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各地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多角度多维度地丰富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考虑研究区的整体性、资源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在原有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天然湿地资源和林木资源对原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新模型对比分析了2004—2009年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水、经济、能源、天然湿地、林木相对资源承载力、相对综合承载力、承载状态及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各地区各资源承载力纵向比较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有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的有水资源承载力和能源资源承载力,天然湿地资源承载力和林木资源承载力与其变化趋势相似,全区有增有减。全区相对综合承载力多数地区处于上升趋势。一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的地区有石河子市、伊犁地区,表明这些地区人口处于警戒状态,必须大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克州、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巴州连续6年分别处于富余、非常富余状态,但这些地区的富余度和非常富余度均呈下降趋势,即人口的增长略高于承载力的增长,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控制这6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使之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利用陕西省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取了四个资源环境承载力主成分即资源供给、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通过ArcGIS 自然断点分级将承载力分为五个等级,即高承载地区、较高承载地区、中等承载地区、较低承载地区和低承载地区,分析了陕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综合承载力分布表现为关中高,陕北次之、陕南低的特征;资源供给承载能力关中最高,陕北中等,陕南承载能力最低;环境质量承载能力为渭南、榆林为属高承载力,安康及商洛最低;社会经济承载力陕北高,关中及陕南较低;基础设施承载力为宝鸡和咸阳高,铜川低。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各区域承载力表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其中陕北地区承载力增加最大。陕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与能源利用、耕地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研究为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3个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确定2个主成分对潍坊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的较好方法;(2)人口情况、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影响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3)2000-2010年潍坊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本研究评价结果较好,可以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从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为北京山区沟域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弄清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率,笔者运用潜力递减法计算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未来聊城市耕地面积、粮经比和主要作物播种面积,探讨聊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小麦生产潜力为6911.37 kg/hm2、玉米为15445.88 kg/hm2;人口承载力在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水平上分别为938.25万人、750.6万人和625.5万人,这表明在富裕型水平上将出现超载。为此,笔者提出了提高聊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承载力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基础,而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其产品——粮食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有着更为基础的作用,我国人多、地少、粮紧,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重大战略问题,开展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鹤壁市人地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方法]本文借助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分析了鹤壁市耕地人口承载力现状,[结果]发现2006-2016年耕地粮食产量能够完全满足全市人口需求,并有一定盈余;对于2017-2030年耕地人口承载力状况,本文设定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种消费标准,通过对人口、耕地变化趋势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温饱水平、小康水平下耕地不超载,而在富裕水平下轻微超载,[结论 ]此分析说明未来一个时期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     
“三化”建设
  笸新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以来,自治区先后8次对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12个地州市的31个县(市、区)进行督查调研,建立了督查机制和约谈机制,2013年分批对9个地(州、市)的15个县(市、区)进行了约请汇报,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报、月报、周报制度。截止2013年6月,自治区已对规划在2015年前要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的30个县(市、区)进行了全部督查。自2011年自治区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以来,很多地区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全疆各地纷纷开展强校与弱校“捆绑”发展工作,逐步缩小了同一区域校际办学差距。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和掌握干旱农牧区人口增加与耕地资源相互变化状况,确定土地优化配置结构,为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磴口县和巴彦淖尔市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磴口县1986年和2007年的生态状况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和2007年,磴口县生态赤字分别为1.3607×104、30.3876×104 hm2。2007年磴口县生态赤字较1986年增长21.33倍。1986-2007年期间,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加0.5966 hm2/cap,人均生态足迹增加2.8828 hm2/cap,即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速大大低于人均生态足迹,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1)草场严重超载;(2)农业盲目开垦土地资源;(3)人口增长;(4)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生物资源与能源消费的增加和需求。  相似文献   

9.
