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葡萄延迟栽培几个调控因素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延迟栽培作为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有关文献,总结了调控葡萄延迟栽培的几个重要因素,期望对葡萄的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设施栽培中无论促成早熟栽培或延迟栽培均可因地制宜推广葡萄1年多次结果技术,尤其是葡萄设施延迟栽培中,为尽可能延迟葡萄成熟期,应充分利用设施覆盖后生长期延长的特点,促进葡萄二次结果,使效益更加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葡萄的设施延迟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延迟栽培利用设施的保护,人为地将果实成熟期延迟到早霜以后,在新年或春节采收上市。我国的葡萄延迟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冷凉地区。葡萄的延迟栽培常利用环境调控、栽培措施以及生长调节剂方式来实现。一次果延迟主要是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栽植晚熟品种,利用设施条件实现葡萄果实延后成熟。目前,在冷凉地区常用于延后栽培的葡萄品种有红地球、秋黑、摩尔多瓦、克瑞森无核等品种,品种较单一,香味品种较稀少,为了增添延迟栽培葡萄品种的种类,丰富果农选择延迟栽培葡萄品种的多样性,开展了对晚熟葡萄品种亚历山大的研究,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更多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葡萄设施栽培模式、设施类型和品种选择等。重点对葡萄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尤其在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调控,以及设施栽培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为葡萄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栋温室内采用葡萄促成兼延迟栽培技术,实现一年两熟,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温室葡萄促成兼延迟栽培时,对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等环境因子调控十分重要,对土壤环境因子营养、温度、水分、气体等调控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该课题是在研究温室葡萄促成兼延迟栽培技术同时,重点研究土壤环境的调控技术,期望对葡萄的促成兼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葡萄设施延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迟栽培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葡萄设施栽培新形式.它和促成栽培恰恰相反。它以生长后期覆盖防寒。尽量推迟和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为目的.延迟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时期.从而在隆冬季节采收新鲜葡萄供应市场.用延迟采收代替保鲜贮藏.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葡萄设施延迟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河北怀来县侯文海等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防寒,将白牛奶葡萄推迟到11月底采收.显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是我国目前种植经济效益最高的果树树种之一,设施栽培能够提早或延迟葡萄的成熟时间,极大提高葡萄的生产效益,成为葡萄栽培上的重要生产措施之一。目前,全国葡萄设施栽培总面积约25万hm~2。截至2020年,上海葡萄栽培面积约3 333 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占50%左右。通过设施促早栽培及早熟葡萄品种的引进,上海地区葡萄上市时间从传统的8月份提早到7月中上旬,经济效益普遍高于露地栽培,而且降低了农药用量,在维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根据开始生产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促成加延迟栽培三种方式。不同生产设施加上不同栽培方式可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9.
"泽香"葡萄避雨与延迟(促成)栽培,是大泽山鲜食葡萄产区采用的一种设施栽培新模式。它与促成栽培相反,在生长后期进行覆盖防寒,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和延迟成熟和采收期,代替葡萄贮藏保鲜。目前,延迟栽培的成熟技术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2012年平度市果  相似文献   

10.
<正>设施葡萄在调整葡萄产业结构,提高果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上起到良好的作用,近年来得到广大栽培者的认同,受到政府、农业从业者广泛的关注,汇聚各方资金,出现一批葡萄设施栽培集中产区,成为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途径,成为部分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葡萄设施栽培发展非常迅速。用于不同目的的设施葡萄栽培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栽培面积居设施果树的首位。全国各地生产实践表明,葡萄采用设施栽培不但成熟采收期能大大提前或延迟,而且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环境因子对葡萄生产的影  相似文献   

