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晚播、增密、减氮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播种时间是麦/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适宜的播期及晚播下限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2018年和2019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个试验点进行播期试验,试验设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6月9日,在高密度、低氮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推迟播种可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纤维品质稳定。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成熟期吐絮率下降。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10月20日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结论】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最适播期建议在5月25日左右,以不晚于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晚播、增密、减氮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播种时间是麦/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适宜的播期及晚播下限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2018年和2019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个试验点进行播期试验,试验设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6月9日,在高密度、低氮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推迟播种可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纤维品质稳定。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成熟期吐絮率下降。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10月20日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结论】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最适播期建议在5月25日左右,以不晚于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3.
根际启动肥能够提高棉花磷效率和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磷肥条施和硫酸铵诱导根际酸化促进棉花根系生长、磷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效应与技术原理。【方法】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在等量N、P养分投入条件下比较了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和硫酸铵作种肥条施、磷肥作种肥条施并配合滴施硫酸铵等调控根际过程的措施对棉花根系长度、根际pH、磷吸收及产量的效应。【结果】与磷肥作基肥、生育期滴施尿素的传统方法(对照)相比,施启动肥(即重过磷酸钙(P_2O_5)34.5kg·hm~(-2)和硫酸铵(N)7.5 kg·hm~(-2)作种肥条施)可促进棉花苗期的根系在施肥区(10~20 cm)增生,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4.3%和93.7%;同时,硫酸铵诱导根际土壤pH降低了0.41个单位,促进棉花苗期磷吸收和生长。在此基础上,花铃期进一步滴施硫酸铵可促进10~20 cm土层棉花根系生长,根际pH降低0.64个单位,提高了氮、磷的吸收量。3年平均的棉花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1.9%,氮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当季利用率比传统施肥方法分别提高了28.5%和9.2个百分点。增加磷肥作种肥用量对棉花根系生长和菌根侵染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可提高氮、磷肥效率和棉花产量。【结论】膜下滴灌棉花种植体系中,磷肥和硫酸铵作种肥条施并结合花铃期滴施硫酸铵能有效调节棉花根际pH、提高磷肥效率和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棉花生产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评价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定量研究河北省棉花生产碳足迹,分析其构成因素,解析河北省棉花生产肥料和灌溉投入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省棉花生产单位面积、单位产量、单位生物量、单位产值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分别为3272.71 kg·hm~(-2),1.04 kg·kg~(-1),0.40 kg·kg~(-1)和0.34 kg·$-1,低于前人研究结果中华北平原作物生产平均碳足迹和冬小麦碳足迹;2)化肥、灌溉、地膜为河北省棉花生产碳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棉花生产碳足迹的34.53%、25.98%和18.44%;3)在调研的棉田中,25.63%的地块肥料投入过量,21.11%的地块灌溉投入过量,且产量较低,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逐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发展棉花节肥、节水、免覆膜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河北省作物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机采棉杂交后代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株型、产量及品质众多复杂因素中找出影响机械化生产较大的因素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方法】以陆地棉Z571与中棉所49杂交的F2:3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方差和相关性。【结果】F2:3群体株系材料间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分离,且后代中出现了许多超亲个体,在田间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农艺性状之间复杂的关系;株高、单株果枝数与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单株营养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位面积铃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与单位面积铃数相反。【结论】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高产高品质的株型特征为单株营养枝数较多;选育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时要选择铃数较多、铃重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是除粮食以外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切实保证棉花的产量至关重要,棉花种植面积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5个变量分析其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棉花种植面积有着积极的影响,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反向作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这两种措施,塑造良好的群体冠层结构,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在2016—2017年以冀棉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保定清苑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去、留叶枝)和冠层高度(高矮相间冠层、矮冠层和高冠层)对棉铃时空分布、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时间分布上,留叶枝处理相比去叶枝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数量;高矮相间冠层与高冠层相比伏前桃数增多,但秋桃数显著减少。在空间分布上,留叶枝使果枝结铃数下降,但果枝棉铃分布较去叶枝群体更均匀,去叶枝群体下部果枝棉铃分布较多,留叶枝群体则集中在中部果枝;不同冠层结构处理的内围铃数均多于外围铃数。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花产量形成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去叶枝、高矮相间群体籽棉产量最高,但其皮棉产量和留叶枝、高矮相间群体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塑造留叶枝、高矮相间冠层能够促使棉株中部多结铃,增加伏桃数及其比例,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有利于形成产量,还可节省人力和物力,节约成本,因此可作为黄河流域棉区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简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间作是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的1种集约化种植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芝麻间作的优劣势,并寻找棉花/芝麻间作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等行距单作棉花(Tc_1)、大小行单作棉花(Tc_2)和单作芝麻(Ts)为对照,设计棉花、芝麻的间作方式分别为1-1式(棉花行距80 cm,棉花行间种植1行芝麻),2-1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1行芝麻),2-2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2行芝麻)3种间作模式,比较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采用土地当量比(LER)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利用效率及间作优劣势。【结果】与单作棉花或单作芝麻相比,所有间作模式皆降低棉花或芝麻的产量,但2-1式间作中棉花籽棉产量与单作棉花Tc_1、Tc_2相比仅略降低,差异不明显;1-1式间作模式下2年平均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1分别降低了17.3%、7.9%、19.7%和7.9%;2-2式间作的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2分别降低16.4%、5.81%、14.8%和6.2%。间作系统中棉花与芝麻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皆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总量。2015年、2016年的LER分别为1~1.24和0.91~1.16。【结论】棉花/芝麻间作的LER大于1,间作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两者具有间作优势。2-1式间作既不影响棉花产量又增收一茬芝麻,且易于栽培管理,是可行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棉花学报》2021,33(5)
