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蓝光大叶醉鱼草嫩枝扦插成活的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花大叶醉鱼草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木本花卉,研究其嫩枝扦插繁殖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生根率依插穗质量、取枝部位、基质、生根处进激素的种类、浓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扦插生根要保持一定范围的湿度和温度,只要条件适合,管理得当,生根率可达80%以上。试验证明:嫩枝扦插是一项适于生产中推广的繁殖技术,为园林中蓝花大叶醉鱼草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大叶醉鱼草和醉鱼草的扦插繁殖效率,以这2种醉鱼草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扦插材料,研究了低浓度下的IBA和NAA处理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在不同低浓度IBA与NAA的处理下,均能缩短不定根产生日期;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处理下,大叶醉鱼草的扦插生根效果指数均优于醉鱼草;对比IBA和NAA的处理效果发现,IBA处理的这2种醉鱼草生根效果优于NAA处理;不同浓度的IBA和NAA对这2种醉鱼草扦插生根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IBA 200 mg/L为大叶醉鱼草扦插生根的最优浓度,生根效果指数最佳达19.85,IBA 150 mg/L为醉鱼草扦插生根的最优浓度,生根效果指数最佳为6.4。  相似文献   

3.
‘金叶’复叶槭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快‘金叶’复叶槭种苗繁殖,充分利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所属的彩叶树种驯化基地的扦插设施,探索‘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嫩枝扦插具有生根迅速、成活率高、穗条来源丰富等优点,但扦插设施和基质的选择则是嫩枝扦插成功的关键。利用全光照自动喷雾系统,以纯珍珠岩做基质进行‘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以提高其生根率和成活率。扦插结果表明,生根率和成活率均达95%以上,其烂根率几乎为零。因此,以纯珍珠岩做基质通过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进行无性繁殖,是实现‘金叶’复叶槭规模化快繁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红花荷扦插繁殖效应,本试验以红花荷嫩枝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2~4个半片叶的嫩枝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同时杀菌剂多菌灵及生根剂GGR6不同浓度对穗条生根率亦有显著影响;不同扦插基质对穗条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红花荷扦插繁殖效应,本试验以红花荷嫩枝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2~4个半片叶的嫩枝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同时杀菌剂多菌灵及生根剂GGR6不同浓度对穗条生根率亦有显著影响;不同扦插基质对穗条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进行思茅嫩枝扦插,统计生根率。[结果]采用地床扦插穗条的生根率比采用营养袋扦插穗条的生根率高;激素以ABT11000mg/L速蘸方式处理插穗的生根效果较理想,生根率为67.53%;思茅松扦插时间以10月~次年2月较好。[结论]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的思茅嫩枝扦插生根率有差异,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7.
花卉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生产过程中,对采用硬枝扦插难以生根的花卉绿化树种,常采用嫩枝扦插;为加快繁殖也采用嫩枝扦插.但嫩枝抗逆性差,扦插正值夏季,气温高,水分、养分消耗大,易引起枝条枯萎死亡.因此,嫩枝扦插对技术和环境要求特别严格.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旱荒漠区文冠果的扦插繁殖技术,为文冠果的扦插繁殖、驯化栽培及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干旱荒漠区以文冠果和ABT2号生根粉为试材,通过采用ABT2生根粉处理文冠果嫩枝插穗、硬枝插穗、根插插穗研究了ABT2生根粉不同质量浓度对文冠果嫩枝、硬枝、根插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文冠果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根插均以ABT2生根粉质量浓度250 mg/L处理最好,扦插平均生根率分别为48.96%、35.00%、92.86%,根插生根率明显高于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结论]在干旱荒漠区文冠果扦插繁殖以ABT2生根粉质量浓度250 mg/L处理插穗,采取根插为最好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东方杉是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的杉科新品种,不结种子,扦插繁殖生根难。