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宿州市埇桥区桃树栽培历史悠久,1997年引进了油桃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取得成功.为提早油桃上市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笔者于2001年利用早红珠油桃品种进行设施栽培试验,2002年亩产量达1 543千克,2003年亩产量达2321千克,5月初上市,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市大棚早熟栽培以番茄、茄子等茄果类为主,5月下旬上市后茬一般种植早熟白花菜,但效益不稳定.为此,我们于1997年引进泰国抗热芹菜"正大脆芹",在杭州湾镇陶家路村和老湾村进行夏季栽培,于9月中旬蔬菜淡季上市,价格高、效益好.1997~1999年种植1000亩左右,亩产量超过3000kg,亩产值达8000~10000元.  相似文献   

3.
礼品桃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县翠江镇红卫村玉露桃园承包户魏革梨经多年观察发现,该桃园有3棵桃树每年开花结果和该园的玉露桃树差异极大,1997年从这3棵桃树单株剪取接穗嫁接培育,自定为"礼品桃".从1998年春开始逐年在翠江、城郊、湖村、泉上等乡镇推广种植,至今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200hm2.  相似文献   

4.
白山地区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一种检疫性害虫。 1997年 5月在白山市八道江区七道江村首次发现该虫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9月对其进行了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 ,明确了各虫态历期、发生世代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该虫在白山地区以蛹在温室内越冬 ,一年约发生 8代 ,还发现了 3种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5.
芦笋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公害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功能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国际市场十分畅销,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河北省容城县自1997年引种种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被称为"河北省芦笋之乡".今年芦笋种植面积已超过2 000公顷,经济效益每年可达9 000万元.广大笋农通过多年的田间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可广泛推广的芦笋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SRAP技术在西瓜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西瓜品种HR-F,HR-M,HR-1,DF-12-F,DF-12-M,DF-12-H,my-1-F,my-1-M及my-1-H为研究材料,对64个引物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共有32个引物对多态性较高、特异性较好.本研究采用引物对ME 3/EM7,ME 7/EM 1对西瓜HR杂交种种子纯度进行了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鉴定分析,结果表明,5份西瓜杂交种纯度分别为94.915%,98.182%,94.915%,94.915%和94.642%,与田间种植纯度鉴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5.874%,99.174%,97.851%,97.851%和98.585%.由于SRAP纯度鉴定结果较低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SRAP标记的检杂能力高于田间种植鉴定.同时,SRAP纯度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有较好的相似率和相关性,所以可用SRAP标记鉴定替代田间种植鉴定,从而克服田间种植鉴定周期长、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武山县部分乡镇的群众自发在全膜玉米原膜上种植蚕豆的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总结群众的技术经验,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指导推广这一特色农业种植模式,2016年5月,作者参加了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调研工作,对种植面积大,连片程度高的马力镇全膜玉米原膜二用种植蚕豆的发展历程、分布情况、技术措施、产量效益等情况,采取与乡(镇)村干部、种植农户座谈交流,田间查看  相似文献   

8.
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人工手插和机插2种水稻种植方式下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观测,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人工手插水稻和机插水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O仅在水稻搁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机插和人工手插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68、4.39 mg·m-2·h-1,N2O平均排放通量为92.80、111.33 μg·m-2·h-1.与人工手插水稻相比,机插水稻增加CH4排放总量14%,减少N2O排放总量11%,使稻季排放CH和N2O所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单位产量的GWP"分别提高8%和10%.在稻麦轮作条件下采用机插水稻种植方式,水稻生长期间排放的CH4和N2O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一种检疫性害虫。1997年5月在白山市八道江区七道江村首次发生该虫,1997年5月至2000年9月对其进行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明确了各虫态历期、发生世代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该虫在白山地区以蛹在温室内越冬,一年约发生8代,还发现了3种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0.
1 选育经过   北麦3号小麦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于1992年以九三90-6007为母本、克85-3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选择,1993年种植F1代,1993年冬南繁种植F2代,1994~1996年种植F3~F5代,于1997年F6代决选,品系代号为九三97-6205.200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1.
湟源县高寒地区野生羌活的人工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活作为一种野生医药资源,人工种植尚在尝试阶段,湟源县经过多年的研究探讨,在提高其种子发芽率和种苗移栽成活率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指导生产实践的成功做法。包括温棚沙藏、防寒沟储苗、药剂浸种、药剂浸根、种苗移栽时期的确定、药用移栽苗的密度确定、田间管理中的打薹等。  相似文献   

