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秸秆栽培蘑菇的主要特点是培养料采用的是作物的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本文介绍利用稻草做培养料的堆制方法。在选择好配制培养料的配方后,培养料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种蘑菇。堆制发酵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在堆制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50℃以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病菌和虫卵,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二是料内的营养成分由原来不能被蘑菇菌丝吸收状态变为可吸收利用状态;三是经堆制  相似文献   

2.
王允勇 《福建农业》2012,(12):20-21
一、培养料堆制发酵期异常及处理技术1.培养料发臭发粘。在培养料堆制发酵期间出现培养料发臭发粘。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常由二种情况引起:一是培养料含水量太高,翻料不透,出现厌气发酵,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发出臭味。二是培养料中含有较多没有干透的原料,如:霉变的稻草和浆糊状的牛粪等。发臭发粘培养料,蘑菇菌丝不能定植生长。处理或补救措施:首先必须改善堆料的通气情况;其次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兔粪堆肥过程中的辅料选择、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兔粪、稻草和食用菌渣为原料,采用人工翻堆的方式进行高温堆肥,研究兔粪堆制过程中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及高温发酵机制。[结果]经过35 d的堆腐,堆体含水率、总有机碳含量和C/N逐渐下降,全氮含量逐渐升高,堆体进入腐熟阶段;从试验组取部分堆肥加入5%面粉后堆体温度逐渐升高,进入2次发酵,堆体pH值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回升,其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C/N变化不明显。[结论]水溶性速效碳源是堆肥后期微生物繁殖的限制因子,适时提供水溶性速效碳源可加速物料腐熟。  相似文献   

4.
栽培巴西蘑菇可因地制宜选择培养料,经科学堆制发酵后C:N控制在17;1左右,要对菇房及栽培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加强水肥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和温湿度调节,及时防治病虫害,产菇量可达5.48kg/m^2。  相似文献   

5.
双孢菇是当前食用菌中发展前景最好的菇类之一,发展双孢菇产业必须从培养料着手研究,培养料的转化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其发酵质量。为双孢菇培养料的充分转化利用提供参考,对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及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影响发酵过程中C/N、纤维素、总糖等物质变化和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尹亭  题正芳 《北京农业》2005,(10):18-19
1.巧用外界热源,提高发酵起点温度发酵的目的是利用高温微生物活动产生的热能杀灭中低温有害微生物,降低培养料中的病原基数。高温微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为50 ̄60℃。常温下,高温微生物不活跃,而中低温有害微生物因温度适宜而大量繁殖。这样不仅消耗培养料营养,而且会产生有害物  相似文献   

7.
<正>1.投足培养料。在培养料配制时,要求投料量30~35千克/平方米,并做好培养料的堆制和后发酵工作,这样有利于克服出菇后期因营养不足而死菇,从而获得高产。2.用优质菌种。挑选菌丝生长健壮的菌种。菌种培养基养分要充足,培养室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菌种培养过程要经常检查温度变化,使菌丝在适温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蘑菇栽培的搭建菇棚、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插种、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秋菇管理、冬季管理、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的介绍,为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麦秸培养料对双孢菇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内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41.7%.室外堆制发酵翻堆一次后.改小堆进行空心堆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33.3%,其增产幅度同室内二次发酵的较为接近.但该方法耗资少,省工简便。其方法是在培养料室外发酵过程中.料堆内加用一定大小的空心架,可改善堆内的空气状况,明显缩小料堆的压氧区.并且可增进培养料的好氧发酵.从而达到更好的发酵效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料堆的体积.先进行实心堆制第2次翻堆时再改用空心架发酵,随后两次翻堆时.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生物强化堆肥接种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堆肥法一般都是采用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的方法,利用堆制原料中的土著微生物来降解有机污染物,但由于堆肥初期土著微生物量少,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繁殖起来,且各种微生物分解速度差别很大,因此传统堆肥往往存在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