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研究了9个梯度变温对松白粉蚧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松白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其产卵量显著减少;松白粉蚧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9~24℃,卵孵化和发育的最适变温组合为21~26℃;在21~26℃以上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有增效作用,而在21~26℃以下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则有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2.
梯度恒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设置6个温度处理湿地松粉蚧成虫,9个温度处理卵,结果表明:温度对湿地松粉蚧越冬代成虫死亡率、产卵量、繁殖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该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4℃,有效积温为153.31日度,发育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在19~32℃时,卵的孵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但在35~37℃时,卵几乎不孵化,用线性日度模型、王氏模型与Logistic模型对卵的发育速度进行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拟合度。试验结果与野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高温是新侵入区湿地松粉蚧夏季种群数量显著凋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梨木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梨PyruspyriforiaNakai叶作饲料,20-30℃下,梨木虱PsyllapyrisugaForster生长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缩短,世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0-22.5℃,22.5-25℃和22.5-25℃。雌成虫繁殖最适温为25℃。卵期,若虫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0.03℃,3.84℃,10.52℃和2.33℃。  相似文献   

4.
桑盾蚧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恒温时,桑盾蚧的发育历期为65~74天,世代存活率80.8%,每雌平均产卵量为96粒,卵孵化率达97%以上。用马铃薯连续饲养桑盾蚧,第5代和第1代的发育历期和成虫产卵量无明显差异,卵孵化率也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粉蚧长索跳小蜂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粉蚧长索跳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结果无明:(1)粉蚧长索跳小蜂可寄生堆蜡粉蚧二龄,三龄若虫和雌成虫,不寄生卵和一龄若虫。在无选择试验里,堆蜡粉蚧三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被寄生率和每一被寄生主含卵量显著高于二龄若虫。在有选择试验里,在堆蜡粉蚧的寄生率和寄生蜂产卵都以雌线成虫的最高。三龄若虫次之,二龄若虫最少,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堆蜡粉蚧雌成虫和三龄若虫的每一被寄生寄主的含卵量都  相似文献   

6.
温、湿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25℃、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最长分别为6.8.11和11.6d,最短为2.8,6和7.6d.3种虫态在5种温度下,随温度的提高,发育历期呈明显下降.成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为1.5—5.0d,产卵期11.5-116.0d.产卵量为29-2636粒,平均为1295粒.相对湿度越大,卵的孵化率越高;在湿度22-28℃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8℃时,温度升高,孵化率减少;大于32℃时卵不发育。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柑桔臀纹粉蚧在上海地区常规栽培管理的十字景天上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或产卵雌成虫越冬。本文报导了此虫的年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育进程与历期,并测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0.53℃;有效积温为73.11±3.39日度。以15%铁灭克颗粒剂根施;40%氧化乐果10O倍液浇灌,防治效果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五种温度下组建了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并比较了来自广西南宁、湖南衡阳、江苏南京三个种群发育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三个种群发育速率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可以用一个公共的发育速率模型来代表三个种群。在20℃、23℃、26℃、29℃、32℃五种温度下,卵的孵化率、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高于或低于26℃均下降。温度与孵化率、世代存活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五种温度下的成虫产卵量以26℃为最高,29℃以上的高温对成虫产卵影响较大。温度在18.7℃—32.2℃范围内种群世代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在25.5℃时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将增加41.5倍。本文还组建了包括成虫期的生命表(l_x)和产雌特征生命表(m_x),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_m)和稳定年龄组配。  相似文献   

9.
恒温测定结果表明:在15~32℃范围内,花绒寄甲发育符合有效积温法则,即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中卵、幼虫、茧蛹、成虫(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31℃、13.46℃、9.18℃、9.98℃和12.38℃;有效积温分别为:61.61 d·℃、73.88 d·℃、307.3 d·℃、118.7 d·℃和867.75 d·℃;自然变温测定结果表明:花绒寄甲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区间22~28℃。卵的发育历期5~11d,卵期平均6.6d;幼虫的发育历期幼虫期7~12d,幼虫期平均7.3d;蛹的发育历期为14~24d,茧蛹期平均20.8d;成虫的发育历期为12.4d.历期数据分别用四种算法计算比较。最小二乘法测定与恒温测定最为吻合,直接最优法次之。最小变异系数法和直线回归法的差异在允许范围内。用测定数据预测花绒寄甲在陕南安康地区年发生代数与松墨天牛世代基本同步,为1 a 1.52代。即花绒寄甲的世代为一年1代和一年2代混合世代。  相似文献   

10.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玉米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15℃-35℃恒温条件下,玉米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雌、雄螨1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在12.60和12.65℃,有效积温各为137.78和121.52日度;25℃-35℃时卵孵化率和幼若螨存活率都较高,并且发育速率较快,该范围是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最适度。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棘胸蛙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温度对棘胸蛙(Paa spinosa)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将受精卵分别在20℃、23℃、26℃和29℃4个不同温度下孵化及驯养。测定各温度下受精卵的发育时间及蝌蚪体长、全长等表型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0~23℃是棘胸蛙适合的孵化温度,孵化率均在8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增加,但孵化率明显下降;温度对棘胸蛙全长与体长等表型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23~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其增加量降低,增速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斯氏钝绥螨Ambl 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截形叶螨Tetran ychus truncatus(Ehara)为猎物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时斯氏钝绥螨能完成发育,但存活率仅43.33%,且产卵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 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 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明确了从埃及引进的广赤眼蜂在35℃条件下只有3.33%~4.32%的个体能够正常羽化出蜂;在15~32℃的温区内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对广赤眼蜂的羽化出蜂具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在45%以上时羽化出蜂率均在80%以上,在33%~45%之间羽化出蜂率可达50%左右,产卵雌蜂比率达90%,单雌平均产卵量在34.67以上,在23%时羽化出蜂率只有27.14%。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温度、寄主、光照时间对新疆地区烟粉虱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新疆B型烟粉虱的产卵量差异显著,在25℃恒温下,B型烟粉虱在烟草和番茄上产卵量都最高,分别为152粒/雌和182粒/雌,且成虫寿命最长.在昼夜24 h光照下新疆B型烟粉虱产卵量最高.在不同寄主上产卵量也有显著差异,在卡莫蒂尼上产卵量最高,为147粒/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温度越高,新疆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越短.35℃条件不能发育到成虫.在25℃温度下粉虱的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竹枯萎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3-5483,5561
分离纯化了广西杂交竹枯萎病原镰刀属尖孢镰刀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该尖孢镰刀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在5~35℃、pH值2.5~10.0均能够生长。在20~27℃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其致死温度为50℃。分生孢子在pH值2.5~11.0、湿度90%~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杂交竹枯萎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AlternariamailRoberts的强毒株系,该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5~35°C,最适温度为28℃。在pH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4.5~6.0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差异较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茵生长最快。该茵在PSA、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且产孢呈大。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碳源,以萄葡糖最佳,蔗糖次之。氮源以牛肉胨最好,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在5~35℃,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湿度试验中,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子萌发率逐渐提高。该菌孢子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20.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