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末龄大腊螟幼虫为测试对象,采用Miller的一对一方法,研究了Steinernema feltiae和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Nictating行为、寄主刺激及活动能力对其侵染办的影响。实验证明,H.megidis在泥炭基质上表现Nictation行为,但S.feltiae不表现典型的Nictating行为,仅身体的一部分左右摇摆。H.megidis表现Nietation行为或受昆虫寄主刺激线虫个体的侵染力显著高于无Nictation行为或未受昆虫寄主刺激线虫个体的侵染力,线虫的活动能力越强其侵染力越强;S.feltiae线虫侵染前的身体摇摆行为和昆虫寄主的刺激对线虫的侵染力无显著影响;活动能力较强或活动能力较弱的线虫个体,侵染力要高于活动能力居中的线虫个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无寄主(大蜡螟)存在和有寄主存在条件下的垂直与水平扩散能力及寄主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在沙柱中H.bacteriophora,S.glaseriNc34品系,S.feltiaeOtio品系,H.zealandica及S.carpocapsaeA24品系5种昆虫病原线虫分别可垂直扩散最远至30,30,25,20,15cm处。S.feltiae每条线虫平均垂直扩散距离最远(10.11±0.15cmn=2740),显著地大于S.carpocapsae(5.03±0.06cmn=2303),H.zealandica(7.13±0.10cmn=4947),H.bacteriophora(8.31±0.22cmn=1975)而与S.glaseri(9.86±0.29cm n=1781)无显著差别。在沙柱中水平扩散能力研究表明,3d内S.glaseai,S.feltiae,H.zealandica,H.bacteriophora,S.carpocapsae分别可扩散最远至30,20,20,15,10cm处,H.zealandica与H.bacteriophora间、H.bacteriophora与S.carpocapsae间平均每条线虫水平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而其余各种间差异显著。寄主大蜡螟存在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S.feltiae,S.glaseri,H.bacteriophora,H.zealandica的垂直扩散能力,表明该4种昆虫病原线虫可主动寻找寄主,而S.carpocapsae缺乏主动寻找寄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l小杆线虫在10、20和40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大蜡螟96h、黄粉甲120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浓度1000~5000U/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h、40℃下水浴2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小杆线虫在10、20和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侵染大蜡螟96 h、侵染黄粉甲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 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所测试的较高剂量下,小杆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效果低于对大蜡螟的侵染效果.侵染大蜡螟达到90%以上校正死亡率的侵染效果需96 h,而侵染黄粉虫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120 h,浓度1 000~5 000 IJ/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 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 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 h,40℃下水浴2 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小杆线虫在10、20和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侵染大蜡螟96 h、侵染黄粉甲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 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所测试的较高剂量下,小杆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效果低于对大蜡螟的侵染效果。侵染大蜡螟达到90%上校正死亡率的侵染效果需96 h,而侵染黄粉虫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120 h。浓度1 000~5 000 IJ/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 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 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h、40℃下水浴2 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6.
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寄主植物侵染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粉  郝志云  肖春  胡先奇  袁盛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58-14659,14695
[目的]筛选南方根结线虫的易感寄主。[方法]通过接种试验比较了南方根结线虫对5种寄主植物(黄瓜、番茄、茄子、菠菜及辣椒)的侵染能力。[结果]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侵染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黄瓜和番茄的根结百分率显著高于菠菜、茄子和辣椒,黄瓜和番茄根际土壤中2龄幼虫数、雌成虫数及卵块数都显著高于菠菜、茄子和辣椒。[结论]南方根结线虫对黄瓜和番茄的侵染能力显著强于菠菜、茄子和辣椒,为南方根结线虫的易感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3个优良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质量的大蜡螟幼虫体内,0627 M品系线虫繁殖量最高,侵染周期最长;0627 M品系和0619 HT品系侵染大蜡螟所用剂量小,但相同剂量下0619 HT品系的侵染速度较高;0627 M、0619 HT、0657L 3种线虫品系的侵染活性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15~30℃、20~30℃;在25℃恒温下,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0%时,3种线虫品系均丧失侵染活性.研究表明3种线虫品系在田间害虫防治上均具有较高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松材线虫侵染寄主后,寄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2年生马尾松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受松材线虫侵染后的马尾松茎干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情况。