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从细胞壁代谢角度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调控采后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机制,用1 μL/L 1-MCP处理‘红心’番石榴果实试材。通过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代谢相关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1-MCP处理对常温(25±1℃)贮藏下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 μL/L 1-MCP处理使采后番石榴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果实高0.51倍,并有效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减缓可溶性果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和淀粉含量在采后贮藏期间的下降。因此,1 μL/L 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心’番石榴的软化进程,延长其采后贮运保鲜期。  相似文献   

2.
以2个葡萄品种"贝达"和"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过后1年生枝条功能叶片光合指标;以及葡萄糖、果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与联系。结果表明:开花期过后,"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羧化效率呈下降趋势;果糖含量基本不变,葡萄糖、蔗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波动上升;中性转化酶活性变化较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前期和后期较高。"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的Rubisco羧化效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葡萄糖/(果糖+蔗糖)呈显著负相关。在"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性。推断,开花期后"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中葡萄糖的积累可能主要是通过β-淀粉酶代谢途径产生,并对其光合作用产生了反馈抑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青稞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活性与淀粉组分的积累之间的关系,选用3个青稞品种甘垦5号、北青6号和昆仑12号为材料,对灌浆期籽粒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干重积累曲线拟合为logistic方程,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最大灌浆速率均出现在花后20~23d,之后下降。随着灌浆的进程,3个青稞品种的淀粉合成酶AGPP、GBSS、SSS和SBE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淀粉降解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AGPP和GBSS的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同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AGPP、SSS和SBE的活性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3个青稞品种的α-淀粉酶呈负相关,与3个青稞品种的β-淀粉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果实软化与细胞壁代谢之间的关系及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MAP)对果实软化的调控机制,为生产中李果实软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笔者以贵州省特色果品‘空心李’为试材,通过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代谢成分和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研究1-MCP、MAP及两者结合(1-MCP+MAP)对(20±1)℃下果实软化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直接放于纸箱内)相比,1-MCP、MAP及1-MCP+MAP处理抑制了果实硬度下降,原果胶和纤维素降解,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脂酶(PME)和纤维素酶(Cx)活性增加,抑制效果为1-MCP+MAP>1-MCP>MAP。(2)果实硬度的下降与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关系表现不一,1-MCP和1-MCP+MAP处理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对照和MAP处理与可溶性果胶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1-MCP、MAP、1-MCP+MAP处理和对照果实硬度的下降与PG和PME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对照和MAP处理的果实硬度与Cx活性表现显著负相关,1-MCP和1-MCP+MAP处理果实硬度与Cx活性没有表现相关性。1-MCP结合MAP对沿河‘空心李’果实硬度下降、细胞壁物质降解及其相关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空心李’果实软化,延长保鲜时间,减少采后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猕猴桃采后软化的影响,以“东红”猕猴桃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在生理成熟期采摘,于室温贮藏,定期取样分析果实硬度、软化率、淀粉质量分数、原果胶质量分数、可溶性果胶质量分数、纤维素质量分数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 (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纤维素酶(Cellulase,Cx)、β-半乳糖苷酶(β-D-galaetosidase,β-Gal)、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减缓果实中淀粉、原果胶、纤维素质量分数的下降,延缓可溶性果胶质量分数及PG、PME、Cx、β-Gal、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并推迟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施肥处理组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其硬度与可溶性果胶质量分数、PG、Cx、β-Gal、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原果胶、纤维素、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猕猴桃生产中采用复合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可显著延缓贮藏期间果实的软化,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富士’苹果着色的生理指标,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进入着色期的‘富士’苹果果皮花青苷及果实糖份、相关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对其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士’苹果从盛花后110d到120d(辽宁熊岳9月1~10日)淀粉含量从3.12%增至最高值3.51%,之后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并转化为糖,直至盛花后160d果实采收时(辽宁熊岳10月20日,)淀粉含量降至0.15%;淀粉酶活性从盛花后120d(辽宁熊岳9月10日)的10.67μmol/〈g.h〉逐渐升高至采收时为24.13μmol/〈g.h〉。从盛花后130d(辽宁熊岳9月20日)果实开始着色至果实采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从12.1%、9.223%、7.09%增至16.9%、13.76%、10.57%,花青苷从28.652U/100cm2增至55.468U/100cm2;果实PAL酶活性从0.82U/〈g.h〉逐渐增至0.99U/〈g.h〉。且果皮花青苷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1**和r=0.9240**),与果实PAL酶,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2**和r=0.9364**),与果实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31*)。说明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酶活性的变化促进了糖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PAL酶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由此可见,富士苹果着色起止日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份含量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直接参考生理指标,此期的果实PAL酶、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间接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为原料进行发芽处理,接种微生物制成燕麦发酵产品,研究了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探究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抑制类型,考察了燕麦酵素中的营养素与α-淀粉酶活性抑制效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燕麦发酵时间的延长,燕麦酵素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96 h达到最高。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2.27%,IC_(50)=30.96 g/L,动力学分析表明,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的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类型都属于混合型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燕麦酵素中总酚及总黄酮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β-葡聚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正相关性不显著。燕麦酵素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具有较好营养性和抗氧化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0)
以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生根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者胚乳中蔗糖的含量在种子露白时急剧下降,在胚根2~8mm时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淀粉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均不断下降。人参、三七种子胚乳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胚根伸长至2mm时没有显著性变化,当胚根长为5mm时显著下降,而西洋参在整个生根过程中不断下降,说明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降解为胚根的生长提供了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2)人参、西洋参的α-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胚根伸长至5mm时达到最大值。β-淀粉酶活性在萌发后直至胚根生长到5mm期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在胚根伸长至8mm时迅速上升,分别是α-淀粉酶活性的5倍和4倍。三七的α-淀粉酶活性并无显著性变化,β-淀粉酶活性则先缓慢升高再下降。  相似文献   

