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别介绍柴达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锈螨、枸杞瘿螨、枸杞红瘿蚊、枸杞负泥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以及枸杞黑果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枸杞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和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蚜虫等。对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枸杞的病虫害,必须做到以防为主。 1)在扦插时,应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并对母株和扦插条有针对性地进行喷药,杀灭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洮南市枸杞病虫害的调查,在影响洮南市枸杞生产的病害中,以白粉病、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蚜虫这几种病虫害发生最为普遍,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有的年份病情稍轻,有的年份病情稍重。采取枸杞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果园管理,配合药剂防治,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固定监测点定点监测和全面普查的方式,2016~2018年连续3年对瓜州县枸杞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瓜州县枸杞产区主要枸杞病虫害发生种类有13种,其中病害有6种,虫害有7种。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范围较广,其中枸杞蚜虫、枸杞瘿螨、枸杞木虱危害较重,枸杞负泥虫、枸杞灰斑病、枸杞裂果病发生中等,枸杞锈螨、枸杞毛跳甲、枸杞根腐病、枸杞蓟马、枸杞丛花病、枸杞流胶病发生偏轻。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虫剂对枸杞木虱、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枸杞木虱、枸杞蚜虫是危害枸杞生长的主要害虫,常以繁殖代数多,生活史重叠,防治次数多为枸杞生产的难点.为了扩大无公害枸杞病虫害防治的用药种类,2002年选用3种农药进行不同剂量和持效期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维虫清乳油的有效成分是阿维菌素,它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它能阻断害虫体内一氨基丁酸为介质的神经信号传递过程,而绝大多数农业害虫包括昆虫、螨、线虫体内均具有该种神经叶蛾等,同翅目害虫如蚜虫、木虱、介壳虫,缨支书目害虫如蓟马,鞘翅目害虫如甲虫和螨类等均有效,以触杀和胃毒为主,不具传导性,但具有渗透性和内吸性,故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螨类、虱类也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1危害梨树的害虫种类目前,在梨树上普遍发生的害虫主要是食心虫、梨木虱、梨茎蜂、梨网蝽、梨瘿蚊、黄粉蚜、康氏粉蚧和叶螨类。在管理粗放的梨园常见果实害虫有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及梨象甲等,食叶性害虫有天幕毛虫、梨星毛虫、梨卷叶斑螟蛾、金龟子类等,枝干害虫有梨潜皮蛾、金缘吉丁虫、大褐木蚕蛾等。管理精细的梨园螨类、蚜类、木虱类、蝽类、梨瘿蚊和康氏粉蚧等常危害较重。2发生特点1)梨大食心虫。幼虫危害芽和果实脏果孔有粪便,被害果干缩不落果。梨大食心虫4月份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吸汁害虫是指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的一类害虫。是花卉植物上的较大的一个类群。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嫩梢、嫩叶,刺吸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使叶片褪色、斑点、卷曲、皱缩,形成虫瘿,甚至整株枯萎死亡。有的会引起煤污病,有的会传播病毒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昆虫纲,主要种类有同翅目的叶蝉、蚜虫、木虱、粉虱、蚧壳虫;半翅目的蝽蟓、网蝽;缨翅目的蓟马等。另一类为蛛形纲蜱螨目的螨类,如朱砂叶螨、山楂叶螨等。其中,蚜虫、蚧壳虫、粉虱、叶蝉和螨类合称园艺植物上的"五小害虫"。吸汁类害虫一般个体小,发生初期被害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加上繁殖力强,扩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2001,(1):56
美国农业研究中心和全美各大学的昆虫学家们研究发现,糖酯可作为环保型的杀虫剂,几乎所有的螨类和体表柔软的昆虫例如粉虱、蚜虫、蓟马、梨黄木虱接触到这种酯类后立即被致死,然后降解为无害的糖类和脂肪酸。这些糖酯对捕食性益虫基本无害,对动物和人类无毒,有些甚至达到食品安全标准。鉴于酯类的作用机理,害虫对其不会很快产生抗性。 这个防治概念最早产生于约十年前。 4 a(年 )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苹果上的螨类、蚜虫,梨树上的木虱,蔬菜上的粉虱、蓟马、螨类和棉花上的粉虱,这些糖酯和常规杀虫剂一样有效,甚至更优。类似于杀虫肥皂,酯类以溶解害虫的蜡质保护层或者使害虫窒息而死。美国农业研究中心和 AVA公司已为此申请了专利,公司期望在美国环保局注册之前将首批糖酯化合物推向市场。 摘译自〔美〕“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0.6 吴晓晶摘译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310029)  相似文献   

10.
