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在前不久举行的"2002年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上,众多的参会者被一种"花鱼共养"的水培花卉所深深地吸引.这种水培花卉制作其实很简单:花卉的上半部分(茎、叶、花)和下面的花盆之间是由一种特制的塑塑料小筐连接而成,与普通花盆不同的是水培花卉的花盆是用透明玻璃制作的,且盆里盛的是水,水中还喂养着五颜六色的小金鱼在花的根系间嘻戏.  相似文献   

2.
特色花卉市场走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新 《山东农业》2002,(9):25-25
近两年来,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花卉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些多彩艳丽、大如盘、小似盅的盆栽荷花;外型设计轻巧、方便、环保的宠物花卉等新型、优质特色品种花卉陆续脱颖而出,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品位和消费时尚,同时,还为五彩缤纷的花卉市场增添了许多新的艳丽色彩和一缕缕清新诱人的芳香。 水培花卉 这种水培花卉的上半部分(茎、叶、花)和下面的花盆之间由一种特制的塑料小筐连接而成,与普通花盆不同的是水培花卉的花盆是透明玻璃的,且花盆里盛的是水,水里还喂养着五颜六色的小金鱼,在花根系间嬉戏。这种水培花卉不但解决了土培花卉的养护管理与人们室内卫生清洁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而且还实现了花鱼共养的生态循环;不仅可以清楚地目睹花卉根系的生长过程,同时还能享受到观看鱼儿穿梭花根间的乐趣,因此备受广大花卉爱好者的青睐。虽然每盒水培花卉的价格因成本的增加而稍高于普通花卉的价格,但因其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环保性、科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信息》2003,(3):12-12
近两年来,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花卉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些优质特色品种花卉陆续脱颖而出,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品位和消费时尚,也逐渐成为花卉市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 水培花卉。这种水培花卉的上半部分(茎、叶、花)和下面的花盆之间由一  相似文献   

4.
无土水培是时尚、干净卫生,且具观赏性的花卉栽培方式。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水培具有营养均衡、有效性高、迅速等优点。该文主要就花卉种类的选择、花苗取材方法、花盆与花瓶的选择、管养液配制、定植方式方法、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过程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花卉裁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水培花卉作为室内观赏植物,既可观花观叶还可观鱼,近年来备受花卉爱好者喜爱。在北方适合水培的花卉品种较多,为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在护理上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营养液深度。水培花卉的营养液深度一般控制在内盆底部1~3 cm,刚开始时可稍深,待植株长出新根后,可适当降低,侧孔花盆槽以  相似文献   

6.
<正>水培花卉就是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花卉。水培花卉又分为有固体基质水培花卉、无固体基质水培花卉。有固体基质水培分为沙培、砾培、泥炭培等;无固体基质水培花卉又分为直接水培花卉、浮式水培花卉、定植篮水培花卉、雾化水培花卉等多种栽培形式。每种栽培形式各有优劣,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水培植物一般都是直接水培,即用营养液来栽培花卉植物,在水培液中可以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花卉盆钵气孔进行分析,量化,并提出气孔度的新概念,按花卉盆钵气孔度大小聚类分类。花盆内壁、横断面、外壁气孔对透气性、吸水性,具有共同作用功能。它们作用过程是双向的,从外壁气孔→横断面气孔→内壁气孔方向的作用是主要的。而外壁气孔是作用的主要因子。本研究表明,8种花盆对石竹生长的影响是佛山瓦花盆最好。在塑料类中,日本塑料花盆最好,其次是台湾塑料花盆,再次是顺德塑料花盆。通过试验和最优子集回归建模。  相似文献   

