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风力提水机组,该提水机组具有中等扬程和流量,由立轴式风力机、铸造离心泵或焊接离心泵组成。文章介绍了该风力提水机组的结构及参数。  相似文献   

2.
斯里兰卡的StarEngineers公司开发成功了一种“风之星”风力提水机,风轮直径为3米,由6个风轮叶片组成;传动系统为曲柄连杆机构;提水装置是活塞式拉杆泵;风轮的调速调向和机组的安全保护作用均由侧后翼安全系统完成,这种控制机构可以保证风力机组在不同的风速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风之星”风力提水机在给定时间内的提水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提水的深度和送水的高度。其提水扬程是提水深度和送水高度的总和。该机组在合适风速下的最大提水扬程是13米;可提取地下水的最大深度为8米。正常运行所需要的风速如下:起始工作风速2.5米/…  相似文献   

3.
风力提水作为一种人们熟悉的常用技术而得到普遍应用已经有许多年了,它们最早是以风车的形式出现的。据英国专家估计,目前仍在保持正常应用的风力提水机组约在100万台以k,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肯尼亚和中国的部分地区。据英国已有的市场研究表明,风轮直径Zm左右的机组市场潜力最大。从技术上讲现代开发的风力提水机组比传统的机组更加先进、可靠,这些机组可以每天都在连续不断地运行,所需维护保养较少。它们主要被用于5~回00m深地下水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提水作业一般都是通过井眼实现,普遍用途是为家畜(…  相似文献   

4.
阻力型风力提水灌溉系统是利用风力拖动提水机具提水浇灌作物的灌溉机组.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提水效果,对风力提水机的提水装置部件进行改进,将平胶皮垫改为碗式胶皮结构.为进一步提高机具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行大胆创新,在变速机构中增加了离合器,使机组能够充分利用微风工作.  相似文献   

5.
风力提水机是五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至今已经历了四十余年的研制、推广应用。本文介绍风力提水机在锡林郭勒盟试验、示范、推广情况以及今后推广风力提水机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FDG-4.8—10—2型风力提水灌溉系统是利用风力拖动提水机具提水浇灌作物的灌溉机组。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提水效果。对风力提水机的提水装置部件进行改进,将平胶皮垫改为碗式胶皮结构。为进一步提高机具在未来的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行大胆创新,在变速机构中增加了离合器,使机组能够充分利用微风工作,  相似文献   

