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饥饿对鲫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于21±1℃条件下,在室内水族箱内对鲫鱼进行了为期28d的饥饿实验,分别在饥饿开始后的0、7、14、21、28d取样并测定了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全血粘度.结果表明血液中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分别在饥饿后7d和14d内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沉降率分别在饥饿后7d和21d内显著上升;鲫鱼血清中的血糖对饥饿特别敏感,在饥饿后7d内明显下降(P<0.05),此后几周变化不明显(P>0.05);总蛋白和白蛋白在饥饿后7d内均有所增加,然后下降;谷丙转氨酶活性在饥饿后14d内明显下降,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在饥饿后21d内明显下降;饥饿对鲫鱼血清钙离子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全血粘度值在饥饿后14d内下降,随后全血粘度值逐渐增加,到饥饿后28d时仍低于正常值.结果提示,饥饿对鲫鱼大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性质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生理学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 35±0. 59) g的彭泽鲫为供试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组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组)、14、28 d,检测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生长、全鱼营养成分、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胁迫28 d时,彭泽鲫幼鱼的体质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8. 12%(P 0. 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 57%和39. 16%(P 0. 05);全鱼粗蛋白含量在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 64%和9. 47%(P 0. 05)。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彭泽鲫幼鱼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8. 65%和41. 83%(P 0. 05);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平稳后急剧下降,饥饿胁迫28 d时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 84%和58. 92%(P 0. 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9. 67%和44. 08%(P 0. 05);丙二醛含量在整个饥饿胁迫过程无显著性变化;肝脏糖原含量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6. 90%和18. 84%(P 0. 05)。综上,在饥饿胁迫期间,彭泽鲫主要是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来维持生长和代谢,肠道消化酶活性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短期饥饿未对彭泽鲫幼鱼造成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程玮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27-6728,6734
[目的]研究安庆地区野生鲫鱼的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方法]以从安庆集市采购的野生鲫鱼为试材,对个体生殖力及各体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个体绝对生殖力波动于20280~9613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和绝对生殖力都与体长、体重、性腺重呈直线相关,与成熟系数呈指数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的相关性不明显,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结论]个体生殖力与体长、体重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东海银鲳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研究了东海银鲳个体生殖力的分布以及个体生殖力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r、相对生殖力r/L(绝对生殖力/体长)、r/w(绝对生殖力/体重)均服从正态分布。个体绝对生殖力r和相对生殖力r/L与各度量指标均为幂函数关系,与各称量指标则为线性相关,而个体相对生殖力r/w除了与性腺重,成熟系数相关外,与其它体征指标均不相关。本文还进一步给出了个体生殖力r、r/L、r/w均值的9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武昌南湖149尾雌性花Ⅳ期卵巢的个体绝对生殖力(r)和个体相对生殖力(r/L.r/W_n)的研究结果表明:花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呈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为r=2399×10~(-5)·L~(4·500);与纯体重的关系则为直线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r=181W_n-2257;花个体相对生殖力(r/L)随体长、纯体重的增长而增长:个体相对生殖力(r/W_n)与体长、纯体重的关系则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花个体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r/L)与年龄、成熟系数、鱼卵直径不同程度地呈正相关关系。花个体绝对生殖力的年增长率与绝对增长数以2冬龄为最高,3冬龄次之。  相似文献   

