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根瘤菌,设置不同氮水平,对大豆盛花期根瘤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施用根瘤菌,可明显提高大豆根瘤风干重,促进成荚、鼓粒,对增产有明显作用;施用根瘤菌与尿素15 kg.hm-2组合,较单一施用尿素25 kg.hm-2处理,增加产量5.36%;较以根瘤菌替代氮肥施用处理,增加产量10.5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表现最佳,产量最高,达8 668kg/hm2。氮素用量减至80%的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分别为8390kg/hm2和8 512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产量均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1%,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8%和49.5%,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以春大豆品种晋豆19为材料,研究了接种根瘤菌与不接种根瘤菌2种方式以及0、27、54和75 kg/hm~2(N1~4)4个施氮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显著影响大豆接瘤和大豆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逐渐增加且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在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施氮量为75 kg/hm~2时,晋豆19生育期固氮结瘤效果较好,小区产量为4 997.417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4.06%,较不施氮肥增产12.50%。  相似文献   

4.
几个栽培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秸秆还田量、施肥方式等五因素五水平对冬小麦聊麦19产量的影响,以获得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显著的因子有密度、秸秆还田量、基施尿素、追施尿素;最优组合(试验因子均为666.7m2的量,下文同):播种密度20万,秸秆还田量600 kg,控释肥0 kg,基施尿素20 kg,追施尿素0 kg;聊麦19高产应增加密度和基施尿素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时期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R2和R5期,处理4(接种根瘤菌+R1期追施氮肥)植株干重和根瘤干重最大,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7.98%。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R2及R5期植株干重及R5期根瘤干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地区主推春大豆品种晋豆19和中黄30为材料,接种高效的根瘤菌,研究2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大豆结瘤和大豆产量,不同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是否接种根瘤菌与施氮量、施氮量与大豆品种及是否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与大豆品种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均产生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确定的最佳组合为A4B2C2,即大豆品种为中黄30,在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75 kg/hm2的前提下,产量最高,为5 533.028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8.204%,较不施氮增产11.004%。  相似文献   

7.
玉米氮肥基追比例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氮肥基追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施尿素265.5 kg/hm2,不追肥处理及基施尿素159.0 kg/hm2,追施106.5 kg/hm2的处理玉米的生物性状和产量性状都表现出了很好的优势,建议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根瘤菌和氮素对大豆植株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了解延安地区大豆植株特性及其产量对根瘤菌和氮素的响应,在接种根瘤菌的情况下,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N0)、50%(N50)、75%(N75),研究不同浓度的氮肥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以T1:150kg·hm~(-2)重过磷酸钙+75kg·hm~(-2)硫酸钾为底肥作空白对照,T2:底肥+根瘤菌,T3:底肥+根瘤菌+60kg·hm~(-2)氮肥,T4:底肥+60kg·hm~(-2)氮肥,T5:根瘤菌+60kg·hm~(-2)氮肥,研究不同配比的根瘤菌与氮肥对大豆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根部根瘤数量增多,且干重也相应的增大;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随氮肥的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50为最佳施氮量;T3复合处理下,大豆成熟期生理性状高于其它处理。在接种根瘤菌剂情况下,配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使大豆植株的各项生理特性达到最大值,同时达到大豆丰产;氮素浓度使用不当会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浓度过低不利于根瘤的形成,过高对根瘤的固氮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地区主推春大豆品种晋豆19和中黄30为材料,接种2个高效的根瘤菌,筛选出大豆品种与根瘤菌的匹配性组合,即晋豆19接种根瘤菌2(R1P2)的产量最高,达到4 020 kg/hm2。利用最佳匹配组合,探讨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春大豆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氮素水平2(N2)条件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和大豆产量增加都较明显,与N3相比增产12.22%;在3种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均可不同程度增加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在大豆的生产过程中适量施用氮肥的情况下接种根瘤菌,才能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低产田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宁夏灌区中低产田水稻氮肥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稻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13 436.5 kg/hm2.50%基肥、50%追肥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12 957.0 kg/hm2.直播稻氮肥50%基施、50%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7 403.0 kg/hm2.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7 253.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氮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指标与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品种济麦22为供试品种,以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株高、茎蘖数、次生根数量、产量均以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孕穗期施尿素75kg/hm2处理最高,其次为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kg/hm2处理,再次为底肥施尿素187.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87.5kg/hm2处理,以底肥施尿素22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处理最低。由此说明,与纯底肥施入处理相比,氮肥适量后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植株的茎数、次生根数,进而增加植株的穗数,提高产量。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穗数、穗粒数、茎蘖数、株高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生产上应注重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12.
彭阳县马铃薯氮磷钾养分平衡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00-101,103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确定了模型的可靠性,马铃薯施磷肥与钾肥、不施氮肥减产减收,连作时施纯氮12 kg/666.7 m2、五氧化二磷8.25 kg/666.7 m2、氧化钾7.32 kg/666.7 m2为最优经济施肥量,施纯氮12 kg/666.7 m2、五氧化二磷8.69 kg/666.7 m2、氧化钾8.02 kg/666.7 m2为最高施肥量,施五氧化二磷3~6 kg/666.7 m2、氧化钾0~3 kg/666.7 m2范围内产量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种类与用量肥料追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生产上以基施尿素130.5 kg/hm~2、重过磷酸钙78.0 kg/hm~2、硫酸钾150.0 kg/hm~2,追施重过磷酸钙96.0 kg/hm~2效果最佳,产量可达到4 185.5 kg/hm~2。  相似文献   

