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市售豆芽中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地区市售豆芽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其中赤霉素(GA3)、激动素(KT)、6-苄氨基嘌呤(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四种激素的残留情况。检测结果表明,豆芽菜中含有大量的GA3和2,4-D,但不同来源的豆芽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波动较大,而KT和BA未检出,这表明激素残留是豆芽菜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目标物质的回收率达到了82.65%~100.5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部分地区50家超市及农贸市场为采集点采集228组豆芽样品,对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苄基腺嘌呤(6-BA)、氯吡脲、多效唑、4-氟苯氧乙酸、噻苯隆、赤霉素、异戊烯腺嘌呤等11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抽查的228组豆芽中,74组(占比32.46%)样品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53组样品中4-氯苯氧乙酸超出定量限。在检出的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最高,达到26.75%;6-BA检出率为21.05%;吲哚乙酸和赤霉素检出率均低于20%。40.54%的样品中含有1种农药残留;52.70%的样品中检测含有2种农药残留;6.76%的样品中含有3种农药残留。综上所述,豆芽的4-氯苯氧乙酸检出率较高,23.25%的样品超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安徽部分地区50家超市及农贸市场作为采集点采集228组豆芽样品,对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苄基腺嘌呤(6-BA)、氯吡脲、多效唑、4-氟苯氧乙酸、噻苯隆、赤霉素 、异戊烯腺嘌呤 11 种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被抽查的228组豆芽中,74 组(占比 32.46%)样品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53组样品中4-氯苯氧乙酸超出定量限。在检出的 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最高,达到26.75%;6-BA检出率为21.05%;吲哚乙酸和赤霉素 检出率均低于 20%。40.54%的样品中含有 1 种农药;52.70%的样品中检测含有 2 种农药;6.76%的样品中含有 3 种农药。综上所述,豆芽的4-氯苯氧乙酸检出率较高,23.25%的样品超标,存在一定地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肥料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和GC-MS分析过程。肥料样品中的2,4-D以酸性乙腈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甲酯化衍生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使用INERTCAP5MS/NP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质荷比为199的碎片离子定量分析。以3种市售有机肥为样品,2,4-D的加标回收率为63.5%—78.0%,进样溶液浓度在1—80μg/mL内线性良好;样品检出限为0.24μg/g,定量限0.8μg/g。该方法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可用于有机肥料中2,4-D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建立了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2,4-滴和赤霉素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残留的药物经甲酸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甲醇定容后,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4种药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对黄豆芽和绿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2,4-滴和赤霉素在定量限(LOQ)、5倍LOQ和10倍LOQ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其平均回收率为81.6%~94.4%,相对标准偏差为2.4%~6.9%。6-苄基腺嘌呤、2,4-滴、4-氯苯氧乙酸钠和赤霉素的定量限(S/N≥10)分别为0.005,0.02,0.05和0.05 m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多残留分析的要求,可为豆芽中非法添加物的残留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果蔬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用Shim-pack XR C18色谱柱(75 mm×2.0 mm,1.6μm),以乙腈-0.1%乙酸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选择离子监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噻苯隆、赤霉素、2-奈乙酸、氯吡脲、2,4-D、调果酸、4-氯苯氧乙酸、2,4,5-三氯苯氧乙酸、6-BA和氯苯胺灵在质量浓度1~2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样品在10、20、50 μg/kg等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1.2%~106%,变异系数为2.13%~11.8% (n=6),方法的定量限为0.022~16 μg/kg.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好,适用于果蔬中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永春芦柑(Citrus madurensis Lour)2,4-二氯苯氧乙酸(2,4-D)残留量气相色谱(GC)测定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波提取,减压蒸干,甲醇溶解,H2SO4催化衍生成甲酯,C18固相萃取净化除去H2SO4与杂质并富集10倍,HP-5柱气相色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2,4-D的线性范围为1.00-20.00 mg·kg-1,线性相关系数0.9987。合理用药时芦柑果皮2,4-D残留量为1.04 mg·kg-1,所测定的5批次芦柑2,4-D含量均在0-0.90 mg·kg-1之间,变异系数为4.8%-10.0%,2,4-D加标回收率为82%-89%。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柑橘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提取液在酸性条件下经盐析,乙二胺基-N-丙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XDB-C18液相色谱柱,以乙酸铵甲醇溶液和水溶液为流动相,洗脱分离后,目标分析物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4-D在0.05 ~ 1.60 ng·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2 ng·mL-1,定量限为0.008 mg·kg-1;在0.10,0.20和0.40 mg·kg-1三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6.5% ~ 95.3%,相对偏差小于10%.该方法准确、灵敏、高效、环保,适用于柑橘等水果中2,4-D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葡萄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将供试葡萄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采用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试验得出,缩节胺、矮壮素、赤霉素在2.5 ~500 ng/ml,6-苄氨基嘌呤、对氯苯氧乙酸、氯吡脲、多效唑、2,4-二氯苯氧乙酸在1 ~ 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检出限为0.2~0.5 μg/kg,方法定量限为0.5~1.5 μg/kg,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73.5%~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2.9%~9.7%(n=7).[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葡萄中8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蔬菜与水果中代森锰锌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测定蔬菜和水果中代森锰锌残留量的方法.[方法]代森锰锌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条件下被氯化锡-盐酸溶液酸解生成二硫化碳,二硫化碳经异辛烷收集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并通过测定蔬菜和水果4种不同基质中残留的代森锰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代森锰锌在0.1 ~ 2.5 mg/kg添加水平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代森锰锌在蔬菜和水果4种不同基质中的回收率为74.80% ~ 110.90%,相对标准偏差为3.65% ~ 19.1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蔬菜和水果中代森锰锌残留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0-13590,13592
