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确定安徽某中华鳖养殖场导致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疾病提供参考。本研究无菌条件下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病原,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利用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确定,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致病菌,命名为AM-1,经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该菌进行人工感染得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中华鳖症状一致;该菌对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不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嗜水气单胞菌AM-1分离株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热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弹性蛋白酶5种毒力基因。最终表明嗜水气单胞菌AM-1是引起此次中华鳖发病的病原,可以使用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欧美杨溃疡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防治欧美杨溃疡病的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欧美杨溃疡病病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6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得到5株对欧美杨溃疡病原菌(Lonsdalea quercin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室内离体枝条试验和田间杨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株P2和P4的防效较好,通过浇根处理,室外防效分别达到51.8%和48.6%。经鉴定菌株P2和P4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等4种抗生素类药剂和45%代森铵水剂、80%乙蒜素乳油杀菌剂在室内做抑菌试验,中生菌素、新植霉素对病原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他4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农用链霉素100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好,经浇根处理,室外防效达38.2%。试验为欧美杨溃疡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检测番茄种子表面的带菌情况,以便及时有效防控番茄溃疡病,从而减少病害损失。试验用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番茄溃疡病的总基因组,用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以番茄溃疡病菌的DNA为模板,使用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专一性引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Cla F1-Cla F2为快速检测番茄溃疡病菌PCR的特异性引物。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模拟种子带菌,对浸种水的检测灵敏度达1×105CFU/m L。经PCR快速检测,22个番茄品种中只有黑贝番茄、粉红番茄和保罗塔带有番茄溃疡病菌,其余19个品种均未带菌。该方法直接对种子进行检测,不需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水貂群体中携带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利用细菌鉴定的手段对分离自病死水貂肝脏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进行了抗生素及中药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在水貂病原细菌中鉴定出绿色气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蜂房哈夫尼菌、成团泛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8种细菌,共计21株。除了100%的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敏感外,50%以上的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及四环素耐药,30%左右的细菌对黄连和黄柏耐药,14%的细菌对复方中药耐药,该结果为水貂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临床用药,对新疆野猪驯养过程中发生6起严重腹泻而导致死亡的病例,采集其粪便或无菌拭子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养、生化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恩诺沙星、复方阿奇霉素、复方硫酸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高敏;对头孢拉啶、硫酸庆大霉素、复合磺胺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氟本尼考低敏或耐药。初步确定腹泻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6.
一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死亡家蚕分离得到一菌株zl1-r,回复感染确定其为家蚕病原菌。对该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多粘菌素有很强的敏感性,对交沙霉素,青霉素,新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唑啉,磺胺甲基异哑唑不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片,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桔柑生产废花研制生产桔柑花茶,对桔柑花的窨茶记载及功效进行了收集,并对汉中本地桔柑窨茶花源花季、早花日期、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和利用研究,进一步对桔柑花蕾育开、不同开度花窨茶效果及采花方法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桔柑花季,在无公害栽培桔园,人工采摘刚开桔花,用来窨制桔柑花茶效果最好。项目2014年通过市科技局成果评审,2015年获汉中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2017年6月获国家方法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对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感染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对由常山、青蒿、柴胡、苦参、苦楝根、黄芪等13种中草药按不同组成和配比组成的5个不同中药复方的抗球虫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在5个中药复方中,预防试验复方4(0.5 mL/d)的抗球虫指数最高(ACI=110.07),是阳性对照组的193.0%,存活率为100%,卵囊值较低,为20;治疗试验复方4高剂量组(1.0 mL/d)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95%;预防试验复方1和复方3存活率较高,均为93.33%,在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复方1和复方3的卵囊值均为20,相对于其他中药复方和阳性对照组较低。结果表明,常山配比高的复方可明显降低鸡球虫感染后的卵囊值,青蒿配比高的复方可明显提高鸡球虫感染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猪Ⅱ型链球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某市猪场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出了5株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及毒力、耐药性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试验及耐药性对分离菌进行试验。鉴定此5株全为链球菌,其中3株为猪链球菌2型。对3株猪链球菌2型进行小鼠毒力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猪链球菌2型对小鼠均有毒力,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头孢拉定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卡那霉素、克林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新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0.