6.
中华沙鳅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颉江  王静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02-2306,2310
为了研究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09年5~9月从沱江资中段和长江宜宾一南溪段分别收集性腺Ⅳ期中华沙鳅雌鱼32尾和22尾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产卵群体由2、3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 560~4 401粒,平均1 91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63~458粒/cm,平均217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9~424粒/g,平均230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极显著,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显著,个体生殖力与肥满度相关性不显著.②长江宜宾一南溪段产卵群体由2、3、4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1 593~14 892粒,平均4 991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168~1 568粒/cm,平均509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49~294粒/g,平均123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极显著,与体长和年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繁殖群体低龄化、小型化,建议加强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金色小沙丁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 (Cuvier et Yalen ciennes)个体生殖力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下列结果。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金色小沙丁鱼产卵群体的年龄为Ⅱ-Ⅴ龄,个体绝对生殖力和个体相对生殖力r/L的变动大致相似,均与年龄、叉长、纯体重存在着相关关系,其密切程度,依次为纯体重、叉长、年龄。个体生殖力在生命周期中显示的阶段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选用225尾体质量为54g左右的‘甘肃金鳟’幼体为研究对象,设置饥饿7、14、21、28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各处理饥饿后均恢复饱食投喂至56d试验结束,分别于试验开始、饥饿结束和试验结束时测定‘甘肃金鳟’幼体体质量、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和肌肉脂肪、粗蛋白、水分等组分,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甘肃金鳟’幼体生长性能和肌肉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体质量损失率和脂肪含量不断下降,饥饿28d组脂肪损失率达到最高为2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P>0.05);在恢复投喂结束后,饥饿7d和14d组‘甘肃金鳟’体质量与对照组水平相当(P>0.05),其他各饥饿处理组体质量未达到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各处理组的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相似文献   

9.
于20.50±2.15℃的条件下,在室内1 m3的水泥池中进行了为期42 d的饥饿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1、7、14、28、42 d取样,以观察饥饿对花背部肌肉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对饥饿忍受能力较强,在实验期间无死亡现象;在饥饿初期花首先快速利用肌肉脂肪作为能量供给,后期则主要以肌肉蛋白作为能量来源,肌肉的水分含量不断升高,灰分含量则以不规则的锯齿状变化;花血清中的血糖对饥饿特别敏感,在14 d内显著下降(P<0.05),之后,保持在动态的恒定水平,而总蛋白质、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则在饥饿实验中以波浪状变化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虎鲨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淀粉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28℃左右的条件下,对虎鲨分别进行了饥饿Od(对照组)、饥饿4d、饥饿6d、饥饿8d、饥饿4d-摄食4d-饥饿4d、饥饿4d-摄食8d-饥饿4d 6个处理,并将每个组饥饿过程中的身体组分与淀粉酶变化作了测定,结果表明:虎鲨的恢复生长属于部分补偿生长;饥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值下降,含水量增加,灰份变化规律不明显;淀粉酶活力在饥饿时间较短时呈现下降趋势,持续饥饿时间增加后则开始上升,恢复生长后酶活力均上升。  相似文献   

11.
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相对湿度(RH)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RH下,褐背小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和成虫寿命明显不同.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成虫平均产卵量均与湿度呈抛物线模型关系.不同RH下的成虫产卵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75%RH下最长,达到59.25d,在95%RH下最短,仅24.17d.不同RH下的雌、雄成虫的寿命也明显不同,均为75%下最长,雌成虫达到65.00d,雄成虫57.19d.  相似文献   

12.
淀山湖翘嘴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淀山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群数量变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个体繁殖年龄由3~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554粒/g,平均为234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仅与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巢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和净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净体质量和肥满度均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成熟系数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黄河鲤新品系幼鱼在饥饿-饱食循环状态下的生长补偿特点,选用初始均质量(23.44±3.21)g的黄河鲤幼鱼360尾,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按处理组A组:饥饿5 d(S5)饱食20 d(F20);B组:S7-F28;C组:S15-F60;对照组Con:F75的投喂方案饲养,养殖实验为75 d。研究表明:(1)经过不同时长的饥饿,在恢复饱食投喂阶段,A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1.70%,显著高于B组的1.08%、C组的0.87%以及对照组Con的0.60%;(2)在饥饿阶段,3个处理组A、B、C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_L)显著低于对照组Con;当恢复投喂后,A组、B组的SGR_L则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Con;(3)在饥饿阶段,A组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SGR_K)显著低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但在恢复投喂阶段,却显著高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4)处理组A节省饲料率为8.7%,较另外两个处理组高。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饥饿5 d饱食20 d循环3次的投喂方式能激发幼鱼产生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饲料投喂量最少。  相似文献   

