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象山县墙头镇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超级杂交稻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量达1 334 kg·hm-2,增产率19.0%,增加收入3 202元·hm-2;施用磷肥最高增产333.5 kg·hm-2,增产率4.2%,增加收入800元·hm-2;施用钾肥最高增产617.6 kg·hm-2,增产率8.0%,增加收入1 482元·hm-2。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180 kg·hm-2,磷肥(P2 O5)31.5 kg·hm-2,钾肥(K2 O)45 kg·hm-2。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在晚稻分蘖末期用6%井冈A·蛇床子素可湿性粉剂3次,每次用量800 g·hm-2,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效果。第3次用药后11 d的防效为88.18%,较600 g·hm-2处理防效高14.96个百分点,较10%井冈霉素水剂600 g·hm-2药剂对照防效高50.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田空心莲子草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移栽稻田空心莲子草进行五氟磺草胺、2,4-D胺盐、2甲4氯钠盐3种除草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3种除草剂对空心莲子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五氟磺草胺悬浮剂有效成分262.0 g·hm-2的处理防效最好,达100.0%,187.5 g·hm-2防效为93.4%;86%2,4-D胺盐水剂1 075.0、1 613.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4.7%、97.8%;13%2甲4氯钠盐水剂390.0、78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2.3%、95.9%。3种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密度与肥料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适宜密度为33万株·hm-2,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均为16%)施用量为450kg·hm-2,此时产量可达15.701t·hm-2。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农丰优2008应用“3414”施肥方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施肥方案试验,明确杂交稻农丰优2008在金华市南郊石门农垦场水稻省级区域试验站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指标,即N为208.4 kg·hm-2,P2O5为56.3 kg·hm-2,K2O为60.5 kg·hm-2。  相似文献   

6.
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600,750 g·hm-2的防效,药后7 d达90.2%和94.2%,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 d防效仍达80.5%和87.1%,与对照药剂壳虱25%可湿性粉剂600 g·hm-2的防效相当,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用种量和施氮量对直播水稻秀水1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单季直播条件下开展水稻秀水123播种量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获得高产的直播用种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0kg·hm-2和180kg·hm-2.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鱼苗规格和密度效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冬片密度、冬片规格和夏花密度试验,以探究山区稻田养鱼的最佳放养密度及鱼苗规格。结果显示,冬片密度4 500尾·hm-2,初始投放鱼苗种重为50 g时为最优放养组合,其水稻及田鱼产量相对较高;夏花最佳密度为33 750尾·hm-2。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能改善土壤养分,促进晚稻嘉花1号健壮发育,增产作用明显。施用阿姆斯菌剂处理产量为8.828 t·hm-2,施用金必来磷钾再生菌剂处理产量9.190 t·hm-2,分别比不施微生物肥处理增产7.2%和11.6%。  相似文献   

10.
南方日光温室秋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中地区利用南方日光温室种植秋番茄,可以选用浙粉202番茄品种,7月5-10日播种,营养钵育苗,5~6片真叶时定植,种3万~3.3万株.hm-2。定植前撒施22.5 t·hm-2腐熟干燥有机肥,沟施钙镁磷肥750 kg·hm-2、尿素300 kg·hm-2和氯化钾225 kg·hm-2混合肥。在第1花序果实近核桃大小时,每隔8~10 d结合浇水追肥1次,每次用量为尿素112.5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和氯化钾75 kg·hm-2。需用20 mg·kg-1番茄灵喷花保果。番茄采取单杆整枝,每穗果留3~4果,11月15日前后留8~9穗果摘心。11月15-20日前后安装保温墙、保温被等装置,3月15-20日前后拆除保温墙保温被。秋番茄生长前期主要预防病毒病,后期注意早疫病和灰霉病的防治。采收期一般为10月初到翌年1月中旬。到1月中旬仍未红熟的青果,可采摘后贮藏成熟后于春节前后上市。其产量和收益均比相邻普通大棚秋番茄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有机栽培条件下酵素肥不同施用量对超级稻中浙优1号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栽培超级稻酵素肥最佳施用量为1200kg·hm-2,产量达7478kg·hm-2,有机栽培稻和传统栽培稻的农艺性状、生长发育特性有明显不同;有机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传统栽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良好培肥效果,并且该肥一次基施,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2.
浙鲜豆3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4年引入慈溪市,经多年试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佳、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种植时栽培密度16.5万株·hm-2,用商品有机肥1500kg·hm-2、三元复合肥300kg·hm-2、钙镁磷肥450kg·hm-2作基肥,营养生长期施三元复合肥150kg·hm-2,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3.
浙油2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聚合杂交选育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江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45.5 kg.hm-2,比对照浙双72增产14.24%,产油量1 216.5 kg·hm-2,增产25.39%;在长江中游区试中平均产量2 407.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6%,产油量1 065.0 kg·hm-2,增产6.7%。浙油28在浙江省区试中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94μmol·g-1,含油量高达47.8%;在长江中游区试中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1.04μmol·g-1,含油量44.26%。浙油28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抗裂角、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4.
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荸荠组培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荸荠组培苗产量的因素重要性次序为密度>氮肥>钾肥;3种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N2K1M2,即施氮肥(N)259.5 kg·hm-2、钾肥(K2O)210.0 kg·hm-2,密度100 cm×100 cm,与实际最高产量处理组合相符,实际最高处理组合产量为37.662 t·hm-2。  相似文献   

15.
对药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番茄及萝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显著促进番茄、萝卜的株高和叶子的生长,并显著提高其产量及品质。与不施药渣有机无机复混肥相比,番茄产量提高22.4%~43.2%,番茄的Vc含量增加10.5~43.6 mg·kg-1,总糖含量提高3.0%~20.2%;萝卜产量提高31.2%~57.0%,萝卜的Vc含量提高9.0%~31.6%,总糖提高8.6%~23.8%。番茄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 753 kg·hm-2和1 693 kg·hm-2,萝卜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 651 kg·hm-2和1 552 kg·hm-2。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35%噻嗪·毒死蜱悬浮剂1 500和18 000 mL·hm-2处理对水稻褐飞虱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或优于对照药剂,对水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钾肥品种和用量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组合对大棚番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180.18,225.22, 270.27kg·hm-2,均可明显改善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对植物学性状、物候学性状表现也有较好的改善.在开花期,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的质量.在果实发育阶段,促进果实内含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合成,同时明显改善番茄的商品性状,果实大、皮色鲜艳、着色均匀、果肉厚而饱满、病害轻.其中以硫酸钾225.22kg·hm-2和硫酸钾270.27kg·hm-2处理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群体配置对蚕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迟播(11月17日播种)情况下,蚕豆播种以3.75万~4.50万穴·hm-2,每穴播种2粒为好,鲜荚产量可达9 t·hm-2。  相似文献   

19.
在莴苣上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莴苣的产量.以生物有机肥10500kg·hm-2,尿素126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0.5%,其经济效益也较好.  相似文献   

20.
宁波平原水稻土有效磷临界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2008年对宁波平原水稻土有效磷临界值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早稻相对产量之间的最优关系方程为三次曲线方程(R2=0.627),该方程有2个临界值,即有效磷缺乏临界值(25 mg·kg-1)和有效磷过量临界值(57 mg·kg-1)。该模型克服了农业部推行的对数曲线方程(R2=0.373)模型仅提供有效磷缺乏临界值的局限性,由此可以避免过量施用磷肥引起水稻减产。因此,三次曲线方程得出的临界值可供土壤肥力等级评价和同类水稻土施用磷肥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