试验以东方杉嫩枝扦插育苗繁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嫩枝扦插前进行S-600mg/LIBA处理,从而大大提高扦插生根率,为东方杉无性扩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片数量对欧李嫩枝扦插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欧李带叶嫩枝扦插繁殖机理,以促进欧李扦插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欧李4号品种为试材,在嫩枝插奈上设不同数量的完整叶片以及同数量的半叶处理,研究不同留叶量的欧李插条生根、萌芽及生长情况。[结果]试验得出,欧李无叶嫩枝插条不生根。在插条留1~3片叶的情况下,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生根率、萌芽率、成活率和新根数量在增加;其中,留半叶3片的生根率、成活率最高,3片叶的萌芽率最高。扦插后10~13d萌芽速率最快,在13~17d时萌芽速率减缓,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插条的叶片数量对后期新梢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欧李嫩枝扦插应留有一定数量的叶片,以保证插条的生根和萌芽;并在合适的留叶数量时,选择半叶处理比全叶处理能减少水分损失,从而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种稳定风速和4种变动风速,研究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过程湿度、干燥速率及其干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的湿度、干燥速率和干后品质有明显影响。稳定风速时,风速越小,湿度峰值越高,高湿维持时间越长,干燥速率峰值越低。若风速改变,升速变动风速对湿度曲线影响不大,但对干燥速率曲线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干燥前期和中期阶段升风,干燥速率会快速上升;降速变动风速时,湿度会明显上升或维持峰值不变,同时干燥速率降低,但降低效果并不明显。阶梯升速前期干燥速率低,后期变大,整个干燥过程湿度较大,干后品质最优。另发现,稳定风速干燥时,湿度曲线的变化由干燥速率决定,二者在整个干燥过程同步变化,且起伏趋势一致。变动风速下,湿度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同步变化被打破,湿度曲线的变化受风速和干燥速率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黔引普那菊苣种子千粒重对发芽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强黔引普那菊苣种子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采用黔引普那菊苣种子进行试验,研究其不同千粒重对发芽率、出苗率、出苗速度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越大,其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越高,出苗速度越快,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发芽率与成苗率以及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多倍体水稻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高结实水稻杂交组合PSR120 F2代群体的结实率,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按结实率和分子标记基因型对PSR120 F2单株进行动态聚类,研究结实率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并探索标记的杂合度与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PSR120的F2代结实率的变异范围较大,而F1代的结实率变异范围不大,这表明与结实率有关的基因在F2代发生了分离。结实率的分布不对称,结实率较高的单株所占比例较大。根据结实率,可将PSR120 F2单株分为高结实率组和低结实组。水稻植株的杂合度越高,平均结实率就高。在低结实率组中,杂合度与结实率呈线性正相关,而在高结实率组中二者呈负相关。[结论]PSR120 F2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韦晨  王醒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92-93,122
[目的]建立变异冬红果初代培养无菌体系。[方法]以变异冬红果茎段为外植体,采用3种不同的消毒方法,通过统计污染率、褐化死亡率和成活率,比较变异冬红果茎段较适宜的消毒方法。[结果]用0.05%氯化汞消毒的最佳方式为氯化汞消毒20 min,污染率为17.78%,褐化死亡率为11.11%,成活率为71.11%;用0.1%氯化汞消毒的最佳方式为氯化汞消毒8 min,污染率为22.22%,褐化死亡率为20.00%,成活率为50.00%;用75%乙醇结合0.1%氯化汞消毒的最佳方式为75%乙醇30 s结合0.1%氯化汞10 min进行消毒,污染率为5.56%,褐化死亡率为55.56%,成活率为38.89%。[结论]变异冬红果茎段最佳的消毒方式为0.05%氯化汞消毒20 min,污染率为17.78%,褐化死亡率为11.11%,成活率为71.11%。  相似文献   

15.