12.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和普通苗正常移栽3种移栽方式对烤烟田间长势和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用量条件下,普通苗起垄深栽和大壮苗起垄深栽对烤烟田间长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烤烟单叶重、上中等烟比例和烤烟产量,同时烤烟单叶重、上中等烟比例与最终产量呈正相关;大壮苗起垄深栽的中部叶单叶较普通苗正常移栽增重5.30%、较普通苗起垄深栽重4.20%,大壮苗起垄深栽、普通苗起垄深栽的上部叶较普通苗正常移栽重8.50%和4.90%;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的上等烟比例比普通苗正常移栽增加了9.11%、11.34%,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的上中等烟比例比普通苗正常移栽增加了4.15、9.97个百分点;产量方面,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分别比普通苗正常移栽增产4.50%、5.53%,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4.
山东新建茶园间作花生与春玉米的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间作花生、春玉米对新建茶园生态环境、茶籽萌发、茶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春玉米的茶园夏季空气温度、茶苗叶面温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间作花生,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幅显著高于间作花生,茶苗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有效避免了间作花生和对照出现的“午休”现象,茶苗成活率、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也均显著好于间作花生。表明间作春玉米较适合山东新建茶园。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太子参的发芽率,给太子参生产栽培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采用穴盘播种法探究不同保存及播种方法对太子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风干0.5d、3d、7d、15d、30d、60d和90d时发芽率分别为32.0%、83.75%、90.0%、85.5%、50.75%、24.75%和0,种子室温风干7d后冷冻保存的发芽率最高,室温风干90d和长期室温风干保存的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脱毒地黄种苗的推广成本,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质组合、施肥、种植密度对地黄出苗率、长势和种栽产量的影响,并将收获的地黄种栽进行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季(4月10日)使用蛭石∶珍珠岩∶草炭=3∶1∶1体积比的基质组合处理的地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3.33%和89.17%;夏季(7月15日)使用煤渣∶珍珠岩∶菇渣=2∶1∶1体积比处理地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2.50%和88.89%,且块根褐变率最低。每100m2基质施用复合底肥5kg,并结合1/8MS营养液浇灌,地黄产量可达2.24kg/m2。栽培密度应控制在60~80株/m2。直径不小于1cm的种栽适合大田种植。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连作障碍,所繁育的脱毒地黄种栽符合大田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7.
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发生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 ̄1997年通过对4种轻型栽培方式(麦田套稻,水直播,早育抛栽,盘育抛栽)和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种群调查及杂草发生与危害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对稻田主要杂草发生频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稻田主要杂草优势度及杂草发生量有明显差异。麦田套稻,水直播、旱抛栽、塑盘抛栽、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危害分别使水稻产量下降70.6%、63.5%,49.5%,16.2%。  相似文献   

18.
以细茎石斛八成熟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其种子无菌萌发、继代增殖及生根壮苗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细茎石斛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 表明:细茎石斛八成熟蒴果里的种子接种到无菌萌发培养基上,30~60d后,长成顶端有绿色叶原基的原球茎;6-BA和KT2种细胞分裂素对细茎石斛无菌苗的增殖培养效果,以6-BA的增殖效果较好,其推荐的浓...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无盘抛秧剂对旱育秧苗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盘抛秧剂包衣稻种进行旱地育苗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方式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种子,分析无盘旱育秧苗与塑盘旱育秧苗、常规旱育秧苗生理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盘抛秧剂包衣层具有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特点,能增加秧苗根部土壤含水量,并起到蓄水保水作用;与塑盘旱育秧苗和常规旱育秧苗相比,无盘旱育秧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1.2%~21.0%、光合速率增加5.0%~29.2%、植株伤流量增加32.3%~72.7%、植株相对含水率提高3.88~14.29个百分点、植株可溶性糖增加30.2%~49.8%、植株含氮量增加19.1%~39.4%、植株根SOD活性提高26.0%~47.6%、植株叶SOD活性提高23.3%~35.7%.无盘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抛栽后发根早、发根多、立苗速度快,为本田期水稻健壮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何金环  李巧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8-6258
[目的]研究活性氧不敏感型拟南芥突变体的遗传特性。[方法]拟南芥种子经消毒后,在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5~6d后,将幼苗移栽于蛭石上继续培养。开花时,以野生型为父本,突变体为母本,进行杂交,成熟时收获得到F1代种子。将F1种子种于MS培养基上,生长5~6 d后,用10-4mol/L的H2O2处理幼苗,用根弯曲法检测植株对H2O2抗性表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F1代幼苗,全部不抗H2O2,即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在243个F2代植株中,有184株不抗H2O2,59株抗H2O2,不抗与抗的植株数呈现3∶1的分离。[结论]活性氧不敏感型拟南芥突变体发生了隐性单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