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6个不同甜瓜自交系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甜瓜果实中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甜瓜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果肉颜色密切相关,随着果实发育时期的延长,自交系156和12B-5-2的果实中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3-1-1呈升高的趋势,162和159呈降低的趋势。PSY1基因在5个不同肉色的甜瓜果实发育初期表达较高,随着发育时期的延长逐渐下调;PSY2、LCY-b和ZDS基因在自交系162和159中表达趋势与PSY1基因一致,在自交系wm-6、12B-5-2和B3-1-1中表达趋势相反,PSY2、LCY-b和ZDS基因在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wm-6中成熟期表达最强,在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的162中表达最弱。果实糖组分和含量与果肉颜色相关性不明显,159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时期的延长逐渐升高,而成熟期果实中蔗糖含量最低;wm-6、12B-5-2和162果实中果糖含量变化不明显,成熟期蔗糖含量明显提高,但蔗糖∕(葡萄糖+果糖)比值小于1,酸性转化酶(AI)活性随着蔗糖含量的升高而降低,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56和B-3-1-1果实中蔗糖在成熟期快速积累,蔗糖∕(葡萄糖+果糖)比值大于1。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培育高品质甜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甜瓜自交系‘M01-3’果实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甜瓜果实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mPDS(基因注册号:KC50780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有开放阅读框1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DS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与黄瓜、南瓜、苦瓜PDS氨基酸序列高达92.6%~87.8%。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甜瓜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叶片和授粉后25 d的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随果实发育成熟,该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黄肉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积累的调控机制。[方法]该研究以枇杷突变体(黄肉枇杷一枝芽变结出白肉果实)为供试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成熟果肉中β-胡萝卜素的积累,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枇杷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及表达分析。[结果]野生型黄肉和突变体白肉枇杷成熟果肉中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60.9和4.6μg/g;利用同源克隆获得的5个枇杷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编码区序列在野生型和突变型没有发现核苷酸变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类胡萝卜素β环羟化酶基因在突变体白肉果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其它6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在两供试材料中的表达水平没有差异,与β-胡萝卜素的积累没有直接关联。[结论]突变体白肉枇杷缺少β-胡萝卜素的积累可能与类胡萝卜素β环羟化酶基因表达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甜瓜果实发育动态和糖积累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甜瓜自交系(HN-001、HN-002、HN-004)为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动态、糖积累成分变化,并进行甜瓜种质评价,为甜瓜品种改良和品质提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甜瓜果实纵、横径及单果质量呈现慢-快-慢S型生长曲线,不同自交系果实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发育早期甜瓜果肉中葡萄糖和果糖积累量快速上升,中后期变化不大。HN-002果肉发育初期几乎无蔗糖积累,授粉后25 d,蔗糖积累量急剧上升;而整个发育过程中,HN-001、HN-004两自交系甜瓜果肉蔗糖积累量较少。HN-002甜瓜自交系属高蔗糖积累型,果肉为绿色,果形偏小;HN-001、HN-004甜瓜自交系属低蔗糖积累型,果肉分别呈现白色、橙红色,果形良好。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果实发育期间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处理后主要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79和9.21 礸穏-1 FW),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2个时期迅速积累,β-胡萝卜素的合成较番茄红素滞后;5和20 mg稬-1的外源ABA处理能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但所有ABA处理都不能促进β-胡萝卜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生长素在植物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生长素调控西瓜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以含糖量低的野生西瓜PI296341-FR与含糖量高的栽培西瓜97103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了栽培与野生西瓜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实整组织游离态IAA的含量。结果表明:果实游离态IAA的含量随西瓜果实发育而上升,在授粉后18d达到峰值,后期逐步下降。含糖量高的栽培西瓜果实游离态IAA的含量在果实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显著高于含糖量低的野生西瓜,说明果实游离态IAA的积累可能与果实成熟及含糖量积累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生长素酰胺水解酶(IAA-Leucine Resistant1-like Hydrolase,ILR1-like hydrolase,ILL)通过催化结合态生长素释放游离态生长素,是游离态生长素积累的限速酶。在西瓜全基因组上对ILL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分析,通过qRT-PCR检测了西瓜各个组织的表达情况,发现西瓜果肉中只有4个ILL基因表达,并且栽培西瓜果肉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西瓜,其中,Cla017661在栽培西瓜果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与果实游离态IAA的含量变化趋势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对栽培西瓜游离态IAA的积累起关键作用,进而调控了西瓜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枇杷果实着色期间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作明  周春华  陶俊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910-2914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枇杷果实着色过程中果肉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特点,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方法】以‘大红袍’、‘青种’分别代表红沙和白沙两类不同枇杷品种,自果实开始着色起,分期采样,进行枇杷果肉类胡萝卜素提取、纯化和HPLC分析。