9.
自制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低温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3%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冷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及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剂浸果极显著降低了霉烂果率,显著减缓了贮藏中后期果肉硬度下降和维生素C氧化分解,明显抑制了果肉蔗糖水解,显著提高了贮藏中后期脆好果率。但保鲜剂浸果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和果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脆好果率与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和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6、0.9937和0.9971。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均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4和0.9343。  相似文献   

10.
以16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硬度与其果实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的果肉硬度与V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桃果实果皮硬度与Vc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桃果实果肉硬度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不同品种桃果实的Vc含量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香蕉果实采后软化及腐烂是制约和影响香蕉贮藏运输的主要因素。以巴西香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的水杨酸浸泡香蕉果实6h,具有明显的保持果实硬度、降低果肉与果皮比值、延缓淀粉降解及向可溶性糖转化等作用。水杨酸浓度过高(大于或等于1000 μmol时)不利于香蕉果实的贮藏。  相似文献   

12.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softening and quality responses of harvested banana fruit to cold shock treatment intended to extend shelf-life. Fruit were immersed in ice-water for 1 h, then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100 μL L?1 ethylene for 24 h at 24 °C, and finally stored at 20 °C. Fruit firmness, chlorophyll content, ethylene production, respiration rates, contents of pectin, starch and sugar,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cell wall modifying enzymes polygalacturonase (PG), 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 and CMCase (cellulase, endo-1,4-β-glucanase) were analyzed. Total amylase activity was also measured. Immersion in ice-water for 1 h effectively inhibited ripening-associated processes, including peel de-greening and pulp softening during storage or ripening. The delay in ripening was also manifest in reduced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rates. The inhibition of softening by cold shock treatment was related to decreased PG and PME activities, that is, retardation of pectin solubilization/degradation. Reduced activities of CMCase and total amylase and conversion of starch to sugar by ice-water immersio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delay in softening of harvested banana fruit.  相似文献   