14.
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基施和追施中,各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以施用尿素150kg/hm2产量最佳,且两施氮时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基施和追施中,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生物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氮肥农业效率在各施氮量间的差异显著。因此,为达到较好增产效果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同时可以将氮肥以基施形式施入,从而减小玉米生产中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夏大豆品种山宁14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夏大豆山宁1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该品种在666.7m2种植密度1.8万株、基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出苗后70天追施尿素10kg、每12天浇水1次种植模式下可获得较高产量。但在生产实际中,为增加可信性,借助产量频数分析法作进一步解析,得出山宁14号666.7m2产量大于240kg的栽培方案为:密度1.2—1.3万株,基施氮磷钾复合肥12~18kg,出苗后41-45天追施尿素10kg,每9—10天灌溉1次。  相似文献   

16.
大豆/玉米间作下干物质累积动态变化与产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以及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玉米间作下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间作大豆和玉米与单作之间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生育后期,间作大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小于单作时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而间作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则显著高于单作。在不施氮时,接种根瘤菌处理的大豆在鼓粒期大豆根瘤干质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而间作大豆的根瘤干质量显著高于单作;在施氮量150kg.hm-2时,接种根瘤菌处理促进了大豆根瘤的生长,但是间作种植大豆根瘤干质量显著低于单作。在经济产量方面,大豆和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和玉米的籽粒产量,不施氮处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根瘤菌处理大豆和玉米经济产量总量平均增加了14.2%,在施氮为150kg.hm-2时,平均相应的增加6.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讨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拌种对大豆株高、植株干重和结荚高度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小,但增加了大豆根瘤菌数、根瘤干重、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各处理大豆单株产量和亩产差异显著。根瘤菌拌种比不拌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拌种后在苗期追施一定量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效果更显著,但氮肥施用过多使大豆营养生长过剩反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在庄浪县岳堡镇大湾村进行了玉米施用氮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底施尿素61.2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18.8 kg/hm~2产量最高,为10 452.6 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4 669.05 kg/hm~2,增幅80.73%。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氮肥不同分期使用,研究氮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生产中氮的合理施用措施。结果表明:氮肥全部基施(A处理)与部分追施,并结合氮肥分期施用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氮肥全部基施能促进苗期大豆生长,而氮肥的分期施用则促进了初花期之后大豆植株的生长,尤其是D处理(基肥氮肥+花期追施氮肥+鼓粒期追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以及产量的增加;追施氮肥的方式中,叶面喷施效果好于土壤追施。  相似文献   

20.
以稻田生产的藠头为对象,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氮肥量和配施钾肥对藠头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藠头生产需肥量大,在统一施用磷肥1500kg/hm2,38%(28-5-5)复合肥375kg/hm2,尿素187.5kg/hm2作基肥条件下,以2月追施尿素195kg/hm2,3月追施尿素195kg/hm2+KCL150kg/hm2,4月追施尿素195kg/hm2+KCL150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达43166.7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单蔸鳞茎数主要受氮肥影响,单鳞茎鲜重主要受钾肥影响;在高N水平下,配施钾肥才能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