[目的]探讨2,4-D对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1.0~6.0mg/L的2,4-D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其中4.0mg/L为最佳促进浓度,可使盐藻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及β-胡萝卜素积累均达到最大值。[结论]2,4-D可用于盐藻培养中对盐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安徽明绿资源,开展了绿豆萌动试验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研究。[方法]对安徽特产明绿进行萌动40 h,每4 h取样1次,并用HPLC方法对样品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萌动过程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基本上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但在萌动8 h时含量最高,分别为0.57、1.02 mg/g,在16 h时含量最低,并且异牡荆素含量是牡荆素含量的2倍左右。[结论]HPLC法检测牡荆素、异牡荆素方法可靠,明绿萌动过程中,8 h时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试姬松茸在2,4-D最适浓度下的生理生化指标,为探讨其应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2,4-D,探讨激素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2,4-D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60~140 mg/L范围内,菌丝体的生长量随2,4-D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2,4-D浓度为60 mg/L时,菌丝体的增长率为35.41%,当2,4-D浓度为140 mg/L时,增长率最大,为55.65%。浓度在60~100 mg/L范围内的2,4-D提高了姬松茸菌丝体的可溶性糖含量,当2,4-D浓度为60 mg/L时,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4.07%。[结论]140 mg/L 2,4-D最有利于姬松茸的生长,60 mg/L 2,4-D有利于提高其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质发芽特性和籽粒形态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大豆豆芽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来源的77份大豆种质的发芽特性及籽粒形态的遗传变异特点。[结果]不同大豆品种萌发到达不同历期的时间和增重存在差异,种子形态、豆芽的产量和长度、油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黄皮大豆的豆芽产量增长率最高,青皮大豆的豆芽最长。豆芽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脐大小、脐形及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芽长度与百粒重、脐形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脐大小、脐形及油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形指数、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豆的种子性状可作为豆芽专用品种选育与利用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5.
播种密度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黑豆芽苗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6161、2321、8472、4633、079 g/m25个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产量呈增加趋势,当密度大于2 463 g/m2时,产量增长幅度趋于平缓。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株高呈增加趋势,但幅度较小,当密度由1 847 g/m2增至2 463 g/m2时,株高有较大幅度增加。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在3~4 g/100 g。[结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为2 463 g/m2时,黑豆芽苗菜的产量和生产成本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BA和2,4-D对黄独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黄独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将黄独带芽茎段(0.5~1.5 cm)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进行单因子试验。【结果】黄独带芽茎段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黄独带芽茎段芽增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2,4-D 0.5 mg/L;黄独带芽茎段芽增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0.1 mg/L;黄独带芽茎段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黄独带芽茎段茎长增加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0.1 mg/L;黄独带芽茎段茎粗增加的最佳培养基为MS。【结论】黄独带芽茎段的芽增殖和生根最好不要使用6-BA与2,4-D组合,但黄独带芽茎段如在其他培养基诱导出新芽后,则可利用6-BA与2,4-D组合来促进芽的增长、增粗以及茎长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产豆渣饼干的最适配比.[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分析将不同比例的豆渣添加至传统糕点中,确定生产原味、无糖豆渣饼干的最适豆渣添加量及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适量添加豆渣可提高面粉中的湿面筋含量;无糖豆渣饼干的最佳条件为焙烤温度160℃、焙烤时间10 min、豆渣添加量30%、油糖最佳质量比1.0∶1.5、油糖总量与豆渣面粉总量最佳比1.0∶2.0、疏松剂中的小苏打与碳酸氢铵配比为2∶1.[结论]该研究提高了传统饼干的营养价值,为豆渣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正交试验优选茎瘤芥子叶组培诱导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全  朱小燕  梁婷  刘毅  岳显可  何晓红  蔡应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61-20962,21020
[目的]建立茎瘤芥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体系,为芸薹属植物茎瘤芥及芥菜的遗传转化体系及生物技术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茎瘤芥6 d苗龄子叶为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浓度生长激素6-BA、NAA、2,4-D对外植体分化和愈伤组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最适合茎瘤芥外植体分化成苗的培养基为MS加6-BA 3.0 mg/L+NAA 0.10 mg/L+2,4-D 0 mg/L+3 g/L琼脂粉;1/2MS+0.10mg/LNAA利于组培苗生根。[结论]优选培养基的再生频率具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二甲戊灵和2,4-滴丁酯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5种作物安全施用芽前除草剂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乳油和2,4-滴丁酯乳油对小麦、玉米、大豆、绿豆和花生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3%二甲戊灵乳油和72%2,4-滴丁酯乳油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种作物在大田施用浓度分别为330.0mg/L的33%二甲戊灵和72.0mg/L的72%2,4-滴丁酯时,可保证其种子正常发芽、幼苗安全生长,且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超过此浓度则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