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氮磷钾肥配施对潮土花生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花生科学施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花生产量、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显著增产46.82%,较农户施肥增产7.53%;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27.80%、13.56%、21.12%。氮磷钾配施养分积累量较农户施肥分别提高13.30%、36.48%、40.75%,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3.39%、15.17%、39.02%。氮磷钾配施(N-90、P2O5-120、K2O-150 kg/hm2)促进了花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花生产量,可作为潮土区花生高产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中稻-再生稻增产与肥料高效利用以及稻田次生障碍阻控提供理论支撑。以准两优608(2016年)和晶两优华占(2017年)为试验材料,设施用过氧化钙(CaO_2)、施用生物石灰(Bi-CaO)、施用硅肥(SiO_2)、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NF)5个处理。分别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与常规施肥(NPK)相比较头季产量增幅达7.37%~17.78%,再生季可增产493.3~982.2 kg/hm~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有效穗数与头季结实率和穗粒数,且显著增强其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且后期以施用过氧化钙(CaO_2)效果最佳。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系统氮肥高效利用,与NPK相比较施用改良剂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肥料氮贡献率(NCT)、氮肥农学利用率(AE_N)和氮素回收率(RE_N)均显著增加,其中NPFP和AE_N分别增加了2.92~7.53 kg/kg,4.76~7.53 kg/kg,NCT和RE_N分别增加6.32~9.65,34.40~46.11百分点;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及氮肥生理利用率(PE_N)。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增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表现,施用过氧化钙(CaO_2)对中稻-再生稻促进作用最佳,其次是施用硅肥(SiO_2),均优于施用生物石灰(Bi-CaO)处理。  相似文献   

3.
水稻减量化施肥与氨基酸水溶性肥配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的水稻减量化施肥与氨基酸水溶性肥配施的效果试验,探究该条件下水稻施肥减量化的可行性。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量减氮10%+氨基酸水溶性肥、测土配方施肥量减氮15%+氨基酸水溶性肥和测土配方施肥量减氮磷钾各10%+氨基酸水溶性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估了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减量处理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同。所有肥料减量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水稻株高、每穴分蘖数和结实率,,但都提高了每穗实粒数。减氮10%处理提高了水稻千粒重,其他两个肥料减量处理则减少水稻千粒重。减氮1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可增产6.73%,节本增收19.77%;减氮15%+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则产量和收入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持平;减氮磷钾各1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则显著减少了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因此,测土配施肥基础上氮肥减量10%或15%并配合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可达到稳产或增产目的,且环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李龙  肖让  张永玲 《作物杂志》2022,38(5):111-31
为完善甘肃省张掖市制种玉米施肥体系,探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氮、磷和钾肥利用率的提升效果及其对制种玉米生长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明确氮磷钾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制种玉米为供试作物,地表滴灌为供水方式,设置配方缺氮(T1)、配方缺磷(T2)、配方缺钾(T3)、氮磷钾配方施肥(T4)、常规缺氮(T5)、常规缺磷(T6)、常规缺钾(T7)、常规施肥(T8)和不施肥(T9)9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T4与T8处理产量分别为7158.9和6638.9kg/hm2,显著高于相应的缺素施肥处理;T4处理水分利用率较T8处理提高7.33%(P<0.01),N、P、K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9%、67.3%和70.2%(P<0.05),经济效益提高9.94%,土壤养分综合指数提高20.00%。氮磷钾配方施肥能显著促进作物生长,释放高产潜力,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为推荐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氮磷钾效应试验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设计方案,对不同氮磷钾供应水平下马铃薯对氮磷钾利用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开展该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有效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地块的地力贡献率为51.94%,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钾量,其次是施磷量,再次是施氮量。影响马铃薯养分吸收的限制因子是施氮量,其次是施磷量。当季各种肥料利用率氮肥29.85%,磷肥1.64%,钾肥50.39%,肥料综合利用率为78.16%。推荐马铃薯最高施肥量为:N 208.35 kg/hm2,P2O5 117.3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862.95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04.9 kg/hm2,P2O5 111.0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783.6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和发展再生稻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助力重庆市再生稻产业新发展,以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为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用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无机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和再生稻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中稻产量的增幅为 3.28%~5.01%,对再生稻产量的增幅为 1.64%~17.09%,对总产量的增幅为 3.16%~8.26%。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中稻和再生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二者产量,且对再生稻的提升效果要高于中稻;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的糙米率、整精米率、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有效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而提升稻米品质。从综合效益出发,推荐施肥方式为生物有机肥2.25t/hm2+75% 常规施肥(尿素 261kg/hm2、过磷酸钙 750kg/hm2、氯化钾 200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以及对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平塘县平舟镇开展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上,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较无肥区、配方无氮、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增产22.38%、19.74%、0.44%和3.51%。同时,各试验处理的产值依次为配方施肥配方无磷配方无钾配方无氮,说明增施氮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磷、钾肥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利用试验数据可以得出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1.52%、31.82%和47.17%。  相似文献   

