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07-112
从现阶段湖南和江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叶大年院士城市对称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湘赣两省经济发展的共通性与互补性,提出两省经济合作深度发展尤其是城城合作的新模式。经分析,发现该模式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两省资源、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提高两省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两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发展,对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藏羔羊不同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青海高寒牧区放牧藏羊高效养殖新技术,对藏母羊妊娠后期45天和哺乳期进行精饲料补饲,分析不同养殖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藏羔羊初生重、2月龄断奶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均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藏羔羊6月龄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均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月龄羔羊繁活率和6月龄羔羊繁活率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计天然草场成本,生产单位藏羔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多盈利242.79元。结果表明:加强藏母羊生产各环节的规范化饲养,可以大大提高藏羔羊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银河 《种子》2012,31(12):21-23
研究了8种不同浓度的2,4-D培养基和3种不同的培养条件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时,培养基以0.5 mg/L 6-BA+0.5 mg/L NAA及1.5 mg/L 2,4-D+20.0 g/L蔗糖+200.0 g/L马铃薯泥+2.0 g/L活性碳+10.0 g/L琼脂的培养基效果最好,在暗培养15 d后光培养的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主要微生物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岩溶地区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是否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岩溶地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中主要微生物分布及其特征,了解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的数目及其呼吸强度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岩溶地区华山松次生林、华山松疏林、灌木丛和荒草地4类典型植物群落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含量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恢复进程的累积,其土壤中养分物质随之增多,其内所含的微生物数目增多,而且三大类微生物群在土壤中数量占其总数的比例各有异同。此外,由于微生物的呼吸对整个土壤呼吸的影响最为强烈,通过其呼吸作用先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岩溶地区土壤中各植物群落类型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萨蔓莎”(Samantha“)、金斯莱克”(Jimthelanky“)、休姆主教”(HumeBasil)等9个月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数量差异显著。细胞分裂素BA、KT、ZT和生长素NAA、2,4-D6种激素中,KT或ZT与NAA组合能够较好地诱导月季愈伤组织。试验选择了含有不同浓度KT和NAA以及ZT和NAA两组培养基试验不同激素浓度对月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浓度主要影响愈伤组织的颜色和质地;一般生长素浓度越高,愈伤组织颜色偏向于黄色,质地也越松散;但是有些品种当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不定根;并且不同品种适宜的激素浓度不同。愈伤组织形成后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或转接于含有不同浓度ZT和NAA以及含有TDZ、NAA和GA的两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生长素仍然是必要的;GA对愈伤组织增殖具有负作用。暗培养和固液两相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试验得到了月季品种“金斯莱克”的再生植株以及“萨蔓莎”愈伤组织分化的芽状体和叶状体。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宁前胡根、茎、叶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野生宁前胡高效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 0.5 mg/L+TDZ 0.05 mg/L,最高诱导率为95.56%,黑暗或低光照度以及叶片远轴面接触培养基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出愈最早时间为8d;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 0.5 mg/L+6-BA 2.0 mg/L,最高诱导率达80.00%;根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0.5 mg/L+6-BA2.0mg/L或2,4-D 2.0 mg/L+KT 0.5 mg/L,最高诱导率达78.89%.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的组织培养研究中,培养基的激素种类、配比及浓度等方面差异较大,鉴于此,本研究以药用植物灯盏细辛无菌苗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浓度激素对灯盏细辛的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培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6-BA与NAA联合使用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诱导率达到100%;以叶片作为外植体,当分裂素/生长素比例较高时适宜不定芽的分化,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0.5 mg/L,培养30 d后可获得无根苗;无根苗的生根培养需在低无机盐培养基上添加低浓度生长素,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3 mg/L+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本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灯盏细辛组培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可缩短灯盏细辛的繁殖周期,解决药材供求矛盾带来的资源匮乏问题,从而实现中药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三化”统筹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法,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粮食土地生产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用电量、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这六项指标为研究因子,对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得出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应用线性回归确定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籼稻不育系粤泰A与保持系粤泰B成熟胚为材料,比较了4种不同基本培养基(N 6、NB、MS、CC)对二者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初愈组织的继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6、NB、MS三种培养基均可用于YTA和VrB种子愈伤的诱导,而用NB及N 6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效果较好,4种基本培养基均不适合于YTA和YTB进行二次继代培养.在相同培养基上,YTB愈伤诱导率、愈伤生长状况及继代培养时的褐化率都优于YTA,证明细胞质基因型对愈伤的诱导和生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少花桂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堂芬  黄先群 《种子》2005,24(8):75-7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少花桂未成熟种胚作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大小、不同培养方式及激素配比对少花桂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表明:大于5mm的种胚较易获得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基为MS 2 mg/L2,4-D 2%蔗糖 5g/L活性炭,在黑暗条件下采用液体悬浮培养,其最高诱导率达64.3%,得到黄色的愈伤组织,质地好.  相似文献   

11.
马俊哲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181-186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城乡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种业,运用总部经济的发展理念,并借助具有20年历史和影响的北京种子大会的品牌效应,打造丰台种业总部基地,形成企业内部在空间上分离且耦合的总部种业发展模式,以加快北京的"种业之都"建设。研究表明:依托北京种子大会品牌打造丰台种业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种业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的,而且许多不利条件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转化为有利条件,如种业企业规模小、入驻成本高、种子生产销售区域性强等,都可以通过引导种业企业购并、改善经营管理和进一步扩大展会影响面等予以克服和消化。目前,应从尽快明确丰台种业总部基地的区域范围和功能定位、培育龙头企业、引进种业企业总部入驻、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入手,以加快丰台种业总部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会展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农业是会展业向农业拓展形成的新兴业态,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促进农业交流合作、打造农业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作用,本文从会展环境、基础设施、科研水平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发展会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总结了北京会展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并以世界草莓大会为案例分析了会展农业的成效,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技术交流共享、带动观光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最后对北京进一步发展会展农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沟域经济背景下山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山区沟域经济已经成为北京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北京山区县依托山区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文化和生态农业等资源,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沟域经济在北京山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北京沟域经济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类型、需求动机、市场潜力等方面对北京山区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打开知名度等方面提出发展山区生态旅游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之一,首都农业发展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阶段,需要建立能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应围绕首都农业产业融合化、特色化、多功能性、国际化的特点,建立具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建设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大背景下,对北京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总结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分析目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在山区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区已经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对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应把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作为促进北京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体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本文从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的认知、投资实力、政策限制和文化挖掘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京郊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认为京郊休闲农业应该引入外来资本和人才,加强对本地经营者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北京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推进路径,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利用文献分析、典型案例和专家咨询法,探讨数字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数字化是现代农业4.0阶段的关键特征,数字经济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北京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先行者,为北京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数字化、经营网络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乡村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不完善、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数字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产品经营和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亟需与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应不断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加大数字乡村科技研发,深化数字乡村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数字乡村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国各省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政支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究不同地区农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原因并促进支农资金向资金高效利用区转移意义重大。笔者以该视角为研究起点,运用DEA-Tobit 模型实证分析2006—2015 年农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并研究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 年间综合效率不断提高,2015年均值大于0.9,农发项目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受益归宿的效率与公平兼备,并且样本各省区呈现“中部最高、西部次之、东部较低”的效率分布格局;2015 年,纯技术有效地区占样本省份的83.87%,除北京、辽宁、四川、贵州、新疆外其余地区均达到技术有效水平,规模有效地区占样本省份的70.97%,效率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新疆西部省份;人均地方财政支出水平及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影响农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2个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优化农发项目布局及缩小地区效率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