚不明确。为研究欧拉羊肉熟制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构建相应指纹图谱,以欧拉羊、湖羊、杜泊羊和滩羊羊肉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嗅辨仪鉴定出呈香化合物。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欧拉羊与湖羊、杜泊羊、滩羊羊肉的风味进行比较,从而明确欧拉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欧拉羊肉中检测到醛类、酮类、醇类、杂环类、烷烃类等共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77%具有气味活性。所有物质中醛类有20种,在整体风味物质中的相对含量占比达62%,对风味贡献最大。欧拉羊肉整体风味物质轮廓与其他3种羊肉有显著区别,其特征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E)-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E,E)-2,4-辛二烯醛、3-辛烯-2-酮等不饱和醛酮,4-异丙基甲苯等烷烃类,以及苯并噻唑等其他呈味物质,它们共同贡献了水果香、坚果味、青草味等令人愉悦的气味。  相似文献   

3.
刘勤生  王泓  张树海 《农业机械》2012,(24):152-154
采用60Coγ-射线对琼脂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2、4、6、8和10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琼脂样品测定其特性黏度和流变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琼脂经过辐照后其特性黏度和黏度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6kGy辐照剂量的样品粘均分子量最大;而2kGy和10kGy样品的黏度值最高,与对照相比,增加量约为12.8%。辐照前后琼脂胶的流体特征基本不变,均为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4.
以生鲜草鱼肌肉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草鱼肌肉,并测定辐照前后草鱼肌肉的品质,以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对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草鱼肌肉中的细菌总数呈指数下降,肌肉中的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而辐照剂量对鱼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无影响,辐照前后草鱼肌肉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性差异。草鱼肌肉在0和2 kGy辐照其挥发性盐基态氮(TVB-N)值保持在一级鲜度,4~10 kGy剂量辐照保持在二级鲜度;辐照剂量的增加,使TBA值增大,草鱼肌肉产生刺激性气味加重,肌肉颜色逐渐由红色变为暗红色,肌肉组织表面逐渐变得不光滑。在低于8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草鱼肌肉的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大豆分离蛋白风味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特别是降低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豆香味,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不同原料和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析了由普通大豆和缺失3种脂肪氧化酶的大豆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E)-2-己烯醛含量低、没有己醇生成,说明脂肪氧化酶是产生己醇的关键控制酶,对(E)-2-己烯醛的产生有较明显的影响,DF3品种中的豆香味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酶解工艺分析表明,蛋白酶的使用能够促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分离,植酸酶和蛋白酶两步处理法能更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结合,非酶解样品主要豆腥味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酶水解的产品,与蛋白酶水解法的样品相比,两步酶解方法豆腥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明显降低,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也有所降低。脱气工艺分析表明,二次脱气工艺能够促进部分豆香味成分的生成,同时有效降低豆腥味物质的浓度,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及其多聚体、苯乙醇、(E,E)-3,5-辛二烯-2-酮、3-辛烯-2-酮等物质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次加热是促进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的原因。粉碎工艺分析表明,粉碎不利于豆香味物质的产生,但有利于改善冲调后的口感。  相似文献   

6.
不同辐照剂量对泡椒凤爪灭菌以后,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制备凝胶,研究凝胶的弹性、硬度、持水性、白度、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考察不同辐照剂量对泡椒凤爪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凝胶的弹性、硬度、持水性、白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凝胶微观结构变得更加松散无序,空隙变大,胶束减少,说明泡椒凤爪中蛋白质的氧化程度增加。当辐照剂量大于10 kGy时,上述特性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说明泡椒凤爪不适合高剂量辐照。  相似文献   

7.
牦牛肉成熟过程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希雄  余群力  田甲春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1):144-147,153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对成熟0、3、8d的牦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了牦牛肉成熟过程中不同来源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牦牛肉成熟的0、3、8d分别检测到54、58、63种挥发性的风味成分;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相对含量总体增加,其中,经过8d的成熟,3-羟基-2-丁酮、2-甲基-3-呋喃硫醇、2-甲基-丁醛分别比成熟0d时增加了183.17%、128.40%、190.10%,增强了牦牛肉的香味;脂质来源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降低,其中,醛类相对含量总体降低,减弱了牦牛肉的脂肪味;饲料来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降低了20.30%,来自于饲料的气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辐照对鲜食核桃采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鲜食核桃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辽核4号核桃品种为试材,经0、0.1、0.5、1.0和5.0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采用0.03 mm厚聚乙烯(PE)袋包装后在(0±1)℃下贮藏,定期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好果率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以5.0 kGy剂量处理能显著地加剧核桃衰老进程;0.5 kGy剂量辐照处理则明显提高了鲜食核桃冷藏期间的SOD、CAT活性,降低了MDA的积累,抑制了POD、LOX活性,从而减缓了其膜脂过氧化作用,极显著地提高了其好果率及感官品质,因此0.5 kGy为鲜食核桃贮藏期90 d内的较佳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9.
牛羊奶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富集牛、羊奶酸奶风味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牛奶原味酸奶中含有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羊奶酸奶中含有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羧酸类、醇及呋喃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8大类.其主要风味物质包括双乙酰、2-呋喃甲醇、3-羟基.2-丁酮等.结果表明,牛、羊奶原味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选用4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进行酶解,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豆粕酶解物(Soybean meal hydrolysates,SMH)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热图聚类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SM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HS-GC-IMS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筛选得到33种差异风味物质,发现酶解后酮类物质显著降低而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PCA结果表明不同SMH之间的风味存在显著差异。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出可靠的用以鉴别SMH的模型。HS-SPME-GC-MS检测出103种差异风味物质,可用于区分不同SMH,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醛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为SMH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PCA和聚类热图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豆粕的风味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亚新  储江林  耿诏宇 《中国沼气》2000,18(1):12-15,34
本文研究了生活垃圾酸性发酸的特点,旨在为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处理含硫酸盐的酸性矿山废水时寻找一种新的碳源。实验中采用小试规模的批最反应器和CSTR反应器,在温度35℃条件下研究了生活垃圾氧发酵产酸过程中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在实验条件下,5种不同固体浓度(6%,9%,12%,15%和20%)批量运动结果表明:所产生VFA浓度经过缓慢增加、中增加相对平缓3个阶段,VF  相似文献   

