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北省近年大豆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铁欢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360-364
摘要: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近15年来河北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认为:河北省大豆种植面积正以平均每年超过2.8万hm2的速度下降,已经从1993年的62.9万hm2降至2008年的20.3万hm2,下降了2/3,为建国以来的最低点;而大豆的单产水平却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递增,单产水平已经超过2000㎏/hm2;尽管如此,由于种植面积下降较多,大豆总产以平均每年约4.4万t的速度下降,从1994年的103.4万t降到了现在的38万t。文章还对全省近年的大豆种植分布、应用品种、新技术以及出现的高产典型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同时提出了今后河北省发展大豆生产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是玉米主产国,种植玉米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1~1985年每年种植玉米3460多万亩,平均亩产310公斤,总产1060多万吨,亩产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提高190公斤,总产增加593.5万吨。单产提高与玉米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有密切的关系。战后南斯拉夫玉米生产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相似文献   

3.
东北三省及内蒙占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500万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近2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的变化和成因,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剖析了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油菜发展的科技对策.结果表明,四川油菜产量呈整体增长趋势,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对产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6.4%和43.6%,种植面积扩大主要由效益拉动"缩麦增油"变化引起,单产变化与优质多抗高...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辽宁省的农业经济效益,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以2001—2014 年农作物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和GIS 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近14 年玉米、水稻、大豆、油料和蔬菜5 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 年辽宁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增加16.97%,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加17.30%和15.85%,且粮食作物始终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较大比例,大致为77.50%。(2)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0.54%,种植比例逐年上升,水稻种植面积减少79.6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33.4%,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4.73%,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63.36%。增加的地区集中在沈阳、铁岭、锦州等辽宁中北部地区。(3)通过对辽宁省各市5 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GIS 空间分析,发现其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玉米、水稻、油料和蔬菜的种植结构呈现出以沈阳为中心向西、北辐射的分布特点,大豆的种植区域主要集聚在大连和沈阳。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大豆生产国,中美大豆生产水平差距大,探讨美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中国大豆生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1991—2019年美国213个大豆品种区试站点共计102,244个年点观测数据,综合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空间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30年来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1—2019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数量和大豆单产均呈上升趋势,1991—2003年大豆单产稳定在3000 kg hm–2左右,2004年以来大豆单产以年均46.4 kg hm–2的速度显著增加,近15年大豆平均单产为3525 kg hm–2;西部和东部玉米带是美国大豆高产区,2004—2019年美国有22.6%的区试站点大豆单产超过4000 kg hm–2,且主要分布于西部玉米带和东部玉米带。(2)近30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的百粒重呈下降趋势,而株高和生育期无显著变化;1991—2003年间百粒重年均下降0.12 g,2004年以来百粒重无明...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 我国和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 1.1 世界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从1949年到1999年,大豆生产获得快速发展.1949年全世界大豆面积1277.8万hm2,总产1400.6万t,1999年面积已达7205.2万hm2,总产15774.4万t,面积增长5.6倍,产量增长11.3倍.大豆生产发展快的国家,也是目前大豆的主产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1999年,美国大豆面积2964.8万hm2,单产2550kg/hm2,总产7561.5万t,占世界大豆产量的47.9%; 巴西大豆面积 1297.5万hm2, 产量2376kg/hm2,总产3082.1万t;阿根廷大豆面积747.0万hm2,单产每hm2 2410kg,总产1800万t,这三个国家大豆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美国以出口原豆为主,巴西出口豆粕,阿根廷以出口豆油为主.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近些年印度大豆生产发展也很快,1999年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645万hm2,总产610万t,但单产低,单产946kg/hm2. 1.2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生产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36年大豆总产量1130万t,大量的大豆、豆饼和豆油从大连港源源外运,大豆作为大宗农产品大量出口.