【目的】探究北疆无膜栽培条件下滴灌带埋设深度影响棉花产量的作用机理,为新疆棉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陆早7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滴灌带埋设深度处理(D1:10 cm,D2:15 cm,D3:20 cm),研究埋设深度对棉花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与D1处理相比,D3处理苗期延长4 d;在盛花期后棉花生殖器官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滴灌带埋设深度增加而增加,吐絮期D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较D2、D1处理分别高25.5%、54.3%;棉花总铃数、铃重及籽棉产量均在D1处理最低,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棉花纤维长度、伸长率及断裂比强度在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D3处理较D1处理分别增加5.9%、0.29百分点、10.2%,且差异显著。【结论】无膜条件下增加滴灌带埋设深度可促进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但从稳产角度来看,15 cm是无膜棉最佳滴灌带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基于棉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茚三酮法、钼蓝法及土壤双向切片法。【结果】试验表明:土壤中的保水剂含量在0.030%~0.100%范围内,土壤表面蒸发明显降低,pH值趋于酸化;棉花前期根系生长发育加快,表现为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干重较大,且在土壤内分布较为合理,土壤深层根系衰减较慢,更有利于棉株均衡生长发育,防止棉花旱衰。【结论】在30~45 kg/hm2用量内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铃数增加5.7~9.4万个/hm2,铃重增加0.1~0.19g。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6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经历了持续增长(1988—1999年)、缓慢减少(2000—2004年)以及波动增长(2005—2016年) 3个阶段, 2016年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其专业化集聚水平自1992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区域特征明显,南疆棉区的变化主导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变化;新疆棉花种植业的集聚水平自1988年起呈现出波动中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其高值集聚区由喀什地区转移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新和县等地,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变化不大;推动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棉花比较收益、机械化水平以及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区域棉花生产系统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省棉花生产系统为例,以1985、1999年两个年份各县市棉花生产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区域棉花生产系统中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棉花的发展要稳定徐连、沿海区,发展两淮区。根据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变化对棉花生产系统进行分类,仅7.81%的县市属于总产增产型,太湖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减、面积减"类型为主,其它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增、面积减"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Rapid adop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China is greatly attributed to high-quality hybrid seed produced in northern Shandong cotton production area; however, seed yield has reached a plateau in this area in recent years. Shifting the growing season earlier in the year by planting earlier in a greenhouse-like hut and transplanting the raised seedlings to the open fields later may allow the crop to produce more seeds. Four-year consecutive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Huimin County (northern Shandong, China) showed that early-season chilling stress on seedlings was avoided in such a hut, and that the blooming period was extended by about 1 week longer and the peak blooming occurred 5 days earlier in the year in the transplanting system than in the normal planting system. The number of early-season blooms and the number of bolls retained per unit area in transplanting syste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planting system,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ll size and lint percentage between the two planting systems. Seed yield and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ransplanting system through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bolls per square metre and earlier blooming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of improvement in seed yield and quality, the net revenue for seed producers with the transplanting system was increased by 20.8 and 22.5 % in 2002 and 200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et revenue in the normal planting system. Seedling transplanting is a potent way to enhanc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Bt transgenic cotton.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的不同影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省近26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以及粮食平均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变化,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各种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近26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呈波动式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显著影响着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并且粮食平均单产的变化对总产的影响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各种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都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但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主要是通过单产的变化影响粮食总产量,谷子、玉米和小麦则是通过播种面积的改变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熟性品种栽培技术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对中早熟春棉和短季棉品种在一熟条件下的不同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播有利于一播全苗,并能调节结铃盛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自然重叠,伏桃增多;密植矮化可使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皮棉单产。据此认为棉花晚播密植栽培是山东棉区棉花增产的又一种栽培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11—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变化,探究2025年粮食产能约束条件下各作物单产和种植面积优化的可能性,有助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压舱石”的生产规划布局。采用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FGA)与熵权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统计年鉴及网络公开的历史数据,探寻2025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极值条件下玉米、水稻、大豆作物品种种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仅调整单产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产幅度依次是大豆5.01%、水稻5.00%、玉米3.69%;仅调整面积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加幅度依次是玉米8.34%、水稻3.31%、大豆-0.04%;面积与单产协同调整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加幅度依次是玉米面积7.97%、大豆单产5.01%、水稻面积3.31%、玉米单产2.29%、大豆面积-0.04%、水稻单产-3.67%。通过调整作物种植面积或单产或面积与单产协同的3种假设,均可获取实现粮食产能目标的动态优化方案。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布局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但叶枝成铃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棉株生育进程有所提前,霜...  相似文献   

18.
热量资源变化对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新疆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关键期,收集石河子地区1961—2015年棉花单产、气温资料以及1988—2017 年棉花物候期监测等资料,运用多项式分离气候产量、气候倾向率、一元回归及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段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丰富增加趋势明显;≥10℃积温、棉花生产期≥0℃积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0℃积温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10℃积温低于3350℃· d、棉花生产期≥0℃积温低于3650℃·d 棉花减产明显。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期是棉花的热量关键期,对棉花产量的贡献分别为6.59%和5.95%。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容量的拓展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常规人工打顶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种植密度(18万、22.5万和27万株·hm-2),研究化学打顶对棉株形态、群体器官数量和经济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平均高出17%,中上部果枝显著变短,尤其是上部果枝平均比人工打顶短75%.冠层中部透光率平均提高约13%.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