7.
包小庆  吴永忠 《农村能源》1997,(2):21-22,24
为使风力提水机组能够高效匹配,设计了变扭矩容积式叶片泵,其特点是扭矩变化与转速二次方成正比,从而满足了风轮的输出特性,使风力提水机组既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又可将设计风速提高,达到了从启动风速到额定风速区间基本能够在高效工况下匹配。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FDG-7型风力提水机组的研制过程。该机采用了效率高、制作简单的12叶等弦长叶片风轮和侧翼配重-尾翼侧斜轴重力调速机构,机组性能先进。两种型号的配套水泵经过专门的台架试验,较好地满足了匹配要求。文中还介绍了该机组的实际提水作业考核情况,结果表明,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风能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之一。文章介绍了我国风能资源的情况、风力机与风力提水机的种类和特性、国外典型的两种风力提水系统以及风力提水技术在福建山地果、茶园自压微灌技术系统示范基地中的应用情况等内容,提出了风力提水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泰州研制风力机械已有50年历史,建有兴化风力机试验场。通过FT-2.5风力提水机组外场试验来研究、分析外场试验数据,指导优化设计,并用样机的风洞实验来比对优化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中瑞保水剂 ( PAMN-LC)对无离子水的吸水能力为 67.5ml/g,且随着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其吸水性能有着不断提高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 ,中瑞保水剂 ( PAMN-LC)吸水总量的 78.4 2 %为有效水 ,无效水所占比例只有 2 1 .58% ;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 ,土壤的持水能力也明显增加 ;施用中瑞保水剂PAMN-JCN对提高冬小麦出苗率有明显的效果 ,当土壤含水率介于 1 2 .1 %~ 1 6.8%之间时 ,用保水剂拌种可使冬小麦提早 1~ 3d出苗 ,出苗增加 2 5%~ 31 .7% ;沟施保水剂可使出苗率增加 3.3%~ 8.3% ;施用中瑞保水剂 PAMN-LC,其在苗期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根系发育、增大根冠比 ,拔节以后则转为促进地上部发育。另外 ,施用中瑞保水剂有利于保持冬小麦叶片较长时间地处于展开状态 ,根系的颜色也比较深 ,多呈浅褐色。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进程中,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不断丰富,风力发电机组的类型也日益扩展,尤其是电子功率变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使之成为了具有一定优势的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结构之中,可以采用现代信息化控制技术,如:专家系统、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进行综合性的智能控制和应用,是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控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恒压喷灌是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能耗、防止水锤、提高喷洒质量等优点。作为水利技术开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调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和调压罐的设计方法,并简要说明了该系统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垂直轴风力机流场属典型的非定常大分离流动,因其气动性能复杂,采用工程气动模型会有较大误差.为了研究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与翼型附着涡的形成与发展,针对4种不同厚度的NACA对称翼型系列,基于Fluent软件的滑移网格技术,并选用S-A湍流模型和基于压力的Simple算法对H型垂直轴风轮流场进行瞬态CFD计算,得到了风轮旋转中动态失速相位角范围,较好地解释了小叶尖速比下翼型多处于动态失速区的流动机理.同时,提出了升阻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该4种翼型系列的叶片扭转力矩、风力机功率和风能利用系数随叶尖速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运行中翼型的动态与静态特性存在较大差别,翼型厚度对风力机扭转力矩、功率和风能利用率具有较大影响.故在进行垂直轴风力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垂直轴风力机的翼型厚度等几何参数与旋转等动态参数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广坝水电站正常运行以来,水库长期维持低水位运行,没能充分发挥电站的作用。在收集电站运行资料基础上,从水文、运行调度等方面对影响电站能量指标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导致电站电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水库低水位运行引起的发电耗水率增大、机组低负荷运行引起的机组效率降低以及尾水渠的淤积引起的发电水头减少等。提出了提高电站能量指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传余 《灌溉排水学报》2001,20(4):63-65,72
根据姚李水文试验站 3年试验资料 ,重点介绍稻田覆膜后具有保温、保墒、保肥的效应及群体生育性状效应和节水、增产对比效益分析 ,为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从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发展农业严重缺水的问题出发,着重从水肥配合技术方面,研究了冬小麦的省水栽培措施。得出的以水定肥、以肥保产的水肥定量关系和经过寻优确定的最佳配水式,已在衡水地区各县生产中试行,生产反馈证明,这一技术是可行的,能够达到提高水资源效益,实现均衡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降低由于振动导致的齿轮箱故障,提高机组工作的可靠性,需要探求降低齿轮箱故障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齿轮转子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以改变齿轮转子系统固有频率为目的,结合风力发电机组高速传动系统的实例,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齿轮转子系统在耦合与非耦合情况下的动态振动过程,计算系统的各阶模态值;研究改变系统元件的几何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提出改变系统固有频率避免共振的有效途径,并以风力发电机组的两级平行轴齿轮转子系统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大型电站中,所用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尺寸及比转速在不断提高,所采用的材料强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水轮发电机组刚度相对降低,因此弄清水轮发电机组的动态特性是必不可少的。利用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可建立水轮发电机组轮机主轴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水轮发电机组轴系的弯曲振动和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较系统的动力分析。以某电站水轮发电机组为例,建立了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利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计算了机组的临界转速,并对影响机组轴系临界转速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轴系动力特性分析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转子动力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针对大型机械转子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将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增效扩容改造后水电站的发电、生态和社会效益更稳定发挥,优化水力发电机组运行组合,根据电站现存问题,结合考虑“引红济石”调水量后的径流水能计算成果,合理确定与五里峡水电站工程实际相匹配的装机容量和机型。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比选获得的技改方案,能较好匹配电站日常运行水能指标。机组装机容量和台数能适应径流丰、平、谷年来水量的灵活调节,水能利用率及转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弃水量减少,达到预期良好的技改增容和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