8.
水培花卉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培花卉就是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花卉。水培花卉又分为有固体基质水培花卉、无固体基质水培花卉。有固体基质水培分为沙培、砾培、泥炭培等;无固体基质水培花卉又分为直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三市花鸟市场中水培花卉的调查,发现水培花卉观赏植物有13科、20属、20种(含变种),非水培花卉观赏植物有40科、60属、66种(含变种);结合目前广西花卉市场存在的问题,对广西发展水培花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室内花卉水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水培花卉是以水为介质,将花卉直接栽养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施以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进行栽培,以供室内绿化装饰的一种花卉。 1.水培花卉的优点 水培花卉清洁卫生,病虫害少,有益于人体健康;格调高雅,观赏性强。水栽花卉既可观叶、茎、花,又能观赏千变万化的根系,增加了花卉的装饰性;解除了有土盆栽配制各种盆土时找土和管理中的麻烦,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可利用花卉所具有的变化万千的形态和色彩,用数种花卉随意进行配置和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温度对水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两种观叶植物"绿萝"和"碧玉椒草"为材料,经清水驯化一周后,两种观叶花卉均用市售营养液"花语花卉护理营养液"进行水培,然后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对其进行三个不同温度处理,分别是25℃、室温20±5℃、18℃。对两种水培花卉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其新根长、茎粗、叶绿素含量,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培花卉绿萝在温度25℃下生长发育最好,在室温20±5℃下叶绿素含量最大;水培花卉碧玉椒草在25℃下生长发育最好,在温度25℃下叶绿素含量为最大。综合比较,25℃的室温对水培花卉的生长发育是最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水培花卉的技术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花卉是一种既可以观赏到花卉根系生长过程,又可以实现花鱼共养的新型花卉产品,具有清洁、环保、格调高雅等特点,逐渐受到国内以及国际花卉业和广大花卉爱好者的欢迎。本文针对水培花卉的生长特点,介绍了水培花卉的概念、生物诱变技术、基础理论和制作方法等技术要素。通过分析,提出了水培花卉适选种类、制作程序和管理方法,为水培花卉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培花卉是近几年国内时兴的室内观赏植物。由于其不用基质栽培,即可观叶观花,又可观根,清洁卫生,观赏性强,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但很多经营者只是对土培植物进行简单的洗净移植,或采用单盆静置水培的方式水培花卉,技术水平很低。第一种方式由于根系不适应水生环境,常导致生长不良或发病死亡:第二种方式虽可诱导产生水培花卉,但要经常更换营养液,耗费大量的人工及肥料,生产成本高。我们通过采用营养液循环系统水培荫生花卉,对工厂化水培花卉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制定水培花卉标准栽培模式,为水培花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花卉植株洗根移栽后水培生长成活的情况,对几种有特色的室内观赏花卉:发财树、白掌、双线竹芋、君子兰、吊兰经不同的技术处理,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水培驯化,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对发财树的生根有明显促进作用,生根粉(20%α-萘乙酸粉剂)对5种花卉的生根较清水对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室内、室外进行水培栽培,发财树都生长良好,白掌、双线竹芋在室内生长好,君子兰、吊兰用于水培不能持久放置于室内。  相似文献   

15.
水培花卉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花卉是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一种形式。用水做植物的培养基质,可以有准备的避免和预防很多根部的病虫害发生。水培花卉以无土清洁、见花见叶见根(水中可养鱼)、养护方便等特点赢得了众多家庭的青睐,成为市内养花的时尚。本文从水培花卉的基本材质、基本方法、主要品种等几方面介绍了水培花卉的栽培技术及养护要点。  相似文献   

16.
广东万年青水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花卉是以水为介质,将花卉直接栽养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施以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进行栽培,以供室内绿化装饰的一种花卉。水培花卉清洁卫生,病虫害少,有益于人体健康,格调高雅,观赏性强。通过对广东万年青进行水培试验,找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水培广东万年青技术,为生产、日常养护观赏万年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花卉培育技术也不断的改良更新,尤其是在水培花卉技术上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物花卉的生长品质、速度,同时也科学环保。水培花卉技术比传统的花卉栽培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使水培花卉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分析了水培花卉技术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培育,总结栽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水培花卉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营养液的配置和使用、水培材料的选择、水培时间、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水培花卉的培育与管理,此外还介绍了水培花卉的概念及优势,分析了水培花卉的市场潜力。以期为水培花卉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花卉组培苗水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培花卉组培苗存在的固定难、根系易收缩、植株易失水等问题,在水培羽裂绿蔓绿绒、绿巨人、蝴蝶兰中进行水草、农用岩棉、花泥、海棉等4种不同基质固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花卉组培苗水培生产中,采用适当的固定基质有利于水培成功,但是不同类型根系的花卉宜选用不同的固定基质。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水培花卉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培花卉已逐步兴起,长三角地区水培花卉市场引领我国水培花卉的发展。概述了我国水培花卉发展现状和主要障碍因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培花卉的优势及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