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进行密度、施肥量及栽培方式等的研究.总结出辽宁西部地区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经济施肥量.清种(60cm垄)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合理施N肥(尿素)量为450kg/hm^2,大垄双行(大垄宽120cm,双行间距40cm)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最经济施N肥(尿素)量为375kg/hm^2,充分发挥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甜菜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的效应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的效应及方法王守国(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目前,甜菜种植多采用70cm行距的垄作方式,单位面积保苗数较少,限制了块根产量的提高。为了探索甜菜高产技术途径,我们采用105cm大垄,垄上播种双行,进行覆膜栽培(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耐密玉米品种辽单565进行密度、施肥量及栽培方式等的研究,总结出辽宁西部地区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经济施肥量,清种(60cm垄),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合理施N肥(尿素)量为450kg/hm^2,大垄双行(大垄宽120cm,双行间距40cm)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最经济施N肥(尿素)量为375kg/hm^2,充分发挥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2比空、大垄双行和清种)和3种不同播种方式(双株定向种植、双株紧靠种植和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变化与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播种方式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较高,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20μmol/(m2.s);双株定向播种、清种种植形式下产量最高,为10 786.50 kg/hm2,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产量次之,为10 260.00 kg/hm2。大垄双行与双株定向组合较清种与双株定向组合的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大垄双行的种植形式更有益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是北方春玉米带的主要分布区,当前主要存在3种主要玉米种植模式,分别是均匀垄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乾安县为例,运用可拓优度评价法对3种玉米种植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乾安县现有的3种玉米种植模式中,从节本增效效果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优于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优于均匀垄种植模式。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推进玉米节本增效方面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凸显,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相同密度下研究常规种植、三比空、大垄双行和大垄双行疏密4种种植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冠层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方式的改变可以促进良好冠层结构的发育,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具体表现主要在吐丝期之后。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疏密种植方式为宜,从吐丝期开始,叶面积指数增长最快,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最强,叶片功能期延长,积累最多干物质,产量为12 449.74 kg/hm2,比对照增加32.67%。大垄双行疏密种植方式对棕壤气候区可提高玉米单产,对玉米生产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通过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下对3种株型的玉米建立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并测定了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大垄双行种植玉米可改善冠层中下层叶片的光照条件,提高叶绿素含量,可使中下层叶片光合速率增加5%~10%,气孔导度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辽西半干旱灌溉区春玉米最适种植模式。[方法]以早熟矮秆耐密品种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处理间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大喇叭口和灌浆期大垄双行处理叶片光合速率较高;灌浆期和成熟期三比空密疏密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大喇叭口和灌浆期二比空处理叶绿素含量较高。大垄双行模式下辽单565产量最高,达12841.5 kg/hm2。[结论]大垄双行为最适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技术是以改进玉米合理密植适宜耕种方式为核心,垄距由常规栽培的65至70 cm增加到114 cm,采用垄内两个姊妹行小行距40 cm, 最终保苗3 500株/667 m2的栽培方法.形成了大垄之内适当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的良性田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作物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的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玉米植株的叶面积、LAI和LAD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群体光照条件,提高了群体光合性能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寒地春玉米的产量。试验表明: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分别比小垄栽培对照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大垄双行覆膜种植试验结果分析李海林,伊国飞(黑龙江省依安糖厂)黑龙江省依安县甜菜常规种植方式多采用60~70cm垄距、机械条播、精量点播或少量人工掩种。由于受春寒、春旱、大风、无霜期短与积温不足等自然因素的限制,甜菜小垄直播易缺苗、断条、出苗不齐...  相似文献   

12.
也谈甜菜“大双覆”栽培技术史坚,周绍斌,段洪晓,刘文仁(黑龙江省红兴隆农管局农业处)(黑龙江北兴农场农业科)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甜菜,可有效增加积温,延长生育加,加速叶丛生长和块根膨大,达到增产增糖目的。大垄双行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地与整地选...  相似文献   

13.
大垄双行甜菜亩产超3t迟庆祥,关善祥,迟福鸿(黑龙江省青冈糖厂)青冈县柞冈乡拥政村吴家店屯马永祥等3户农民相邻种植的14亩大垄双行直播甜菜,获得了平均亩产3120kg的较高产量,而作为对照的70cm普通垄距甜菜亩产仅1540kg,增产幅度达1倍,其主...  相似文献   

14.
大垄双行栽培甜菜效果分析董世新,杨春生,袁秀海(黑龙江省红光糖厂)大垄双行栽培甜菜的方法简称为“大双行”栽培法。早在1986年红光糖厂原料产区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试验。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一直未能重复进行,直到近年来,甜菜开展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简称“大双覆...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与小麦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与春小麦套种,即玉米和小麦按一定行比间隔种植在同一块地上,两种作物各占其垄(事实上,小麦种在畦内,与玉米形成垄畦相间种植)的一种种植形式。这是一种巧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充分利用地力和热量资源、改善群体环境的良好种植方式。1989~1995年7年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垄双行"、"二比空"和"偏垄宽窄行"3种种植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植形式与常规种植相比,产量增加显著,生物产量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明显增加,"偏垄宽窄行"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不均衡种植形式明显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长。"偏垄宽窄行"是增密增产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矮秆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形式对其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6.75万株/hm2时,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除清种处理外,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当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二比空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光合速率较高。与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向值相比,穗上叶的叶向值较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和百粒重逐渐下降。与其他栽培形式相比,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粗和穗长变化较小,且茎粗表现较好。不同生态区域测产结果表明,栽培形式间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培形式与种植密度互作极显著,在缩距增密、大垄双行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基础上,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辽单565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 ,山多川少 ,高低相差悬殊 ,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大部分地区一熟有余 ,两熟不足。近年来 ,应用立体种植技术 ,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显著拉长了马铃薯鲜薯上市时间 ,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集约与高效相结合的现实途径。1 主要种植模式1 1 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适于川水地区推广种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 ,双行垄作 ,垄距 80cm ,每垄种 2行 ,小行距30cm ,大行距 5 0cm ,株距 30cm ,错窝“品”字型于 3月上旬点播 ,密度 8 33万株 /hm2 。 4月下旬在垄沟内点播 1行玉米 ,株距 …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材料,2018~2019年设置常规(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群体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玉米群体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了1.39%~36.55%、2.78%~18.98%、5.88%~45.75%;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6%~13.89%;叶片、茎秆和叶鞘干物质转运率分别提高了1.92%~23.08%、5.48%~34.31%、19.56%~53.39%,子粒产量贡献率提高3.50%~62.50%。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2018年产量提高14.16%~30.34%,2019年产量提高4.19%~9.28%,2018年产量增幅较大主要来源于空秆率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在干旱年份不均匀种植表现出更大的增产优势,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中大垄双行两年子粒产量均最高,分别达6 264.68 kg/hm2和12 449.4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张友 《中国糖料》1997,(1):45-47
甜菜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强,周北翔,张友(黑龙江省友谊糖厂)(黑龙江省甜菜糖业集团总公司)经黑龙江省甜菜糖业集团总公司组织鉴定的甜菜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已于1995年确定为黑龙江省甜菜栽培新技术推广项目之一,1996年全省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