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公社  王金良 《养猪》1991,(4):26-28
用Logistic和Gompertz两种模型对我国部分地方猪种体重的生长进行了模拟研究。①以Gompertz模型较为适宜,Logistic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差;②在体成熟速度方面,江海型的太湖猪和姜曲海猪>华中型的金华猪和大围子猪>西南型的内江猪>华北型的河套大耳猪和八眉猪>华南型的香猪;③我国地方猪的成熟体重普遍较小,种猪成熟体重多在90—130千克,生长拐点体重多在30—50千克;生长肥育猪成熟体重多在150千克以下,拐点体重40—60千克,最大生长速度不超过500日/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ICP—SPECI型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两个不同月龄的香猪血浆Cu、Zn、Mn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香猪血浆中Cu、Zn、Mn含量不同,二月龄香猪血浆中Cu含量低于1月龄的香猪,统计学t检验证明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月龄香猪血浆Zn、Mn含量略高于1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还对1—4月龄香猪的相对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月龄香猪的相对生长率最高,3月龄香猪的相对生长率最低,4月龄香猪的相对生长率为中等水平.实验证明血浆中CU对香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使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收集鄂通两头乌猪30头公猪和60头母猪从出生到公猪220日龄和母猪200日龄体重,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拟合出体重最优增长曲线。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绝对生长量随着日龄增加不断增大,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公、母猪的增重高峰分别在140~160日龄和120~140日龄。同时,鄂通两头乌猪在生长早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3种非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an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猪体重增长曲线(R2>0.92),综合分析得出Gompertz模型更符合鄂通两头乌猪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在其拟合的生长曲线中,公猪和母猪的拐点日龄、拐点体重、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32.0 d、54.45 kg、599.0 g和120.1d、48.96kg、592.4g。本研究探索了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评价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内江猪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测定了346头内江猪的体重,并使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这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其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使用最佳的生长曲线模型计算相对生长量(R)和绝对生长量(G)。对114头内江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构建体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内江猪体重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该模型估计的拐点日龄为156.74 d,拐点体重为64.41 kg。通过对内江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发现内江猪在180日龄时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之后随日龄的增加逐渐下降,体重与体尺性状间呈正相关关系。雌性内江猪的最佳体重预测模型为:BW=20.1+0.644BH+0.304BL+0.472CC,R2=0.645;雄性内江猪的最佳体重预测模型为:BW=2.7+0.884BH+0.477BL+0.260CC,R2=0.777。内江猪体重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Gompertz模型。以上结果可为内江猪饲养管理和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合作猪异地生长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异地饲养合作猪不同阶段体重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猪体重的增长与月龄呈线性生长模式,绝对生长曲线呈钟状对称分布,在3~4月龄达到最大值242.563 g;相对生长曲线随月龄呈下降趋势,符合生物生长机理,其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的异地适应性和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舍饲状态下长白猪和民猪体重和组织器官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屠宰测定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在8月龄前体重与月龄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生长曲线符合生物生长规律,绝对生长曲线呈钟状对称正态分布,相对生长曲线随月龄下降。对各阶段内脏器官的测定结果表明,胃和大肠的生长强度始终大于体重的生长,肝、肺、肾和小肠的生长强度小于体重的生长。对2种猪生长发育的测定表明,在2.4-4.0月龄阶段,是体重和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较强烈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沙乌头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本实验运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 2种非线性模型分别对沙乌头猪112~266日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显示:2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沙乌头猪生长曲线,但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分析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参数,发现沙乌头公猪成年体重124.227 kg,显著高于母猪111.979 kg,公猪拐点日龄为146日龄,较母猪的拐点时间133日龄迟。研究表明,运用2种模型对沙乌头猪进行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是可行的,可预测沙乌头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开展沙乌头猪精准饲养和育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舍饲型合作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并运用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三种非线性模型拟合了体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舍饲型合作猪体重与占初生重倍数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相对生长率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90-120日龄日增重最大,为242.5 g;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R^2=0.9995),用此模型拟合成年公猪体重为47.02 kg,成年母猪体重为59.86 kg;公、母猪生长拐点分别在118.32 d和146.75 d。  相似文献   

9.
舍饲型合作猪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舍饲型合作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并运用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三种非线性模型拟合了体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舍饲型合作猪体重与占初生重倍数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相对生长率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90-120日龄日增重最大,为242.5 g;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R^2=0.9995),用此模型拟合成年公猪体重为47.02 kg,成年母猪体重为59.86 kg;公、母猪生长拐点分别在118.32 d和146.75 d。  相似文献   

10.
连林生 《猪业科学》2008,25(4):102-104
云南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这些地方猪种都具有肉质好、适应性强以及能利用农家饲料资源的优势,但其生长慢,瘦肉率低,类型复杂,性能差异大,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对云南地方猪种选育及改良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对金华猪Ⅰ系公、母猪0~6月龄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猪的公、母猪在6月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均能比较好地拟合Ⅰ系金华猪公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8,0.998和0.997)和母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5,0.998和0.998),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66头2005年底引进的新美系大约克猪纯繁一代为对象,分析了从初生到120 kg体重间不同性别不同体重阶段的增重、耗料情况和饲料报酬,进行了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和Polynomials函数的生长曲线拟合。不同性别间生长规律差异分析表明,母猪成熟体重稍大,达到拐点的日龄和体重也最大,公猪次之,阉猪则最早达到生长拐点。利用经济学平衡原理,分析出其新美系大约克猪的最佳上市体重为125 kg,最佳上市日龄为193.6 d。  相似文献   

