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尿微量白蛋白 (UAER)、血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平均动脉血压 (MAP)及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 2h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空腹胰岛素 (INS)等指标。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能使血粘度改善 (P <0 .0 5 ) ;尿UAER、血 β2 MG、MAP等明显降低 (P <0 .0 1) ;而FBG、2hBG、TC、TG、INS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 ,改善微循环 ,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后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0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试,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综合干预10个月后,观察组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患者FBG,PBG,HbAlc控制较好,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至2006年糖耐量减低患者355例,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n=166)和非干预治疗组(n=189),出院后随访3a,统计糖尿病(DM)发生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非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70例07.0%),年转化率为12.3%;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24例(14.4%),年转化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餐后2h血糖(OR=3.016)、家族史(OR=1.446)和年龄(OR=1.176)有关。结论IGT患者发生DM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餐后2h血糖、家族史和年龄,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用微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146例,并对其中的96例患者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测定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考核。结果表明:健康组的GHb值与危险性类型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n=40)和诺和灵组(n=38),分别给予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血糖控制,治疗2周后比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日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2组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诺和锐组FPG、2HPG和日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与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40vs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诺和锐30更具优势且每日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及血糖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用微柱层析法对87例慢阻肺及3例其他肺病患者作了GHb检测,结果:(1)87例慢阻肺组及33例其他肺病组GHb检测结果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院外监督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外监督在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中的作用。方法 :对 1995~ 1998年在我院治疗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出院的 12 6例患者随机分 A组 (n=6 4例 )和 B组 (n=6 2例 )。 A组每月通过电话、书信或上门拜访形式联系 1次 ,监督患者按医嘱坚持治疗 :B组则无监督。出院满 1a后对两组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 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 B组(6 5 .0 % vs2 9.2 %、6 1.7% vs2 5 %、86 .7% vs47.9%、6 8.3% vs2 2 .9% )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结论 :院外监督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有重要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督促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血糖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7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血糖、甘油三脂水平,与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甘油三脂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发病与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荆州市城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荆州市城区符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作为病例组(DPN组),选取同期无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DPN组)。检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在入选的60名T2DM患者中,DPN的总患病率为58.3%,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患者的DPN患病率为82.6%,病程5年者为43.2%,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重指数(BMI)23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BG)控制不良患者中的DPN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荆州市城区T2DM患者中DPN患病率较高,病程超过5年、超重以及血糖控制不良是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联素(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LVD)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存在LVD分为NON-LVD组68例和LVD组5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aspin、APN水平,并测定各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相关指标,分析血清vaspin、APN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T2DM伴LVD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NON-LVD组、LVD组患者WHR、FBG、HbA1c、TG、FINS、HOMA-IR、TC、hs-CRP、ABI等呈升高趋势,血清vaspin、APN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N与ABI呈正相关,而与FBG、HbA1c、TG、hs-CRP和HOMA-IR呈负相关,且血清APN与vaspin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N、HbA1c、HOMA-IR是T2DM伴L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pin、APN水平降低是T2DM患者L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监测T2DM伴LV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微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146例,并对其中96例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考核。结果表明,健康组的GHb值与危险性类型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DM组GHb值与OGTT各时相血糖值呈正相关(P<0.01;P<0.05);IGT组的GHb阳性率为90.3%,特异性为0.8875,敏感性为0.9545,似然比为8.4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把血糖升高患者根据WTO标准分为3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组均予脂肪餐.检测其餐前(空腹)、餐后2h和4h的血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空腹时各项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糖屎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餐后2h及餐后4h的TC、TG、LDL-C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各检测值餐后4h与空腹、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餐后4h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腹时水平(P〈0.05或0.01).但与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增高患者存在餐后长时阃高血脂.特别是TG、LDL-L.餐后长时间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64例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的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 ,并观察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哮喘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 (普米克 )气雾剂 ,通过门诊复诊及随访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 :完全遵从医嘱用药者 47例 (依从率为 73.4% ) ,不同程度的未遵从医嘱用药 (依从性不佳 )者 17例 (占 2 6 .6 % ) ,两者哮喘症状复发率分别为 2 1.3%和 6 4.7%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不佳是哮喘易复发、病情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筛查,将患者是否患OSAS分为病例组(212例)和对照组(68例),分析OSAS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T2DM合并轻度、中度、重度OSAS者分别为17例(8.0%)、30例(14.2%)、165例(77.8%),其BMI水平、合并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 C)、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示HbAlC与OSAS呈正相关(OR=6.31,P<0.01).结论 T2DM患者OSAS的患病率高,且以重度为主,HbAlC是OSAS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结构化健康教育,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末梢血糖水平、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4例)和胰岛素组(36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1,5-AG、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血尿酸较治疗前下降,而1,5-AG较治疗前上升(P0.01)。胰岛素组治疗后FPG、HbA1c低于吡格列酮组,1,5-AG、血尿酸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吡格列酮组降低血尿酸作用比胰岛素组更显著(P0.01),胰岛素组升高1,5-AG作用比吡格列酮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1,5-AG与FPG均呈显著负相关(r=-0.774,P0.01;r=-0.582,P0.01),(r=-0.800,P0.01;r=-0.586,P0.01);1,5-AG与血尿酸无相关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使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降低血糖,进而导致1,5-AG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血尿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探讨高尿酸血症在 2型 DM患者发生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对 436例已确诊 2型 DM患者进行分组 ,其中 10 2例合并脑梗死称脑梗死组 ;另 334例无合并脑梗死为非脑梗死组。分别检测出血尿酸 (U A)、肾功能、血糖及全套血血脂等项目 ,进一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 DM合并脑梗死组血 UA水平为 (4 74.6 8± 39.44 )μmol/ L ,非脑梗死组血 UA水平为 (36 2 .40± 2 2 .6 2 )μmol/ L ,两者比较 P<0 .0 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的高尿酸血症检测率分别为 6 0 .8%和 33.8% ,两组比较 P<0 .0 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 2型 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序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型糖尿病患者(T1DM组)38例,其中成人隐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1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31例;健康体检者(NC组)18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与TNF-α,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C反应蛋白(CRP)、馒头餐试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2h-PG)、C肽(FCP、2h-CP)、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各组间血清IL-17与TNF-α表达水平差异及糖尿病患者IL-17、TNF-α与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1DM组和T2DM组血清IL-17、TNF-α均高于NC组,T1DM组血清IL-17、TNF-α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IL-17与TNF-α呈正相关,且两者均与HbA1c呈正相关,与FCP、2h-CP呈负相关。T2DM组IL-17、TNF-α与HbA1c呈正相关。T1DM组与T2DM组IL-17、TNF-α与CRP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TNF-α明显升高,与胰岛细胞功能减退相关,两者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