以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农业生产萎缩,1949年我国大豆产量仅有509万t,不及历史最高年产量的一半.50年代大豆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195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274.8万hm2,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粮食压力大,大豆种植面积逐步下滑,"三五”计划期间(1966~1970)大豆面积平均800万hm2,"四五”(1971~1975)733万hm2,"五五”(1976~1980)只有667万hm2.改革开放后大豆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1991年恢复到800万hm2,1986年大豆总产1160万t,花了整整50年,总产才超越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后期总产稳定在1100万t上下,90年代初又下滑到900多万t.1993年国家抓紧大豆生产,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00万hm2,总产1300~1500万t,尤其1994年大豆面积922万hm2,总产1600万t,是我国大豆产量最高年份.近几年大豆面积仍可保持800万hm2以上,总产量在1300万t徘徊,1999年大豆面积820.5万hm2,单产1671kg/hm2,总产1370.5万t.大豆供应不足,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 进口量相当于我国产量的一半. 1.3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及其原因二战后由于食用油短缺,加上饲料的蛋白源不足,促进了大豆生产迅猛发展.1954年美国大豆总产超过我国,20年后1974年巴西又超过我国,再过20年阿根廷大豆生产与我国不相上下,近两年面积虽然不如中国,但因单产高,总产也已超过中国.我国曾是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现已降为第四位,1999年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的8.7%.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大、单产水平低、比较效益差,是制约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造成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单纯强调粮食生产,大豆受挤压,往往是抓一抓好一点,不抓就下滑,粮食减产也下滑.从客观上讲,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在保证基本供给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发展大豆的问题,但大豆又是必需农产品,因此大豆下滑到一定程度,又要抓一抓.一般情况是大豆种植面积下滑到700万hm2,大豆会严重短缺,国家就要抓紧大豆生产.其次,人为的挤压大豆也是比较普遍的,往往由于讲政绩,粮食要不断增产,而大豆由于其自身产量相对较低,强调种高产作物,致使玉米等作物多年连作,大豆面积减少.再一个原因是大豆的比较效益差,也制约大豆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尤其大豆与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与育种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新疆棉花“十五”生产状况1.1植棉面积、单产、总产稳定增长“十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101万hm2发展到2004年的111.3万hm2,占全国棉花面积的19.6%;总产由2000年的150万t到发展2004年的17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7.7%;单产由2000年的1485kg/hm2提高到2004年的1572.3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遵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市年年种植面积14.67万hm2,总产玉米81.58万t,占粮食总产25%,平均单产368.0kg/667m2.其中,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5.00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4.1%,平均单产401.6kg/667m2,较全市玉米平均单产高9.1%.紧凑型玉米在我市玉米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紧凑型玉米自1991年引进遵义市示范推广以来,其栽培技术经多年各县市各级农技站不断完善,已摸索出适宜遵义市生产条件的一整套配套技术,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淮南部夏大豆产区的增产潜力和开发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一直在 1 70 0kg/hm2 左右徘徊 ,虽然种植面积较大 ,仅次于美国、巴西 ,位居第三。但总产仍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增长的需要 ,近五年来需求缺口逐年增大 ,因此必须挖掘潜力 ,加大投入 ,打一场提高大豆单产的翻身仗。1 黄淮南部夏大豆区增产潜力和开发优势  该地区 50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大量萎缩 ,单产增长不快 ,增产潜力凸现。黄淮南部包括皖、苏、豫、鲁等省解放初期均以豆麦两熟为主 ,种植大豆面积高达 46.6万hm2 ,它与东三省大豆产区遥相呼应 ,构筑成占世界出口大豆总额95%的出口大国。近 50年来 ,由于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工作实践,对呼伦贝尔市有关大豆产业现状做一小结。对今后的发展战略与措施提出初浅意见。呼伦贝尔市属国家优质大豆产业带,也是全国大豆面积最大的市,全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县是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翰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年播种面积50万hm2,总产70万t。分别占自治区的75%、全国的5.5%和4.5%。缺水、重迎茬种植是目前大豆生产的主要障碍。要增加国家支持和技术投入,努力提高品质、单产、总产。要建设生产基地,做大做强贸易及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小麦生产的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九五”期间粮食总产下降,单产增加。浙江省在“九五”前4a(1996-1999年),平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82.54万hm^2,年平均总产量344.40kg/667m^2,年平均总产量1459.60万t,与“八五”(1991-1995年)平均数相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14.08万hm^2,总产量减少33.32万t,减幅2.28%,但单产增加8.90kg。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虽然使我省春粮和早稻面积大幅调减,总量下降,但可喜的一面,单产增幅较大。据省农业厅统计,2000年小麦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比上一年下降2.0%左右,但单产却增加5.0%以上,创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3.
