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上海进行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 室内饲养和繁殖的初步研究结果,为上海地区全年提供公园观赏蝴蝶进行了探索。在自然光照情况下,室内温度26℃相对湿度66%,成虫饲喂蜂蜜溶液和甜橙汁液,幼虫寄生植物为柑桔树苗。玉带凤蝶成虫可在上述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交尾、产卵;幼虫能在树枝和笼舍里正常生长发育并化蛹、羽化为下一代成虫,从而可以在秋冬季保证公园观赏蝴蝶的供应。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红枫的3种繁殖技术,即播种繁殖、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以为红枫繁殖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良种苗木繁育是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实生繁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高压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当前芒果种苗繁育的研究概况,总结了国内外芒果苗木繁育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山茱萸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法、嫁接繁殖法、压条繁殖法、扦插繁殖法等方面内容,以提高山茱萸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5.
魔芋产品富含纤维素,能预防多种疾病,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我国魔芋栽培历史悠久,但大面积栽培和规模化繁殖的历史短,生产中尚存在各种技术问题.目前有关魔芋繁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无性繁殖,针对种子繁殖与育种、组培繁殖的报道较少.该文概述了魔芋的种子繁殖及育种、组培繁殖及其他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魔芋繁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魔芋的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繁殖蕨菜的繁殖方式有2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湘北地区野生蒲公英栽培繁殖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蒲公英栽培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种子繁殖和肉质直根繁殖,以期为洞庭湖区蒲公英的保护利用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974—2012年,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长颈鹿共计29只,成活23只。长颈鹿繁殖管理是关系到幼鹿存活的关键,也是保证成功繁殖的基础。该研究阐述了圈养长颈鹿的繁殖管理过程,包括选种、确定发情期、交配期管理、孕期护理、分娩管理、产后管理及繁殖阶段日粮管理。摸索繁殖成功的规律,提高长颈鹿幼崽存活率。并通过S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种兽的繁殖年龄是繁殖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崽1~3月龄的生长发育受到日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南肾茶3种繁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海南肾茶繁殖的最佳方法。[方法] 通过压条、分株和扦插3种方法繁殖海南肾茶,探讨这3种繁殖方法的效果。[结果] 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压条繁殖3种方法均能使海南肾茶成功繁殖,其中分株繁殖是保证材料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压条繁殖可以较快地提高海南肾茶的繁殖数量,扦插繁殖是满足产业化生产育苗的最佳方法。扦插繁殖的材料为5-12个月的茎干。在保持土壤湿度和适当光照的情况下,扦插繁殖的材料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20d后就可以进行大田栽培,海南全年均可繁殖,但在12月份最佳。[结论]该研究为海南肾茶的繁殖及其产业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繁殖效率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周年繁殖效率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实际繁殖总量较理论繁殖总量有较大差距,且随着快繁代数的增加这种差距成指数曲线迅速增加。在快繁过程中,快繁总代数较其他因素更能影响和决定一年的繁殖总量。因此,采用一些特殊的组培技术来增加快繁速度和快繁总代数,可显著增加周年的繁殖总量。可通过减少繁殖周期从而增加周年繁殖总代数对繁殖总量的提高产生作用。缩小这种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即提高一年的实际繁殖总量是可行的,且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此外,影响周年繁殖总量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和一些客观因素。本文通对脱毒试管苗一年的繁殖效率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到周年生产最大量的有效途径,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晓楠  方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130-133
迄今为止,已发现有11种生殖激素参与龟类生殖调控。雌二醇和睾酮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调控下主导调控龟类性腺发育、配子生成、交配、产卵及子代性别决定等重要生殖环节。孕酮、前列腺素、精氨酸催产素、皮质酮、甲状腺素和褪黑激素协同调节龟类生殖活动。在人工繁殖方面,使用GnRH等有助于克服龟类繁殖障碍,提高繁殖效率。对生殖激素对龟类生殖活动的调控作用与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波尔山羊的繁殖性能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对波尔山羊在发情控制、精液保存、超排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妊娠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阐述,并对波尔山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细叶百合生物量的生殖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野生环境中多年生球根类植物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进行了生物量生殖分配季节动态研究,各构件在不同季节生物量分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鳞茎>茎>叶>生殖构件;从蕾期至花期生殖构件生殖生物量分配增加近44倍,两性结构与雄蕊、雌蕊的生殖生物量比为9:5:1;不同季节生殖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地下构件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地上非生殖构件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生殖过程主要是由生殖激素调控的。这种调控是精密严格的,深入研究生殖激素对于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述了几种重要的生殖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的来源和生物学特性等,并对影响生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生长及生殖分配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籽实成熟期间,广泛采集生殖分蘖株,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高度级别分蘖株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高与雌小穗数、小花数、穗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株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数、种子生物量呈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生殖分配Ⅰ平均(19.78±2.36)%,生殖分配Ⅱ平均(6.94±2.68)%,毛果苔草对有性生殖的投入极低.生殖分配Ⅰ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显著的幂指数负相关,生殖分配Ⅱ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毛果苔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表现出的规律性,反应了天然生境条件下毛果苔草种群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昆虫多型现象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雄性多型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尤其是昆虫的多型现象更为显著。从昆虫的生殖策略、环境条件、遗传因素等方面,对影响昆虫雄性多型现象的因素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展望了其意义和前景,旨在为更深入研究雄性多型现象的形成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官池鸵鸟繁育中心101只鸵鸟连续3 a繁殖记录为材料,分析部分繁殖性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鸵鸟的年产蛋数与入孵蛋数、出雏数、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1501、0.1342、0.0111、0.1268(p<0.05);入孵蛋数与出雏数、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278、0.0194、0.1187(p<0.05);出雏数与受精率、孵化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55、0.2 422(p<0.01),与蛋重相关,但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率与孵化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78(p<0.01)。孵化率与蛋重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78(p<0.01)。  相似文献   

18.
杏树营养与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10年来杏树营养及生殖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杏树的光合习性,碳素营养特点,矿质营养特性,花芽分化,开花期与花期冻害,花器官败育,授粉与受精及自交不亲和的形态学、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长白猪的繁殖性能,为长白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方法]对长白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母猪的不同胎次产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等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白母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逐步上升至第3胎开始稳定,到第4胎达到最高水平,第5、6胎略有下降。第1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低,第3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高。不同胎次的断奶窝重以第1胎最低,从第2胎到第4胎稍有上升并在第5胎后趋向稳定,并且断奶窝重主要与断奶仔猪数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第2胎与第6胎的断奶仔猪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反映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长白猪中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淘汰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与相应的二倍体水稻相比,同源四倍体的生殖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性生殖能力明显变弱。在其花药内正常花粉粒数比较少(15.69%~29.98%),而败育花粉粒数比较多,它们的自交结实率(17.71%~31.95%)明显下降。APIV#-[4]正常胚囊(43.0%)数少,而退化胚囊(36.0%)和变异胚囊(21.0%)数多。APIV#-[4]的花粉管在其花柱中的伸入速度明显变慢,双受精频率下降而单受精频率增加,在其自然群体中存在着胚自发现象。同源四倍体水稻有性生殖的异常可能为无融合生殖基因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