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萨福克羊作为父本,与本地的麦盖提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初生重为5.28±0.43 kg,比麦盖提羊提高了27.23%,差异极显著;F1代初生时体高和体斜长分别为41.17±0.62 cm和41.83±0.38 cm,与麦盖提羊初生羊相比降低了10.85%和9.22%,差异显著;F1代在2、4、6、8月龄时体重分别比麦盖提羊高出18.52%、14.37%、13.61%和13.02%,各生长阶段均差异极显著.在整个试验中,麦盖提羊日增重为173.11 g,杂交F1代羊日增重为193.24 g,杂交F1代羊日增重比麦盖提羊提高了11.63%,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云上黑山羊体重与成年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基于98只云上黑山羊母羊的体重记录和成年性状数据,利用R语言对体重和成年性状共11个变量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18月龄校正体重和12月龄校正体重外,相邻体重之间极显著相关(0.30<r<0.42,P<0.01);18月龄校正体重与成年性状(除体高外)之间为极显著相关(0.39<r<0.76,P<0.01);胸围、管围、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之间达到显著相关(0.24<r<0.76,P<0.05)。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与成年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18月龄校正体重和胸围引起的。以上提示,胸围是影响云上黑山羊体重的主要成年性状,可作为重点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3.
旨在揭示陕北白绒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其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日龄相近的39只陕北白绒山羊(公羊16只,母羊23只)分别测量其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1)陕北白绒山羊体重和体尺各项指标均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陕北白绒山羊绝对增重和相对增重在出生后至1月龄最大,在3月龄降至最低值,随后分别在5月龄、8月龄出现2个绝对增重高峰期,而相对增重呈现出平稳变化趋势;(3)陕北白绒山羊公羊体高绝对生长值在8月龄最高,母羊体高绝对生长值在9月龄最高,而公、母羊体高相对生长值也分别在8、9月龄最高,公、母羊体长绝对生长值均在9月龄最高,体长相对生长值均在4月龄最高,胸围绝对生长值和相对生长值均在5月龄最高,管围绝对生长值和相对生长值均在12月龄最高。综上,陕北白绒山羊在出生后1月龄内、4~5月龄和7~8月龄增重速度较快。体尺指标在4~5月龄和7~9月龄增速较快。在此期间应注意营养提供,从而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社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育种研究,对自群繁育后代早期增重、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自群繁育后代3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7.36 kg和22.88 k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6.98 kg和7.20 kg,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272.56 g和227.44 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78.67 g和80.7...  相似文献   

5.
霍克民 《科学种养》2010,(11):32-32
<正>近年来,笔者参与了山羊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利用波尔种公羊与贵州黑山羊母羊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杂交羊生长快、个体大、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好。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滇东南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役用等生产性能作调查,滇东南水牛体型中等偏小,为典型的役用型水牛品种,成年公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分别为476.64±101.18 kg和392.16±64.25 kg、131.00±7.39 cm和123.33±4.50 cm、125.85±6.08 cm和120.22±2.91 cm,较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小;滇东南水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槟榔江水牛较为接近,比德宏水牛低约10个百分点。并就滇东南水牛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新疆褐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新疆褐牛主要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和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生长性状初生重、6月龄体重、周岁体重、2岁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37、0.38、0.34,属中等水平,各阶段龄体尺指标的遗传力不同,周岁体重、2岁体重、体斜长、体高等指标存在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建议加强开展以体高、体斜长为重要育种目标的新疆褐牛早期选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多胎肉用细毛羊的培育过程中,改进肉用性能是育种的主要指标,但是羊毛品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提高肉用性能的同时,改进羊毛品质和提高净毛量,符合当前市场对羊肉和羊毛的需求。本文对2004年和2005年培育的中国美利奴多胎肉用细毛羊的羊毛品质作了综合分析,毛丛自然长度断奶公羔为4.17 cm,母羔为3.75 cm,周岁公羊为9.63 cm,周岁母羊为10.18 cm;羊毛的伸直长度周岁公羊为14.55 cm,周岁母羊为14.92 cm;羊毛纤维直径周岁公羊为19.85μm,周岁母羊为19.30μm;羊毛密度周岁公羊为5 052根/cm2,周岁母羊为4 600根/cm2;羊毛净毛率周岁公羊为60.08%,周岁母羊为65.10%。