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黑、白色薄膜覆盖栽培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沿河县进行了1.27 hm~2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增加主茎高、分枝长、结果枝数,且黑膜效应大于白膜;还可以改善结果特性,增加饱果,减少秕果、烂果等。花生仁产量白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差异不大,为195kg/667m~2,黑膜覆盖产量较低,仅136.7kg/667m~2。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辣椒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增产效应,对辣椒进行了黑色地膜和麦秆覆盖栽培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辣椒覆盖黑色地膜栽培和覆盖麦秆的栽培比露地栽培辣椒分别增产70.79%和5.15%,黑色地膜覆盖单产显著高于麦秆覆盖和露地栽培。说明辣椒覆盖黑色地膜栽培能增加辣椒单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4月18日和5月8日两个不同栽插时期及大棚地膜覆盖栽插和露地地膜覆盖栽插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4月18日直插露地栽培产量最高,其单产达912.3 kg/667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贵州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较了黑膜、白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花生出苗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使花生出苗速率有较大提高,较露地栽培花生出苗提前2~4d,白膜栽培花生出苗速率最高,黑膜栽培次之。白膜、黑膜栽培均有较佳的杂草防除效果;花生覆膜栽培有利于花生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花生产量,白膜栽培的花生产量最高305.7kg/667m2,较黑膜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花生单产提高48.6kg/667m2。  相似文献   

5.
以"遵椒4号"为材料,开展密度、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产量的关系试验,为辣椒最优种植方案提供参考。采用四因素(密度、氮、磷和钾)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按标准试验布置小区,36个处理,以小区产量Y为因变量,密度(X1)、氮(X2)、磷(X3)、钾(X4)四元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分析和主效应分析,发现:四因素对小区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氮钾密度磷,二次项:钾磷氮密度,说明磷和钾对产量有较大影响。拟合最优栽培方案为:N:7.13~9.43 kg/667m2;P2O5:6.56~9.76 kg/667m2;K2O:17.1~18.9 kg/667m2;密度:7000~7302株/667m2。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辣椒施肥量,开展了辣椒3414施肥试验。通过建立了辣椒施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施肥指标为N15.61kg/667m2、P2O58.96kg/667m2、K2O 10.6kg/667m2,可得最佳鲜椒产量2341.63kg/667m2;不同氮磷钾配比施用以N12kg/667m2、P2O56.67kg/667m2、K2O 15kg/667m2单位产值最高,达2203.76元/667m2。  相似文献   

7.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设置5个复合肥施用量处理,探讨使用万植牌有机无机复合肥(N-P-K=15-15-15)栽培黑花生"中花9号"的适宜施肥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采用万植牌有机无机复合肥露地栽培"中花9号"的适宜施肥量为40kg/667m~2,荚果产量可达249.5 kg/667m~2,饱果产量218.0 kg/667m~2,籽仁产量170.3 kg/667m~2,饱满籽仁产量可达126.6 kg/667m~2。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的产量,以威芋 5 号马铃薯原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白色透明膜垄作、黑膜垄作覆土自动破膜、白膜半膜覆盖集雨、黑膜半膜覆盖集雨 4 种不同覆膜方式及露地栽培不覆膜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覆膜最高能缩短 16d;不同海拔地区覆膜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海拔为 953m 的地区以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达 2079.91kg/667m2、2078.54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5.17%、25.09%;海拔高度 1562m 的地区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达 2286.12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8.99%。4 种不同覆膜方式均较露地栽培不覆膜纯收益增加。因此,推荐在黔西北山区中低海拔 950m 左右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在海拔 1500m 以上地区采用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对照)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指标和经济效益的不同,以期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各生育时期较露地栽培玉米缩短,提前8d成熟;地膜覆盖栽培空秆率较露地栽培玉米大幅度降低,减幅高达60.2%,增产幅度达19.9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值3 890元/hm2,投入与产出比为1∶8.1。  相似文献   