13.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培养体的淀粉酶同工酶及其活力的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贝母器官发生机理和以后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淀粉酶同工酶在Rf=0.167处产生了平贝母α-淀粉酶的特征性酶带,在Rf=0.250时,4个时期都有浅蓝色的R-淀粉酶的表达;而β-淀粉酶酶带在小鳞茎膨大阶段进行表达,而在其他3个时期没有该酶的表达。在淀粉酶活力方面,培养体内总淀粉酶活力整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的α-淀粉酶变化趋势与总淀粉酶变化趋势相似,其活力始终高于β-淀粉酶,推测α-淀粉酶在组培平贝母不同发育时期培养体的淀粉代谢中作用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机械损伤对砀山酥梨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人工机械损伤处理,分别置于3℃和18℃条件下贮藏,探讨不同机械损伤程度对砀山酥梨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砀山酥梨在受到机械损伤后,呼吸强度明显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及果肉硬度明显下降;纤维素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低于对照,3℃和18℃下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明显;低温贮藏可延缓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及果肉硬度的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香梨采后特征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库尔勒香梨贮藏在0℃、5℃、10℃、15℃、20℃,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测定香梨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色泽的变化,采用数值的极差及变异系数,研究采后库尔勒香梨的特征品质。结果表明:香梨采后贮藏于不同温度下,其硬度随着果实的成熟均呈现下降趋势,低温贮藏对硬度的下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降不明显,特别是低温贮藏;果品色泽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成熟度增加,有显著的变化。比较香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色差的在整个贮藏期间的变化差异,色差的数值变化最为明显,对香梨采后品质及衰老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作为评价香梨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特征指标及采后衰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减压处理对梨枣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梨枣为试材,研究了减压处理对梨枣果实呼吸强度、CAT活性、MDA含量、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VC含量和果肉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梨枣的呼吸强度,有效地保持了CAT活性,减少了MDA的积累,显著降低了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有效地保持了果肉硬度和VC含量,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龙安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测定12年生龙安柚果实产量、单果重、果实色泽、果实硬度和内在品质等,进行果实色泽与内在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施肥处理对龙安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在龙安柚生产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17年,T1、T2和T3单株产量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60.10%、19.11%、46.17%,而T4比2016年降低了30.38%。T2单株产量2年均最高(95.40、113.63 kg/株)。说明施肥处理对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T2效果显著。(2)施肥处理对果皮色泽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果肉色泽。各施肥处理的果肉颜色为橙红色,其中T2的颜色较其他深,而CK的果肉颜色为黄绿色。(3)施肥显著影响了龙安柚果实的果皮、囊瓣、果肉硬度,其中T2上、下层果实硬度均较大。(4)内在品质转化糖、总糖、糖酸比、Vc含量均是T2上层果实中最高,T3中可溶性固形物(13.07%、13.07%)、固酸比是最高的,且两者中可滴定酸含量较低,说明T2、T3有利于改善果实内在品质。(5)根据果实色泽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色泽各指标均与果肉糖含量关系密切,说明果肉糖含量可能影响了果实色泽。  相似文献   

18.
对青香蕉进行冷激(6℃,4 h)和热激(53℃,5 min)处理后,采用不同提取物料状态(干粉、鲜品)、不同提取方法(80%乙醇和冷、热水提取法),研究青香蕉果皮和果肉提取物对香蕉、芒果和番木瓜三种热带水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筛选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青香蕉果皮和果肉的80%乙醇提取物对三种水果炭疽病菌均没有抑制效果;鲜品水提物的抑菌作用优于干粉水提物;青香蕉果皮水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热激处理能增强果皮冷、热水提物对芒果和番木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青香蕉果肉水提物对三种水果的炭疽病菌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而热激处理可增强果肉冷、热水提物对三种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冷激处理后,只有热水提取物表现出了对三种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经热激处理的青香蕉鲜品水提取物对三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香蕉采后病害系统防御机制及果蔬采后生物防治理论的扩展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