产业发展概况 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种植面积和总产不断增长.据统计,2007-2010年期间,全国年均种植面积为501.65万hm2,总产量8 056.6万t,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了33.93万hm2和1 037万t.2011年全国马铃薯种植统计面积为542.4万hm2,产量8 829万t,比2010年分别增加21.89万hm2和675.5万t,平均产量为16 275 kg/hm2.加上未统计在薯类作物中的山东省和河南省的面积,2011年的全国总种植面积为568.73万hm2,总产量为9 754万t,平均产量达17 145 kg/hm2.2011年鲜薯总产量在900万t以上的地区有甘肃、四川、内蒙古和贵州,700万t以上的有云南和山东,300万t以上的有黑龙江、重庆、湖北和陕西.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11—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变化,探究2025年粮食产能约束条件下各作物单产和种植面积优化的可能性,有助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压舱石”的生产规划布局。采用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FGA)与熵权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统计年鉴及网络公开的历史数据,探寻2025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极值条件下玉米、水稻、大豆作物品种种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仅调整单产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产幅度依次是大豆5.01%、水稻5.00%、玉米3.69%;仅调整面积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加幅度依次是玉米8.34%、水稻3.31%、大豆-0.04%;面积与单产协同调整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加幅度依次是玉米面积7.97%、大豆单产5.01%、水稻面积3.31%、玉米单产2.29%、大豆面积-0.04%、水稻单产-3.67%。通过调整作物种植面积或单产或面积与单产协同的3种假设,均可获取实现粮食产能目标的动态优化方案。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布局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水稻育种工程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是我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据 1 977~1 981 [1]年计算 ,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 42 3 7万公顷 ,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 1 2 % ,稻谷总产 1 52 5亿公斤 ,占全国总产的 1 1 %。早晚两造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第二位 ,但是平均单产仅 360 0kg hm2 。水稻生产在本省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1949年种植面积1.25亿亩,总产509万吨,所用品种基本为农家品种,耕作粗放,单产很低。70年代以后,由于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大豆产量逐渐提高。1986年大豆面积1.24亿  相似文献   

18.
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2,总产61.4万t,每667m2产量366.9kg,比2005年面积扩大1.4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比1955年面积扩大15.5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探索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不高不稳,年限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也是玉米消费大省。玉米主产区被划为国家重要的玉米产业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井渠双配套、广大农民掌握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999—2004年(2003年受严重涝灾除外)河南省平均年种植玉米1106.8万hm^2,年总产量1077.17万t,平均每hm^2产量4869.7kg,其中2000年玉米单产、总产最高,总产达到1156.6万t,单产每hm^2 5271.6kg。2004年全省种植玉米242万hm^2,受涝灾影响,总产量玉米1049.95万t,平均每hm^2产量4338.6kg,较2000年减产17.7%,玉米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4.6%,占全省秋粮总产的60.4%。  相似文献   

20.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长期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势平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一麦一豆的种植习惯,夏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左右,是安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是,大豆长期单产较低,且徘徊不前.20世纪50年代全省大豆平均产量44kg/67m2,其中面积较大的涡阳县年均产量17.1kg/667m2,水灾严重的1954年只有14kg,667m2.21世纪初,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大豆单产仍上升缓慢.2000-2003年全省大豆平均产量达94kg/667m2,有少数县平均产量上升到119.8kg/667m2,但仍然处于低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