对自行研制的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的关键工作部件摘果辊的配置、摘果运动过程、摘果叶片结构参数等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摘果辊及摘果叶片合理的结构形式及参数。以摘果过程中荚果破损率、摘不净率、含杂率、总损失率等为指标,通过田间试验对摘果辊的配置方式、摘果叶片结构、摘果叶片参数等进行摘果试验。结果表明:摘果辊相交平行配置破损率、含杂率均最大,相切平行配置摘不净率最大,含杂率最小,相切平行配置和渐紧夹角配置破损率均较低;圆弧型叶片的摘不净率比直板型、折弯型叶片稍高,摘果转速增大使直板型叶片和圆弧型叶片的破碎率、含杂率均增大;叶片弧度对破损率、摘不净率影响均较大,弧度越小,摘果破损率越高,摘不净率越低,当叶片弧度为70°、圆弧半径为35 mm时总损失率最低。根据理论分析及摘果性能试验,最终确定摘果辊与夹持输送链采用倾斜配置方式,摘果辊采用渐紧型夹角配置方式,摘果叶片采用后倾圆弧型,叶片弧度为70°,圆弧半径为35 mm。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3.张颖时间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132.张颖角度和午前花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亦都为正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8和0.0271.柱头生活力系数和包颈粒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是-0.4811和-0.1020.  相似文献   

17.
以引进的一年生贝达、山河1号、SO4、5BB、抗砧3号5种葡萄砧木为试材,进行生长特性和植物学特性调查,统计移栽成活率、枝条萌芽率、扦插成活率,比较各砧木品种的移栽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砧木的叶片和新梢的形态特征表现不同。贝达的新梢生长速率在各测定砧木中表现最优;抗砧3号的移栽成活率和扦插成活率最低,分别为74%和79%,5BB的萌芽率最低,为56%,贝达的移栽成活率、萌芽率、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在北疆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将蔬菜和烟草幼嫩脆弱型穴盘苗取出并投送至指定位置的机构,该机构包含定位输送装置与取投苗装置。在穴盘输送台上对生长至3~4片真叶的烟草穴盘苗进行取投苗试验,以伤苗率、取苗成功率、投苗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对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苗夹安装高度、机械手指的插入角度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与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为120 r/min时,伤苗率为1.5%,取苗成功率为92.5%,投苗成功率为93.12%;苗夹的安装高度为90 mm时,伤苗率为1.32%,取苗成功率为91.2%,投苗成功率为94.45%;机械手指的插入角度为7°时,伤苗率为1.28%,取苗成功率为93.35%,投苗成功率93.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为120 r/min,苗夹的安装高度为90 mm,取苗爪的插入角度为7°时,为最优组合,伤苗率为1.8%,取苗成功率为94%,投苗成功率为96.9%。  相似文献   

19.
研究并探讨了部分板栗良种间的授粉结实特性以及不同亲本对板栗结实率、空苞率等的影响。人工授粉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杂交,座苞率、落苞率有较大差异,结实率、空苞率、坚果数/结实苞在不同杂交组合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红栗×河北短丰’结实率最高,空苞率较低,其次为‘雄花败育×河北短丰’以及‘沂蒙短枝×河北短丰’,‘垂枝栗×河北短丰’和‘红栗×垂枝栗’结实率最低,空苞率却最高。同一父(母)本不同母(父)本间由于亲和性不同也使杂交结果差异较大,以‘河北短丰’为父本的四个杂交组合和以‘红栗’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母(父)本不同,结实率、空苞率乃至坚果数/结实苞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板栗总苞的生长发育和其内部是否有坚果关系不大。根据试验结果,板栗父母本间亲和性好,则空苞率低,结实率高,因而亲和性好的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收获时期对西南地区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获时期难以确定是西南地区套作大豆生产面临主要问题之一。为研究收获时期对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和产量影响,以南豆25为材料,测定75%豆荚变黄至豆荚明显炸裂时期机械收获效果、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机械收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收获时期延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先减后增,破碎率、含杂率逐渐减少。收获质量指标损失率、破碎率受收获时期影响较大,而含杂率受其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变幅为2.06%~5.59%,破碎率变幅较大为0.97%~42.92%,含杂率变幅较小为0.43%~3.46%。损失率分为脱粒清选损失率和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减少,为过早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8.26%~96.47%;而割台损失率随收获时期延后逐渐增加,为过晚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5.71%~95.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损失率与荚皮含水率、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建立损失率、破碎率与植株水分含量之间模型,大豆机械化收获条件应为荚皮含水率12.70%~19.57%,籽粒含水率小于25.55%,百粒重、机械收获产量较高,机收效果符合大豆机械化收获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