董丽华  赵隆亮 《花卉》2014,(12):12-13
草坪害虫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昆虫(粘虫、蚜虫等)、螨类(叶螨、瘿螨)、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它们部以各自的方式危害草坪,造成叶残根枯,影响草坪景观。草坪害虫主要通过咀嚼和刺吸来采食草坪草,它们直接取食草坪草的组织和汁液,有时也传播病原物,从而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枸杞蓟马发生与气温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枸杞蓟马种群发生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枸杞蓟马的发生情况与气温呈明显相关。气温升高时枸杞蓟马种群数量增长,气温降低时,蓟马种群数量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枸杞蓟马种群的田间消长趋势.结果表明,枸杞蓟马种群的田间消长有一定规律,5月以前枸杞蓟马不发生为害,从6月上旬枸杞蓟马种群发生为害开始,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全年2个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离、鉴定,对宁夏枸杞主要栽培区贮存1 a和2 a的枸杞果实表面和内部带菌种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宁夏枸杞果实带真菌较为普遍,表面带菌8属11种,内部带菌6属6种,表面带菌种类较内部多;同一地区贮存1 a和2 a带菌种类差异不大;宁夏芦花台园林场枸杞带菌种类较中宁县和惠农区略少.  相似文献   

14.
枸杞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枸杞种质资源研究、自然选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对枸杞育种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指出目前枸杞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枸杞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枸杞育种工作的原则和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枸杞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玲  焦恩宁  张宗山 《北方园艺》2011,(20):195-199
枸杞炭疽病是我国枸杞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枸杞炭疽病痛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进展进行系统介绍,并提出了枸杞炭疽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枸杞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60份枸杞品种(种质)资源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实纵径/横径、果肉厚度、果柄长等6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项指标均存在18%以上的变异系数,其次数分布图均为正态分布。根据分布状况,提出5级分级指标和参照品种,其中3级作为中间级,是概率分布最高的范围。每个性状的每个等级有1~2个参照品种,一般选择育种者公认或广泛栽培的品种。该项研究为枸杞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设施温棚方法,开展"宁杞菜1号"栽培种植,促进产量及效益提高。从"宁杞菜1号"生理特点入手,详细介绍了"宁杞菜1号"的品种特征、育苗、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摘菜和修剪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宁杞1号"枸杞提纯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宁杞1号"枸杞是宁夏农林科学院于1987年培育出的枸杞新品种,该品种在促进宁夏枸杞快速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宁夏现在种植的枸杞中"宁杞1号"占到70%以上。但随着枸杞栽培年限的增加,导致"宁杞1号"产区茨园不同程度的品种退化和混杂,所以开展"宁杞1号"枸杞提纯复壮是宁夏枸杞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半干旱河谷山地灌丛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围栏封育对灌丛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有效修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山地植被退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围栏封育3年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围栏外,土壤表层(0~10cm)养分含量增加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与围栏外逐渐趋于一致,至30~40cm到达相同水平;围栏封育后灌丛草地群落高度和产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围栏外增加了74%和101%,高度、产量增加主要是由禾本科和莎草科引起;围栏封育对群落组成和物种重要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增加,禾本科、莎草科等适口性好的物种重要值增加,杂草类不可食物种重要值相对下降;Rarefaction曲线法结果显示,围栏内物种多样性大于围栏外,与传统多样性指数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涂膜对枸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材,研究了壳聚糖对枸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有效降低枸杞的腐烂率,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的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较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而又以1.5%壳聚糖保鲜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