13.
藏鸡和低地鸡种的生长曲线拟合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试验测定了饲养在北京的藏鸡(T)、寿光鸡(S)、藏鸡×寿光鸡(TS)、矮小隐性白(D)和藏鸡×矮小隐性白(TD)5组鸡早期体重生长数据,用Brody、logistic、Gompertz、vonBertalanffy、Richards和多项式6种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通过拟合优度(R2)和残差平方和(E)的比较,发现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较佳。进一步比较不同组间Gompertz模型的拟合参数。结果表明,藏鸡与低地鸡种相比,有较低的初始体重、极限体重、成熟速度、初始生长速度和拐点体重,较高的生长拐点年龄。TD的极限体重、拐点体重、成熟速度、初始生长速度、绝对增重速度和相对生长率比藏鸡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拐点时间也有提前,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4.
藏猪体重非线性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藏猪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型地方猪种,本研究用logistic、Gompertz和Richrds模型拟合了藏猪体重生长曲线,并以成华猪为对照分析了藏猪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均适宜拟合藏猪和成华猪的生长曲线,其中Richards模型最好,Gompertz模型优于logistic模型.Richrds模型拟合的藏猪极限体重为71.91kg,生长拐点为9.45月龄,最大生长速度为180.0g;说明藏猪存在体重小、生长速度慢、生长拐点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系鹌鹑的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本研究利用Gompertz方程和logist-ic方程分别拟合了四个不同品系鹌鹑从1~6周龄的每周平均体重,进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方程均能极好地拟合鹌鹑的生长过程,拟合优度R~2在0.9965以上;综合拟合优度和预测能力来看,Gompertz方程更适于鹌鹑的生长曲线研究。迪法克系的最大成熟体重(A)和生长速率(k)都极显著地大于其它各系。参数分析表明,对体大系的选育效果不大。参数的性别效应极显著,参数A和b在各系母鹑均较公鹑大,参数k则相反。利用Gompertz方程的指数生长率对各系进行了相对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迪法克系的绝对重量优势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其相对生长率仪在14日龄前明显高于其它系,以后则与各系趋于一致,在35日龄后成为四个系中的最低者。白羽系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相对生长率,可能这是该系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金华猪Ⅰ系生长曲线分析与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对初生至6月龄金华猪Ⅰ系公、母猪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猪的公、母猪在6月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均能比较好地拟合Ⅰ系金华猪公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8、0.998和0.997)和母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5、0.998和0.998),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野猪和16个国内外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6个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其中外来猪种和松辽黑猪中出现AA、CC和AC3种基因型;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中出现AA、BB和AB3种基因型;培育猪种中苏太猪中存在全部基因型。B等位基因仅在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中出现,而C等位基因仅在外来猪种和具有外来猪种血统的培育猪种中出现。根据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也显示,中国地方猪种和外来猪种间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外来猪种和具有外来猪种血统的两个培育猪种聚在一起,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聚于另一类群,其中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首先聚在一起,且与野猪的遗传距离最近。野猪和藏猪中AB基因型的频率较高,分别为0.515和0.302,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中AB基因型频率为0.348-0.591。推测AB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抗病毒能力,而且太湖猪(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可能是进行猪流感病毒抗病育种的较好素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面对人畜争粮矛盾的突出,猪对日粮纤维利用的研究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行为等方面。论文综述了各国利用地方猪种和外来猪种开展利用纤维的差异及差异的潜在机制,以及围绕猪生理阶段、品种、纤维来源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外来猪种充分利用日粮纤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沙子岭猪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长性状校正公式对于动物遗传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的种猪测定多见于瘦肉型猪种,如大约克夏、杜洛克、长白等,且在此基础上都已经有了深入地研究和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就目前状况而言,部分地方猪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未有完善的性状校正公式,后续的遗传评估等工作也无法开展。沙子岭猪属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对象,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性成熟早,5月龄左右即可进行配种,沙子岭猪适配体重在30~50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猪种血液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38个地方猪种和3个外来猪种的10个血液蛋白座位,并计算了遗传杂合度(h)、F-,统计量,用probabilitytest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符合度的检验,以及用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Nei氏遗传距离DA、UPGMA和NJ分析了猪群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Alb为单态,Pa-2、Pa-1、Po-1、Po-2、Cp、Am、Akp和Hpx9个血液蛋白座位分别受2、2、2、3、3、3、4和7个等位基因所调控;41个猪种的平均遗传杂合度范围为0.230~0.447;一些座位在某些种群中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或极不平衡状态(P<0.01);中国地方猪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P<0.011≤Ds≤0.616;0.014≤DA≤0.343);聚类结果将38个地方猪种分为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