12.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法,可以通过线性变换,将原有数据转换成彼此不相关且维数较少的数据,本文将因素分析法引入洪水预报神经网络的输入单元精简过程,详细介绍了建模和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包括STA训练控制在内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并通过实例评价了此应用方法的效果,通过分析,表明此方法可以在不损失或较小损失的前提下方便有效的对洪水预报神经网络结构进行精简,大大缩减了神经网络的规模,提高了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对农业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征象进行分析的同时应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农业机械的故障点进行了观测和诊断。由于这类系统故障点冲击引起的信号突变十分微弱,在噪声环境中更难于识别,因此首先通过EMD分解分离噪声,然后从希尔伯特谱中分析出故障振动信号的时频分布情况,从而确定故障发生的时间以及故障前后信号频率和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各种信息,以达到提取较为完整的故障特征的目的,实现对这类系统的某些特殊故障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对水消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二氯化氯(ClO2)和氯(Cl2)混合消毒剂与氯化前驱物间苯三酚和间苯二酚反应后三氯甲烷(CHCl3)的生成情况,混合消毒剂中ClO2质量百分数为53%和78%用于水消毒的Ames试验结果,以及混合消毒剂与间苯三酚的间苯二酚反后亚氯酸盐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混合消毒剂ClO2质量百分数必须足够大才可控制CHCl3的生成(ClO2>90%),并可保证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ClO2>78%)。  相似文献   

15.
PAM与PG对土壤水平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平入渗是土壤水分空间入渗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受土壤质地和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与磷石膏(PG)等的加入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和PG与土壤混合干施情况下的土壤水平入渗特征,并从机理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AM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其用量的增加使累积入渗量增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而水平入渗速率却由于溶液粘性增大而有所降低,相应使得湿润锋推进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比对照有所延长;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和湿润锋的关系,均符合Philip和Green-Ampt入渗公式,因而,在施加PAM与PG的情况下,土壤的水平入渗性能仍可用经典入渗公式来进行研究与描述;PAM和PG的加入也使土壤吸渗率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当PG用量相同,PAM用量的增加使得土壤的吸渗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施肥水平下根区局部灌溉对甜玉米水分利用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区局部灌溉如分根区交替灌溉和部分根干燥灌溉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了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根区局部灌溉对甜玉米叶片光合、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常规均匀灌水相比,根区局部灌溉高、低肥处理的蒸腾速率分别降低19.01%和17.50%.光合速率分别提高8.88%和18.34%,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69%和43.45%。随着甜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各灌溉处理间的叶面积差异逐渐缩小;单株干物重分别下降15.14%和24.38%,蒸散量(即作物耗水量)分别下降31.28%和29.58%;冠层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48%和7.40%。这表明较高肥条件下根区局部灌溉的冠层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较多,因而根区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效应要与合理施肥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for water recycling via aquifers and recovery for irrigation. 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 (QMRA) was used to assess the human health risks from irrigation using reclaimed water and to evaluate the reduction in risk where MAR is used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 Four MAR sites (Shafdan, Israel; Nardò, Italy; Bolivar, Australia; and Sabadell, Spain) that use reclaimed water for crop and/or park irrig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risk to human health wa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DALYs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dian risks for all scenarios and pathogens evaluated were acceptable (<10−6 DALYs) with the exception of risks from accidental aerosol ingestion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at the Nardò site. MAR was foun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barriers in terms of log10 inactivation credits and hence a useful tool for recycled water irrigation management. The Shafdan site relied almost completely on the MAR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human health risks from irrigation to acceptable levels. For the Nardò site MAR was also an important barrier, where if MAR had not been used as part of the irrigation system the risk would be unacceptable for protozoa and viruses. The Bolivar and Sabadell sites had much larger and more technologically complex recycled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as such MAR was not a critical barrier in managing human health risks.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混合动力汽车中的类型、运行模式和节能机理。以双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为例,采用ADVISOR仿真软件分析了电机效率提高和高效区扩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得出电机效率特性的改善可以在混合动力技术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燃油经济性的结论。最后,分析了从电机本体设计和控制方面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现领 《节水灌溉》2013,(8):50-51,59
为了研究不同水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自净规律,选择了4种不同污染水平的水体进行了室外模拟实验,对水体的CODCr、氨氮和总磷等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采用了对比分析、逻辑模型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水质水体的自净能力及自净规律,提出了不同水质水体中CODCr、氨氮、总磷的自净能力,分析出CODCr和氨氮的自净符合对数衰减规律、总磷的自净规律符合线性衰减。  相似文献   

20.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前者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等优点.EGSB反应器的出水回流提高了反应器内上升流速,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使EGSB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