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番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与抗病育种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作为一种新型病毒病,已成为威胁各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已经发现和挖掘的抗病基因有Ty-1、Ty-2、Ty-3、Ty-4和ty-5,只有Ty-1/Ty-3被克隆。关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关于植物抗TYLCV机制的研究和报道很少。本综述对黄化曲叶病毒病株系分化、相关的抗病基因、抗病机制以及病毒诱导及基因沉默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与番茄叶片中各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品种及不同定植时间的番茄叶片中Mg、Ca、Fe、Mn、Cu、Zn共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番茄品种的各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番茄的病情指数与Mg、Mn和Zn 3种元素的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且随着定植时间的增加,感病品种叶片中Mn和Zn的含量呈显著性降低。因此,在番茄生长过程中,为了抑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可对植株施加适量的Mn肥和Zn肥。  相似文献   

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番茄生产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已成为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技术手段.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和Ty-3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来自于内蒙古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11份番茄抗病、耐病及感病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病基因Ty-1及Ty-3的检测,并对Ty-1抗性基因进行Taq I酶切.结果发现,11份育种材料中,材料3和材料7中含有Ty-1及Ty-3抗性基因,材料1、材料4、材料5及材料7中含有Ty-3基因,其余材料无抗病基因.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定番茄育种材料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抗病育种材料的辅助选择及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是一种灾难性的病害,可使番茄产量损失达100%,严重地影响了番茄产业的发展。其病原为单链环状DNA的双生病毒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或TY),目前尚无可靠药物能防治,对其进行防治就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该病毒的特点。因此开展本研究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相关文章,从病原病毒的类型,发病特征,病毒寄主,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总结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研究动态。本研究内容既可以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生产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种业导刊》2010,(3):46-46
江苏省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抗性育种取得了重大突破。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严重时减产可达100%。为此,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以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育种为研究方向展开各项研究工作。在完成了江苏及周边省份该病害的病原分子诊断基础上,专家们目前已育成苏红9号、TY209等系列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番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烟粉虱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陕西的发生范围、不同种植茬口的发病率、烟粉虱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定期普查和人工接虫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烟粉虱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侵染循环中所起的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从不同种植区域来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陕西番茄栽培区域普遍发生,其中渭南、延安、西安,咸阳等地区发生最重,平均发病株率52.3%,病情指数平均32.6,汉中地区未发生。越夏茬番茄平均发病株率94.8%,平均病情指数53.8,平均产量降低74.0%;秋延茬和越冬茬次之,早春茬为害最轻。烟粉虱发生期与病毒病发生期相吻合,烟粉虱在较低密度情况下发生后20~25天,田间出现病毒病流行;在较高密度情况下,发生后10~15天田间出现病毒病流行。单株番茄单头烟粉虱带毒,即可引起番茄浸染病毒,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发病株率及发病程度依次增加。烟粉虱在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植株上获毒15min后即可传毒,并能够引起23.9%无毒植株染病,获毒720min时,植株感病率高达95.6 %,传毒效率与获毒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陕西关中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严重地区,越夏茬番茄发病最严重,其次是秋延茬和越冬茬,烟粉虱的密度、带毒率、传毒效能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因子,有效切断烟粉虱的传播以及避开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是制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策略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的研究现状,包括黄化曲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国家发生的黄化曲叶病毒种类、黄化曲叶病病征及该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常用及主要的诊断方法、目前主要的防治技术.着重介绍了当前该病在中国各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防菌3BY4和BQ9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病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采用喷雾法初步研究蜡质芽孢杆菌3BY4和阿氏肠杆菌BQ9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病增产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3BY4和BQ9对该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8.19%和52.77%。江苏赣榆田间试验表明,3BY4和BQ9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03%和42.76%。同时,研究了3BY4和BQ9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BY4和BQ9对番茄的增产率分别为21.32%和26.14%,而且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有机酸的含量。北京郊区田间试验表明,3BY4和BQ9对‘欧盾’的防治效果在44%以上,对‘中农105’和‘Moneymaker’的防治效果不显著在17%~30%之间,表现出品种差异性。综上所述,生防菌3BY4和BQ9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病增产效果,且能够改善番茄品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高感染株系7969-19-1-1-3及其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株系Z3(Ty-3a)构建了包含1 404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348对SSR、CAPS、SNP、Indel以及RFLP引物中,在双亲间有68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差异,利用获得的68对引物对抗感池进行筛选,获得了7对多态性的标记C2_At3g56230、X38、H5、C4、TGS2216、X1和H12。