<正>河鲈又名赤鲈,为冷温带河湖鱼类,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近年来市场热销的水产品种。河鲈生长速度较快,最佳生长水温为15~25℃,2013年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设施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成试验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养殖车间内进行,选取养殖池4个,每个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珠子参田间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滇西北珠子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解决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问题已十分迫切。2017年在珠子参大田发病高峰期,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滇西北5个连片珠子参种植基地开展病害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种植模式。滇西北珠子参主要病害有3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和锈病;其他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农事措施得当的观测点病害发生情况相对较低,与重楼套种或杂草滋生的观测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圆斑病、黑斑病和锈病是珠子参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可采取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效果较好、排水条件通畅的地块进行建园,设计避雨遮阴棚,可极大限度地降低珠子参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来自70%甲醇溶液的麦冬块根提取物对2种产自日本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菌株MAFF305480和MAFF101002的菌丝生长及其接种诱发水稻幼苗稻瘟病发生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试验表明:含有麦冬块根提取物的原液1/10,1/20,1/40以及1/80浓度都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小种菌株(MAFF305480和MAFF101002)菌丝生长, 抑制率均56.4%以上, 对接种诱发稻瘟病的水稻幼苗处理发现, 幼苗植株发病级数为明显下降, 抑制率均38.4%以上, 并且都随着处理浓度提高抑制效果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麦冬块根提取物中含有抑制稻瘟病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并且能直接抑制稻瘟病菌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增强剂的相互作用、拓展免疫增强剂的评价效果,通过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来研究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代谢能力变化。从摄食免疫增强剂党参后的健康仿刺参肠道中分离纯化优势菌株,经16S rDNA进行鉴定;以仿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为指示菌,采用十字交叉和纸片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肠道内容物进行代谢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筛选优化菌株共18株,系交替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等不同菌属;拮抗试验筛选优势菌株共4株,通过分泌酶等活性物质产生空间竞争,同时产生抑制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发生协同抑菌效果;4株优势菌株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通过透明圈观察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氧化酶、蔗糖、赖氨酸酶试验表现了不同的生化性质;且经党参投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能力提高。总结,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可调控、优化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特性,提高肠道代谢力,间接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陕西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陕西十县市24个大小猪场(户)腹泻仔猪病例采集186份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出6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14种大肠杆菌O抗原单因子血清鉴定,证明有13种血清型(尚有1株未定型)存在,其中以O139,O101、O149,O141,O60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71.6%。选用16种常用抗生素对32株地方代表菌株做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新霉素高敏,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和麦地霉素等中敏,氧氟沙星、先锋霉素和链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同时从高、中敏区向中敏区和低敏区过渡的趋势明显。这一结果为该省做到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试验,寻找适合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适宜浓度。【方法】以大叶黄杨当年生枝条作试材,分别就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合处理大叶黄杨枝段的生根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结果。【结果】(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大叶黄杨的生根效果以IBA50mg/L为最好,其次为IAA50mg/L,NAA50mg/L的效果较差。(2)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大叶黄杨的生根效果,IBA以50mg/L为最好,IAA和NAA均以50mg/L为最好。(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对大叶黄杨生根的影响不明显,生产上不宜采用IAA50mg/L+NAA50mg/L,IBA50mg/L+NAA50mg/L的混合。【结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大叶黄杨的生根效果以IBA50mg/L为最好;生产上不宜采用IAA50mg/L+NAA50mg/L,IBA50mg/L+NAA50mg/L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4种人参属植物抗性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机制上了解人参属植物抗旱性的重要内容,为其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人参属4种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和越南人参(Panax vietnam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自然耗水的方法,获得4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对4种人参属植物的抗旱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干旱对这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并未产生抑制作用;4种人参属植物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SOD活性增加幅度较大;在重度干旱(RWC 45%~55%)时,与对照相比珠子参的POD活性升高,增加幅度为21.16%,其余3个品种均降低,其中越南人参的POD活性降低幅度最小;与对照相比,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MDA含量均降低,变化幅度较小。综合以上分析,供试的4种人参属植物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抗旱能力较强。珠子参和越南人参在干旱胁迫下的SOD和POD活性升高或降幅较小,MDA的含量相对稳定,这些指标对其抗旱性贡献较大,可将其作为抗旱指标。  相似文献   

17.
四个地方种群绒螯蟹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合浦水系和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与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4个绒螯蟹种群,以辽河水系绒螯蟹(♂)与绥芬河水系绒螯蟹(♀)杂交后代为辅助研究对象,对它们的17个外部形态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绥芬蟹、合浦蟹、辽河蟹和杂交蟹聚为一组,长江蟹为单独的一组。判别分析亦可将长江蟹与合浦蟹、辽河蟹、绥芬蟹和杂交蟹分开,雌蟹整体判别率为74.2%;雄蟹整体判别率为75.4%。中国大陆绒螯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对原产地环境的依赖性极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这些地方种群在生长性能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能自然杂交、可育,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18.
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机理,以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温度,研究低温对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属不同种的树木抗寒性差别明显。3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北海道黄杨、‘傲雪’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27℃、-26.42℃、-25.70℃。  相似文献   

19.
以蝶型花亚科的百脉根(Lot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罗达等研究组阐明了在豆科与其他物种基因组中调控花对称性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共源性(synapomorohy),揭示了在高等植物花形进化过程中,不同进化关系的开花植物独立地招募TCP基因,调控了两侧对称花发育过程中背腹轴的发育。在百脉根中的工作提示:对TCP基因进行遗传操作,可以定向改造花瓣的形态,表明花对称性分子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观察瓦松乙醇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采用腹腔注射STZ引起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瓦松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灌喂28d,给药期间每隔7d测定一次空腹血糖值,给药结束后称量体重及进行经口糖耐受量试验。结果显示,瓦松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糖尿大鼠的空腹血糖值,改善经口糖耐受能力,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