【结果】果实进入着色期后,果肉叶黄质含量迅速下降,至果实成熟时下降平缓,而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玉米黄素成分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采收前7~14 d上升迅速。果实成熟后,‘大红袍’果肉的类胡萝卜素总量为‘青种’的2倍以上;两品种果肉叶黄素类色素含量接近,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大红袍’ 的胡萝卜素含量是 ‘青种’的4倍左右。【结论】胡萝卜素积累的多少,尤其是β-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是造成‘青种’和‘大红袍’果肉类胡萝卜素总量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这两个品种果肉色泽深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甜瓜果实醇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GenBank中登录的烟草、番茄等的醇酰基转移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lfieation of cDNA Ends,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甜瓜白交系M01—3花后25d的果实总RNA中扩增到甜瓜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全长cDNA。该基因全长为1429bp,开放读码框为1383bp,编码461个氨基酸,GenBank中登录号为EU431334。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该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花后15d果实中的表达量最低,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嫁接对网纹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嫁接对日光温室网纹甜瓜果实发育、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够促进果实膨大、中果肉厚度增加。果实3个不同部位(蒂果肉、中果肉、脐果肉)内糖含量随果实的发育而变化。在果实发育前期(10~20DAA),3个不同部位内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在20DAA之后蔗糖开始迅速积累。圣砧/顶峰与自根网纹甜瓜蔗糖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但世纪星/顶峰蔗糖积累模式与自根网纹甜瓜不同。在成熟时(35DAA),圣砧/顶峰和世纪星/顶峰均降低了网纹甜瓜3个不同部位的甜度指数,但世纪星/顶峰提高了其3个不同部位内蔗糖对甜度指数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红肉苹果果皮果肉呈色差异机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比较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果皮、果肉花青苷成分、积累模式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初步探明果皮、果肉呈色差异的机理。【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夏红肉’为试材,利用HPLC方法鉴定果皮和果肉的花青苷成分,通过QPCR测定果实着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测定花青苷含量。【结果】果肉和果皮中花青苷的主要成分均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但其积累模式明显不同,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呈下降趋势,果肉则呈相反趋势。与之对应的,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花青苷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花青苷调控基因MsMYB10有其自身的表达特性,果皮中表达量逐渐升高,果肉中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新疆红肉苹果果皮果肉呈色差异主要与花青苷含量及其结构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红肉苹果红色形成机理,培育具有观赏、鲜食与保健功能的苹果红肉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地域之间的关系,以国内8个不同地区生产的橙色大白菜‘14杂1’和‘15杂22’叶球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生产的两个橙色大白菜叶球的β-胡萝卜素含量相对稳定,α-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且趋势不一致。在所有地区中,‘14杂1’叶球的α-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15杂22’,并且两个品种的β-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α-胡萝卜素。有7个地区的‘14杂1’的番茄红素含量低于‘15杂22’,且含量差异显著,与产地关系密切,以湖北武汉地区生产的橙色大白菜番茄红素的含量最高。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发现两个品种叶球中LYCE表达与α-胡萝卜素积累趋势相一致,番茄红素异构酶基因(CRTISO)的表达与番茄红素的积累趋势相似。试验还表明,橙色大白菜在关键基因番茄红素异构酶突变体(Brcrtiso)存在下,其叶球中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组分和数量还受遗传背景、环境条件及其互作的综合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甜瓜生长发育与糖组分梯度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甜瓜发育过程中生长模式、果实糖分积累与梯度分布的情况,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甜瓜基地进行小区试验,以甜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生长期果实纵横径、糖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瓜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都是单"S"型生长曲线,生长发育前期增长相对较慢,随后迅速生长,后期生长缓慢趋于平缓;果实发育早期葡萄糖、果糖迅速积累,蔗糖含量几乎检测不到,然而甜瓜网纹期至成熟期蔗糖迅速积累。果实成熟期检测的糖分梯度变化为蒂部果肉葡萄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脐部果肉与中部果肉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生长性状一致的成年‘红肉脐橙’为试材,于幼果期喷布GA3和套袋处理,并测定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A3和套袋处理有利于果实膨大期果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但2处理均阻碍了果实成熟期2色素的积累;GA3处理对果皮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套袋处理严重阻碍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套袋处理不影响果皮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NA-seq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了‘金湘玉’黄桃(Prunus persica’Jinxiangyu’)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花后20~90 d)可溶性糖组分及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筛选出调控果实可溶性糖与类黄酮化合物形成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花后60~85 