14.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2~8℃),将初始平均体质量(275.5±33.9)g的花羔红点鲑饥饿处理0(对照组),5,10,15,20 d,再投喂饵料,然后再饱食15 d,研究短期饥饿胁迫对花羔红点鲑生长率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和再投喂对花羔红点鲑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随饥饿时间延长,花羔红点鲑的体质量不断下降,体质量损失率逐渐加大,各处理组(0,5,10,15,20 d)体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3.59%,7.06%,7.61%,9.92%。花羔红点鲑在继饥饿后再投喂,其体质量逐渐增加,体质量增长率随饥饿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各处理组(0,5,10,15,20 d)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5.25%,11.10%,12.81%,17.93%,19.13%。花羔红点鲑继饥饿后再投喂,通过对各处理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效率(FCE)的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10 d组的特定生长率要高于对照组(0 d),但差异不显著(P>0.05),15 d,20 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5 d组摄食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0 d,20 d的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15 d组的摄食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饥饿时间延长,各处理组饲料效率不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花羔红点鲑耗氧率影响显著。花羔红点鲑的代谢率(耗氧率)出现阶段性变化,在饥饿状态下,前期(0~10 d)耗氧率下降速度较快,由217.7 mg/(kg.h)降至157.9 mg/(kg.h),而后期(10~20 d)下降速度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对照组耗氧率明显要高于饥饿组,其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再投喂后,花羔红点鲑的代谢率上升,饥饿20 d以内的鱼经过10 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澄湖48尾产卵前成熟似刺鳊鮈雌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和体重相对繁殖力(FW)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体型若干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样本由1~5龄鱼组成,F主要变幅在1.71×104~3.83×104粒之间(平均为2.45×104粒);FL主要变幅在0.94×103~1.52×103粒/cm之间(平均为1.13×103粒/cm);FW主要变幅在95~155粒/g之间(平均为119粒/g)。F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二次函数、直线和三次函数相关,FL与体长、体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FW与它们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以体长21~23 cm、年龄2~3龄鱼为人工催产亲本为宜。采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分析其F和FL均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FW仅与成熟系数相关,在实际中可直接用体长、体重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似刺鳊鮈的绝对繁殖力。  相似文献   

16.
王庆奎  邢克智  陈成勋  郭永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6-4617,4650
[目的]研究周期性饥饿对点带石斑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点带石斑鱼幼鱼(初始体重23.97±3.97g)进行周期性饥饿"饥饿1d喂食5d"(S1F5)、"饥饿1d喂食7d"(S1F7),对照组持续喂食。各组日投饵量占体重的2%,试验共进行48d。[结果]S1F5组和S1F7组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w)和增重率(WGR)均小于对照组,S1F5组的饵料湿重转化率(FCEw)低于对照组,而S1F7组的FCEw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周期性饥饿降低点带石斑鱼幼鱼的SGRw和试验结束时体重,而且饥饿频率越高越明显。点带石斑鱼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的生长属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蚕豆叶饲养朱砂叶螨,观察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单雌产卵量、雌雄性比、世代死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叶正面的产卵量为单雌5.86粒,极显著低于叶反面的单雌15.22粒;叶正面和叶反面卵到成螨历期分别为11 d和10.38 d,差异不显著,性比是1∶1,没有差异。叶正面和叶反面的世代死亡率分别是0.83和0.79,差异不显著。蚕豆叶正面和反面的产卵动态表明,产卵量曲线在前期就呈现下降趋势,在叶正面的产卵期(4 d)明显低于叶反面(8 d)。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区福寿螺繁殖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对交配的方法对江苏、福建和广东3个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的繁殖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福寿螺的繁殖力变异较大;在个体产卵量方面,福建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在雌螺个体体重的相对产卵量方面,广东螺与福建螺、广东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区、不同交配个体产卵块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壳色的福寿螺繁殖力差异不明显(P>0.05);交配个体雌雄大小不同其交配产卵量与雌螺个体大小呈正相关,与雄螺个体大小无关;雌螺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大,但相对产卵量反而越小;雌螺产卵量与卵块数呈正相关.福寿螺的繁殖力与环境条件、食物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湿度对二化螟存活率与繁殖力影响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系统观察了不同温湿度对二化螟存活率与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对二化螟各虫态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有显著的影响,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85%~90%。二化螟各虫态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与温度、湿度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分别建立了二化螟各虫态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的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