为了进一步缩小区间,利用F2群体的1 404个单株进行连锁分析。在C2_At3g56230-H12区间寻找新的标记,最后将Ty-3a定位于标记TGS12660和TY3a-P19之间,2个标记的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29.7 kb,遗传距离约为0.3 c M。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克隆Ty-3a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养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抗病材料的创制及其准确有效的抗性鉴定方法是番茄抗病育种的关键.本文比较研究了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技术、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田间自然接种法对58份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的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检测与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方法相结合可作为鉴定材料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有效方法;对含有已知基因抗源材料的分离群体,...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与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curl virus,TYLCV)的Ty-2和Ty-3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CAR标记进行扩增筛选,不同基因型(Ty-2/Ty-2,Ty-2/ty-2,ty-2/ty-2,ty-3/ty-3)的材料扩增出不同长度的特异片段,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抗TYLCV基因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对22份番茄材料进行检测,同时利用普通PCR对上述材料进行检测,两者结果完全吻合。最后用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在大田对这些材料抗性进行验证,符合率达86.4%。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了寻找一种适用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番茄叶片PCR检测的快速、简单、成本低的DNA提取方法。【方法】笔者根据PCR反应的要求,用改良的CTAB法,实现了微量番茄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结果】提取基因组DNA所用的组织量虽少,所得的DNA经过电泳检测虽有降解,但足以用于PCR检测,以其作模板扩增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诱导的硫黄素酶(Su)基因沉默植株中病毒组分中的DNAmβ和1.7A,片段大小分别为500bp、1300bp。测序结果证明是相应基因的部分片段。【结论】该方法的材料不需要使用液氮,可以单人大批量提取,并在基因沉默的番茄植株中能稳定而准确的规模化PCR检测。  相似文献   

13.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的发病症状、病毒的鉴定和分类、发生与防治;总结了番茄黄化曲叶病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由南向北不断蔓延,其主要在番茄生产上造成严重的危害;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病条件、传播特点及国内外该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利用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抗病育种的进程;分析表明加大抗病育种的力度,培育出稳定的抗病品种,能很好的控制和降低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由于TYLCV的宿主广泛,本试验对山东寿光地区的感病毒病辣椒进行了TYLCV感染的分子鉴定,发现寿光地区的辣椒感染了TYLCV病毒,且感染率较高。通过对病毒基因组DNA-A序列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寿光感病辣椒的TYLCV序列与临沂和德州的TYLCV亲缘关系最近,并对具体突变点进行了分析。进化树分析显示,克隆得到的辣椒病毒与墨西哥的TYLCV病毒同源性较高,而与危害辣椒较严重的TYLCSV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5.
黄化曲叶病毒病胁迫下番茄生化参数光谱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黄化曲叶病毒病条件下,分析比较番茄的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叶片生理生化参数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生化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发现木质素、PPO、PAL、TAL、总酚的活性都随着取样时间增加。分析特征光谱反射率、光谱植被指数的变化,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除了760 nm处的反射率之外,480 nm、552 nm、680 nm以及光谱指数NDVI、GNDVI、BNDVI、GRNDVI、GBNDVI、RBNDVI、PNDVI都具有显著差异。进而运用归一化方法分析光谱指数,特征光谱反射率与生理生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与光谱指数和特征光谱反射率间拟合度最高,并且木质素与特征波段480 nm、552 nm光谱指数RVI、NDVI、GRNDVI、GNDVI、GBNDVI、RBNDVI、PNDVI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纳米磁珠实时荧光PCR检测非洲木薯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frican cassava mosaic virus, ACMV)灵敏快速的纳米磁珠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防止其传入中国。采用TaqMan探针结合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技术,以外壳蛋白基因为目标基因,通过特异性及灵敏度试验建立MNP荧光PCR检测方法。成功建立了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的MNP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阈值约为13 pg DNA,比普通PCR及ELISA方法灵敏度高25倍;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有效区分双生病毒属的ACMV、棉花曲叶病毒(CLCu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及番茄严重曲叶病毒(ToSLCV)。MNP荧光PCR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的检测茎叶样品中的ACMV,无需任何PCR后处理,交叉污染风险小,适于口岸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筛选获得与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抗病基因Ty-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番茄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与抗病基因Ty-1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抗病杂合体(Ty-1/ty-1)、抗病纯合体(Ty-1/Ty-1)和感病纯合体(ty-1/ty-1)材料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后经不同的核酸内切酶酶切处理,筛选获得与Ty-1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结果显示从4个标记中筛选获得了2个稳定可靠的CAPS标记,即TG97和Mi23。TG97标记在抗病杂合体产生398 bp、303 bp和95 bp 3个特异片段,抗病纯合体产生303 bp和95 bp 2个特异片段,感病纯合体产生398 bp一个特异片段。Mi23标记在抗病杂合体产生402 bp和354 bp 2个特异片段,抗病纯合体产生402 bp一个特异片段,感病纯合体产生354 bp一个特异片段。研究结果表明TG97和Mi23这2个CAPS标记均为共显性标记,可用于番茄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