松材线虫接种后第18天,马尾松茎干内生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显著升高,多样性升高,但接种前后无显著性差异;门水平,马尾松茎干内生细菌组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丰度发生变化;属水平,马尾松茎干内生细菌组成种类与丰度都发生了明显改变;OTU水平的PCoA分析表明,受松材线虫侵染后,马尾松茎干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性变化。松材线虫侵染会对马尾松茎干内生细菌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拟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内部生理生化物质代谢的影响,测定并比较了健康的云南松以及感染拟松材线虫后发病未死亡和死亡的云南松树干样品中水分、可溶性糖、脂类、酚类,粗蛋白5种生理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拟松材线虫侵染可导致寄主水分、脂类物质含量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含量先升后降,对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异小杆线虫摩尔多瓦品系近亲自交系的遗传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异小杆线虫的生殖特性,逐代进行自我交配,连续15代,通过测定后代各自交系在9℃低温和20℃常温下对黄粉虫幼虫的侵染力、对冷冻低温的抵抗力和寄主搜寻能力,选出1个具有与原亲本显著差异的新品系,该新品系在低温和常温下均具有对寄主较高的侵染力、对冷冻抗性增强以及较高的寄主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了夜蛾斯氏线虫侵染黄粉虫后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接入线虫后,黄粉虫体内的SOD活力显著上升,其中侵染时间为16h时,3种线虫剂量处理的黄粉虫体内SOD活力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之后开始下降,且线虫剂量越大,下降越快.接种线虫后,各处理黄粉虫体内POD活力侵染时间为8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4h以后的黄粉虫体内POD的活力开始显著下降,对照仍保持上升趋势.接种线虫后,各处理黄粉虫体内CAT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接线虫后8~32h,100头线虫剂量处理组的虫体内CAT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侵染时间为40h后,虫体内CAT活力反而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表明黄粉虫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的初期具较强的防御能力,16~32h以后防御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冬季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南冬季蔬菜中所有瓜类、茄果类和豆类均可感染根结线虫病,病害严重程度与寄主作物连作年限呈正相关,连作两年以上地块株发病率高达100%,根结指数为3.2。经鉴定,病原线虫优势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还有爪哇根结线虫和工化生根结线虫行复合侵染。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IKI-1145G能有效地控制二龄幼虫的群体数量和根结形成,10%益舒宝G次之。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昆虫病原线虫(S.feltiaeOtio)对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幼虫的致死中量(LC50,LC90)和致死中时间(LT50,LT90),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TDM模型以及LC50、LC90与LT50、LT90。S.feltiaeOtio对于稻水象甲幼虫剂量效应β值为1.22,在接种后第3~12d,S.feltiaeOtio不同时间段的LC50分别为115.57×106、30.48×106、12.60×106、7.27×106、3.14×106IJ/m2;不同时间段的LC90分别为1123.03×106、296.23×106、122.48×106、70.69×106、30.52×106IJ/m2。在0.1×106~0.8×106IJ/m2的浓度范围内,LT50的估计值范围为3.41~1.26d;同样,模型还给出3个高浓度处理的LT90值,即在0.4×106~1.6×106IJ/m2的浓度范围内,LT50的估计值范围为4.73~2.75d。  相似文献   

16.
异小杆线虫对菜青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菜青虫(Pieris rapae)被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侵染后体内主要保护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菜青虫感染昆虫病原线虫后,为抵御线虫对组织的破坏,菜青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在接虫初期迅速下降,之后不同接虫剂量处理的菜青虫体内的POD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4h后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接虫初期迅速上升,但在接虫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AT酶活力在16h后达到最大,而POD的活力在8h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说明在菜青虫抵御病原线虫侵染的过程中,SOD和CAT是首先发生作用的保护酶,POD是继SOD和CAT之后发生作用的酶系,且反映出菜青虫在异小杆线虫侵染的初期防御能力增强,16~32h以后防御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石榴园内对病原根结线虫诱集能力较好的诱集植物,在感病石榴园内分别比较了分区和混合种植的不同寄主植物(番茄、黄瓜、茄子、菠菜和辣椒)对病原根结线虫的诱集效果。结果显示,分区种植和混合种植寄主植物对根结线虫的诱集效果一致,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诱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无论分区种植还是混合种植,黄瓜和番茄的根结百分率均较高,分区种植时黄瓜、番茄的根结百分率分别为35.2%、14.5%,混合种植时黄瓜、番茄的根结百分率分别为40.0%、15.3%,其中黄瓜的根结百分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番茄和黄瓜根际土壤中的二龄幼虫数显著高于茄子、菠菜和辣椒,根中的雌成虫数和卵块数也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说明在石榴园内种植的番茄和黄瓜对石榴病原根结线虫的诱集能力显著强于茄子、菠菜和辣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