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红花标记杂交棉鲁05H9的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鲁西区域土质粘壤土、肥力中等条件下,鲁05H9种植密度3.6万株/hm2且缓控释肥用量750 kg/hm2时能够获得最高纯收益;缓控释肥与常规施肥处理籽棉、皮棉产量均差异不显著,纤维品质有所提高,这符合棉花简化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适合黄河流域棉花的简化栽培措施,2011~2012年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鲁西棉区研究了施用缓控释肥对鲁05H9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相比,缓控释肥(CRF)处理提高了棉花单株总成铃数,优化了四桃比例构成;CRF和CF处理较对照(CK)籽棉产量分别提高21.9%、14.5%,皮棉产量分别提高23.6%、15.1%;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差异不大,CK处理马克隆值最低。  相似文献   

3.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 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3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状况、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配方肥料、缓控释肥的产量均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的产量高,增幅达极显著,具有较好的节本增效作用;在扣除施肥成本的经济效益上,施配方肥的最高、施缓控释肥的次之,均高于习惯施肥,同时施缓控释肥的用肥量减少,生态效益显著。因此,水稻施用配方肥料、缓控释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值得继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  相似文献   

6.
缓控释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法,就缓控释肥对花生的增产增效作用与配方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花生单株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0.5条、2.6个7、.0 g和3.0 g。缓控释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增加荚果9.3%,增加籽仁25.5%,经济效益增加3 516元/hm2。同时缓控释肥是一次性施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在花生生产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红壤条件下选择适合花生生长的缓控释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不同缓控释肥为材料,研究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下各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缓控释肥均有利于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恩泰克缓释肥处理荚果及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18.4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金正大控释肥处理荚果及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18%、9.50%。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均提高花生籽仁粗脂肪、油酸含量及油亚比,以金正大控释肥处理提高花生品质的效果最好。[结论]若仅追求单产,可用恩泰克缓释肥;若兼顾品质,可用金正大控释肥。  相似文献   

8.
缓控释肥可以降低氮肥过量使用、节约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稻米品质、产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氮肥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本试验选用了3种缓控释肥硫包膜缓控释肥、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和缓控释掺混肥在减氮施肥(只施用常规施肥的70%)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相比常规施肥可以保障水稻生育期氮素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通过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迪卡51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缓控释肥和常规肥对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和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有效延长夏玉米花后灌浆时间。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也增加。和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的夏玉米产量有所增加,却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夏玉米迪卡517在洞庭湖夏玉米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施肥方式可以采用控释肥或者缓释肥750 kg/hm~2,可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蒜-棉”套作下研究了不同密度(1.80万、2.55万、3.30万株/hm^2)与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下常规整枝处理的产量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以3.30万株/bm。产量最高,籽棉与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866.5kg/hm^2和1945.0kg/hm2;简化整枝下以2.55万彬hm2产量相对较高,但仍比同密度下的常规整枝处理显著减产。说明鲁05H9在高肥水“蒜一棉”套作下不宜保留叶枝,应进行常规整枝栽培管理,且种植密度不宜低于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冀南地区不同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鲁棉研28为试材,在冀南地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棉花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呈下降趋势,伏前桃比例增加而伏桃比例降低,单位面积铃数、皮棉产量先增加后降低;8.7万株/hm2时皮棉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在5.1万株/hm2到10.5万株/hm2之间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衣分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多雨年份,不同密度棉花株高、单铃重、衣分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干旱年份,低密度成铃率高而高密度成铃率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肥料,构建高效、简便的施肥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棉花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施涂层缓释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不同用量基施缓释肥与花期追肥氮肥相结合的不同管理措施对棉花结铃数、单铃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没有增产效果;基施涂层缓释肥,花期追施尿素增产效果显著,以基施1.2t/hm2涂层缓释肥,花期追施尿素187.5kg/hm2单产最高,较不施肥增产39%;叶面喷施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没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鲁棉研28号为材料,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CK2相比,不同控释氮肥处理的棉花最终果枝数、果节数及单铃重无显著差异。100%控释氮肥处理对棉花前期生长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苗期的单株叶面积、倒四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6月17日的株高均显著降低(P〈0.05),但苗期叶片数和中后期(7/20—9/15)棉花株高无显著差异;单株结铃数增加0.77个(P〈0.05),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6.2%和6.4%(P〈0.05)。50%速效与50%控释氮肥基施处理,苗期倒四叶叶面积和7月2日果节数显著增加,苗期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不同时期的株高均无显著变化;衣分显著降低,籽棉和皮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无显著变化。控释棉花专用BB肥对棉花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棉花早现蕾,从而增加了中后期(7/20-9/15)棉花株高,单株结铃数增加0.84个,籽棉产量增加5.0%,均差异极显著;但衣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不同用量缓释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布置大田试验,以确定大田油菜缓释肥的适宜施用量,为实现油菜种植一次性施肥、节本增效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每公顷施缓释肥840kg,产量最高,纯收益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崔秀珍  常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77-1278,1280
方差分析表明: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皮棉产量间差异极显著,株铃数、衣分、铃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显著性大小为:铃数>衣分>铃重;相关分析表明: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铃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衣分,而铃重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研究黄腐酸钾的最佳用量。[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F:单施化肥750 kg/hm~2,F+H1: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75 kg/hm~2,F+H2: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150 kg/hm~2,F+H3: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300 kg/hm~2,F+H4: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450 kg/hm~2,定位4年后测定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化肥与黄腐酸钾配施能促进棉花后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随着黄腐酸钾用量增加秋桃数与秋桃比例呈增加趋势;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随黄腐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配施黄腐酸钾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3%、5.4%、5.2%与9.0%;配施黄腐酸钾提高了棉花纤维品质,尤其是对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化肥配合施用黄腐酸钾450 kg/hm~2,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棉田复合微生物肥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施用不同浓度复合微生物肥后,测定棉花生长和产量指标,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使植株高度增加4.0%~9.2%,果枝数增加2.3%-9.6%,结铃数增加3.5%~6.9%,单铃重和皮棉产量最高增幅分别达5.0%和16.6%。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分别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各项分析指标促进效果的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T3>T2>T4>T1>CK。【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显著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当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浓度为450 kg/hm2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综合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