10.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作用,在大棚内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农艺性状、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可以显著增加辣椒的株高、茎粗和分枝级数;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白色麻地膜和黑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产量都显著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对辣椒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器官物质积累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总产量和叶鲜重显著正相关;早期产量和早期单株结果数极显著相正关。本研究表明麻地膜适合于大棚内辣椒的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1.
大棚马铃薯比露地栽培早上市一个月,比地膜覆盖栽培早收半个月左右.一般667m2产量2000~2500kg,高者可达3000kg以上.下茬还可以复种白菜、萝卜等蔬菜.棚栽马铃薯的效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3~5倍,与其它棚室蔬菜生产相比,省工省时,栽培管理简便,适于广大城郊农户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辣椒种植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辣椒在不同种植区域的推荐施肥量,在正安县不同辣椒种植区域开展土壤N、P、K丰缺指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效应与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安场镇以尿素用量35kg/667m2、普钙用量50kg/667m2、氯化钾用量20kg/667m2的处理鲜椒产量最高,达930.15kg/667m2;乐俭镇普钙用量50kg/667m2、氯化钾用量20kg/667m2的处理鲜椒产量最高,达1099.88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碧江区栽培的辣椒品种,2014年引进辣椒4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四川尔玛、优胜105、辛香16、辛香26鲜果单产分别为2350.7kg/667m2、1892.7kg/667m2、1944.0kg/667m2、1199.1kg/667m2;四川尔玛、优胜105果形细长,辛香16果形粗短,从果形、单产来看,3品种均适宜在碧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在不同轻简栽培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种方法栽培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耕移栽(CK)产量最高,为181.5kg/667m2;其次是稻田免耕移栽,为177.8kg/667m2,比对照减产2.03%;第3是稻田免耕稻桩直播,为148.2kg/667m2,比对照减产18.35%;第4是机直播,为142.6kg/667m2,比对照减产21.43%;最低是机耕撒播,为137kg/667m2,比对照减产24.52%,各栽培方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纯收入为稻田免耕移栽(438.8元/667m2)机直播(387.6元/667m2)稻田免耕稻桩直播(351.2元/667m2)机耕撒播(342元/667m2)机耕移栽(281元/667m2)。说明采用轻简化油菜栽培技术,能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适宜辣椒的施肥量,以"遵椒4号"为材料,采用四因素(微量元素、氮、磷和钾)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按标准试验布置小区,36处理,以小区产量Y为因变量,微量元素(X1)、氮(X2)、磷(X3)、钾(X4)四元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分析和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小区产量的大小为氮钾磷微量元素,二次项:钾氮磷微量元素,说明钾是提高辣椒产量的重要因素,氮和磷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据此推导最优施肥方案为,N:4.14~5.98 kg/667m2;P2O5:6.4~9.6 kg/667m2;K2O:18.6~21.6 kg/667m2;微量元素:1.5~2.5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辣椒在不同施氮量水平下的产量产值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当辣椒施氮量为12kg/667m2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861.9kg和1191.4元,分别较不施氮和施氮量18kg/667m2增产248.1kg、284.8kg和464.5元、585.8元;辣椒最佳最经济施氮量为12kg/667m2。  相似文献   

17.
代文东  黄泽素  曾兵  唐容  李德珍 《种子》2012,31(1):122-124,126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制种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种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黔油22号高产制种优化方案分析,获得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制种产量达到6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X1)=15.37~19.13 kg/667 m2、P2 05(X2)=13.81~15.08 kg/667 m2、K20(X3)=15.82 ~ 20.19 kg/667 m2、母本移栽密度(X4)=10 334~ 11 22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8.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皖中地区油菜667m2产200kg以上的轻简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为巢油08品种在9月10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600株/667m2,施氮量20kg/667m2(A3B1C3D3)的处理产量可达260kg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引进泰国辣椒新品种正椒12号在遵义县适宜栽培密度,特进行3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正椒12号最适宜密度3335株/667m2,规格为行穴距80cm×25cm,产量最高,达310.2kg/667m2.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