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对农村居民点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量文献对这种变化进行了阐述,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结果: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他有关农村居民点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理论体系还需完善,空间分布提取方法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方法尚需整合。  相似文献   

2.
县域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进行评价并优化其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序发展。选取黑龙江省明水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心化程度评价指数对研究区空心化现状进行评价,并揭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最后提出整理方案。结果表明,明水县空心村状况显著,在不同的规划期限,各乡镇表现出的空心化趋势不尽相同,整理比重较大的乡镇有通泉乡、永兴镇等。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依据规划期限,给出迁移农村居民点及迁移方向。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未来将结合各农村居民点的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土地开发利用等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13-317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选取14个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系数。运用评价系数计算出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为3031.10 hm2,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25.02%;(2)各乡镇评价系数介于0.19~0.61之间,营城子镇评价系数最大,为0.61,新兴乡最小,为0.19;(3)在整理时序上,将可实现潜力与新增耕地系数综合考虑,应优先重点安排潜力大,新增耕地系数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其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2012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测算南塬乡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实现潜力,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别计算各村居民点形状、规模和分布3个方向的景观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各景观指数贡献率的基础上引入综合景观特征值,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类型尺度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综合景观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可实现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一半;(2)受地形影响,南塬乡各村居民点斑块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景观特征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各景观指数对整体格局的影响;(3)综合景观特征值和可实现潜力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景观特征值越高说明居民点斑块越规则,其整理潜力越小,例如江家寨村综合景观特征值最高为1.409,但其可实现潜力仅为2.23 hm2。  相似文献   

6.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分析苍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通过在卞庄镇、长城镇、尚岩镇、向城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基础数据,从农户角度选择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农民意愿等3个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村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较为满意,卞庄镇整理效果最好。针对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基于河北省520个农户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农户意愿是当前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之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目标。居民点整理的顺利实施需要农户的支持和配合。虽然整理政策的实施原则是尊重农户的意愿、保护农户利益,但是,农户对当地的实施措施和所得“实惠”是否满意,对此项政策是否支持,对居民点整理工作顾虑是什么。本文以河北省几个居民点整理县(市)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收集数据资料,从“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认识”、“认为是否能从整理中得到好处”、 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顾虑”三方面调查农户的意愿,并分析其顾虑。并提出居民点整理政策要以人文本、实事求是、完善相关整理措施等消除农户当前顾虑。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有序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玉门市农村居名点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对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类型可以划分为3类。其中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573.58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56.93%,主要分布于清泉乡、柳河乡、昌马乡、花海镇、赤金镇;较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908.90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32.89%,主要分布于下西号乡、黄闸湾乡、玉门镇;暂不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81.48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0.18%,主要分布于柳湖乡、小金湾乡。通过分析得出其适宜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程度、居民点分散度等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为此,根据新疆农村居民点特点及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和有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宣传,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村镇建设规划,以此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和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笔者以瑞金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为基础,采用“三级标准”制,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农村居民点,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进行测算。本研究以赤壁市的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工程技术因素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指标体系,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整理潜力进行系数修正,得到更接近于工程标准的现实整理潜力。研究表明:赤壁市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283.03 hm2,综合挖潜系数为0.061,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差异较大。研究认为: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技术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理潜力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近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247.21 hm2;中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9574.23 hm2;远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852.51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