由上可知,除羊毛密度外,中国美利奴多胎肉用细毛羊总体上符合品种培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陕北白绒山羊不同养殖模式生长发育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发育状况,研究采用不同饲养管理群对比的方法,调查、统计2009年完全放牧的羊群、2010年半舍饲半放牧的羊群和2011—2012年完全舍饲不同补饲的羊群羊的产绒量、绒长、体重、体长、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对比得出在不同的饲养方式下2012年完全舍饲的羊群的体重是(33.80±5.15) kg、体长是(76.92±3.57) cm、胸围是(81.34±4.37) cm、管围是(7.71±0.26) cm,全部高于其他饲养方式,差异极显著(P<0.01);半舍饲半放牧的羊群产绒量为(549.93±143.15) kg、绒长为(5.40±0.92) cm全部高于其他饲养方式,差异极显著(P<0.01);完全舍饲羊的产肉性能优于其他饲养条件下的产肉性能。这可能是完全舍饲的羊缺乏运动能量消耗少。半舍饲半放牧的羊群产绒性能高于其他放牧方式可能是羊得到充分的运动、精神状态好、营养充足。相同饲养方式下2012年种公羊补饲精料比2011年增加0.25 kg,2012年体重为(33.80±5.15) kg,比2011年体重增加2.99 kg。2012年产绒量(470.41±167.74) kg,2011年产绒量为(520.73±167.96) kg差异极显著(P<0.01);在营养水平达到维持以上,提高营养水平对产绒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国内地方品种1.西藏羊粗毛羊品种。原产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部分地区。外貌特征:头小呈三角形,鼻梁隆起;公、母羊均有角;头、四肢多为黑色或褐色,被毛白色,呈毛辫结构,有波浪形弯曲。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44.03~58.38千克,母羊38.53~47.75千克;净毛率70%左右,其中无髓毛占53.59%,两型毛30.57%,有髓毛15.03%,干死毛0.81%。  相似文献   

11.
淮南麻鸭生长模型及体尺体重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模型拟合0~9周龄的淮南麻鸭体重。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R2=0.9949,生长拐点为5.29周龄,拐点体重为1071.81g,最大日增重35.73g,生长模型为:Y=2913.49×exp(-exp(1.23-0.23x))。淮南麻鸭的体重与体斜长、胸围、胫长呈极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研究了半胱胺、四黄素和绿益康三种饲料添加剂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2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0只,即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四黄素、绿益康和半胱胺分别按0.6%添加到试验Ⅰ、Ⅱ、Ⅲ组的基础日粮中;基础日粮自配。试验期为28天。结果:饲喂半胱胺的试验组第一周平均活重比对照组提高4.27%,差异显著(p<0.05);饲喂第二周平均重比对照组、绿益康组和四黄素组的平均活重分别提高了12.33%、11.5%和15.66%,差异都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29%, 料重比降低了22.7%,育成率提高了3.8%。饲喂绿益康的试验组第一周,平均活重比对照组和四黄素组分别提高了5.04%和4.76% ,差异都显著(p<0.05),三周后平均活重提高了3.96%,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92%,料重比降低了15.7%,育成率提高了7.5%。饲喂四黄素的试验组平均重提高0.93%,日增重提高了4.92%,料重比下降了20%,育成率提高了7.5%。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绿益康防病促生长效果最好。半胱胺对鸡的促生长效果最好且在饲喂半胱胺的第一、二两周后差异显著(p<0.05),四黄素有明显的防病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在调制香蕉茎与小麦麸质量比为9:1的混合青贮中,设对照组和分别添加纤维素酶0.05 g/kg (WB-CEL1)、0.15 g/kg (WBCEL2)和0.25 g/kg (WB-CEL3)的3个处理组,同时调制香蕉茎单贮。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天,开封后评定青贮的品质。(1)较香蕉茎单贮,混贮对照组的pH、气体损失率(GLR)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低(P<0.01);(2)与混贮对照组相比,3个水平纤维素酶组的干物质(DM)和干物质回收率(DMR)升高、氨态氮(AN/TN)降低(P<0.01);(3)与0.05 g/kg组相比,0.15 g/kg组和0.25 g/kg组的AN/TN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升高(P<0.05);(4)与0.15 g/kg组相比,0.25 g/kg组的NDF降低(P<0.01)。表明,香蕉茎与小麦麸混贮优于香蕉茎单贮,在香蕉茎与小麦麸混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均能显著提高青贮品质,以添加0.25 g/kg纤维素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果寡糖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48.24±3.45) kg,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泌乳初期的初产崂山奶山羊健康母羊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饲喂羊场常规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饲粮在常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果寡糖(有效含量)10 g/(d·头)、15 g/(d·头)和20 g/(d·头)。试验期共70天,其中预试期14天,正试期56天。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试验组奶山羊的乳脂率、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Ⅱ组及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奶山羊日粮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产奶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乳品质作用不明显,添加量以15 g/(d·头)为宜。  相似文献   

