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花卉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花卉产生多倍体的诱导方法、鉴定方法及其在花卉植物上的应用.多倍体产生的途径有自然突变、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等,化学诱导剂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到目前为止,已在金鱼草、三色堇、绿萝、矮牵牛、虞美人、百合等20余种花卉上诱导成功.指出了鉴定多倍体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鉴定、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数目鉴定、同工酶鉴定和分子水平鉴定等.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猕猴桃属植物倍性鉴定技术、染色体加倍技术和多倍体诱导融合技术等相关倍性育种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该属倍性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猕猴桃育种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各种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类,包括自然调查发现多倍体、物理诱导、化学诱导、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等部分;总结了植物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着力对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多倍体的原理及药用植物多倍体的应用优势;总结了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常用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鉴定方法;并提出了药用植物多倍体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赤峰市的少年康向阳如愿被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专业录取了。"如果能在沙漠里收获果实,这一定是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那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40年转瞬而逝。如今,他已成为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林木染色体组操作育种技术方向。在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成绩单上,记下了一项项突破性进展:攻克了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及其即时判别等系列技术难题,建立了施加理化处理诱导花粉、大孢子、胚囊及体细胞染色体加倍选育林木多倍体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芽滴液法和种子浸泡法进行悬铃木多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和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秋水仙素对种子进行浸泡,染色体未出现加倍,而0.3%秋水仙素对子叶进行连续7天的处理,诱导加倍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7.
刺槐同源多倍体诱导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整套染色体在三倍以上的植株,统称多倍体。无论自然突变还是人工诱导的多倍体植物,大多数都具有形态巨大、抗逆性强、化学物质含量较高等特点。农业上利用多倍体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林业上自1935年瑞典育种家发现巨型三倍体山杨以来,已相继发现树木中除极少数科属外,几乎所有科属都有多倍体种。1939年和利用秋水仙素首次诱导出树木多倍体,等又先后诱导出4x山杨、4x黑赤杨、3x山杨以及落叶松、云杉等多倍体。利用4x和2x杂交,可以获得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植物多倍体品种在表型、营养物质含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良的表现,本研究借鉴多倍体育种这一成功的育种方法,旨在突破毛竹新品种缺乏的瓶颈,获得毛竹新品种多倍体的种质资源。【方法】以经浸泡后的毛竹吸胀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膨大为变异植株的早期鉴定标准,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鉴定四倍体毛竹,比较分析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特征。【结果】0.5 g·L~(-1)的秋水仙素就可以诱导吸胀后的毛竹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0.5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72 h以及1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24 h效果最佳,二者诱导率都可达5%左右;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四倍体毛竹叶片细胞DNA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增加1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而气孔大小明显增大(P0.05);四倍体毛竹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其光合作用优于二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毛竹吸胀种子,可以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并且四倍体毛竹与二倍体植株的生理生化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秋水仙碱是一种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药剂.自从发现它能简便而有效地诱变产生多倍体植物,并在农业育种上加以应用以后,植物界就更加丰富多采了.诸如有名的三倍体无籽西瓜,人工合成的新物种八倍体小黑麦和高产的四倍体黑麦,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近年来秋水仙素在木本植物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从影响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因素、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秋水仙素在其它木本植物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选择样线和样地调查法对五莲峰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的标本采集和考察,从科、属、种方面对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38科、435属、814种;保护区地处云南高原的北部,北邻四川盆地,东临华中植物区系,气候类型总体上或大部分处于亚热带的北缘,植物区系性质由亚热带逐渐过渡到温带;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也表现出与云南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另外,大量华中地区常见植物区系成分的出现,表明其在区系起源上与云南其他地区的不同,与华中植物区系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植物区系的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植物区系研究方法,并对当前植物区系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宏伟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3):35-39,56
通过对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文献,运用吴征镒的植物地理学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在此基础上,从种子植物的科、属分布,植物区系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区系组成特征研究能反映区域植被的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状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维管植物126科306属395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23属31种,裸子植物4科6属6种,被子植物103科277属358种。分布的野生种子植物245个属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14个分布区变型,占15个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80%,占31个属分布区亚型的45.16%,其中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的属数量最多,植物区系来源较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植物志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讲述了用Access(Microsoft公司)软件设计开发的《湖北省植物志数据库》的技术 方案和实现技术。该数据库具有界面直观、易于操作、查询功能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莹  王娟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1):97-98,87
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一直以来始终是植被生态学研究讨论的重点之一。通过国内外对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方法的综述和分析,比较种一面积曲线、重要值一面积曲线及其他曲线的计算方法,讨论最合适的样地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方法。认为反映群落物种和区系特征,须在该群落类型内取一定数量的最小面积样方数,才能体现一个群落物种的存在度以及其他群落的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现有珍稀濒危植物50个属的分布区类型,56个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主要是:古老性强、特有现象突出,区系成分多样,多数种垂直分布低.并简述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选择典型线路和地段对云南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的植物区系考察,从科、属、种对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92科736属1 204种(含种下等级);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从南北而言是东亚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的南北交汇区域,东西方向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区域;保护区植物区系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呈热带植物区系和亚热带、温带植物区系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和植物区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20科1141种;区系成分复杂,包含有东亚一北美成分、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等多个分布区类型;植被类型多样,有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其中包括在该区典型的跳石塘植被。  相似文献   

20.
通道县林下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道县自然条件优越,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阐述通道县的自然条件,林下经济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增加林业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维护生态平衡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