贵州粮食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贵州人口,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的自然潜力。包括光,温潜力。现实生产潜力,最大土地生产力,人口动态预测,消费水平增长趋势,研究了贵州粮食生产潜力近期(2000年)为100-115亿kg ,中期(2040-2050)为160亿kg左右,远期(2100)为240亿kg,近期人口严重超载500万(人均300kg标准)或1200万(人均400kg标准),近期人口形势严峻,中期人口承载宜控制在4000万以下,最好不要超过3000万,远期宜在4000万以下。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海南省社会、经济、环境现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7个指标构建海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南省18个市县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整体水平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市县的I级隶属度值不断增大,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各市县的对比分析来看,海南省各市县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呈现东部-中西部-北部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国土空间开发角度,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需求,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承载力评价应由社会经济和人口驱动转变为资源环境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驱动,定义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为一定空间范围内既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又不破坏其生态环境的可开发规模和强度及支撑保障能力。汨罗市的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汨罗市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盈余的有10个乡镇,承载力均衡的有4个乡镇,承载力超载的有1个乡镇,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结果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等提供了可能,达到了统筹国土空间合理配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和预测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建设双重背景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间动态,从耕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出发,运用熵权法对贵阳市1998—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并预测研究区未来1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8—2018年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渐上升,从1998年的0.1809上升到2018年的0.8908,年均增长0.0338,由危机状态转变为富裕状态。各子系统对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程度不一,不同时间段内不同子系统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不同,2005年以前主要是以耕地承载力的贡献最大,2005年以后则是以社会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为主导。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就业人口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是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直接障碍因子,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口密度是潜在障碍因子。未来10年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持续增加,达到富裕状态。研究可为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土三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 significant index for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 region. This paper applied ecological footprint counting model to calculat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typical resource-based city—Shennongjia from 2008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a)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Shennongjia area increased from 86,464.48 ha and 1.076 ha. in 2008 to 93,13.59 ha. and 1.171 ha. in 2012;(b) tot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luctuated, and tot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thus it had ecological surplus;(c) among all land use types, water resources had the largest ecological surplus, construction land and woodland had the second and third largest; waters and fossil energy land showed ecological deficit and needed outer supply. As a whole, Shennongjia area had an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less destruction and goo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首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其次,在生态功能区层面对迭部县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成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迭部县整体生态承载力得分为0.239,处于“较强”承载力状态,构成整体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弹性力、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得分分别为0.222、0.062和0.063。(2)2016年,迭部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11.76 mm,水源涵养功能处于“高”状态,其中,水源涵养功能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以草地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区域。(3)自然栖息地面积占迭部县总面积的83.67%,其自然栖息质量指数(Natural Habitant Quality Index,NHQI)处于“高”状态。(4)从自然和经济2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迭部县生态环境条件较好,但林草地面积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推动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Remote sense image interpretation and on-the-spot verifi cation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wetland resources in Lincang City.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wetland area in the city totals 29,102.61 hm~2, including natural wetland 12,949.86 hm~2, artifi cial wetland 16,152.75 hm~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in the city are concluded as "diversifi ed wetland types, small wetland area, high proportion of artifi cial wetland, an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niche. This paper pointed out problems in the wetland protection, such as aggravated pollution of wetland environment,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and biocenosis changed by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en gav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青海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评判生态脆弱区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情况,运用熵权法和P-S-R模型,构建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采用物元理论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青海省2000—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大体表现为“较不安全→临界安全”;青海省各市(州、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地区间差异明显;影响青海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经济密度、人均耕地面积、林草覆盖率、水土协调度、成灾面积比重和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樱桃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对新疆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樱桃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果蝇属中为数不多的为害成熟果实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向西开放和开拓中西亚以及欧洲市场的重要口岸,新疆尚未有发现该虫的报道。本研究对樱桃果蝇在新疆地区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CLIMEX软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为伊犁地区以及温宿县、拜城县、和静县以及温泉县部分地区;GARP软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为新疆北部部分地区及南部大部分地区;两者结合认为,伊犁地区察布查尔自治县为樱桃果蝇的高度适生区域。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樱桃果蝇对新疆各地州市的潜在危险性,认为樱桃果蝇对新疆为高度危险性害虫,建议将樱桃果蝇列入新疆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相似文献   

18.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nalyz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y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to settl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d it i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realiz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cademician Sun Tiehang's "unification of three" for the eco-city construction, establish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es fo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y—Huainan City; and applied GM–BP neural network coupling model for the dynamic evolution and predic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Huainan City in the future dec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of Huainan would be 2.13 by 2025, higher than the loadable state 1, so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would keep in the over-loaded level, but the over-loaded degree would be lower than the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arable land, energy and water resources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hus it is imperative to adjust this unreasonable and unsustainabl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 enh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high-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ake an energy-saving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p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