15.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而设。以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进行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上生物学特性表现对比。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前者株高生长超速介于显著与不显著之间,增长幅度在3.3~4.7 cm之间;单株成铃数增加显著(增12.5个);第一果枝高度提升显著(上升3 cm);总果节数增加显著(增10.2个);主茎节距拉长显著(0.5 cm);叶色加深显著;籽棉增产极显著(增267.0 kg/hm2);皮棉增产极显著(增118.35 kg/hm2);霜前籽棉减产极显著(减220.95 kg/hm2);霜前皮棉减产极显著(减88.5 kg/hm2);单铃重下降极显著(低0.54 g);单铃籽棉重下降极显著(低0.44 g);单铃皮棉重下降极显著(低0.18 g);籽指上升极显著(升1.65 g);纤维整齐度指数上升显著(高1.025%);马克隆值升高显著(高0.787);发芽率提高极显著(增2.75%)。结果说明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的一些生育性状、产量性状较差,总产性状较好,纤维品质上整齐度较好,推广种植性一般。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水稻土氮素组成及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氮素组成及含量分布特征,探讨土壤氮素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氮素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08±0.26)g/kg、(33.06±8.07)mg/kg,氨基酸态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的含量分别为(30.39±15.08)mg/kg、(96.06±13.01)mg/kg、(16.77±11.30)mg/kg;不同类型水稻土全氮、碱解氮与有机氮含量分布特征均为潜育型>渗育型>淹育型;不同类型水稻土中有机氮组分变化为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不同类型水稻土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7.
李茂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17-20
试验选用12只生长期海南黑山羊断奶羔羊(约4月龄)分成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适宜于发展中国家的山羊饲养标准为参考设计了4种能氮比的日粮,分别为日粮1、2、3、4。探讨不同日粮能氮水平对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日粮2山羊血液中的总蛋白较日粮1、日粮3和日粮4的实验羊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降低;尿素含量最高,日粮2与日粮1、日粮3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日粮4;葡萄糖含量,日粮2与日粮3无显著差异,与日粮1、日粮4差异显著;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均成上升趋势,日粮2最低,日粮4最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脆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生态、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0.0097,0.1935±0.0097,脆肉鲫与普通银鲫的形态学指标差异极显著(F值F0.01)。饲料中蚕豆营养成份的摄取是直接导致异育银鲫脆化的原因,并影响银鲫的正常生理生态学指标,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体长(L)与体重(W)关系的体征指数方程明显不同,分别为W普通鲫=0.00000016L3.3375,W脆肉鲫=0.00000378L3.9683,肥满度系数分别为K普通鲫=0.0023,K脆肉鲫=0.0035。试验表明,脆肉鲩养殖中混养脆肉鲫的最佳方案为放养规格4cm/尾、密度2250尾/hm2,力争特定生长率在两年内平均值达到1.3488±0.0212水平,脆化度为0.41kg/cm2以上的合格脆肉鲫。此外,脆肉鲩养殖场内几乎所有摄食蚕豆的鱼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化现象。文章还就进一步完善脆肉鲫养殖生产规程,合理调控放养密度和养殖水环境因子,提高脆肉鲫混养技术和养殖效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探讨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P450 2E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组[0.5、1.0、2.0 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5天后采血牺牲,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摘肝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用RT-PCR检测试验大鼠肝脏细胞中P450 2E1的表达量。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普洱茶(熟茶)降低MDA效果显著(P〈0.05);普洱茶(熟茶)、红茶和铁观音组中GSH-Px酶活力、SOD酶活性显著提高;(高剂量)普洱茶(熟茶)、红茶显著降低P450 2E1表达量(P〈0.05);通过试验大鼠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熟茶)和(高剂量组)铁观音能明显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P450 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应用‘3414’试验建立芜湖县油菜施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相对产量50%、75%、90%和95%为标准将安徽省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极低等级(Olsen-P10mg/kg;NH4OAc-K20mg/kg)时,磷、钾肥(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75和65kg/hm2;低等级(Olsen-P,10~20mg/kg;NH4OAc-K,20~50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60和55kg/hm2;中等级(Olsen-P,20~30mg/kg;NH4OAc-K,50~100mg/kg)时,磷、钾肥用量均为45kg/hm2;高等级(Olsen-P,30~40mg/kg;NH4OAc-K,100~125mg/kg)时,磷、钾肥用量均为30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40mg/kg、速效钾高于125mg/kg时,无需磷钾肥施用。区域总量控制的方法对氮肥进行推荐,推荐用量为(180±3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