d为‘金湘玉’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在此期间明显上升;成熟果实糖含量以果糖和蔗糖为主;山奈素苷在果实中的含量较低,槲皮素苷含量在幼果期含量较高,随果实成熟含量降低;在果实中不含有花色苷化合物;参与类黄酮代谢的相关基因(ANS、DFR、F3H、FLS、4CL1等)在果肉中表达量较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共鉴定到18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5条糖代谢途径,其中SDH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且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上调,主要促进果实发育后期果糖含量的积累;SPS1、SS与SS1基因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上调,对蔗糖调控起着关键作用;SUS3、INVA基因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水平较高,主要促进蔗糖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赤霉素增强果实库强的机制,以‘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Nakai)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GA)处理下果实膨大过程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及山梨糖醇和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6-磷酸山梨糖醇脱氢酶基因(S6PDH)表达量前期较低,随着果实膨大逐渐升高,并且GA促进S6PDH在果实膨大中后期的表达;山梨糖醇代谢关键酶NAD-山梨糖醇脱氢酶基因(NAD-SDH)在果实膨大前期相对表达量很高,GA抑制了果实膨大前期NAD-SDH的表达。在蔗糖代谢中,酸性转化酶基因(SI)的表达量随着果实的膨大逐渐上升,在膨大中期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且果肉中SI表达量较果芯中的高,GA显著促进果实膨大期果实中SI的表达。果芯中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表达量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增加,果芯中表达水平较高于果肉中,GA显著提高果实膨大中后期SPS的表达水平。蔗糖合成酶基因(SS)在果实膨大前期和中期表达水平较高,GA处理抑制SS表达。GA处理显著提高梨果肉和果芯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GA诱导糖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的表达,并在果芯和果肉中存在空间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甜瓜发育过程中生长模式、果实糖分积累与梯度分布的情况,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甜瓜基地进行小区试验,以甜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生长期果实纵横径、糖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瓜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都是单"S"型生长曲线,生长发育前期增长相对较慢,随后迅速生长,后期生长缓慢趋于平缓;果实发育早期葡萄糖、果糖迅速积累,蔗糖含量几乎检测不到,然而甜瓜网纹期至成熟期蔗糖迅速积累。果实成熟期检测的糖分梯度变化为蒂部果肉葡萄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脐部果肉与中部果肉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柑橘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HPLC技术分析了我国53个柑橘品种资源的6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为主,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α-胡萝卜素极低;参试品种中番茄红素仅在红肉脐橙的果肉中检测到。不论果皮还是果肉均以宽皮柑橘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柚类最低,表明宽皮柑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在宽皮柑橘中,果肉以积累β-隐黄质为主,果皮β-隐黄质与叶黄素含量接近。与果肉相比,柑橘果皮的单位鲜重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的含量分别为果肉的2.5~15倍,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库存部位。  相似文献   

18.
ABA对甜瓜果实成熟和软化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甜瓜为材料,分析了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克隆了ABA生物合成关键酶9-顺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NCED的保守序列并进行表达分析,研究了ABA,NDGA、1-MCP及1-MCP+ABA对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CED基因在甜瓜果实始熟期大量表达,内源ABA高峰出现在此之后.乙烯释放量,ACC含量和ACO活性在果实成熟初期极低,其各自峰值的出现迟于ABA高峰10 d左右.外源ABA处理显著促进果实成熟和软化,各项成熟指标比对照提前8 d.NDGA处理效果相反;1-MCP和1-MCP+ABA处理与NDGA处理相似,但效果较小.ABA启动了甜瓜果实成熟,它通过诱导乙烯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而参与了成熟与软化过程,乙烯则主要在成熟后期,尤其是在果实固有风味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梨(Pyrus spp)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水果,果实香气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消费者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砂梨品种‘二十世纪’及其芽变品种‘金二十世纪’为试材,研究了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的差异,克隆获得了梨果实香气成分合成相关的醇酰基转移酶基因(PpAAT),分析了该基因在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部位中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二十世纪’绿熟期、商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均为己醛,‘金二十世纪’绿熟期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样是己醛,但商熟期果实中己酸乙酯的含量迅速增加,成为主要香气成分,完熟期时含量进一步增加,高含量的酯类化合物可能是‘金二十世纪’具有浓郁香气的主要原因;随着果实的成熟,PpAAT基因在‘金二十世纪’果皮中的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绿熟期表达量最高,商熟期表达量开始降低,完熟期表达量非常弱;PpAAT在果肉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商熟期果肉中表达量最高,绿熟期果肉中次之,完熟期果肉中的表达量最低。总体上,PpAAT基因在商熟期的表达量高于绿熟期和完熟期,在果皮中的表达量高于果肉。  相似文献   

20.
有机生产系统中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和常规生产系统中不同施肥水平对网纹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和常规生产系统以及施肥水平都未改变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规律。果实鲜重和果肉厚度的增长均呈"S"形曲线变化,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糖分积累呈二次型曲线变化。甜瓜果实在进入成熟期前,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进入成熟期,蔗糖积累迅速,总糖含量持续上升。果实TSS增长趋势与总糖相同,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春季r=0.884**,秋季r=0.958**)。春季有机生产甜瓜采收期的果实重量显著高于常规生产,而秋季两者差异不显著。生产系统和施肥水平对果实TSS和糖分含量都没有影响。由于春季甜瓜果实发育时段的积温高,采收期果实重量和果肉厚度分别比秋季高28%和9.0%。甜瓜果实的生长量受积温的影响较大,有机生产系统和施肥水平不影响果实糖分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