11.
Covering vineyards with rain-shelters is an effective viticulture practice to protect grapes from adverse environments, and the rain-shelter can influence radiometric properties,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grape berry qualit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ain-shelter cultivation covered with different coloured plastic films on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anthocyanins in the skins of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berries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open-field cultivation (control) of two vintages (2013 and 2014) in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lowest relative humidity were presented by the grape canopies in the open-field cultivation, followed by the colourless, blue, purple, yellow, and red film. Higher infrared radiation was recorded in control plants. The content of sugar in the berries under rain-shelter cultivation (except colourless film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anthocyani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the yellow and colourless films in the two vintages. The red and purple film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3?,5?-substituted, methoxylated, and acylated anthocyanins in the grapes in both vintag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films may be useful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wine grapes in warm temperate climates with dry winter and hot summ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华北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的筛选与气候分区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罗国光  吴晓云  冷平 《园艺学报》2001,28(6):487-496
 根据对华北地区96 个气象台站连续30 年气候资料的分析, 对华北的气候特点和葡萄适栽气候范围进行评估。对多种葡萄气候区划指标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 生长期≥10 ℃的活动积温, 是华北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最适热量指标(一级指标) , 8~9 月水热系数(K值) 是适宜的二级指标。对分区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后, 将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5 省(区) 、市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按一级指标划分为4 个气候区: 冷凉区、凉温区、中温区、暖温区。每一气候区又分别按K值分为极干燥亚区、干燥亚区、湿润亚区。对各气候区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方向和适栽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葡萄根瘤蚜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是世界检疫性葡萄专性寄生害虫,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瘤蚜的大发生给世界葡萄产业造成了灭顶之灾,选育和利用抗性砧木成为葡萄生产的唯一选择。然而随着害虫的协同进化,一些强致病性类型不断出现,致使一些砧木的抗性正在丧失,如加州所使用的砧木AXR#1的抗性被强致病生物型B所克服;SO4、5C、104-14 Mgt等强抗性砧木在一些地区也受到了根瘤蚜的侵染。根瘤蚜新生物型和强致病基因型的出现,推动了对根瘤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对葡萄根瘤蚜生物型及其鉴定方法、根瘤蚜的遗传变异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根瘤蚜生物型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根系接种鉴定法对12份中国野生葡萄、4份砧木品种、2份栽培品种和1份葡萄属近缘植物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仅有燕山葡萄与砧木品种沙地葡萄、SO4、5BB相同,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高抗,接种后葡萄根瘤蚜迅速死亡或停滞在1、2龄幼虫阶段;复叶葡萄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低抗,接种28 d时其平均单雌产卵量为6.5粒,种群增殖倍数为1.1;而其他中国野生葡萄与栽培品种赤霞珠、巨峰相同,对葡萄根瘤蚜均表现为易感,并且刺葡萄、葛藟、华东葡萄万县株系、华东葡萄福建株系更容易感染葡萄根瘤蚜,在接种28 d时总产卵量均超过293粒,平均单雌产卵量在15.0粒以上,种群增殖超过15.8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不抗葡萄根瘤蚜,但不同种类之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燕山葡萄表现为高抗,在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育种中应重视使用原产美国的野生种和燕山葡萄。  相似文献   

15.
宣化牛奶葡萄架式和栽培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国光  于光浩 《园艺学报》1990,17(4):249-256
连续五年的田间试验证明,宣化牛奶葡萄长时期内表现产量低、大小年严重,是与传统的漏斗架式栽培技术落后有密切关系。通过改造架式、改革整形修剪方式及其它栽培技术,达到了大幅度增产和克服大小年的良好效果。本试验为牛奶葡萄的老园改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并对进一步提高牛奶葡萄的品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甘肃葡萄气候区划与栽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霜期和活动积温作为甘肃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干燥度为水分指标,埋土防寒线为辅助指标,以甘肃省80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30年气象数据和全省3"(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建立了全省无霜期、活动积温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将全省分为3个区域分别建立了干燥度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各指标空间回归模型进行残差插值校正,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甘肃省葡萄气候区划图,将甘肃省欧亚种葡萄适宜栽培区划分为4区、11亚区,将山葡萄种植区划分为可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并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对各区葡萄栽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设施条件下葡萄延迟栽培果实挂树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及香气成分与发育阶段间的关系,以设施栽培的‘意大利’葡萄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呼吸速率、丙二醛、色差、维生素C、可滴定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挥发性组分等指标在挂树贮藏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意大利’葡萄的挂树贮藏期可分为前、中、后期,挂树前期(成熟后0~20 d),果实的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单粒质量、果实表皮L*、b*、C*、可溶性糖含量等有所升高,a*的绝对值、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有所下降,挥发性成分中里那醇含量较稳定,C6化合物含量降低,醛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挂树贮藏中期(成熟后30~60 d),除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L*值外,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波动性下降的趋势,挥发性成分中里那醇含量降低,而香叶醇含量升高,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物质有所增加;挂树后期(成熟后70~80 d),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较高,其他指标水平较低,C6组分对香气的贡献值升高。由此可得,葡萄果实挂树初期品质性状有所升高,商品性较佳,挂树中期主要萜烯类组分对香型的贡献值出现变化,果实品质缓慢下降,为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挂树后期,C6醛代谢途径有所增强,果实商品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干旱区葡萄节水栽培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葡萄节水栽培是传统的节水农业技术与生物、计算机模拟、电子信息、高分子材料等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各种单项技术互相渗透的明显特征。它以重大前沿性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葡萄节水关键技术,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干旱区葡萄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可以预测,现代节水技术研究将对干旱区葡萄产业带来的突破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探讨了50mmol·L-1 NaCl和50mmol·L-1NaHCO_3喷施葡萄果粒对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使用适度中性盐和碱性盐直接处理葡萄果实对果实成熟启动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在盐碱条件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处理均未对成熟过程中葡萄百粒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果实TSS含量,且NaHCO_3处理的果实TSS含量显著低于NaCl处理;2种处理均延缓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的积累,且NaCl的延缓程度高于NaHCO_3;2种处理均提高了果实总酸含量,且成熟初期(花后109d)处理组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均高于对照;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盐碱处理抑制了花色苷合成过程中UFGT基因及其调控蛋白MYBA1的表达量,与花色苷的积累结果一致,推测盐碱处理是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延缓花色苷的积累。总之,对果粒进行盐碱处理,并不利于果实品质的改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