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对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进行4种密度和3种留苗方式的组合试验,探讨其最佳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留苗方式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每穴单株三角留苗方式产量最高.郑单95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组合是:密度9.0万株/hm2和每穴单株三角留苗,单产为9 750.49 kg/hm2.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郑单958在高肥水条件下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0.01水平显著,密度为90 000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产量(y)与密度(x)间的回归方程为y=5 384.99+0.184 4x-0.000 001 107x2,最高产量为13 063 kg/hm2,相应密度为83 287株/hm2,超高产栽培时应选用种植密度75 000~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184.5 kg/hm2),先玉335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8 770.5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开展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郑单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建议在濉溪县相同地力条件下种植郑单958,密度控制在6.75万~7.50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种植玉米郑单958,通过4.5万、6.0万、7.5万株/hm2 3个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达到6.0万株/hm2,获得了12 253.5 kg/hm2的最高产量,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能力,提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500株/667m2的产量;4000株/667m2和5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000株/667m2和5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郑单958在该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安徽省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种植密度一般水平以6.00~6.75万株/hm2、高产水平以7.50~8.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玉米耐密品种郑单958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康平县地理状况与土壤条件,以丹玉39和先玉335为对照进行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生长特性和栽培条件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吐丝期和蜡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缓慢,乳熟期郑单958和先玉335干物质积累量接近。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应确定在6.0万株/hm2左右,产量可以达到11 953.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郑单958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品种"郑单958"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种植密度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此时玉米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抗逆性等方面都比较适宜,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低于或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均有所下降,密度较低时,玉米果穗大、单穗粒重较高,但穗数偏少,产量达不到最高值;密度较大时,果穗变小,秃尖较长,空秆增加,抗逆性下降,单穗粒重下降,产量也不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 R1:行距40 cm,R2:行距50 cm,R3:行距65 cm)和4个种植密度(M1:4.5万株/hm2,M2:6万株/hm2,M3:7.5万株/hm2,M4:9万株/hm2),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郑单958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在高密度下各指标均好于其他处理,说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因此,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为了提高玉米抗倒特性,在豫北高产灌区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设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郑单958的平均茎折率比浚单20低43.55%,茎秆第三节间的茎粗系数、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分别比浚单20高0.04、564.1 N/mm2,宽窄行种植的玉米茎粗系数、外皮穿刺强度比等行距种植的高0.01、59.23N/m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茎折率、空秆率和穗位系数增大,茎粗系数和穿刺强度降低。郑单958在密度为8.25万株/hm2、采用宽窄行种植时抗倒伏能力最强,而浚单20表现最好的为7.50万株/hm2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行距配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计不同的品种(登海661、郑单958和先玉335)、密度(67 500和90 000株/hm~2)和行距配置(40 cm+80 cm和60 cm+60 cm)构建不同的冠层结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对于密度和行距配置的调控响应不一致。登海661在90 000株/hm~2、大小行种植,郑单958、先玉335均在90 000株/hm~2、等行距种植时形成的冠层较合理,表现为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间套遮阴对玉米和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的影响。[方法]玉米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行距均为170cm,株距分别为49、30、22、17、14cm,即密度分别为1.20万、1.95万、2.70万、3.45万、4.20万株/hm^2。连钱草的种植密度为15.95万株/hm^2。[结果]玉米间套密度在1.95万~2.70万株/hm^2时,连钱草的生长发育较好,且质量、产量和收益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既要满足连钱草的匍匐生长,又要满足其喜阴喜光习性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且为改变药农以栽培玉米为主而不是以种植药材为主的传统种药方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咏丰1号’,分别较‘咏丰1号’增加15.1%、7.8%、6.8%。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明显增加,但‘郑单958’在密度为7.2万株/hm2、‘咏丰1号’在密度为4.8万株/hm2时,都有较低的生物产量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源库关系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7.
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该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表明,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冠层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夏玉米群体冠层辐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两品种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均在82 500株/hm2处理时最高。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冠层顶部透光率显著高于冠层底部。吐丝期两品种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75 000株/hm2、82 500株/hm2处理高于67 500株/hm2、90 000株/hm2处理。穗位上第3叶Fv/Fm、qP高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NPQ低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随生育进程茎粗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浚单20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郑单958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2 166.070kg/hm2,而浚单20则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705.709kg/hm2。  相似文献   

20.
‘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98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88’的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988’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88’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后减,‘郑单9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