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为摸清东吾洋内湾东方对虾、长毛对虾活动规律,先后在6月4日和6月15~16日于东吾洋内湾放流经暂养的东方对虾苗17万尾(体长2.5~7.5厘米)和长毛对虾苗700多万尾(体长1厘米)之后,宁德地区、霞浦县水产局和闽东水产所在霞浦对虾基地进行两种对虾的标志放流试验。从9月5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开展东吾洋内湾长毛对虾(P.peni-cillanv)和东方对虾(P.orientalis)的增殖,搞清这两种对虾在内湾的活动规律,除已进行对虾标志放流外,我们于1983年1月份进行了湾内、外对虾越冬场的探捕调查,结果表明:内湾不仅有长毛对虾,也分布一定数量的东方对虾。说明湾内的理化环境条件,完全适合于这两种对虾的越冬。  相似文献   

3.
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泉土 《海洋渔业》1999,21(2):61-65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东吾洋中国对虾的移植放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90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种苗70919万尾,其中96.2%是末经中间培育,体长为8~15mm 的仔虾。共回捕对虾917t,年平均回捕率5.02%,优化了东吾洋对虾种类结构和数量组成。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性放流增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还探讨了东吾洋中国对虾的放流时间、海区和增殖前景。  相似文献   

5.
三都湾是鱼虾越冬与繁殖生长的良好渔场,包括东吾洋、官井洋可供鱼虾放流增养殖的水域面积有60多万亩。八十年代初期,我省水产科技人员在东吾洋开展对虾标志放流增殖试验和官井洋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成科学研究。都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东吾洋被列为“七五”期间国家水产综合技术开发重点。三都湾也作为我省重点港湾鱼虾放流增殖的重大课题,由省、地、  相似文献   

6.
东吾洋中国对虾小规格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及其增殖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澄茂 《水产学报》2000,24(2):134-139
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加强海区管理,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平均体长在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年平均加捕率可达5.26%,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提出了对虾前期幼虾的标志方法,论述了放流方法与增殖效果的关系。指出在渤海莱州湾水域放流幼虾的适宜时间、地点和个体规格。可以确认,在渤海放流对虾苗种增殖对虾资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东吾洋水域营养盐与浮游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吾洋位于闽东三都湾内(图1),地理位置颇为特殊,系内湾的内湾,历史上盛产长毛对虾和褶牡蛎。  相似文献   

9.
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对虾放流增殖简况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濑户内海在70年代初期,对虾产量仅为466吨,尔后通过每年向海湾投放虾苗1-1.5亿尾,到1975年使对虾产量上升到1230吨.我国渤海湾在80年代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增殖,把体长3厘米的虾苗放流入海,经70天左右可以生长到16厘米,回捕率达10%以上,据推算每放流工万尾虾苗,可增产对虾35公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崂山湾中国对虾的增殖效果,2012年5月在崂山湾分两批次放流中国对虾15673万尾。2012年7–9月开展了中国对虾跟踪与回捕调查,进行了中国对虾放流苗种存活生长状况、洄游分布及回捕情况的研究,并应用“Bhattacharya”法区分了中国对虾的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结果显示,8月中旬中国对虾放流苗种主要生活在崂山湾中部海域,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44.9、130.5 mm,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向深水区移动,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分别占总群体的92%和8%;由于受到竞争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58%。虽然相比其他海域中国对虾的回捕率较低,但是崂山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广东省沿海各地积极开展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工作,以提高沿岸海域的对虾产量。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5年起至今年9月止,该省地处沿海的汕头、汕尾、惠州、深圳、珠海、江门以及湛江等市沿海的河口和海湾,已先后人工放流了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等各种虾苗三亿多尾,各地海域投放虾苗后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乳山湾、塔岛湾增殖中国对虾适宜放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1992年乳山湾、塔岛湾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放流增殖结果,对增殖适宜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为kL  相似文献   

14.
<正> 1970~1973年,海洋学家 Ruello 等人在澳大利亚沿岸放流带有黄色塑料牌对虾,带有标志牌的对虾已知进行了500海里的洄游,重捕率从1/1,000~1/5,000。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于1962~1970年在渤海湾进行东方对虾标志放流,回捕率近5%。东方对虾在黄渤海地区洄游规律已研究得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15.
浅谈罗源湾长毛对虾放流增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罗源湾1998年至2005年连续8年开展长毛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及回捕情况分析,对虾放流增殖对恢复对虾资源,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增加沿岸渔民的经济收入产生积极作用。现对如何加强港湾放流增殖管理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吾洋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南面,属于三都澳内湾的组成部分。它口小腹大,四面环山,海底平缓,底质为泥沙或沙泥,湾内水流平缓,风浪亦小。周围有溪河注入,盐度、水温适宜,饵料十分丰富。经国内有关专家考察认定,拥有浅海滩涂面积25万亩的东吾洋内湾是得天独厚的鱼虾增殖优良场所,应当尽快建立对虾人工增殖基地。  相似文献   

17.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8,25(7):65-65
近日,潍坊市首次将15万尾半滑舌鳎放流渤海莱州湾,由此拉开了2008年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帷幕。据了解,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300万元,增殖放流中国对虾5000万尾,梭子蟹4000万只,鲢鳙4000万尾,半滑舌鳎15万尾,底播贝类1.2亿粒。  相似文献   

18.
南海大型对虾种群资源修复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南海海区原来盛产的墨吉明对虾、长毛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等五种大型优势对虾资源显著减少。为了拯救和修复这些优质虾类资源,应加强增殖放流力度,规范科学的对虾增殖放流技术,逐渐到修复南海大型对虾资源,促进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显示,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87,9(6):265-267
<正>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增殖自然资源,增加出口创汇,山东省水产局在1983年乳山湾对虾增殖放流可行性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1984年起,在山东半岛南岸进行为期三年的对虾放流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