8.
余庆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田间试验比较的方法,研究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以及对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产量上,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高65.3kg/667m2,高11.25%;而从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上,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40%、3.08%和6.22%。说明测土配方施肥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能达到玉米增产、节本和增效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玉米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降解地膜与控释肥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更加清洁高效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可降解地膜代替常规地膜、一次性施用不同用量的控释氮肥,与"中稻+再生稻"的最佳结合技术。结果表明:覆膜后降解地膜与普通非降解地膜覆对再生稻两季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控释肥一次性基施以150 kg N/hm2处理头季稻产量最高,225 kg N/hm2处理"中稻+再生稻"两季总产最高。因此,水稻覆膜技术与可降解地膜、控释肥以及再生稻技术结合后,是一项清洁、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马晓燕  钱荣祥  姚琴 《种子科技》2022,(21):16-18+24
本试验通过采用新型肥料替代普通肥料、免追分蘖肥、机械侧深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等新肥料及新技术,探究“一替一减”“二替一减”“三替一减”对水稻产量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替一减”处理水稻产量比配方施肥增加了2.5%,“二替一减”处理水稻产量比配方施肥减少了3.5%,“三替一减”处理水稻产量比配方施肥减少了1.9%。“一替一减”处理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1.1%、19.5%和46.3%,其中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与配方施肥基本一致,磷肥利用率有所降低;“二替一减”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37.8%,比配方施肥减少2.9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16.6%,比配方施肥减少12.2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35.2%,比配方施肥降低13.2个百分点;“三替一减”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3.9%,比配方施肥提高了3.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23.2%,比配方施肥降低5.6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51.8%,比配方施肥提高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超级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稻组合‘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施钾水平,最后是施磷水平;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能最大的提高超级稻的产量,在每公顷施N、P2O5、K2O为270 kg、150 kg、270 kg时,可得到最高产量,此时肥料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最大;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超级稻产量的贡献是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直播水稻氮磷钾配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给直播水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氮、磷、钾施肥量的不同配比试验,探索合理的直播水稻配合施肥量。以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和穗粒数,进而表现在产量上差异极为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氮、钾、磷。在本试验地肥力条件下,推荐氮(N)、磷(P2O5)、钾(K2O)施肥量分别为:224.85 kg/hm2,31.30 kg/hm2,296.45 kg/hm2。  相似文献   

13.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对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本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600-650公斤/亩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 kg/hm2,磷肥(P2O5)60~90 kg P2O5 kg/hm2,钾肥(K2O)75~105kg K2O 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 作拔节肥。  相似文献   

14.
中稻氮磷钾肥的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布置了中稻的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施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稻谷增产量最高达1291kg/hm2,相应增产率为20.0%,纯增收入1073元/hm2;施用钾肥的增产量为676kg/hm2,增产率为10.6%,纯增收入190元/hm2;施用磷肥的增产量为391kg/hm2,增产率为5.9%,纯增收入283元/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中稻最高产量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23、64、126kg/hm2,最佳经济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10、60、70kg/hm2。  相似文献   

15.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施用和水稻专用控释肥的生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相比,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种子保姆肥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施肥量相近下,控释掺混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稻吸收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20.3%、2.7%~40.8%、-8.2%~39.9%;水稻籽粒增产6.90%~15.3%,达显著或不显著水平;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增加6.07%~29.91%、41.86%~85.57%、38.57%~95.43%;田间控释掺混肥处理比普通肥处理每公顷多收入537~1296元。控释掺混肥能有效简化水稻栽培,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广水稻专用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稻田养鱼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杂交中稻新品种‘内6优106’为材料,在3个鱼-氮处理(CK:不养鱼+不施氮、F:养鱼+不施氮、FN:养鱼+施氮150 kg/hm 2)和4个本田栽秧密度下,研究稻田养鱼与氮密耦合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后的有机质显著提高、氮素能维持平衡、磷钾素则显著下降。鱼氮处理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总体趋势表现为FN>F>CK,FN与F分别比CK显著增产22.98%和13.43%。栽秧密度在9.0万~22.5万穴/hm 2范围内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干物质和氮累积影响随密增加而增加。每1000 kg稻谷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素的需要量分别为10.24~16.74、1.31~2.72、34.38~56.49 kg/hm 2。中高产养鱼稻田在施肥管理上应控制氮肥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与效果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的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土壤肥力中等水平的水稻最佳经济产量为642 kg/667m2,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是N 5 kg/667m2,P2O5 3 kg/667m2,K2O 4.5 kg/667m2,N、P2O5、K2O比例1.0:1.0:1.5。该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作用大于磷钾肥。研究结果为本地区水稻合理确定肥料品种、配比及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芝麻的生产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设计,通过不同的NPK配比了解群体的生育变化并进行群体的产量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产量和氮磷钾配比,从理论上阐述对芝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氮磷钾量分别为N 82.95 kg/hm2、P2O5 30.75 kg/hm2、K2O 69.15 kg/hm2;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13.46%、P2O5 19.34%、K2O 23.56%。由此得出,氮磷钾配施为N 120 kg/hm2、P2O5 45 kg/hm2和K2O 120 kg/hm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出适合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农地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合理施肥量,以氮素、磷素、钾素为试验因子,设无肥(N0P0K0)、无氮(N0P2K2)、无磷(N2P0K2)、无钾(N2P2K0)、氮磷钾(N2P2K2)全施5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的试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本地区农地种植水稻,化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36.5%,其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1.9%,磷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0.5%,钾肥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本地区农地种植小麦,化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56.3%,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28.0%,磷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9.2%,钾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1.2%。本地区农地种植玉米(套种),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2.4%,其中氮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53.2%,磷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15.5%,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9%。因此得出,本地区种植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性较大,施用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氮肥对农作物产量起主要作用,磷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钾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大,可以不施或少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